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新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
推荐文章
高考结束后,考生们相互之间都会对答案、估分,参照高考试题和答案解析来认真分析自己的分数,所以知道高考各科试题和答案非常重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2023北京新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3北京新高考语文试卷真题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认知与身体的关系一直是认知心理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最初,符号加工模式在认知心理学中居于主流地位。该模式认为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如果把大脑比作计算机的硬件,那么认知就是运行在这个“硬件”上的“程序”。认知功能是相对独立的,不依赖于身体,就像程序在功能上是独立于硬件的,这就是所谓的“离身认知”。离身认知观把人比作机器,把认知过程看成计算,认为人只能接受指令算法。如果把某个人收到的刺激信号输入到另外一个人的大脑中,可以得到同样的感觉体验。可是,现实情况是,不同的人对世界的感知千差万别。面对同一事物可能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惬意,也可能会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惆怅。
其后,联结主义模式进入认知心理学家的视野。大脑是由神经元相互联结构成的复杂信息处理系统,联结主义建构了“人工神经网络”,力图找寻认知是如何在复杂的大脑神经元联结和并行分布加工中得以涌现的。然而,联结主义模式与符号加工模式在“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这一点上是相同的,认知在功能上的独立性、离身性构成了两种理论的基础。
目前,具身认知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取向。该理论主张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身体的。认知是身体的认知,心智是身体的心智,离开了身体,认知和心智根本就不存在。身体的结构、身体的活动方式、身体的感觉和体验决定了我们怎样认识和看待世界。如果我们拥有蝙蝠的生理结构,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就完全不是现在的样子。有些认知内容是身体提供的,身体与世界的互动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初始概念。例如,“冷、热、温”等概念基于身体感受,以这些概念为基础发展出了其他一些更抽象的概念。如形容情感状态,我们会使用“冷漠、热情、温暖”。
(取材于叶浩生、苏得权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有许多实验支持具身认知的假设。例如,有一个实验要求学生参加一个关于耳机舒适度的测试。研究者告诉学生,这种耳机已经在走路、跳舞、听课等情况下进行了测试,现在要测试的是在水平移动头部(即摇头)和垂直移动头部(即点头)时耳机声音的质量。学生被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头部水平移动组、垂直移动组和对照组。在随后的测试中,学生先听到一段音乐,然后是广告商推荐这款耳机的一段话。水平移动组一边听一边摇头,垂直移动组一边听一边点头,对组不需要移动头部。最后学生需要完成一份简单的问卷,给这款耳机打分,并回答是否同意广商的观点。
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给这款耳机的打分,还是对广告商观点的认可度,头部垂直移动组分值都大大高于另外两组;而头部水平移动组在这两项的分值上,远远低于其他两组。这说点头的身体运动增强了积极的态度,而摇头的身体运动强化了消极的态度。
(取材于叶浩生的文章)
材料三:
基于离身认知的教育观认为身体仅仅是一个“容器”,是一个把心智带到课堂的“载体”;教育仅仅是心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思维、记忆和学习等心智过程同身体无关。这种身体“缺席”的教育观使教学变成了传输知识的机械运动,学习变成了简单的知识输入和存储过程,只启动了学生的大脑。学生就像一个接收信息的机器,只需通过记忆与练习将知识纳入自身记忆系统即可。知识的体验环节被忽略,甚至完全缺失。
随着具身认知思潮的兴起,离身的教育观受到了质疑。具身认知认为知识经验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身体的体验性,“体验”应是知识获取不可或缺的途径。而身体是处于环境中的身体,接受环境信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体验,因此认知离不开身体所处的环境。
具身认知带来了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的转变,更强调全身心投入的主动体验式学习。通过看、听、闻、触、做等调动身体各部位的参与,引发主体体验式的学习,增强知识接受、获得的中介环节——感受、感悟。传统的视听课堂转变为注重操作性的体验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身体充分调动起来,这在教授抽象的概念知识时尤为重要。例如,英语介词很抽象,教师可以用实物演示介词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演示,在体验的基础上自我生成对介词的理解。体验式学习离不开情境,情境不限于真实的现场环境,也可以是人为设置的再现情境。比如,学习课文《苏州园林》时可实地游览;参观博物馆时可通过VR设备穿越时空,触摸秦砖汉瓦,体验古人的生活。
(取材于殷明、刘电芝等的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符号加工模式把人的认知比作计算机的程序。
B. 联结主义模式不把认知的本质看作是计算。
C. 具身认知在认知心理学中一直居主流地位。
D. 根据具身认知,蝙蝠对世界的感知与人一样。
2. 材料一第二段末尾引用了古诗句,下列对引用目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证明不同的人对相同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的感觉体验。
B. 证明离身认知观把人的身体看成计算机的硬件。
C. 证明认知过程中人不只是像机器一样接收刺激信号。
D. 证明离身认知观的观点有难以解释的现实情况。
3. 下列观点来自材料一,其中能被材料二的实验直接证明的一项是( )
A. 身体的生理结构会影响人的认知。
B. 身体的活动方式会影响人的认知。
C. 有些概念源自身体与世界的互动。
D. 人类的认知过程类似于计算过程。
4. 根据材料三,下列做法不符合具身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的一项是( )
A. 学习成语“手舞足蹈”时,手和脚都舞动起来。
B. 上生物课时,带领学生到动物园和植物园研学。
C. 朗诵李白《静夜思》时,随之做抬头低头动作。
D. 上音乐课时,要求学生把手横放在课桌上端坐。
5. 有同学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列了下面的表格式提纲,请你填写①-⑤处,帮他补充完整。要求简要概括。
模式 | 观点 | 学习理念 | |
离身认知 | ① | ② | ④ |
具身认知 | ③ | ⑤ |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贵廉
汉元帝时,贡禹上书言:“孝文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贾人、赘婿及吏坐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吏。赏善罚恶,不阿亲戚,罪白者伏其诛,疑者以与民,无赎罪之法。故令行禁止,海内大化,天下断狱仅四百,与刑措亡异。
“武帝始临天下,尊贤用士,辟地广境数千里。自见功大威行,遂从嗜欲。用度不足,乃行一切之变,使犯法者赎罪,入谷者补吏。是以天下奢侈,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郡国恐其诛,则择便巧史书①、习于计簿、能欺上府者,以为右职;奸究不胜,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故亡义而有财者显于世,欺谩而善书者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贵于官。故俗皆曰:何以孝弟为?财多而光荣。何以礼义为?史书而仕宦。何以谨慎为?勇猛而临官。’故黥劓而髡钳者,犹复攘臂为政于世,行虽犬彘,家富势足,目指气使,是为贤耳。故谓居官而置富者为雄杰,处奸而得利者为壮士。兄劝其弟,父勉其子,俗之败坏,乃至于是!察其所以然者,皆以犯法得赎罪,求士不得真贤,相守②崇财利而诛不行之所致也。
“今欲兴至治,致太平,宜除赎罪之法。相守选举不以实及有赃者,辄行其诛,亡但免官,则争尽力为善,贵孝弟,贱贾人,进真贤,举实廉,而天下治矣。”
呜呼,今日之变,有甚于此!自神宗③以来,黩货之风日甚一日。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数十年于此矣。《书》曰:“不肩好货,敢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④必如是而后可以立太平之本。
贡禹又言:“欲令近臣自诸曹侍中以上,家亡得私贩卖,与民争利。犯者辄免官削爵,不得仕宦。”此议今亦可行。自万历以后,天下水利碾硙,场渡市集,无不属之豪绅,相沿以为常事矣。
(取材于顾炎武⑤《日知录》)
【注】①便巧史书:这里指善于舞文弄墨。②相守:诸侯国相、郡守。③神宗:明朝皇帝,年号万历。④“不肩好货”句:大意是不任用贪财的人,而举用懂得养民、能改善百姓生活的人。⑤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辟地广境数千里 广:宽广
B. 遂从嗜欲 从;放纵
C. 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 操切:胁迫
D. 黩货之风日甚一日 黩:贪求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无不属之豪绅 行一切之变
B. 是以天下奢侈 相沿以为常事矣
C. 则择便巧史书……者 则争尽力为善
D. 数十年于此矣 今日之变,有甚于此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刑措亡异
同把刑罚搁置起来差不多
B. 悖逆而勇猛者贵于官
违反正道又凶猛的人比官员的地位还高
C. 相守选举不以实及有赃者
相守中选拔推举官吏不按实情的以及收受贿赂的人
D. 国维不张
国家纲纪制度形同虚设
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顾炎武引用贡禹的上书,旨在以史为鉴,说明廉之可贵。
B. 汉孝文帝时,崇尚廉洁,官场清约,赏罚分明,风气纯正。
C. 武帝后期,世风败坏到极点,父兄规劝子弟要洁身自好。
D. 顾炎武认为,任用廉洁爱民的人为官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
10. 根据第二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赎罪之法”滋生了哪几方面弊端。
(二)(共10分)
11. 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论语·卫灵公》)
②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
(《论语·卫灵公》)
③子曰:“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
(《史记·孔子世家》)
④先生(王阳明)曰:“为学大病在好名。……‘疾没世而名不称’,‘称’字去声①读,亦‘声闻过情,君子耻之’②之意。”
(《传习录》)
【注】①去声:第四声。②声闻过情,君子耻之:语出《孟子》。情,实情。
对于①中画线的句子有两种解读,今人杨伯峻的解读是“到死而名声不被人家称述,君子引以为恨”。④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解读,与杨伯峻有所不同。
(1)说明杨、王两种解读对“称”的读音和词义的理解有何不同。
(2)用自己的话写出王阳明对①“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解读的大意。
(3)在杨、王两种解读中任选一种,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依据,简要解释其合理性。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①)
杜甫
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②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③。
共说总戎云鸟阵④,不妨游子芰荷衣。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764年,严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②乌皮几:包着黑皮的小桌。③息机:熄灭用世之心。④总戎:主帅。云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
12. 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锦官城西”句写诗人在成都生计微薄,感慨世事之艰难。
B. “乌皮几”句,诗人借“乌皮几”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
C. “昔去”句,诗人叙写昔日离开成都,担忧乱兵入城骚扰。
D. “今来”句写诗人回到成都后,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
13. 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律诗一般只有中间两联对仗,而此诗四联皆对,属对精切,律法谨严。
B. 诗人借众人的评价,从侧面称赞严郑公的才能,语言得体而蕴藉有味。
C. 此诗尾联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可谓章法井然。
D. 末句化用《离骚》典故,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14. 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一联有哪些内涵。
15.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宋代爱国名将宗泽因朝廷掣肘,没有机会北渡黄河与金兵作战。相传他在临终之际慨叹壮志未酬,仍在吟咏杜甫《蜀相》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绍兴很多桥的命名都有典故。“题扇桥”相传是王羲之为卖扇老妪题扇的地方,“杏卖桥”则得名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对道德修养的追求可以达到高度审美化的境界。《论语》中“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景便是生动的例子。
(4)苏洵在《六国论》中将六国灭亡的原因归结为“弊在赂秦”,进而阐释说:“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北京新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1~5题答案】
【答案】1. A 2. B 3. B 4. D
5. ①符号加工模式;②大脑相当于计算机的硬件,认知是程序,认知的本质是计算;③知识经验的获得离不开身体体验和所处环境;④知识输入、存储;⑤主动体验式学习。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一)
【6~10题答案】
【答案】6. A 7. C 8. B 9. C
10. 天下奢侈之风盛行,吏治混乱,百姓贫困,盗贼蜂起,亡命之徒众多。
(二)(共10分)
【11题答案】
【答案】(1)杨伯峻认为:称:读chēng,称述、称道。
王阳明认为:称:读chèn,适合、符合
(2)王阳明认为君子担心自己死后,德行配不上自己的名声(名不副实,徒有其名)。
(3)示例:赞同杨伯峻的观点:
依据孔子“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可知,孔子在这里担忧的也是自己的名声不能被称道,自己的主张就不能实行于当世,也就不能让后世了解自己。这比较符合孔子对“道”的推行。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2~14题答案】
【答案】12. D 13. B
14. 对战乱的痛恨,对国家、百姓的担忧;壮志难酬的无奈与隐痛。
【15题答案】
【答案】 ①. 出师未捷身先死
②. 长使英雄泪满襟 ③. 小楼一夜听春雨 ④. 深巷明朝卖杏花 ⑤. 风乎舞雩 ⑥. 咏而归 ⑦. 奉之弥繁 ⑧. 侵之愈急
语文选择题答题方法
1.发音类选择题
对于找到正确发音或者是错误发音的字,同学们,记得,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一般情况下,一些常见字,多音字,或者是常见却不常读音的字,会出现在题里。这类题,没有什么技巧,无非就是平时多积累。
2.词语类选择题
对于词语类选择题来讲,就运用到了你平时使用词语的程度了。一般情况下,平时我们写作文的时候,要注意用词的正确性。不要使用网络上的那种错误的搭配,否则会对你这个题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3.排序类选择题
这个是给你几个句子,让你排列出正确的语序来。这个与英语里的一些题是一样的道理。要你进行时间上的,逻辑上的,结构上的一些正确的判断。因此,建议你先从时间上看,然后再从逻辑上看。还有,语言的风格也要体质一致。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一、社科类文本阅读
1.首先在题目中“选出正确的”或“选出不正确的”下面划一横线,看清题目要求;
2.运用“代入还原比较法”,即每一个选项一定要还原到文中的参照位置,仔细辨别,判断正误;
3.找准答题区间,前瞻后顾,整体把握,多用排除法,快速答题,节约时间。
4.记清常见设误类型。
二、文言文阅读
1.一读,划出难字,疏通文意;
2.二读,要充分利用问题中的有效信息,理解全文;
3.三读,以题解题,从已知求未知;
4.实词考查题可使用“代入法”,信息筛选题一般采用“排除法”;
5.翻译题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信、达、雅。
三、古诗词鉴赏题
1.首先要“五看”:看标题、看作者、看诗句、看注释、看题干,充分利用有效的诗歌信息;
2.要学会“五步鉴赏法”,掌握正确的鉴赏流程:找出意象——领会意境——理解形象——把握感情——鉴赏评价;
3.要弄清诗词类别,掌握一些常见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要掌握一些著名作家的典型的作品风格;
4.答题思路及要领:审清题意——明确观点——阐释具体。
四、名篇名句默写
要求:精准把握,一分不丢。
五、现代文阅读
(一)要特别注意一点:一定要先选题,后答题,一定要涂黑选题方框;
要记住三句话:一要全面审题;二要规范答题;三要完整表达。
(二)掌握答题要领
1.快速解读,把握主旨。做题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摄取各段大概意思,整体认知;第二遍精读,画出过渡句、中心句等关键句,弄清结构层次。
2.如何进行全面的解答。强调三点:
A.回答问题,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
B.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有适当而具体的分析;
C.对应题旨,分点答题,不能遗漏答题要点,评分办法一般是“要点给分”。
3.答题步骤:
A.认真读懂题干,利用好题干中包含的信息揭示,快速确定答题范围;
B.查语境。记清“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把命题所涉及到的内容放回到原文中找准相关的信息区;
C.看赋分,配答案。切记答案要点化,要点序号化;
D.探究题注意“观点+理论论据+文本论据+现实论据”的模式,灵活运用。
六、表达题
1.成语题:归类整理不同类型的易误成语,理解成语的意义、用法等;
2.病句题:巩固掌握语病的六种类型;要特别注意标志性病句;
3.仿句题等主观表达题:此处往往是高考语文新题的试验田。请用心整理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表达题的题型及答题方法。对于近几年河南常考的仿句更要加以重视。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
划出难字,疏通文意。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理解全文。实词考查题可使用代入法,信息筛选题一般采用排除法。翻译题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信、达、雅。
诗词鉴赏
看标题、看作者、看诗句、看注释、看题干,充分利用有效的诗歌信息。要学会掌握正确的鉴赏流程:①找出意象②领会意境③理解形象④把握感情⑤鉴赏评价。要弄清诗词类别,掌握一些常见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要掌握一些著名作家的典型的作品风格。答题思路及要领:①审清题意②明确观点③阐释具体。
现代文阅读
快速解读,把握主旨。做题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提取各段大概意思,整体认知。第二遍精读,画出过渡句、中心句等关键句,弄清结构层次。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有适当而具体的分析。对应题旨,分点答题,不能遗漏答题要点,评分办法一般是“要点给分”。认真读懂题干,利用好题干中包含的信息揭示,快速确定答题范围。查语境。记清“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把命题所涉及到的内容放回到原文中找准相关的信息区。切记答案要点化,要点序号化。探究题注意“观点+理论论据+文本论据+现实论据”的模式。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得道AI填报
温馨提示:看完整版及各省份高考试卷真题,可下载全文查看或微信搜索公众号【得道AI填报】,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高考真题】即可获取。
2023北京新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
上一篇:2023北京新高考语文真题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