24年实施新高考政策的省份
24年实施新高考政策的省份(7个)
2024年,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7省份,将开始首届新高考。
新高考改革的两种模式是什么
新高考改革“3+3”模式是指:除语文、数学、外语3科之外,学生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自主选择3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而新高考改革“3+1+2”模式则是指:除语文、数学、外语3科外,学生要在物理、历史中选择1科;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自主选择2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新高考总成绩是如何组成的?
答: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即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等级性考试,下同)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其中,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中,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所选择的1门科目,满分为10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所选择的2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转换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即通常所说的“3+1+2”模式。
新高考的新到底体现在哪里?
1)考试科目变化
新高考省份没有文科理科之分,一般采取3+3或3+1+2模式。
3+3模式,第一个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第二个“3”是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生物、化学六门中任选三门作为选考科目。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省市采用的是3+3模式;
3+1+2模式: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1是指从物理或历史中任选一门,以卷面分计入总成绩;2是指从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科中任选2科,以等级分计入总分。2021年实行新高考志愿填报的河北、湖北、辽宁、福建、重庆、江苏、广东、湖南采用的是3+1+2模式。
2)总分计算方式的变化-等级赋分制(以山东省为例)
将每门等级考试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B、C+、C、D+、D、E共8个等级。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确定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7%、16%、24%、24%、16%、7%、3%。等级考试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91-100、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八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等级成绩。
新高考的主要变化
之前的高考录取,大致可以分为自主招生和统一考试招生,而新高考,除了自主招生和统一招生之外,还增加了综合评价招生。自主招生和之前相比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在这里就不详细赘述。而综合评价招生主要是针对一些部属院校和办学水平比较高的省属本科院校,可以自主的开展综合评价招生。
综合评价招生是按照考生的高考语、数、外三科的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高校考核成绩(其中,高校考核成绩包括笔试和面试)以及学生综合评价成绩组成。按照规定,学生的高考语数外三科成绩课,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原则上不低于50%。
具体的成绩计算比例由高校自主决定,然后由考生自主向学校提出申请。这种录取方式就有点像现在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就是每年的夏季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之后,需要再次参加复试也就是要参加学校组织的笔试和面试。然后学校根据成绩比例进行录取。
如果是你自己打算参加综合评价招生,那么往年的录取数据参考意义并不是很大,这需要你结合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学校和专业。因为以往的高考录取,所有的学校都是按照学生的高考成绩从高到低进行录取,高校也没有笔试和面试环节。除了增加了综合评价招生之外,统一考试招生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新高考采用3+3模式之后,为了让不同的选考科目成绩具有可比性,语文,数学,外语,这三个统考科目是按照原始成绩记录到考生的总成绩当中,卷面总分仍然是450分,考生自主选择的三个选考科目是按照等级分制,进入到考生的总成绩当中,等级分制满分也是100分。也就是说只看高考的卷面分和之前相比,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只是成绩的计算方式发生了变化。
另外一方面是志愿填报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之前,志愿填报是学生是按照“学校+专业”的方式填报志愿,而新高考采用的是专业或者专业大类加学校的方式进行投档。虽然新高考仍然采用的是平行志愿的方式进行投档,但现在的平行志愿和之前的平行志愿含义是不一样的。之前的平行志愿,更准确的来说是平行学校志愿,也就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当考生的成绩达到了院校的投档分数线,招办会先把考生的档案投递到对应的院校,然后由学校进行分配专业。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都是院校的最低投档分数线,而不会公布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学校在录取结束之后,才会公布每个专业的录取分数线。而新高考的平行志愿指的是“专业+学校”之间都是平行的。举个简单例子,之前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你必须先选择学校,然后再选择专业,比如你想报考山东大学,那么你只能够选择山东大学下面的专业。
但现在专业放在了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比如志愿填报时你可以选择经济学类+山东大学,法学类+山东大学,计算机学类+山东大学。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经济学类+北京大学;经济学类+浙江大学;经济学类+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类+上海财经大学。换句话说新高考录取时,如果你要参加统一考试招生,那就要注意两点变化。
新高考3+3模式对高考录取的影响
第一,在高考录取时,专业会更加重要,一些热门院校的优势专业,可能会变得更加紧俏。浙江省是启动高考改革比较早的省份,高考改革方案也是采用的3+3模式。在2018年高考录取时,一些独立学院的优势专业录取分数线和往年相比,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
第二,211、985院校和一些重点本科院校,优势专业和普通专业两极分化现象会更加明显。之前的高考录取,采用的是院校加专业的模式,考生要选择某个学校,只能够选择这个学校的专业,并且考生的档案被投递出去之后,考生要么被录取,要么被退档,这就导致了大部分考生为了避免被退档,而不得不选择同意调剂。
换句话来说就是,之前的211、985院校的部分专业,录取分数线其实是高于他们的实际水平,如果采用专业加院校的模式之后,这些院校的部分专业录取分数线会出现下降。
高考语文各题型答题策略
高考语文有啥应试技巧?昨日,市八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宋宝军为考生讲解高考语文各题型的答题策略。
1、现代文阅读:在文本中寻找答案
20__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变化较大,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不再是二选一,而是要求考生都做。
●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生可花三四分钟迅速看完全文,然后开始做题。答题时,确定题干内容在文章中的位置,在原文中找对应的句子。要注意“或然”和“必然”,还要注意无中生有、偷换概念、强加因果的情况。此外,要注意答题时间。这是第一场考试的第一道题,所以有些考生格外谨慎,做题速度非常慢,会导致后面时间不够。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生答题时,可边读边圈点人物、情节等关键信息,弄清楚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小说主题是什么等。选择题的选项往往对理解小说主题有帮助。解答主观题时,不仅要有观点,还要用文中具体人物的言行、情节的安排、主题的体现方式等,来佐证观点。
●实用类文本阅读
选择题,要求选正确选项的居多,判断正确与否的依据就是原文,所以答题时要尽量对照原文。探究题,解答时应观点在前佐证在后,就像写一篇小作文,同时要注意以文本为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客观作答。
2、古代诗文阅读:利用选项读懂原文
在该大题中,古代诗文阅读由两道主观题变为一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仍占11分;名篇名句默写由6分减为5分。
●文言文阅读
建议考生答题时先看与原文内容有关的选择题,该题要求选错误的一项,其中所含的正确选项可以帮助理解原文。断句题,考生要注意“夫、若夫、至若、且夫、盖”等句首语气助词,以及“也、者、乎、矣、尔、欤、焉”等句末语气助词。翻译题,要注意关键字词,关键字词往往就是得分点。翻译完要读一遍,看是否符合常人的思维和习惯。
●古代诗歌阅读
该题的关键是读懂诗歌大意,联系创作背景和作者处境来知人论世,正确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选择题要求选出错误的两项,我们也可以借助正确的三项来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主题。诗歌主观题要明确感情、技巧、特点,然后必须答依据,依据来自诗歌本身。
●名篇名句默写
要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找到答题提示点,这是避免写错句子的关键。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考生复杂字往往能写对,简单易混淆的字却很容易写错,还容易忘记句末的语气词、助词等。
3、语言文字运用:注意技巧不失分
在该大题中,解答成语题,要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和使用范围;解答病句题,要注意句子成分残缺或赘余,关联词语是否搭配,复句关系是否成立等;解答关联词填空题,可根据空白处前后句子之间的关系,采用排除法;解答补写语句题,要看上下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整段话的谈论话题;解答图文转换题,首先应搞清图的名称,从数字的变化中捕捉发展趋势或特点,语言表述应是主谓宾完整的句子。
上一篇:填报高考志愿指南
下一篇:高考如何查询志愿录取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