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事迹作文(篇1)
2010年加入航天员大队的陈冬,2016年随神舟十一号首次飞天,与战友景海鹏在轨工作33天,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个飞天的男航天员,也创造了当时中国航天员单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如今,在被称作“最忙太空出差三人组”的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中,陈冬作为指令长,与战友刘洋、蔡旭哲紧张忙碌了170多天:“交会对接”“分离撤离”“转位任务”等组合体状态转换频繁,送走了天舟三号、四号货船,迎来了问天舱、梦天舱,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
陈冬在飞天前深有感慨道:“30年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努力拼搏、接续奋斗,不断刷新着中国高度、创造着中国奇迹。”中国航天不断创造着新的纪录,中国航天员也在不断挑战着自己。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事迹作文(篇2)
做最好的自己,把能使的劲都使出来
陈冬,1978年12月出生,河南郑州人,党员,大学本科,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上校军衔。此次入选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是他第一次执行航天飞行任务。他是第二批5名男航天员中首位实现飞天梦的人。
机遇来了,你躲都躲不过。面试之后,更加坚定了我为梦想付出努力的决心。
2003年,我25岁,刚分配到飞行部队。有一天飞行归来看直播,杨利伟出征时穿着航天服的身影那么雄壮。当时真是热血澎湃:这才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后来听说他和我一样,飞的都是强击机,心里不由一动:有一天我会不会当航天员?
飞强击机在低空,我一直想飞得高些、再高些,想冲出大气层看看。但我很清楚,当航天员没那么容易,需要机会。但2008年9月27号下午,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英雄在太空挥舞国旗的身影真正触动了我。我就想,我该为此做些准备了。没想到,第二年,我国就开始选拔第二批航天员了。
我总是说:赶上这个时代,是我们这一代的幸运。人生的每一个重大节点都与这个国家大时代脉动同频共振。尤其是这一次,本来以为错过了,但机遇来了,你躲都躲不过。
当时航天员选拔体检的时候,我正带部队在西北参加军事演习,根本赶不回来。当时我觉得太遗憾了。没想到,演习结束回部队后,又接到体检的通知。原来,上面知道演习的消息后,又给了一次机会。当时真是开心极了。
很多战友都非常优秀,但飞行员训练强度大,很多人的颈椎、腰椎都有伤。我身体条件还不错,顺利通过了初试。
我非常非常幸运,竟然是英雄杨利伟面试的我。他那么亲切,问我愿不愿意成为航天员,怎么看到这个职业。我说:要把它当成事业干,不但要干好,还要把全身心投入进来。他对此非常肯定、赞许。那次面试之后,更加坚定了我为梦想付出努力的决心。
做最好的自己,把能使的劲都使出来。
进入航天员大队之后,我先后经历了“神八”“神九”和“神十”的发射,与我一起加入航天员大队的刘洋和王亚平,先后加入了“神九”和“神十”的乘组,飞向太空执行任务。因为“神九”和“神十”男航天员只在第一批航天员里选拔,我只能等待机会。这一等就是6年。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事迹作文(篇3)
1978年12月,陈冬在洛阳出生,陈冬的父母退休前都在洛阳铜加工集团物资调剂有限公司(原洛阳铜加工厂)工作,一家人长时间生活在位于洛阳市涧西区的洛铜三十四街坊。一间2室1厅的小屋,承载了陈冬的整个童年时光。
“前面那栋,靠左手边,蓝绿玻璃窗那间小屋就是陈冬老家。”居民李飞指着眼前这座不起眼的小屋回忆道,2016年10月,记者和工作人员的突然到来,让大家猛然发现,为国争光的航天英雄陈冬,竟然就在他们身边。
老邻居郭桂园,在朋友圈里用图片和文字的方式,记录下了当年陈冬飞天时的“盛况”:“今天上午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陈冬,是洛阳人民的骄傲,也是我们小区的骄傲。”
如今,陈冬父母虽然已将这间位于洛阳市洛铜三十四街坊的老房子卖出,但不少居民得知了陈冬将再次飞天的消息后,仍自发围站在了这间老房子旁,聊起关于陈冬的话题。
74岁的张月华笑称,记得神舟十一号发射那天,陈冬家里热闹非凡,看到那么大的阵势,她一度以为是哪家娃娃在结婚,“没想到小区里面出了个航天员。”
同样没想到的,还有住在陈冬隔壁单元楼的居民王旭华。他家离陈冬家只有20多米,在他看来,小时候的陈冬特别懂事乖巧,尽管他和陈冬并不十分熟悉,但每次打照面,孩子总会叫上一声“叔叔”。
当年的孩子,成了如今的航天英雄,这让王旭华感叹不已,“希望他顺利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林建文是陈冬家老房子的新主人,因为陈冬的缘故,此前从未特意关注航天新闻的他,偶尔会在闲暇时主动搜索起“航天”“宇航员”“陈冬”等关键词。
“你知道原房主是谁么?”至今,林建文还清楚记得,自己入住“新房”的头一个星期,曾无数次听到这样一句话。无论是上门安装水电煤气的工作人员,还是帮忙办理房屋手续的中介员工,都会洋洋洒洒给他“科普”一些关于陈冬的故事。
在收拾“新房”时,林建文还在陈冬家里找到了30多本荣誉证书,全部都是陈冬母亲的。在林建文看来,陈冬的成功,必然离不开父母的悉心管教。
“当年,陈冬第一次飞天时,我没有看直播,这一次一定不能再错过了。”林建文说,虽然他从未见过陈冬,也仅仅只是在签购房合同时,与陈冬父亲有过一面之缘,但他总觉得像是多了个牵挂的人,他会守在电视机前,默默祝福陈冬,祝福中国的航天事业。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事迹作文(篇4)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而人民幸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国防事业的强大,离不开每一名军人舍小家为大家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我刚毕业,就有幸结识了把初心和使命扛在肩上的战友陈冬,那些岁月里我们一起拼搏奋斗,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2005年夏天,刚从军校毕业的我被分配到飞行团工作,我的专业是地面领航,主要负责给飞行员提供领航准备和监控空中飞行动态等工作。陈冬当时是团里的飞行员,他的沉着冷静、严谨细致、坚定执着一直感染和鞭策着我。
2007年秋天的一个黄昏,团里正在组织跨昼夜飞行,在飞机全部升空并按照飞行计划实施战术课目时,空中的能见度突然变得很差。由于缺乏应对特殊情况的处置经验,我一下子便慌了神。此时作为塔台指挥员的陈冬仍沉着应对,在他有条不紊地指挥下,我迅速通知导航连让灯车提前进场,雷达也做好方位引导,并让气象台及时关注空中天气变化,了解周边机场的天气情况,联系备降机场。陈冬沉稳地调配着空中的飞机,同时紧盯屏幕关注飞机的下划曲线。我在他的指挥下继续开展工作,最后在全方位的保障下,飞机全部安全着陆。
2009年4月,我与陈冬首次参加总部组织的一项重大演习任务。演习的方案会调整变化,而领航资料和飞行数据也要跟着一起调整,当时我感觉压力很大。但陈冬的心态非常平和,在任务筹划准备中都表现得十分沉着冷静。那段时间里,陈冬经常鼓励我,帮我调整心态,还时常在工作中给我指导和帮助。在演习任务中,陈冬主动挑起检验数据的重担并研究战术战法,他的工作态度也感染着其他人,大家齐心协作,各项飞行准备全部就绪。陈冬驾驶的第一批第一架飞机顺利升空,望着呼啸而过的战鹰,大家都焦急的等待着。十多分钟后,无线电中传来陈冬慷锵有力的声音,“炸弹正中目标。”这时在场的所有人悬着的那颗心终于落了下来,大家顿时欢呼起来,这是飞行人的梦。
秉承着军人的初心,承载着飞行人的梦想,我们都慢慢成熟和成长起来,那之后的日子我们为梦想各奔东西,2010年5月陈冬被选为航天员,而我几年后也转业到地方工作。曾经共事的岁月历历在目,鞭策着我们不断努力,共同进步。
2016年10月17日,陈冬第一次搭乘神州十一号飞船到太空执行任务,时隔6年,2022年6月5日,陈冬再次征战太空,并成为了神州十四号任务的指令长。我们每一名与他熟知的战友无不为之感到高兴和自豪,朋友圈也被相关内容刷屏了,他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展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以前在飞行团时,是我给陈冬的飞行任务领航,如今是他的航天人精神在为我领航。现在的我是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将以陈冬为榜样,以他的航天精神为引领,怀抱满腔热血,践行宗旨使命,持续发扬军人精神,以担当诠释忠诚,以初心维护正义,成为一名忠诚干净、勇于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事迹作文(篇5)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发__成功,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神舟十一号宇航员陈东实现飞天梦的故事,欢迎阅读。
神舟十一号宇航员陈东实现飞天梦的故事
今天,38岁的“新人”陈冬将和老大哥景海鹏一起飞向太空,__进入太空航天员的名单上又多了一个河南人的名字。
从小到大,陈冬身上的标签有“学生头子”“班长”“爱徒”“学霸”“飞行员”,从立志献身__旅到最终成为一名飞天的航天员,陈冬的经历“称得上传奇”。
昨天下午,洛阳的姚志强接到了一通电话,电话那头说,“等我从太空回来,回老家一定会来看你,这是我们之间的约定。”
51岁的姚志强鼻头一__,来电人是陈冬,是他带了六年的学生。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事迹作文(篇6)
中学阶段,陈冬成绩优异,也是体育达人,曾多次获奖。
陈冬于1978年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父亲陈树林是中铝铜业洛阳公司(原洛阳铜加工厂)的退休职工,哥哥比他大4岁,目前在广东当医生。
在陈树林眼里,爱运动、爱学习是陈冬儿时最大的特点。他告诉新京报记者,次子从小就是同学们中间的“学生头子”,厂里的同龄人都愿意找陈冬玩。
“我二儿子从小就让我放心,他上的是我们厂里的子弟学校,一直住在家里,但他的事情我很少__心。”陈树林说,小时候的陈冬最爱打篮球、游泳,做完功课就喜欢搞体育运动。虽然说爱学习、也爱玩,但陈树林从未干预过儿子,甚至鼓励儿子,要有好的身体才有好的未来。
1997年,陈冬从洛阳铜加工厂中学(现在是洛阳市第22中学)毕业,初高中连读。至今姚志强还记得当年选班长的情景,“那时候我不了解刚入学的这帮孩子,就让大家投票选班长,陈冬高票当选,班上有很多他的小学同学,大家都对他非常支持。”
陈冬这个班长,一当就是6年,“他就是我的左膀右臂,我不在班上时,他就代表我,他说的话、做的事,同学们都非常信服。”姚志强说,少年时代的陈冬十分稳重低调,话不多,但是说一不二;是班上的体育达人,学校开运动会时,长跑、短跑、铅球等项目,只要他上场,绝对能拿下名次;他还是学校足球队的主力后卫,高三时代表学校出战洛阳市高中足球联赛,拿下了第三名。不仅如此,陈冬学习成绩也很好,“在全市的数学竞赛上拿过二等奖,分数考上重点大学完全没有问题。”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事迹作文(篇7)
曾因视力差了“0.1”,陈冬差点与__校失之交臂。
陈树林的“__人情结”影响陈家两代人,他告诉记者,在他上中学和参加工作后,他曾两次报名参__,但都因为体检问题,没有去成。“我从小跟儿子讲‘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起看三大战役的电影,看《上甘岭》《地道战》,这些经历或多或少也影响到了他。”陈树林说。
没有出乎父亲的意料,上高中的陈冬一次跟父亲说起自己的志愿,高考就要考__校,考不上__校就去当兵。
说起陈冬的高考,陈树林跟新京报记者说起了招生体检时的一个__曲,曾因视力差了“0.1”,陈冬差点与__校失之交臂。
1996年11月,__队院校招收飞行员的工作进行前期体检阶段。“孩子告诉我要体检,我知道招飞的体检是非常严格的,尤其是__队,我也是抱着让他试试的态度。”陈树林说。
当年的第一次体检过关后,第二年3月,陈冬又参加了在郑州举行的第二次体检。两次体检都过关后,陈树林对陈冬当飞行员的事有了很大的期待。1997年6月,他陪儿子到济南参加了第三次体检。
“当时他出来就跟我说,视力可能有点下降。我安慰他,没事,7月就要高考了,高考考好了就行。”陈树林一边安慰儿子,一边自己心里紧张起来。
由于陈冬在学校学习好,又担任学生干部,校领导对陈冬的高考录取也十分关心。当年8月,陈冬以620多分的优异成绩远远超过了一本分数线。招生组来了后,校长和陈冬的父亲见到了长春飞行学院招生的同志。
“看了我儿子的高考成绩,招生的同志说,我们从没看到报考我们学校高考这么高分的学生。”陈树林说,招生的同志找到了最后一次体检的报告。由于体检由两位医生签字,视力检查表上一位医生的结论是1.0,另一位医生的结论是0.9,最终为了保险起见,给陈冬的体检报告的结论为:视力0.9,这与合格的体检视力标准差了0.1。
“招生的同志看了我儿子的高考成绩,说肯定是高考复习强度大影响了视力,这也是暂时的。最后没有因为这0.1的差距将陈冬拒之门外。”陈树林说。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事迹作文(篇8)
陈冬师弟介绍,当年陈冬的各项成绩都非常优秀,而且为人谦逊真诚,十分为同学们着想。
陈冬的航天之路,是从蓝天开始的。坐落于长春东南湖大路的空__航空大学,也就是曾经的长春飞行学院,1997年,陈冬以优异成绩考入这里。
昨天,听说陈冬成为了神十一飞行乘组航天员,同样从空__航空大学走出来的飞行员们热血沸腾。陈冬的一位师弟告诉新京报记者,陈冬从飞行学员到飞行员,如今又成为航天员,穿过蓝天,飞向更宽广的宇宙,他的经历称得上传奇,“母校的英模榜,又多了一位航天英雄。”
“成为飞行员已是万里挑一,而成为航天员,何止是万里挑一。”一名同样毕业于空__航空大学的飞行员说,大学时代的他们,他们需要完成近百门课程,不仅要学习高数、物理、大学英语、__事理论等基础课程,还要经历各种各样的体能训练,“为了训练平衡能力,每个人都要学轮滑,完成3000米才算及格;为保__跳伞落地,还要练习蛙泳,要连续游400米才达到优秀。”
包括陈冬在内,飞行学员们在成为飞行员之前,都经历了超乎寻常的磨练,力量和体能训练是日常必备。“引体向上、臂屈伸,都要连做20个以上;跑步也是每天必须,1万米的奔跑都是家常便饭。”这位飞行员说,为了训练抗眩晕能力,飞行学员们还要经常练习旋梯和固定滚轮,在大学期间必须完成两次800米高空跳伞,以及心理对战、野外生存等多种训练。
“体能、航理、飞行,要成为飞行员,这三项缺一不可,飞行学员的淘汰率能达到七成以上。”陈冬的一名师弟说,他了解到,师兄陈冬当年的各项成绩都非常优秀,而且为人谦逊真诚,十分为同学们着想,“他不仅体能训练拔尖,而且理论知识也相当扎实,当年是一名‘学霸’。”他说,师兄陈冬以骄人的成绩毕业,顺利成为了飞行员。
上__校期间,陈冬只回过两次家。一次是大一的暑假,一次是二年级的春节。后来因为学院的规定,没有回家。陈树林告诉记者,他经常与儿子通信,问儿子钱够不够花,每次儿子的回信都是让父母放心,自己很好,没有什么别的需要。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事迹作文(篇9)
大学毕业后经常封闭训练,与班主任失联,老师登报寻找爱徒。
陈冬考取飞行员,也和姚志强当年的鼓励密切相关。高二时,班上有一名往届复读生被选中成为飞行学员,这更加激励了原本就有飞行梦的一些同学,其中就包括陈冬。姚志强了解陈冬的心思与梦想,就鼓励他,想考上飞行员,在注重学习成绩的同时,就要加强身体素质。
高考时,陈冬被长春飞行学院录取,进入大学后,虽然训练严格、学习紧张,而且当时通讯并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但陈冬仍然不忘时常问候姚志强,放假回家时,还会和同学们一起去看望老师。
但是,陈冬在大学毕业成为飞行员之后,因为经常封闭训练,电话也换了,姚志强和他逐渐失去了联络。2012年时,思念爱徒的姚志强在洛阳晚报上登了一篇文章,寻找陈冬。“后来我得知,那正是他选拔航天员的时候,他用6年的时间与外界隔绝,投入训练。”
当陈冬的名字出现在神十一飞行乘组之中时,姚志强眼眶温热,他因荣耀而激动,“中学时代,我当了他6年的班主任,他当了我6年的班长,今天他成为飞向太空的航天英雄,我真的很为他自豪。”
陈树林告诉记者,在儿子准备出征的阶段,他一直在照顾孙子,10月13日刚刚从__回到老家洛阳。多年来,陈冬的学习、训练让他对儿子非常放心,希望儿子能圆满完成这次任务。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事迹作文(篇10)
陈家三代人都出生在冬天
为啥给儿子起名叫陈冬?陈冬的父亲陈树林解释:“冬冬出生于1978年12月20日,因为快到冬至了,就给他起了这个名字。”
说来也巧,陈冬的双胞胎儿子生日是12月21日,跟陈冬的生日就相差一天,也是出生在冬天。
因为训练任务繁重,陈冬每周才回家一次。他的两个儿子今年5岁,还不能理解航天员的概念。陈冬每次一回家,两个小家伙就缠着他讲故事。陈冬给他们讲《铁臂阿童木》,告诉他们“爸爸也能像阿童木一样,飞向太空”。
陈树林的生日是11月10日,也在冬天。陈树林笑着说:“这是巧合,也是缘分。”
少年时的陈冬曾想长大后从教
姚志强是陈冬在市二十二中(原洛阳铜加工厂职工子弟中学)读初中、高中时的班主任。当时,执行力强、做事稳重、在同学中号召力强的陈冬,深得班主任的赏识和信任。从初一到高三的6年,陈冬一直担任班长。
那时,姚志强只有20多岁,和班上的学生年龄差距不是很大。年轻爱运动、喜欢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姚志强,影响了少年时的陈冬。
姚志强回忆,有一次,陈冬和他聊天的时候说自己将来也想当一名教师,这样既能教书育人,又能保持学习、运动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