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生产生活状况:
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木棒;
(生产工具)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居民 | 半坡人 | 河姆渡人 |
距今年代 | 约6000千年 | 约7000千年 |
生活地区 | 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 | 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 |
房屋样式 |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 干栏式房屋 |
生产工具 | 磨制石器、制作骨器、角器等 | 磨制石器,如骨耜; |
原始农业 (种植作物) | 种植水稻 | 种植粟 |
原始畜牧业 (饲养业) | 饲养猪、狗 | 饲养猪、狗和水牛 |
原始手工业 | 制作彩陶;会纺织、制衣 | 制造陶器、玉器、乐器;会雕刻 |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比较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异同:
不同点 | ①地理位置不同:半坡人处于黄河流域,河姆渡人处于长江流域; ②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③建造的房屋不同: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 ④制作的彩陶艺术风格不同。 |
相同点 | ①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都处于原始社会后期); ②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发展; ③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④都使用磨制石器; ⑤都会制造陶器 |
影响 | 农耕文明的发展导致剩余产品的出现,进而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私有制,最终促使国家出现。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这是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 |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炎帝的贡献:
(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2)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3)制作乐器琴瑟等。
2、黄帝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推举人才的标准———贤德之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3、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
4、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5、大禹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体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
初一历史要怎么学好
一、课前认真预习首先,通读两遍课文,对于那些不认识的字一定查字典,除了要注音,还要明白这些字在课文中的含义。
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写出比较详细的提纲。提纲的格式可以模仿老师上课时的板书。但必须体现出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的名称、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
另外,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以及把自己要提的问题也写出来,以便在老师讲课时获得解答或者向老师提问。
二、上课认真听课、思考、笔记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认真听老师的讲解,注意自己的理解那些地方与老师的讲解不一样,自己还有那些地方没有预习到,自己预习时存在的问题老师是否讲了答案,如果讲到了要立刻记录下来。
老师讲完后,自己要详细回忆一遍老师讲的所有内容,想一想,还发现了哪些新问题。如果有,还要在课后向老师提问,获得答案。
三、课后复习、巩固首先,再读一遍课文,再看一遍预习提纲,根据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修改提纲。
然后,完成课后作业,做作业时,不要照书抄,要尽量根据自己的记忆写出答案,确实写不出来,再看看书,记一记,然后写出来。作业不能拖,要及时完成。还要书写工整、条理清晰。
最后,不要忘了,过三天,要把学过的内容再快速读一遍,以便及时巩固。
第四步阅读课外书籍或做课外练习,扩充知识面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与课文有关的课外书籍或做课外资料上的一些练习题,这不仅可以扩充知识面,而且所学的知识更不会忘记。
初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选项填在后面的括号内。)
1.某考古兴趣小组为了探寻原始人类的遗迹,在专家指导下发掘出一些远古遗物,你认为最能说明这是原始人类遗迹的应该是( )
A.两颗门齿化石 B.大量碳屑 C.古鱼类化石 D.几件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
2. 在北京人得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灰烬堆,并且,它们都被限定在一定地区。由此,考古工作者完全合理的判断是( )
A. 北京人会使用人工取火 B. 北京人既会使用火,还会保存火种
C. 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 D. 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3.从猿进化到人,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作用于这一过程中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直立行走 B.手的发展 C.语言的产生 D.劳动
4. 考古工作者在山顶洞人居住过的洞穴里发现了鱼骨和海蚶壳,这说明( )
A.山顶洞人生活在海边 B.山顶洞人与海边渔民交换
C.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海洋 D.山顶洞人不仅采集、狩猎,还掌握了捕捉水生动物的本领
5.在山顶洞人的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根骨针。这说明( )
○1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2能够缝制衣物○3有了爱美观念 ○4产生了宗教观念
A. ○1○2○3 B. ○1○3○4 C. ○1○2○4 D. ○1○2○3○4
6.从长相和智力水平来看,与现代人最接近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7.右图陶胚上的鱼纹图案和当时原始居民生活的关系是( )
A. 说明原始居民把鱼当做图腾来崇拜
B. 说明人们已经会养殖鱼类
C. 说明人们已经学会驯化家畜
D. 说明人们通过捕鱼来增补食物
8 .距今约6000年前,活动在黄河流域一带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 )。
A.小麦 B.米饭 C.小米 D.玉米
9.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
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
10.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 B.海洋文明 C.神话传说 D.游牧文明
11.导致下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习惯 B.生产工具 C.自然环境 D.生产力水平
12.我国下列古文化遗址中,其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 )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文化遗址
C.半坡文化遗址 D.大汶口文化遗址
13.随着氏族聚落时代原始农业的出现,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竭泽而渔”成为主要生产方式 B.开始走向定居生活
C.按血缘关系组成生活集体 D.促进了家畜饲养业的产生
14.下列关于氏族聚落时代生产生活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已经懂得了饲养家禽家畜 B.开始从穴居走向定居生活
C.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D.半坡居民能建造干栏式房屋
15.通过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其主要判断依据是( )
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 B.随葬品中是否有陶器
C.随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产工具 D.随葬品的多少
16.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业的创始人的是( )
A.黄帝 B.炎帝 C.舜 D.禹
17.2009年4月4日,陜西省在黄陵县桥山祭祀大院举行“己丑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来自全国各地及港、澳、台、海外同胞万余名炎黄子孙汇聚桥山,你认为他们拜谒黄帝陵的主要原因是( )
A.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B.因为那里的风光特别的美丽
C.因为传说中黄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D.因为黄帝治理水患,造福百姓
18.2010年公祭大禹陵典礼4月20日在浙江绍兴举行,150余位大禹后裔代表和2000余名海内外华人共同追念华夏圣祖的治水功绩。传说中的“大禹治水”的“水”,你认为应该是( )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岷江
19. 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下列制度中含有“民主”色彩的是( )
A.私有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等级制
20.考古学家在半坡遗址发掘出了船形彩陶壶。下列表述中与此无关的是( )
A.当时的制陶技术已十分高超 B.当时的人们已掌握了造船技术
C.船已经作为了交通工具 D.当时已出现了文字萌芽
二.判断改错题(共计10分) 下列说法是正确的请打“√”,是错误的请打“×”,并说明理由
(1).北京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 )
(2).会不会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
(3).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挖掘水井,用水比以前方便了。( )
(4).河姆渡原始居民开始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这在半坡遗址的墓葬中可以证明。 ( )
(5).大禹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
三、组合列举题(本题6分)
(1)图A的名称是 ,出土于 遗址;
图B的名称是 ,出土于 遗址。
(2)由图得知,原始农耕时代陶器主要有两种,即 和
四、配伍选择题(6分)
1.请将相应内容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A.会用骨针缝制衣服 ( )舜
B.生活简朴,克己爱民 ( )半坡原始居民
C.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 )尧
D.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 ( )山顶洞人
E.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 )禹
F.领导人民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河姆渡原始居民
五、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阅读材料回答:
(1) 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有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人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2.请阅读《礼记.礼运》中的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1)材料一中的“选贤与能”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4分)
(2)材料二中的“大人世及以为礼”讲的是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是从谁开始?(3分)
(3)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的过渡,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请你结合史实发表自己的见解。(3分)
六、活动与探究题(本题18分)
1.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一个友好国家的文化教育考察团要到中国实地考察,请你当一名小导游,向我们的客人一一介绍我们祖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吧!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⑴第一站是北京,在周口店他们将考察哪些远古人类的遗址?
⑵第二站是陕西西安,在西安历史博物馆里,他们欣赏了许多从当地原始居民遗址中出土的石器和彩陶。你知道这个原始居民遗址的名称吗?出土的石器与彩陶与原始居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⑶第三站是陕西黄陵县,在这里,他们集体祭奠和敬拜中华文明的始祖。你知道中华文明的始祖是谁吗?传说中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有哪些?
(4)您能说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