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为主题的范文一
从古至今,家一直都是人们永远的终点,无论是古时求名利,还是现在在外完成自己的一番事业,最后人们都会回到他们的家,回到那个最终的港湾。
家,每个人对它有都有不同的理解。家,是一个小房子;家,是一家几口;家,是班级、学校和国家;家,更是一个接纳我们身体与心灵的地方。而我今天要说到的家,是那个里面住着一家几口的小房子的那个家。
我们小时候,家一直都是我们温暖的摇篮,后来长大了,变成了一个接纳我们身体与心灵的地方,那里有家人的关心与陪伴,有家庭的温暖,可以让我们在劳累后得到放松,在郁闷时忘记烦恼,在受挫时得到鼓励,能在我们害怕时给予我们勇气。家,他是我们做一切事情的起点,他也是我们最后结束的的终点。
现在的我是一名高中生,在学校寄宿时,学习带来的压力有时非常大,特别是临近考试时备考时,不仅仅是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带来的压力,还有自己心里因紧张而带来的压力,这些有时会让我非常烦闷。但是每当我周末一回到家时,我会变得非常轻松,学校的压力大大减少,。家里外婆的一桌拿手菜,外公的慈祥的笑容与饭桌上的那瓶小酒,还有与爸妈聊天时的欢笑,都无不让我感到轻松;饭后全家人一起看着电视、聊着天,听外公外婆讲自己年轻时的故事,与爸妈一起去逛个超市,还有睡觉前与家人说的那一句“晚安”,早上起来与家人一起吃早餐……都让我感到非常的自在,让我感受到在我在学校进行了一个星期学习后回到家给我带来的那种温馨的感觉。我想这也是人们把家当作最终终点的原因。
家也是一个我们精神上坚强的后盾。当我们在外面拼搏,感到劳累时,家的那种温暖会瞬间涌上心头,让我们有种踏实的感觉,瞬间浑身充满干劲。当我们有烦恼无处诉说时,我们可以跟家人倾诉,找到一点安慰。无论我们在外面发生了什么,家总能接纳我们,给予我们帮助。
家,就像一个最终的港湾,无论我们在外航行得顺利还是艰难,是晴天还是风暴,最终是成功还是失败,到了家,这一切都将变得非常平淡。只要万家灯火中有一盏是为我而亮,那再苦再累又何妨?无论我们以后走的有多远,家讲永远是我们不变的终点。
以家为主题的范文二
无论你身在何处,家都是你最终的目的地。但是,处于即将跨入成人社会的我们,淡化“家”的意识不只是自我独立的意识增强的表现,更是让我们能够学会独立面对并解决问题。
谷歌公司的CEO李开复七岁时便踏上了去美国的求学之路。他刚到美国的一个小镇时,由于语言不通,使他十分沮丧。每一个晚上他都望着星空发呆,是否美国的星星和中国的一样呢,妈妈这个时候是否也在想我,姐姐们是否坐在一起看电视,爸爸是否正在画着图,准备着明天的工作呢。由于寄住在亲戚家,使他不得不学会一些东西,以前妈妈替他做的事都得自己学着做。渐渐地,他已经能够独立照顾自己了。当他妈妈去美国看他时,竟对自己的儿子能够自己洗袜子,做早餐而惊叹不已。
淡化“家”的意识不是远离家,而是明确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增强独立意识,学会独立面对并解决问题。
有一个很聪明的人,他连续跳级,小小年纪便考上了研究生,但他的父母亲从小到大都陪在他身边照顾他,他甚至不会自己洗袜子,在学习上遥遥领先,在生活上不知所措。毕业后被一家大公司录取,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的他被同事排挤后竟回家找妈妈,换了几家公司后他只得在家,整日郁郁寡欢,父母亲不在家时甚至会感到莫名的孤独,乱摔东西,最后受不了了,他选择了服毒自杀。
这不仅仅是一个悲剧,更是一个教训。学习上的王者竟逃不开服毒自杀的命运,“家才是最安全的,父母在才是安全的,可以帮我解决一切”。
处于高中阶段的我们,大多数学生选择了住校,为了能够更好地方便学习,但很多学生仍然期待着能放假回家,但回家后又觉得家里很无聊,和父母都没有共同语言,又想念在学校里的老师同学,而到学校又觉得家里是最好的,这样的矛盾心理甚至自己都说不清。现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为我们的将来打好基础,无论在何处,这都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因此,我们要逐步淡化“家”的意识,认清我们的主要目标,向我们的目标前进。
淡化“家”的意识,不是让我们不想家,远离家,而是把家装在心中,让自己的心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