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之语言表达
高老师由 分享
时间:
反馈
推荐文章
语言要通顺。这是对作文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求语言运用规范、准确、连贯、得体,读起来文从字顺,通畅流利。其次,语言要有文采。这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高一层次的语言标准。或是词语生动,或是句式灵活,或是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或是文句有意蕴,这些都是有文采的表现。可以这样理解,考生在运用语言方面,只要有某一点闪光耀彩的地方,都应该加以肯定和鼓励,以使他们在通顺的基础上所展示的各种语言风采能够得到应有的评价。
一、语言通顺
1.语言规范。在写作中,要符合语言规范的要求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用词要体会词义的轻重、词语适用范围的大小、词语的感情色彩,不能随自己心意生造词语;二是句子不能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和误用关联词语等毛病;三是除了在记叙性文章中为了描写风土人情的需要可以适当使用方言、俚语外,一般不使用方言俚语。
2.语言准确。要符合语言准确的要求就要注意有些问题有些看法要表达得十分准确才行。"我认为""大家都这样看""一部分或者说是一小部分人的不良行为""从全局看是好的""这只是一个人或少部分人的看法""不是有不少人这样去干吗?""我愿意这样"等等,是全称还是特称,一定要搞清楚,千万不要以偏概全,以个别人的不良行为加到全体人员身上。有些说法还需要婉转。如:"发牢骚,是人们将内心积压的意见、见解、看法说出来,虽然有时态度或形式有些不太合适,但终究是一些真实的意见,当然里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但是我们干部一定要认真地对待啊!"这段文字,考生掌握的分寸就比较好,"有些不太合适","里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两个"有些"马上界定了牢骚的特点,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了"牢骚"的弊端。这正是语言"准确"的集中体现。
3.语言连贯。要做到语言连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章中的每一段文字,都要统一于一个话题,围绕着一个中心;二是一段话要按照各句与中心的关系以及各句之间的关系合理地组织起来,可以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根据句子的意思和思路的展开依次排列,也可以凭借语法手段(关联词、方位词、数词、代词等)或修辞手段(排比、对偶、层递等)来组合各个句子;三是句子之间要有语言和语气上的联系,如用主语承前省略、利用代词呼应、使用关联词语、适当重复上下文的内容或语言等方法来确保语言呼应;四是增添必要的过渡性语言,避免由于思维的速度大大高于表达的速度而带来的中间环节被省略或淡化了的"跳跃"现象。
4.语言得体。要达到语言得体的要求一要注意表达对象,"心中要有读者"是写作的重要原则,只要试题中规定了写作对象,语言的运用就要考虑到这一条件。二要注意区分不同的文体:记叙性文体要以情动人,以叙述、描写为主,语言形象生动;议论性文体要以理服人,以阐述、议论为主,语言严密概括;说明性文体要以知授人,以解说、说明为主,语言准确简明;应用性文体要以事告人,以叙述、说明为主,语言平实简洁。
二、词语生动
词语生动是指在恰当的基础上增强词语的表现力,就是要求我们选用恰当精妙的、新鲜传神的、具有形象性的、极具表现力的词语,使所描述的对象给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觉,以增强感染力;把所阐发的事理表达得清楚明白,深刻透彻,以增强说服力。
1.精心锤炼动词。动词是文章活的灵魂,动词运用得妙,就能增强文章的精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使文章富有文采,令人耳目一新;动词运用得有灵气,还能增强文章的气韵,使文章活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描写地坛:"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强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由坦荡。""剥蚀""淡褪""坍圮"本来都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而作者在此却突破常规,使它们都带上了宾语,精确而又形象地描述了作者当年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时的失魂落魄的精神状态。
2.精心锤炼叠音词。运用叠音词,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同时使词语描述更形象,表情更细腻浓烈,增强语言的意境美。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写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如果说,仅仅把月光比作流水不算稀奇,那么一个"泻"字配上"静静地"这一叠音词,就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无声响,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思。
3.精心锤炼色彩词。色彩词能增强语言的意境美、绘画美。如朱自清的《春》描绘春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作者抓住色彩的连锁关系,写景物色彩层次清晰、意趣盎然,洋溢着春之生命舞动的美感,烘托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之世界,如诗如画,意境优美。
4.精心锤炼成语及其他四字短语。成语及其他四字短语能形成一种整体和谐美。成语的主要特点是形式简洁,意义蕴丰,可以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成语的连用有时还可以有增强情势的效果。
5.精心锤炼词的活用。①巧借词语。一个词,由于词义不同,色彩不同,就有了约定俗成的种种规矩。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临时打破这些俗规,改变词的适用对象、场合、范围,改变词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这样就可以使语言富有风趣,充满生气,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②活用词性。活用词性,就是临时把某一类词转化为别的一类词使用。其中最常用的情形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等。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表情达意的需要,恰当地活用词性,同样是增强语言生动性的有效方法。
三、句式灵活
句子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按结构分,有单句和复句;按功能分,有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等等,此外,还有主动句、被动句、把字句、是字句、肯定句、否定句、常式句、变式句等等。所谓"句式灵活",就是指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灵活地运用多种句式。一篇文章,一段话,选择句式,要根据表达的目的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灵活变换,综合使用,这样,能使语段更为和谐流畅,从而达到文采飞扬。
1.灵活运用长句与短句。长句字数比较多,结构比较复杂,节奏舒缓,表意严密、细致、精确。短句结构简明,节奏紧凑,表意简洁、明快、有力。因此,我们在缀句成篇时,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根据整篇的语言格调,慎重选择。或用长句,或用短句,或长短结合,如果调配得好,语言就能因此增色。如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开头就用这样一个长句:"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这句话初看上去有些啰嗦,把它重新组织一下,用简称改成几个短句读起来不是更顺畅一些吗?其实不然,如果改用简洁的短句来叙述,那就表达不出鲁迅先生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中那种沉郁、悲痛、激愤的感情和气势了。这是一篇祭文,烈士牺牲,刻骨铭心。日期、校名、遇害处所都一一用全称标示,以示痛切之感,隆重之情;之所以用紧凑、缜密的长句,既是以庄严示悲哀,同时也有申斥敌人,气如长虹的奔放之势。这显然是鲁迅先生经过精心选择的句式,如何能改!
在一般情况下,记叙性文章多用短句,修饰成分较少,追求简洁明快的风格;议论性文章多用长句,有较多的修饰、限制成分,常常靠虚词来连接,追求严密周到的风格。
2.灵活运用常式句与变式句。变式句是相对于常式句的句子形式,常式句就是按照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前因后果,先轻后重等正常语序组成的句子;变式句则是为突出表达某方面的内容,临时改变某些成分的位置的句子。变式句能取得常式句所无法达到的表达效果。变式句一般有下面几种:句子成分的倒装,正句和偏句倒装(如"虽然……但是"的倒装,"尽管……也"的倒装等)。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恰当的句式,可以更好的表达情意。如孙犁的《荷花淀》写水生嫂的问话:"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39;怎么了,你? &39;"写水生嫂的问话,不用常式句,而用主谓倒装的变式句,就更能突出她对丈夫的关切,情感表现力大大增强。
当然,如非特殊需要,尽量少用变式句。为了使句子生动,变式句偶尔用一用还可以,不能多用,毕竟我们说话和听话还是以常式句为主。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说法,变式句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确实能产生语言新鲜生动的效果,用不好,就会伤了自己。
3.灵活运用整句与散句。运用整句即运用排比、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采用骈句、整句的形式,来议论点题、抒发感情、总领全文,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整句适用于抒情和议论为主的文章。如2001年高考作文《家》的开头:“远去的飞鸟,永恒的牵挂是故林;漂泊的船儿,始终的惦记是港湾;奔波的旅人,无论是匆匆夜归还是离家远去,心中千丝万缕、时时惦念的地方,还是家。”用三个结构相近的句子组成排比句,用飞鸟、船儿、旅人类比来点题,形象生动而极富吸引力。有时文章老是用整句,也会显得呆板而毫无生气,这时就得运用整散结合句,形成一种整齐错落有致之美。如2002年高考作文《你要问我选择什么》:"……你要问我选择什么?我愿做一粒运往非洲贫困地区的粮食,为饥饿的人们奉献我的微薄之力。我愿化作一只和平的鸽子,去扑灭那战争的烟火,去抚慰那已经遭受创伤的南联盟人民,使人们知道,和平总是会来的……"这段文字以整句为主,间以散句,开阖自如,这种表达效果显然要比单一的整句或散句好得多。
一、语言通顺
1.语言规范。在写作中,要符合语言规范的要求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用词要体会词义的轻重、词语适用范围的大小、词语的感情色彩,不能随自己心意生造词语;二是句子不能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和误用关联词语等毛病;三是除了在记叙性文章中为了描写风土人情的需要可以适当使用方言、俚语外,一般不使用方言俚语。
2.语言准确。要符合语言准确的要求就要注意有些问题有些看法要表达得十分准确才行。"我认为""大家都这样看""一部分或者说是一小部分人的不良行为""从全局看是好的""这只是一个人或少部分人的看法""不是有不少人这样去干吗?""我愿意这样"等等,是全称还是特称,一定要搞清楚,千万不要以偏概全,以个别人的不良行为加到全体人员身上。有些说法还需要婉转。如:"发牢骚,是人们将内心积压的意见、见解、看法说出来,虽然有时态度或形式有些不太合适,但终究是一些真实的意见,当然里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但是我们干部一定要认真地对待啊!"这段文字,考生掌握的分寸就比较好,"有些不太合适","里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两个"有些"马上界定了牢骚的特点,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了"牢骚"的弊端。这正是语言"准确"的集中体现。
3.语言连贯。要做到语言连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章中的每一段文字,都要统一于一个话题,围绕着一个中心;二是一段话要按照各句与中心的关系以及各句之间的关系合理地组织起来,可以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根据句子的意思和思路的展开依次排列,也可以凭借语法手段(关联词、方位词、数词、代词等)或修辞手段(排比、对偶、层递等)来组合各个句子;三是句子之间要有语言和语气上的联系,如用主语承前省略、利用代词呼应、使用关联词语、适当重复上下文的内容或语言等方法来确保语言呼应;四是增添必要的过渡性语言,避免由于思维的速度大大高于表达的速度而带来的中间环节被省略或淡化了的"跳跃"现象。
4.语言得体。要达到语言得体的要求一要注意表达对象,"心中要有读者"是写作的重要原则,只要试题中规定了写作对象,语言的运用就要考虑到这一条件。二要注意区分不同的文体:记叙性文体要以情动人,以叙述、描写为主,语言形象生动;议论性文体要以理服人,以阐述、议论为主,语言严密概括;说明性文体要以知授人,以解说、说明为主,语言准确简明;应用性文体要以事告人,以叙述、说明为主,语言平实简洁。
二、词语生动
词语生动是指在恰当的基础上增强词语的表现力,就是要求我们选用恰当精妙的、新鲜传神的、具有形象性的、极具表现力的词语,使所描述的对象给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觉,以增强感染力;把所阐发的事理表达得清楚明白,深刻透彻,以增强说服力。
1.精心锤炼动词。动词是文章活的灵魂,动词运用得妙,就能增强文章的精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使文章富有文采,令人耳目一新;动词运用得有灵气,还能增强文章的气韵,使文章活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描写地坛:"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强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由坦荡。""剥蚀""淡褪""坍圮"本来都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而作者在此却突破常规,使它们都带上了宾语,精确而又形象地描述了作者当年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时的失魂落魄的精神状态。
2.精心锤炼叠音词。运用叠音词,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同时使词语描述更形象,表情更细腻浓烈,增强语言的意境美。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写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如果说,仅仅把月光比作流水不算稀奇,那么一个"泻"字配上"静静地"这一叠音词,就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无声响,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思。
3.精心锤炼色彩词。色彩词能增强语言的意境美、绘画美。如朱自清的《春》描绘春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作者抓住色彩的连锁关系,写景物色彩层次清晰、意趣盎然,洋溢着春之生命舞动的美感,烘托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之世界,如诗如画,意境优美。
4.精心锤炼成语及其他四字短语。成语及其他四字短语能形成一种整体和谐美。成语的主要特点是形式简洁,意义蕴丰,可以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成语的连用有时还可以有增强情势的效果。
5.精心锤炼词的活用。①巧借词语。一个词,由于词义不同,色彩不同,就有了约定俗成的种种规矩。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临时打破这些俗规,改变词的适用对象、场合、范围,改变词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这样就可以使语言富有风趣,充满生气,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②活用词性。活用词性,就是临时把某一类词转化为别的一类词使用。其中最常用的情形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等。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表情达意的需要,恰当地活用词性,同样是增强语言生动性的有效方法。
三、句式灵活
句子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按结构分,有单句和复句;按功能分,有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等等,此外,还有主动句、被动句、把字句、是字句、肯定句、否定句、常式句、变式句等等。所谓"句式灵活",就是指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灵活地运用多种句式。一篇文章,一段话,选择句式,要根据表达的目的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灵活变换,综合使用,这样,能使语段更为和谐流畅,从而达到文采飞扬。
1.灵活运用长句与短句。长句字数比较多,结构比较复杂,节奏舒缓,表意严密、细致、精确。短句结构简明,节奏紧凑,表意简洁、明快、有力。因此,我们在缀句成篇时,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根据整篇的语言格调,慎重选择。或用长句,或用短句,或长短结合,如果调配得好,语言就能因此增色。如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开头就用这样一个长句:"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这句话初看上去有些啰嗦,把它重新组织一下,用简称改成几个短句读起来不是更顺畅一些吗?其实不然,如果改用简洁的短句来叙述,那就表达不出鲁迅先生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中那种沉郁、悲痛、激愤的感情和气势了。这是一篇祭文,烈士牺牲,刻骨铭心。日期、校名、遇害处所都一一用全称标示,以示痛切之感,隆重之情;之所以用紧凑、缜密的长句,既是以庄严示悲哀,同时也有申斥敌人,气如长虹的奔放之势。这显然是鲁迅先生经过精心选择的句式,如何能改!
在一般情况下,记叙性文章多用短句,修饰成分较少,追求简洁明快的风格;议论性文章多用长句,有较多的修饰、限制成分,常常靠虚词来连接,追求严密周到的风格。
2.灵活运用常式句与变式句。变式句是相对于常式句的句子形式,常式句就是按照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前因后果,先轻后重等正常语序组成的句子;变式句则是为突出表达某方面的内容,临时改变某些成分的位置的句子。变式句能取得常式句所无法达到的表达效果。变式句一般有下面几种:句子成分的倒装,正句和偏句倒装(如"虽然……但是"的倒装,"尽管……也"的倒装等)。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恰当的句式,可以更好的表达情意。如孙犁的《荷花淀》写水生嫂的问话:"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39;怎么了,你? &39;"写水生嫂的问话,不用常式句,而用主谓倒装的变式句,就更能突出她对丈夫的关切,情感表现力大大增强。
当然,如非特殊需要,尽量少用变式句。为了使句子生动,变式句偶尔用一用还可以,不能多用,毕竟我们说话和听话还是以常式句为主。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说法,变式句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确实能产生语言新鲜生动的效果,用不好,就会伤了自己。
3.灵活运用整句与散句。运用整句即运用排比、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采用骈句、整句的形式,来议论点题、抒发感情、总领全文,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整句适用于抒情和议论为主的文章。如2001年高考作文《家》的开头:“远去的飞鸟,永恒的牵挂是故林;漂泊的船儿,始终的惦记是港湾;奔波的旅人,无论是匆匆夜归还是离家远去,心中千丝万缕、时时惦念的地方,还是家。”用三个结构相近的句子组成排比句,用飞鸟、船儿、旅人类比来点题,形象生动而极富吸引力。有时文章老是用整句,也会显得呆板而毫无生气,这时就得运用整散结合句,形成一种整齐错落有致之美。如2002年高考作文《你要问我选择什么》:"……你要问我选择什么?我愿做一粒运往非洲贫困地区的粮食,为饥饿的人们奉献我的微薄之力。我愿化作一只和平的鸽子,去扑灭那战争的烟火,去抚慰那已经遭受创伤的南联盟人民,使人们知道,和平总是会来的……"这段文字以整句为主,间以散句,开阖自如,这种表达效果显然要比单一的整句或散句好得多。
高考作文指导之语言表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君子的作文素材
下一篇:学雷锋做好事2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