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腊月习俗有哪些
推荐文章
腊月二十八的习俗是什么?打糕蒸馍贴花花!
习俗一 准备过年主食
根据民间风俗,农历腊月二十六、腊月二十七准备了过年要吃的肉类,到了二十八这天,就该准备面食了。
到了的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都在这一天发面、蒸馒头,面若发得好,也就预示着来年日子的蒸蒸日上,仿佛年的味道就在这热馒头里与孩子的欢笑中。
在过去社会发展低下,还没有现代比较方便的发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几天多做好了容易坏,只有发面不爱坏,于是二十八这天就发面,准备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时,这也是因为旧俗认为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蒸馒头的缘故。
腊月二十八这天各地准备主食的风俗也不一样,像山西省太原市人们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南省人们也是“二十八,蒸馍炸疙瘩。”北京人们在二十八这天“把面发”,等到二十九才“蒸馒头”。
河北省人们则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蒸枣花不仅是一种食物,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的思念。
习俗二 贴花花
腊月二十八除了要发面以外,还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
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的春节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行为,更承载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深远的文化意义,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实际作用。
像这个抱着大鲤鱼的年画娃娃就承载了几代人的年节情怀,让人不禁想起过去浓浓的年味岁月。外出的游子不论走得多远,都忘不掉老家昏黄灯光下墙上挂着的那张年画!
腊月习俗盘点
腊月初八
腊八就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
俗语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作为节俗来讲,过了腊八节,“过年”就由此拉开了序幕。
腊月二十三
/ 灶王爷上天 /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夜,是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腊月二十四
/ 掸尘扫房子 /
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腊月二十五
/ 推磨做豆腐 /
“腐”与“福”有相似的发音,做豆腐意味着“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
腊月二十六
/ 杀猪割年肉 /
这一天要杀猪割年肉,开始置办年货。
“年肉”讲究要吃红烧肉,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富裕十足。
腊月二十七
/ 宰年鸡、赶大集 /
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采购。
腊月二十八
/ 打糕蒸馍贴花花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过年蒸馒头寓意来年团团圆圆发大财!这也是家家户户争相蒸馒头的原因。
腊月二十八除了要发面以外,还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
腊月二十九
/ 上坟请祖上大供 /
除了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腊月二十九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上坟请祖”。
告祭祖先,不仅仅是向祖先的告慰,也寄托了对祖先的感恩与思念。
大年三十
一夜连双岁,五更兮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大年三十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有许多民俗活动,如包饺子、吃年夜饭,烧金纸、放爆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