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 高考 > 高考作文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

高老师 分享 时间:
反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篇1

__X老师的党课引起了我对“命运共同体”这个词的一些感想。

“命运共同体”在我看来,即是人与人之间通过某种关系联系在一起,具有利益相关,成为一个整体。就像蚂蚁一样,一窝蚂蚁可以被称为一个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而一个国家,形成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条件是统一。在中国,无论是大陆人、香港人、澳门人还是台湾人,都是中国人。两岸三地形成一个紧密的民族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古训言“和则两利,分则两伤”,用来形容今日海峡两岸的关系是十分贴切的。几天前,余光中老先生仙逝,《乡愁》却依旧成了理不清的愁。但我们相信,中国的两岸命运共同体一定会建成,我们为了统一已经做了太多正确且有效的实践,香港、澳门在回归后不仅没有衰落,反而再度腾飞。我相信,只要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和一个中国的原则,再配合上主席当前的一些政策,台湾终究能回归。两岸命运共同体终究能够形成。

生物学上,两种生命通常为竞争关系,而如果他们能够形成一种关联,互利共生,则会大大增加双方的生命力。国与国也是这样,国家之间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就是一个化敌为友,互利共生,加强双方生命力的过程。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每一个生命都应平等的拥有它,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当前,伴随工业的发展,人类面对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越来越严峻,如果能够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面对困境,我相信一定能有效的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

中国是近几十年来经济发展最为迅猛的国家之一,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党的最终目标是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如果中国能够和世界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方案,为人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也能为中国构建一个安定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集民族命运与人类福祉为一体的思想,和平一直是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在追求的状态,如果我们能够真的形成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整个世界都会变得和平,我们能够一同去解决人类面对的问题,而不是把精力消耗在如何维持和平,甚至导致对世界造成更大的破坏上。

我们只有一个祖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都是平等的生命,理当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计,为天下谋,共同创造一个自由平等的世界,来迎接美好的明天。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篇2

2018年5月30日,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大使就中欧合作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在“针砭欧洲”网站发表署名文章。

在同欧洲朋友们打交道时,我经常被问到,随着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和平与崛起能否兼得?中国将给现有国际秩序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作为世界两大重要力量、伟大文明,中国和欧洲如何携手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关于这些问题,中国的方案是,中欧合作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在去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的中国在世界大变局中所秉持的国际治理观和国际秩序观,是中国外交的根本遵循,是中国依据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向世界作出的庄严。

“两个构建”强调,政治上,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坚定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安全上,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经济上,坚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文化上,坚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生态上,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既不是要搞“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也不意味着要将现有体系推倒重来,而是要推动各国在国际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努力使当前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更加公正合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要以某种单一价值取代民族、国家价值,而是在多样世界里寻找全人类共同利益,进而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

《舒曼宣言》中提到,没有与所受威胁相称的创造性努力,就无法保障世界和平。多年来,欧盟通过自身理念和实践向世界证明,各国人民可以跨越历史恩怨、文化隔阂、地理障壁,张开怀抱,实现合作共赢。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力量,中欧可以携手努力,顺应全球化潮流,坚持多边主义进程,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合力打造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世界变得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篇3

全球190多个国家、约70亿人口,我们因何而紧密相连、为何不该一意孤行,未来又将走向何方?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给出的“中国答案”。

从国与国双边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两年多时间里,国家主席60多次谈及“命运共同体”,深入思考事关人类命运的宏大课题,展现出中国领导人面向未来的长远眼光、博大胸襟和历史担当。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源自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始终不变的“天下”情怀。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之道,再到“计利当计天下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判断……同外界其他行为体命运与共的和谐理念,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薪火相传,绵延不绝。新时期,中国人民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追求的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关于命运共同体的传统理念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中国方案”。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经济全球化让“地球村”越来越小,社会信息化让世界越来越平。不同国家和地区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国家之间,过时的零和思维必须摒弃,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输我赢、一家通吃。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动实践。从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到不断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从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到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再到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从抗击埃博拉病毒到也门撤侨行动,再到尼泊尔强震救援……中国不仅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更敞开胸怀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快车”、共享发展机遇,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为思考人类未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给出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有人将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多个国家就是这艘大船的一个个船舱。世界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承载着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地球号”才能乘风破浪,平稳前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篇4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支持成立了由28位国际知名人士组成的“全球治理委员会”,该委员会于联合国成立50周年之际发表《我们天涯成比邻》报告,其对全球治理概念的定义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

全球治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由于全球化导致国际行为主体多元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成为一个由政府、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共同参与和互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重要途径是强化国际规范和国际机制,以形成一个具有机制约束力和道德规范力的、能够解决全球问题的“全球机制”。比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出现的二十国集团,协调各国应对危机,使世界经济摆脱了陷入20世纪20—30年代全球大萧条的境地。国际上各种协调磋商机制非常活跃,推动国际社会朝着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前进。

尽管全球治理仍存争议,比如怎样处理全球治理与主权独立的关系等。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可以推动全球治理朝更加公平合理、“包容发展、权责共担”的方向发展,可以利用全球治理形成的倒逼机制促进中国国内改革,中国也可以从全球治理中获得更多的和平发展机遇,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世界的发展又形成了有力的“正能量”。中国将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并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权和发言权,建设性参与国际与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进程,积极应对各类全球性挑战,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人大国作用,不断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外交工作新成就中,就包括了“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为改革开放争取了有利的国际环境”。还强调要积极参加多边事务,并特别提到要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基本的价值观基础。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观与全球价值观有异曲同工之妙。和谐世界观包括五个维度,即政治多极、经济均衡、文化多样、安全互信、环境可续。政治多极的内涵是,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上,各大力量中心之间应有一个相互制约的力量框架和多边的行为方式来处理世界事务。经济均衡的内涵是,只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获得共同发展,世界才会有真正的发展,因此解决发展问题是人类共同利益之所在。文化多样的内涵是保持文化多元,保持人类思维活力,为解决全球问题提供更多答案。安全互信的内涵是,安全是共同的,只有别人安全,自己才有安全,保障安全的有效手段不是冷战式的同盟加威慑,而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环境可续意味着各国必须携手合作,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国际社会存在的各种价值观仍主要服务于不同国家的现实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仍是一个长期、复杂和曲折的过程。如果各国政治家能真正从全人类长远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而不是从短期国内政治需求出发来制定政策,一个更高程度的、走向共同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全是可以建成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篇5

1、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让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理念深植人心,让发展繁荣、公平正义的理念践行人间。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顺势而为,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3、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4、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

5、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

6、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不再符合时代逻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各国人民共同呼声。

7、事要去做才能成就事业,路要去走才能开辟通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8、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9、希望各国青年用欣赏、互鉴、共享的观点看待世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献瓦。

10、我们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而来,要引领世界前进步伐,带动全球发展潮流,为实现人类共同繁荣和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11、“炎火成燎原之势,涓流兆江河之形”,星星之火可成燎原,涓涓细流可成大江。尚和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将汇聚大众的意愿而成和平的潮流,将妙凝百姓的呼声而成合作的春雷。它唤醒了昏昏沉沉的天地万物,也敲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美美与共的钟声。

12、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于中外传统命运论的智能创造和卓识开新。融实而和合是打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智慧,是化解人类生存厄运的一种武器。

13、在全球化、信息革命时代,人类共同拥有的家园变得越来越小,牵一发而动全身。民族、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在全球紧密相连的世界里,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高度融合,彼此依存。一荣俱荣、一衰俱衰,和合则两利,抗争则两败,和则兴,斗则亡,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全球命运休戚相关,兴衰与共。

14、在此错综复杂的全球环境中,必须高瞻远瞩,“鸿鹄高飞,一举千里”。度越一般世事的种种关系形态,以和合学的思维开放包容性,使各文明之间彼此互相理解、借鉴、尊重、吸收,为人类的长远利益、未来命运提供智慧卓越的中国方案创造了机遇。

15、面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昔日那种你死我活、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越来越过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越来越成为各国人民共同的期盼。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篇6

国际权力观

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已经成为共识。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技术、信息、人员跨国流动,国家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的状态,一国经济目标能否实现与别国的经济波动有重大关联。各国在相互依存中形成了一种利益纽带,要实现自身利益就必须维护这种纽带,即现存的国际秩序。国家之间的权力分配未必要像过去那样通过战争等极端手段来实现,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有助于国际形势的缓和,各国可以通过国际体系和机制来维持、规范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维护共同利益。

共同利益观

经济全球化促使人们对传统的国家利益观进行反思。瞬间万里、天涯咫尺的全球化传导机制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了“地球村”,各国利益的高度交融使不同国家成为一个共同利益链条上的一环。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全球利益链中断。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出现问题,则饥民将大规模涌向别国,交通工具的进步为难民潮的流动提供了可能,而人道理念的进步又使拒难民于国门之外面临很大道义压力。互联网把各国空前紧密地连在一起,在世界任何一点发动网络攻击,看似无声无息,但给对象国经济社会带来的损失却有可能不亚于一场战争。气候变化带来的冰川融化、降水失调、海平面上升等问题,不仅给小岛国带来灭顶之灾,也将给世界数十个沿海发达城市造成极大危害。资源能源短缺涉及到人类文明能否延续,环境污染导致怪病多发并跨境流行。面对越来越多的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任何国家要想自己发展,必须让别人发展;要想自己安全,必须让别人安全;要想自己活得好,必须让别人活得好。

可持续发展观

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研讨会,会上首次有人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3年,联合国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进行专题研究。该委员会1987年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正式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此后,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中国从斯德哥尔摩会议开始就参加了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历次重要国际会议,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制度建设、发展援助等方面都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截至2011年底,中国已免除50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约300亿元人民币债务,对38个最不发达国家实施了超过60%的产品零关税待遇,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1000多亿元人民币优惠贷款。这些数据说明,可持续发展不仅已经从理念变成了中国政府的行动纲领和具体计划,而且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全球治理观

全球治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由于全球化导致国际行为主体多元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成为一个由政府、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共同参与和互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重要途径是强化国际规范和国际机制,以形成一个具有机制约束力和道德规范力的、能够解决全球问题的“全球机制”。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可以推动全球治理朝更加公平合理、“包容发展、权责共担”的方向发展,可以利用全球治理形成的倒逼机制促进中国国内改革,中国也可以从全球治理中获得更多的和平发展机遇,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世界的发展又形成了有力的“正能量”。

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基本的价值观基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篇7

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纷繁复杂,恐怖主义、网络犯罪、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安全威胁蔓延的背景下,中国一直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的方面发挥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寒假期间,通过阅读《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书,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其中我对于开卷篇的内容印象尤为深刻。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历史上我们的民族饱经风霜备受苦难,但通过广大人民的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和平,我们深知和平发展来之不易,所以我们一直倍感珍惜,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但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意味着我们放弃国家利益,而是要在不违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不断坚持。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树立世界眼光,不断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我们始终愿意也会同世界其他国家一起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促进世界的不断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命题,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理念,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人类的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体现着中国的大国风范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远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提出以来,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不断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是实现人类和平发展的美好目标。当然,现实中仍有许多复杂多变的情况,还需要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克服艰难险阻,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