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 高考 > 高考助考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江苏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江苏

高老师 分享 时间: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江苏精选篇1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5)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7)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8)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9)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10)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11)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1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14)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5)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6)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7)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8)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19)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0)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21)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22)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23)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江苏精选篇2

针对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在进行整体性阅读时,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下列相关的内容圈点出来:人有几位,如何称谓;主角是谁,与他人关系怎样;事有几件,由几人所干;事件关系,有何意义,大体分分层次。接着审清题目,带着这些问题再去研读文段,不在无关处纠缠,要在紧要处下工夫。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江苏精选篇3

1.文学类及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模板

①整体把握:人物、事件、景物、情感,明确作品主题;

②认准答题方向:词句理解、作用、分析问题、归纳主旨等;

③答题要注重和文章主旨结合起来考虑。

④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分析、概括、分条陈述等,做到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语言通畅。

2、古典诗词鉴赏之规范答题模板

1.先观点后理由 2.先总后分式 3. 分点作答式

答题的一般格式可简化如下:1.形象:身份+性格(+情感/塑造形象的意义)(先定性分析,再定量组合)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运用什么手法+抓住哪些意象+营造怎样意境(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抒发什么情感

5.品味关键词句:释义+还原意境+运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分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分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 (+塑造了什么形象)+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江苏精选篇4

1、《静女》——《诗经》

2、《无衣》——《诗经》

3、《离骚》——屈原

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5、《短歌行》——曹操

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9、《山居秋暝》——王维

10、《蜀道难》——李白

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12、《将进酒》——李白

13、《燕歌行》——高适

14、《蜀相》——杜甫

15、《客至》——杜甫

16、《登高》——杜甫

17、《登岳阳楼》——杜甫

18、《琵琶行》——白居易

19、《李凭箜篌引》——李贺

20、《菩萨蛮》——温庭筠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江苏精选篇5

1.语文答题时要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卷使用答题卡,圈点是可以的。把人物、主要事件划一划。

2.要先读文言文的最后一题,即内容的概括分析题。这个题实质上可称为“文言文的白话译文”,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所以先读了此文。就相当于读了译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3.答题要借助原文推断词义。不要想当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4.文言文的翻译,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