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复习高考地理
推荐文章
高三地理复习即将进入二轮复习阶段,地理在高考中占分比重高,在中学学习的几门课当中,地理更是重中之重,为了方便大家学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怎么复习高考地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怎么复习高考地理
1、抓住一轮复习,全面掌握基础知识
“能力为主导,知识为基础”是高考话题的永恒真理。可以这样说,无论高考试题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性试题也是在基础之上的综合,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就很容易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障碍。而一轮复习正是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盘点的阶段,因此,大家一定要抓住这个阶段的复习机会,紧跟老师步伐,充分利用课堂复习时间,将了解了的知识重温复习,对未掌握的知识再次学习,力争做到“当天内容及时消化,每单元知识及时巩固”,吃透每个知识点。
2、重视地图,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高考试题也往往以地图为切入点,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采点甚至出现微观、局部地区。如果地图看不懂,有用的题目信息就无法获知,答题也就无从下手了,这就要求我们具有很强的读图能力和区域定位能力。因此,在平时大家应注重读图、填图、默图、甚至描图的训练,将地理知识都落实到地图上,如此才能切实提高解题能力。当然,记忆地图是一个枯燥的过程,考拉网建议大家可以进行一些图文题的专项练习,通过题目来熟悉地图,熟能生巧,看得多了,自然就能记住了。
3、关注时事热点,联系生活实际
地理时事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都是地理学科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理想切入点,这是我们在复习中所不能忽视的部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应注意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养成看报看新闻的好习惯,学会发现时事中隐含的地理信息。可以尝试自己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了解一些地理工程发展的最新进展等等,将某些时事与相关地理知识联系起来,让书本知识融入实际生活。另外,大家不妨借此自编一些地理时事题与同学交流,也能互相考查提高。
4、学会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
地理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在高考说明中也要求考生“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但大部分学生过于重视思维,平时没有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进行记忆与表述的习惯。很多时候,我们能看到有的同学客观题做得相当不错,但进行文字表述时却常常不到位,不是关键字抓不住、用词不当,就是语言逻辑出现问题,丢掉了本该得到的分。那该如何学习规范的地理语言呢?课本是重要工具。在复习中,大家应尽量使用课本语言进行问题表述和记忆知识,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述习惯,这样考试中才不会手忙脚乱。
在整个高三阶段的地理学习中,基础知识、地图记忆、实际应用、规范表达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考拉网希望大家在复习中能充分利用这些技巧,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为地理高考备好制胜的“法宝”。
高考地理的复习攻略
1.统揽全局、突出重点
目前大多数地理综合复习课的基本教学程序为首先进行专题知识的全面梳理,其次是典型例题讲解,最后是少量随堂训练,可以用“专题”、“系统”、“全面”、“少练”四个词组来概括。
然而地理学科内容多,考试范围广,“求全”、“求保险”的复习思路,似乎面面俱到,但实际上只能是浅尝辄止,最后什么都不能落实。“求全”的复习过程必然挤掉“能力训练”这一重要环节,考生吃的多为“夹生饭”,综合能力培养是建立在不扎实的根基上的。所以,与其“求全”导致不落实,不如化繁为简,突出重点、难点,就某些核心问题举一反三,不断训练,或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现在一套综合能力测试卷的有限题量,使得命题者一般会从核心知识与能力上设计题目。考生若能将地理学的核心问题真正领悟并能熟练运用,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地理科的考试以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的内容为主。高中地理知识的核心应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譬如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宇宙环境”的核心是人类生活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的形状、质量、自转与公转运动所带来的昼夜更替、地方时差、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尤其是地球运动带来的自然现象更是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地理中,基本的国情与区域差异,尤其是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地理区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宏观差异应属于“常识性”知识,这里也应包括具有“全国意义”的大地形区(如主要山脉、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主要丘陵)、大江大河(长江、黄河、珠江、海河、松花江、淮河、塔里木河、京杭大运河等)、大城市(我国首都、我国最大城市、东部沿海开放港口城市、长江沿岸主要城市、陇海—兰新沿线的主要城市等)等的空间位置及主要特征,而小范围的省区内的地理环境特征差异,似不宜列为核心。在世界地理中,应该主要掌握有“世界意义”的常识性知识,如世界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但由于温带的大陆东西两岸为人类分布的密集地,因而大陆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地中海气候,大陆东岸的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无疑应当重点掌握。
又譬如世界国家那么多,恐怕只能将在世界经济发展与格局中影响较大的国家列入核心国家之列,如世界面积较大的前六位国家、世界上的“亿人大国”、各大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欧共体主要成员国、世界主要金融中心所在国、世界目前主要资源(煤、石油、天然气、黄金、金刚石、森林、水能、太阳能、铀矿等)分布的国家、世界环境问题严重的地区、世界一些局势不稳定地区等。
考生在复习时,应注意妥善处理好高中与初中地理知识间的关系,应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在理论上以高中地理为线索,结合复习初中地理的相关区域,从而在复习时纲目分明。
比如,在复习“大气环境”中的“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时,可以首先理清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气候形成因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降水状况等基础理论,再结合初中世界地理中的具体国家、中国地理中的不同区域进行分析对比,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解运用能力。
2.紧扣图表,注重分析应用能力的培养图
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试题把地图和图表作为表达和联系三科知识的信息载体,所以地图和图表往往是学科内或者跨学科间综合题的切入口。高考为什么钟情图象题呢?因为将新颖的图表材料设计成题,一方面可以引用地理学最新的研究成果,避免试题雷同和猜题押宝;另一方面有利于考查考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
在地理应考中特别强调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在复习时应注意运用图导法建立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结构,运用图解法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选择题进行迁移突破,化难为易;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平时复习中,首先要认真地读好书及配套图册中的每幅图表,弄清图表的基本构成要素及绘制方法,图表所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特征是什么,以及此类图表还可以表现哪些其他的地理要素以及此类图表的一些变式。
3.关注热点,拓宽视野
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永远是地理高考试题的主旋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特征之一就是题目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很多题目是以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境的。
所谓热点问题,即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自然、环保等问题。考生要把握热点就要增加阅读量,平时注意阅读如《半月谈内部版》、《人民日报》等报刊,关注时事,同时随时查阅地图,搞清事件发生地点。在读、听、看中思考,在思考中读、听、看,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
在对待时事时,考生应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认识,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热点、焦点、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复习中应把重点、热点、焦点问题当作专题式“问题化”处理,弄清这些问题发生的地点及背景,注意这些热点问题与课本主干知识的密切结合,把握其因果缘由及其影响,使热点问题重点化。凡与热点有关的问题,即使本来不是学科的重点知识也要掌握。
4.强化训练,模拟实战
考前必要的综合训练是为了通过数量有限的特殊训练,提高知识技能、答题技巧和综合能力。练习的类型可以是单元练习,也可以是阶段练习,当然也可以是综合练习。练习内容应该具有鲜明的选择性,应根据不同时期的学习内容选择那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综合能力方面的内容,选择那些易错而又确属重点的知识考点、学科交叉点和渗透点。
地理学科的训练尤其强调地理图形读、填、绘、记,要学会把地理科学的基本现象、规律、原理落实到图形上,通过经常的图形复习,达到地理知识的巩固积累,完成知识的“积少成多,厚积薄发。
地理学科的练习量远没有其他的数、理、化、外等学科大,也没有必要进行所谓的大运动量、高难度的训练,故平时练习应慎重选择,但在练习了一定的习题量后,要对过去的错题进行过关,做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在做练习时切忌仅仅满足于知识答案,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融汇贯通。考生在头脑中积累了一定量的素材后,才能对问题分析得深入透彻,下笔时才能做到“胸中有文,诉诸笔端”。
复习高考地理时应注意什么
一、及时总结答题方法、技巧和模式
不少同学都会抱怨,说综合题难答,常常答不中要点,我认为这是没有真正掌握答题方法的体现,在二轮复习中要加强答案方法的归纳和总结。事实上,许多综合题的回答都是有模式可以借鉴的,在学习高中地理的原理时,我们常常会以某一地区的情况作为案例,在对这些案例的分析过程,事实上就是“建模”的过程;高考过程中,虽然不会考到相同的案例,但一般会考到相应的模式。如我们可以总结出:分析传统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一般应从“资源、能源、水源、市场、交通”五方面进行,在遇到分析鲁尔工业区、东北辽中南工业区等时,都应从这几点去考虑;而高技术工业区的发展条件则应从科技、交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注重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为了让真正高素质的人才脱颖而出,新课标高考必将加强对考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查,改变过分拘泥于课本的传统命题和答题方式,命题时会为考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意境,让考生的思维不过多地受到限制,给考生留下一个相当大的答题和发挥空间。在复习时,要注意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如“某区域有一山丘,请根据这一条件谈谈如何发展该地区的经济。”由于本题的限制条件较少,思路开阔的同学则可想到从发展旅游、发展林牧业、修建水平梯田、开发水力等方面去考虑。
三、注意关注一般和特殊现象
许多地理的分布都是具有一般规律的,这对于我们快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很有帮助,如掌握了世界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之后,对各大洲的气候分布基本也就清楚了;但考试时往往会从不符合规律的一些特殊现象入手,如热带雨林气候一般分布在赤道附近,但远离赤道的地方也有几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就要知道这些特殊的地理现象和规律主要分布在哪里,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特殊现象的出现。反过来看,关注了特殊现象也有利于加深对一般规律的理解。
高三地理怎么开始复习
高三地理复习从三大板块开始
地理三大板块即区域地理(包括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区域地理的复习,具有基础性和常识性的特点,又有综合性的特点。高三复习应从区域地理出发,最后再回到区域。同时,区域具有综合性的特征,任何一个区域都是由多个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构成的综合体,区域地理自然成为综合考试命题的出发点,而高考涉及的社会热点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因此,高三复习以区域作为综合和运用知识的基础,逐渐形成综合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然地理的复习,重点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自然地理是学科内容综合的重点,高考比较难的题主要是涉及这部分内容。高三同学复习时注意不仅知识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过程,还要能够读懂各种地图。
人文地理的复习,重在运用。人文地理的复习,通过一些具体的地理知识,高三同学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如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要求学生在这些观念的指导下对具体的事物和现象作出分析和评价。人文地理往往是跨学科综合的主要内容。这部分复习时要注意对资料(文字和数据资料)所承载的有效信息的提取、分析、归纳和综合,重点是学会分析和评价的方法,从而形成地理学习能力。
高三地理复习从关注社会热点开始
以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命题是综合考试的重要特点。高三同学复习时应注重能力的训练,社会热点、重大事件的复习作为几个不同的阶段。更有效的做法应该是:将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的复习与相关的书本知识有机结合,并贯穿整个高三地理复习的始终。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积累和不断的完善和提高,联系具体的社会生活,是为地理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搭建一座桥梁,使自己养成有思考、关注社会的习惯,进而学会思考,学会运用知识,逐步形成综合能力。
高三地理复习从提高效率开始
首先要走出六个误区提高复习效率。高三同学在地理复习的过程中,除了要随时注意适度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外,也要注意是否陷入了学习的误区:
1、对自己没有准确定位,好高骛远。
2、面面俱到,一味求全。
3、学习无计划,盲目跟从老师。
4、零敲碎打,死记硬背。
5、题海战术,追求数量。
6、审题粗心,解题方法僵化。
其次要围绕一个中心打好基础。中心就是主干。从近几年文科综合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对于这些主干知识,要准确的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然后要抓住三种图表,提高识别地理特征的能力。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物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 来。考试也经常以图表为载体考察地理知识,联系政治、历史。图表可分为三种:一是等值线图,如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 线、等潜水位线等;二是统计图表;三是区域地图。通过一轮复习,学生应能做到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识别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地理是文科中相对偏向理科的学科,要求学生既要有较强的文字分析整合能力,又要具备较强的数字处理能力。因此,不少高三同学在学习地理时感到十分困惑,甚至头疼。应该说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基础,在复习的地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多与老师和同学沟通,勤于分析、多加思考。
怎么高效备考高三地理
建立“标准化学习体系”
什么是标准化学习体系?就是像流水线上的工人生产产品一样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需要建立固定的高效的学习流程,并且让这样的流程能够服务于大多数甚至所有的知识点的学习。具体来说我将这样的“标准化学习体系”分三个层次:
一、 体系化:基础知识点的数量极其庞大,其中相似点概念、原理等又不止一二,如最简单的“纬度带”与“温度带的”、“东西经度”与“东西半球”、“自转线速度”与“自转角速度”等,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往往相互混乱,问东答西,知识点知道的不少,但总不能有条理得说清楚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为此我要求学生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部分的所有知识体系归纳为4+5共9大模块,将课本当中比较复杂的知识点结构进行梳理,并分成一级体系、二级体系、三级体系……,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位置被明确了,这时候可以不要求学生能够详细理解并运用该体系中所有的知识但,只要能完整清晰地知道所学的知识在体系中的位置。这样减少了对大量知识内容掌握的要求,仅要求知其框架因而学生可以快速掌握并建立兴趣,同时激发学习动力。
二、 准确化:在充分掌握体系化的要求之后,学生可以就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分解,将其概念、原理、适用范围……所有需要掌握的内容进行理解。在这一过程当中,特别要求学生注意条件的变化对于知识点的影响,例如学习气压带风带过程当中,特别要注意到春秋分日与冬夏两至日时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和移动程度,虽然气压带风带与太阳直射点同向移动,但却不是移动23度26分,仅仅是相对于春秋分日南北移动5个纬度。所以,基础知识掌握越准确,对于综合解题能力的提升越明显,并且能够使用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得到提升,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 可推导化:基础知识在达到体系化和准确化的要求之后,更多的是对于解题力的支持,但近年来的解题要求越来灵活,材料越来越新颖,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强调学有所用,最终达到提升地理学科素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操作中可以以历年真题和近年贴近真题题型的模拟题分类汇编作为训练素材,不求大量做题,也不要一味寻求高正确率,重点从中寻找材料、题型与所学知识的切入点,从而可以提高复习针对对性。另外,在复习基础知识的过程当中可以有意识地进行相关知识点考点思考,比如在复习地转偏向力的考点时,要能想到考题大致分成以下三类:1、河流侵蚀岸问题,2、风向问题,3、抛物落点问题。
上一篇:高考作文技巧
下一篇:高三政治怎么提高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