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胡哲(澳大利亚演讲家)
1982年的一天,澳大利亚墨尔本,尼克·胡哲出生了。可他带给父母和所有人的不是喜悦,而是极度的震惊:他竟无手无脚,只有一个小小的左脚掌及其相连的两个脚趾头!童年,小朋友们的嘲笑、自卑和孤独成了他的家常便饭。10岁时的一天,他甚至试图在家里的浴缸自杀。
经过多少次艰难的抉择,他终于拾起了坚强与爱,并开始适应他的生存环境。心之所愿,无事不成,他不但学会了刷牙、洗头、打电脑,甚至能像常人一样玩滑板、游泳、踢球、钓鱼、骑马,甚至是开快艇……而能做到这些,并不是靠练习一两百次就可以成功的,而是需要常人难以想像的坚韧和不停息的努力。
19岁那年,学校举办的一场演讲令他深受感动,一个大胆的想法突然像阳光一样照亮了他的心:我也要学习演讲,给更多的人带去希望!他不断尝试,每一步都那么艰辛,但又是那么坚定!
生活上、事业上他都逐步将他磨砺成了强人。
如今,这个才28岁没有手和脚的年轻人拿到了两个大学学位,获得了澳大利亚“杰出澳洲青年奖”。同时是银行家、CEO、演说家。他已在20多个国家进行演讲,与数百万人分享了他的故事、经历。他不但他成为了一位“三尺巨人”,更激励无数身陷困境中的人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
斯蒂芬·威廉·霍金(著名物理学家)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
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
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
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
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
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匡衡(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
汉朝的匡衡,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生活非常困难。他小小年纪就去给人家干活,挣点钱来养家糊口,上学读书自然想也不敢想了。
可是匡衡偏偏是个十分喜欢读书的孩子,他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10多里路以外的一个亲戚家里去,请他们教他认字读书。
经过长年累月的奔波,匡衡终于学会了不少字,能够看书自学了。于是他就从亲戚家里借了《诗经》等书来自学。
他白天利用在田间地头休息的时候读书,时间不够用,很想再用晚上的时间多读点书,可是他家点不起灯烛,无法实现这个愿望。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邻居家里夜夜灯烛辉煌,把屋子照得如同白昼一般。于是匡衡就在自家墙上凿了一个洞,借着从洞中透过来的邻居家的灯光读书。
匡衡就这样在困难的环境中刻苦奋斗,利用这样的办法读完了《诗经》等儒家经典,在青年时代就成了一个十分有名的学者。
王献之(东晋书法家、诗人、画家)
王献之,字子敬,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王献之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
有一天,王献之向父亲讨要传授习字的秘诀,王羲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指着院里的十八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中,你把这些水缸中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王献之听取了父亲的建议,为了能够把字练好,无论春夏秋冬,都坚持每天都刻苦练习,最后王献之真的用完了这院里十八个缸中的水。
王献之的书法英俊豪迈,饶有气势,对后代影响很大,他与父亲王羲之齐名,被后来的人们称为"双王"。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意大利探险家)
1451年,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的一个工人家庭。虽然父亲是一个著名的纺织匠,但是他从没有对纺织产生过任何兴趣。每天,他都站在海边望着远方,他想知道,如果自己从这边游过去,对面会不会有更繁华的城市。
他从父亲的朋友那里借来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他如获至宝,待在房间里,如饥似渴地读着,一周都没有走出房间。
为了实现拥有一条船的梦想,1476年,他参加了一支法国的海盗船队,后来流浪到葡萄牙,当了一名水手,开始了他的航海梦想。
当葡萄牙不能满足他的雄心壮志时,他毅然去了西班牙。
1492年8月,带着招募到的88名水手,他领着3艘船出发了。由于这次航行寄托着大家的梦想,所有人都信心满满。在继续坚持了11天后,他们终于看到了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