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改高考志愿事件端正心态
推荐文章
因为嫉妒他篡改了同学的高考志愿,五个人命运因此发生转折……今日下午,沸沸扬扬的菏泽单县高考志愿篡改案正式宣判:被告人陈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被告人对判决没有意见,不上诉。(齐鲁网10月25日讯)
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事,雷同而又不同的剧情。从青岛考生常升高考志愿被人篡改事件,到山东单县考生志愿被篡改案件判。今年“篡改高考志愿”的事情到此似乎已经告一段落。但由此次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会就此结束。不管是常升事件中的恶意篡改,还是陈某的嫉妒之举,被修改的不仅仅是几位考生的志愿,而是他们的人生轨迹。在文明的社会,道德的力量,法治的规束,本应压制住人心深处的诸般恶意才是。然而年纪轻轻涉世不深的学生哪来的心理阴暗、手段决绝?不禁让人发人深省。他们真的就是自私狭隘的道德缺失吗?笔者认为,否也,他们的这种行为的背后隐藏的可能是心理问题,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心理落差”积蓄在高考这一点上爆发出来而已,篡改行为不见得是他们的道德败坏,品行恶劣之举,更像是他们嫉妒生恨的极端行为的一种宣泄。
纵观这几次篡改事件的当事人,学校层面给出的平时在校评价几乎都是学习中规中矩,品行端正,无违纪表现的好学生。然而到底是什么原因才会在他们身上发生了如此违法乱纪的荒唐事件,不仅让深思。
心理学上的自卑者、性格偏焦虑者、自我意识较弱者最容易嫉妒别人。他们可能在成绩上自我感觉与他人有差距,未能顺利发挥潜能,看到和他水平旗鼓相当的同学成功了;或对自己的大学梦表现得过分担忧和过分关注,对本身的优势和不足认识较浅,一味认为好分数好大学就是认定自己的唯一标准。当这些交织在他们心里时,很容易产生盲目的嫉妒心理。
同时,有研究发现,嫉妒心理的产生与心理落差密切相关。高考的残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多年学业的辛苦,家庭社会的期盼都在那一点上得以体现。看似公平的高考场,却总流淌着无数学子心酸泪。无数学子眼中的公平,就在被高考分数一出来的一瞬间被无情的打破。宝宝心里苦时,却总无处说。看着平时不如自己的他考得比自己高,想着比平时还不及自己努力的还差几分。心理落差陡然升级,由此嫉妒生出恨意,做出出格之事。
也许,在他们高考前期,如果加深对他们心理的了解,多多根据他们的性格个性留心他们的心理求助信号,多给他们一些爱和关心,不要给学生太大的精神压力,让他们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云面对高考,面对人生,可能结局又会不一样。但是这只能是一种假设,面对现实。道德是一个人的做事对错的基本标准,是靠人后天养成的合乎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而心理健康则是指人的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的状态,两者有着质的区别。品行再好,心理不健康者,一样会做出违法乱纪之事。现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断被社会各界所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建设和规范心理辅导室,把心理健康问题和德育问题做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共同标准在建设。
病人生病了,只有找准病因才能更好的对症下药。学生犯错了,只有找准是道德品行出问题了,还是心理健康得病了,才能更好的施教成长。相信,只有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才不会出现更多的篡改者。
篡改高考志愿事件端正心态
上一篇:高考试卷题型分值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