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湘豫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推荐文章
湘豫名校联考2024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考试已于日前开考,为方便考生考后及时查看考试情况,查漏补缺、弥补不足,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2024湘豫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4湘豫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数字文化是数字社会特有的文化形态,也是现代信息技术为人类创造出的全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副主任祝孔强指出,数字文化可以从文化的数字形态和数字的文化表征两个角度来理解。文化的数字形态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和文化信息的数字化呈现,通俗理解为“文化数字化”,如文化资源数字化工作就是实现文化数字形态的重要途径。再如从内容创作生产的角度,文化数字化是以数字思维推动文化创新,实现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生态化与平台化转型。数字的文化表征是指数字化的文化环境和数字文化所蕴涵与表达的文化信息,通俗理解为“数字文化化”,既包括数字文化的信息,也包括数字化环境自身的文化特征。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虚拟空间中,人们之间发生着交互,产生了对自身和自身关系的构建诉求,塑造着新型的社会关系。网络数字空间日益成为与现实世界并存的虚拟世界,使其中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关系与交往互动的范式、规范等发生重构,衍生出基于数字空间的新兴文化形态。
与现实世界一样,数字空间的文化价值塑造同样重要,以营造风清气朗、和谐有序的网络生态空间。例如,数字空间的道德观引导“数字向善”,防止虚拟世界成为突破道德底线的“法外之地”;数字空间的价值观既尊重数字自由,又维护数字秩序,为数字技术注入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理性,约束数字空间的不理性行为;数字空间的世界观推动数字世界成为人类生活新空间、国家主权新疆域、全球治理新领域,使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理念成为数字空间的发展共识。
人们在数字空间通过虚拟身份完成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形成了与现实空间并存的虚拟世界。这种虚拟世界中包含大量的人类活动,理应是一种文化存在。数字替身就是人们现实身份在虚拟世界的延伸和映射,调节了人们对虚拟空间的体验。在虚拟世界中,现实中的人借助数字替身参与虚拟数字世界的活动,聚集形成包括消费、购物、娱乐、社交等主题的虚拟社群。虚拟社群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相应的社会系统以及独特的规章和制度,使虚拟数字世界带有强烈的人文色彩。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既需要在现实中建构虚拟世界的运行规则,也要利用数字替身来参与并推动数字世界的文化形成。以网络游戏为例,游戏开发商必须制定相应的运行规则,而玩家在游戏中的交互行为也在建构网络游戏自身的文化生态。Woolgar等(2002)认为,虚拟世界的创造者让虚拟世界具备独特的“社会性”,这种原始的“社会性”通过创造者对这个世界的不断更新以及参与者的再创作,逐渐给虚拟世界注入了人文特性并演变成为一种文化形态,这实质上也是数字文化化的实质逻辑。
数字世界相对独立于现实世界,其内生的文化系统也具有相对独立性,明显区别于现实人类的文化和文明系统。同时,数字空间是人类通过技术和想象构建的虚拟世界,是人们凌驾于现实、自行构造的虚拟世界。这个世界的文化形态是现实世界文化形态的延伸,同时也是为现实世界服务的文化系统。事实上,人们在数字空间的活动既有纯粹网络空间的交互,如游戏、社交等,也有线上线下的结合,例如,很多网络购物就是通过线上交易、线下交付的方式来完成。再如当前风行的元宇宙,元宇宙拥有起源于现实、依托于现实却又独立于现实的虚拟文明,这套文明系统拥有自己完备的政治系统、经济系统和文化系统。
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数字空间与现实世界的交融,加速了社会的信息化和虚拟化进程,重塑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当前,数字生活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新图景,人们通过大量数字化活动赋予“数字”更加鲜明的文化属性。数字空间及其衍生出来的数字文化,正在加速改变整个社会的运行逻辑。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数字技术都从量的积累迈向了质的飞跃,带来了社会文化形态的变革,高度依赖数字技术的数字文明方兴未艾。同时,数字技术虽然改变了社会形态和文化样态,改变了文明发展方向,但并未改变社会基本价值,尤其是对“善”的追求,而这是超越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根本价值所在。儒家主张“天地之间人为贵”。推进数字文化繁荣发展,必须立足人的发展、坚持社会效益优先,以价值理性驾驭工具理性,重新审视数字技术的进步和数字文化的发展,促进“科技向善”,让数字文化惠及全人类,以数字文明点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
(摘编自杨永恒《文化数字化与数字文化化》)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字文化是数字技术带来的文化新样态,高度依赖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也是传统文化在数字环境下的形态拓展。
B.在数字环境中,在人与人、人与机器双向甚至多向互动中,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形成了,呈现出各种文化现象。
C.人建构起虚拟世界的运行规则,用数字替身参与活动,形成虚拟社群,而社会系统就随着虚拟社群规模的扩大形成。
D.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社会文化形态的变革,但要注意的是社会基本价值没有改变,对“善”的追求没有改变。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字文化包含对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存储和传播,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库建设,也包含将数字技术融入文化生产环节。
B.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发呈现出对数字自由的尊重,但要切记虚拟世界不是突破道德底线的“法外之地”,防止出现一些不理性行为。
C.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相对独立,数字文化及其内生的文化系统也不同于现实人类的文化和文明系统,不过,数字文化是为现实世界服务的。
D.数字文化要繁荣发展,离不开对社会效益优先和价值理性的坚守,在重视数字技术进步的同时,还要让数字文化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
A.吴文化博物馆精心挑选了8件具有江南特色的馆藏文物,以数字藏品盲盒的形式进入元宇宙世界,成为被网络一代追捧的新社交符号。
B.从来都是朴素的京剧也要花团锦簇,出现各种豪华版,把舞台美术往舞蹈和影视上引,铜雀台盛景、火烧赤壁奇观、草船借箭梦幻……
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表示,“数字革命蕴含着不可估量的潜力,但应该对数字技术在教育中的合理应用予以关注”。
D.5G全连接工厂里,工人用激光投影仪将面料形状投射在裁床上,自动化切割刀具在裁床上“依样画葫芦”,与传统服装制作车间的景象不同。
4.下列对数字文化的形成和特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字文化可以从文化的数字形态和数字的文化表征两个角度来进行理解。
B.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们与数字空间得以深度交互,形成了有别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
C.原始的“社会性”给虚拟世界注入人文特性并演变成一种文化形态,于是有了数字文化化。
D.数字文化是人们凌驾于现实、自行构造的虚拟世界,所以也凌驾于现实世界的道德法规。
5.文章前三段,作者采用哪些方法对数字文化内涵进行阐释?请根据文本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灯
陆蠡
院子里的鸡缩头缩脑地踱进埘里去了,檐头嘁嘁喳喳的麻雀都钻进瓦缝里,从无人扫除的空楼的角落,飞出三三两两的蝙蝠,在院子的天空中翻飞。蝙蝠可说是夜和黑暗的先驱,①它的黑色带钩的肉翅,好像在牵开夜的帷幕,这样静悄悄地,神秘地。
这时候,这家里的年青的媳妇,从积满尘垢的碗碟橱的顶上拿下一个长嘴的油壶,壶里面装着点灯的油。她一手拿壶,一手拿灯,跑到天井跟前——那里还有暗蒙的微光——把油注在灯瓢里面。她注了一点,停一停,把灯举得和眼睛相平,向光亮处照一照,看看满了没有,拿下来再加一点油,复拿起照了照,又加上一点,等到灯里的油八分满的样子,等到油面和瓢缘相差二分的样子,才住了手。一边把油壶放还原处,一边顺手在一只破灯笼壳里抽了两条灯芯,把它们浸在油里,让灯芯的一端露在瓢外二分长短,而另一端则像两道白色的尾巴翘着。
少妇把灯放在灶突上。这是灶间的中心点。不论从那一方量来,前后也好,左右也好,上下也好,都是等距离。她从来没有想到这所在是室内的正中心,只觉得放在这里很好,便放在这里了。她每次都这样放,月月如此,年年如此,毫不以为异。
少妇没有伸手点灯,只是在灶门口坐下。灶里还有余火,吐着并不逼人的暖气。锅里的饭菜熟了,满室散着饭香。她把孩子拖到身边来,脸偎着他,若有所待地等着。②等着谁呢?不,她只等着天黑,伸手不见五指的天黑。她要等天黑尽时方才举火点灯。她知道就是一滴的灯油也是不能浪费的。
这是一盏古式的青油灯。和现在都市里所见的是大不相同了。这灯在乡间仍被普遍地用着。
坐在灶前的媳妇,她来这家里很幸福,大家都爱她,丈夫在外埠做工,在一定的时候回来,从来没有爽约。膝前的孩子则已经四岁了。她的公公婆婆——都还健在。
天黑了,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她推开孩子,拿一片木屑在尚未尽熄的灶火中点着,再拿到灯边点起来。蓦然一间室都光明了。“一粒谷,撒开满堂屋。我给你猜个谜儿,你猜不猜?”“灯,灯。”连说话未娴熟的四岁的孩子都会猜谜儿了。且说灯点着了,这灯光是这样地安定,这样地白而带青,这样地有精神,使这媳妇微笑了。“太阳初上满山红,满油灯盏统间亮”,她在心头哼着儿时的山歌。她,正如初上的太阳,前面照着旭红的希望;她,正如满油的灯,光亮的,精神饱满的,坚定的,照着整个房间,照着她的孩子。所以她每次加油的时候,总要加得满满的,因为这满油的灯正是她的象征。
灯光微微地闪了。这家的公公和婆婆走进灶间来。她看见他们进来了。她揭开锅盖,端出菜和饭。热喷喷的蒸气使灯光颤了几颤。她的公公说,“一起吃了便好”。而她总是回答,“你先吃”,她真是懂得如何尊敬长辈的。每逢别人看到这样体贴的招呼,总要说一声,“一团和气哪。”
饭吃半顿的样子。“剥剥剥”,有人敲门了。婆婆坐在门边,顺手一开。③头也不用回便说:“二伯伯请坐。”二伯伯便在门槛坐下。
“剥剥剥”,又敲门了,这是林伯伯。他们俩不用打招呼,便一个先一个后。从来不会有迟早。他们夜饭早吃过了。他们总在天未黑的时候吃,吃过之后,站在门口望着天黑,然后到这家里来闲谈。有时这家里的媳妇招呼他们一声说:“吃过吗?”二伯伯便老爱开玩笑地说:“老早,等到今天!”他的意思是说,“我早就吃过了”。
二伯伯和林伯伯在一起,话便多了。他们谈到村前,谈到屋后,谈到街头,谈到巷尾。真不知他们从哪里得到许多消息。④像是专在打听这人间琐事,像义务的新闻访员。谈话便不知不觉地转到灯上来。
“我有一次到城里去。他们点的都是洋灯,青油灯简直看不到。他们点的是洋油,穿的是洋布,用的是洋货,叫人看得不服眼。”
“他们作兴点洋油,那有什么好处。洋油哪里比得上青油!——这屋子里点的是青油——洋油又臭,又生烟,价钱又贵,风一吹便熄,灯光也有点带黄。青油呢,灯花白没臭气,又不怕风,油渣还可以作肥料。洋油的油渣可以作肥料吗?”
“是啊!我说城里人不懂得青油的好处。譬如说,我们一家有两三株乌桕树,每年你不用耕锄,不用施肥,可以采几石桕子,拿到油坊里去,白的外层剥下来可以制蜡烛,黑的芯子可以榨青油。桕子的壳烧火。这些城里人哪里懂得。”
林伯伯忽然指着浸在油里的灯芯,说:
“灯芯只要点上一根便够了。两根多花一倍油。”
“因为伯伯们在这儿,点得亮点。”媳妇说。
“讨扰讨扰。”
谈话又移到灯芯上面。二伯伯和林伯伯谈着灯芯是怎么样的长在水边的一种草,便是编席子的草,灯芯还可以做药;又说有一种面,很脆很软,像灯芯大小,叫作灯芯面。
媳妇在这时候正洗着锅子。不一会儿灶头抹净了,舀一盆热水洗手,又把快要睡去的孩子擦了一把脸,解下腰上的围裙,拿一根竹签子剔一剔灯花。
伯伯们都告辞了。他们还要到别家去闲谈,把说过的话重说一遍。
媳妇一手提了灯,一手牵了孩子,施施然向自己的卧室走去。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通过对鸡、麻雀、蝙蝠的描写,渲染了乡村凄凉、残破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B.文中叙写了媳妇给青油灯加油的详细过程,媳妇特意把灯放在室内正中心,显示出她对灯的重视。
C.二伯伯和林伯伯对媳妇的招呼不太在意,得知媳妇点两根灯芯的原因后,他们在表达歉意后告辞。
D.作者在叙述乡村日常生活中赞颂了淳朴的乡民,也暗示了乡土中国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将面临冲击。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中将蝙蝠的翅膀比喻成夜的帷幕,表明夜晚和黑暗的来临。
B.句子②中运用设问,强调她并不是等人,而是等着天黑尽时才点灯。
C.句子③中“头也不用回”并不是待人冷淡,而是彼此相熟到无须客气。
D.句子④中两个“像”用法不同,前一个表示推测,后一个表示比较。
8.文中二伯伯和林伯伯的对话内容,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的关键词是“灯的意蕴”;乙组提出的关键词是“平淡与温情”。请任选一组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庖人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若使庖人调和而食之,则不可以为庖矣。王伯之君亦然。诛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贤者,故可以为王伯。若使王伯之君诛暴而私之,则亦不可以为王伯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材料二:
明主之道,必明于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夫令必行,禁必止,人主之公义也;必行其私,信于朋友,不可为赏劝,不可为罚沮,人臣之私义也。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故公私有分。人臣有私心,有公义。修身洁白而行公行正,居官无私,人臣之公义也;污行从欲,安身利家,人臣之私心也。明主在上,则人臣去私心行公义;乱主在上,则人臣去公义行私心。故君臣异心,君以计畜臣,臣以计事君,君臣之交,计也。害身而利国,臣弗为也;害国而利臣,君不行也。至夫临难必死,尽智竭力,为法为之。故先王明赏以劝之,严刑以威之。赏刑明,则民尽死;民尽死,则兵强主尊。刑赏不察则民无功而求得有罪而幸免则兵弱主卑。故先王贤佐尽力竭智。故曰:公私不可不明,法禁不可不审,先王知之矣。
(节选自《韩非子·饰邪》)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刑赏A不察B则民C无功D而求E得F有罪G而幸免H则兵弱I主卑。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外举不避仇”与《屈原列传》中“举贤以自佐”的“举”词义不同。
B.“臣以计事君”与《论语》中“敏于事而慎于言”的“事”词义不同。
C.“至夫临难必死”与词语“登山临水”“身临其境”中的“临”词义不同。
D.“严刑以威之”与《孟子》中“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的“威”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以尧舜禅让传贤不传子和以厨师调和五味而不敢私自食用等事例,说明王伯之君当诛暴而不私。
B.祁黄羊举贤,外不避仇,内不避亲,一心为国,受到孔子的称赞,人臣做事应出于公心。
C.明君治国应先公义后私心,这有利于君臣和谐,公义可使官吏廉洁,私义能促进朋友讲信用。
D.国家的长治久安,在于君主及臣子要公私分明,国家要法治严明,这是历代君主都知晓的道理。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诛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贤者,故可以为王伯。
(2)污行从欲,安身利家,人臣之私心也。
14.两则材料中对“公私”的看法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大雾
苏舜钦
欲晓霜气重不收,余阴乘势相淹留。
化为大雾塞白昼,咫尺不辨人与牛。
群鸟啁啾满庭树,欲飞恐遭罗网囚。
四檐晻蔼下重幕,微风吹过冷自流。
窃思朝廷政无滥,未尝一日封五侯①。
何为终朝不肯散,焉知其下无蚩尤?
思得壮士翻白日,光照万里销我之沉忧!
【注】①西汉成帝时,外戚王氏执掌朝政,汉成帝悉封诸舅为侯。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用“塞白昼”“咫尺不辨人与牛”来隐喻奸臣掌权、贤人与不肖难辨,赋予作品深刻的现实意义。
B.第九、十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朝廷政治混乱、赏罚不明的不满,认为这是造成“大雾”的重要原因之一。
C.“何为终朝不肯散,焉知其下无蚩尤”中的蚩尤是坏人的代表,作者借此表达了对朝廷有坏人作怪的担忧。
D.最后两句诗人疾呼,希望有澄清天下的壮士,来驱散迷雾,让太阳照射万里,消除自己心中的忧患。
16.诗歌前八句是如何写雾大的?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过秦论》中“ , ”两句,表明秦始皇继承并发扬了前代君主的功业,用武力来统治各国。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 , ”两句与《夜筝》中“弦凝指咽声停处”相似,写出乐声暂停之状。
(3)泰山是五岳之首,历来备受文人雅士关注,纷纷在诗文中描绘或赞扬泰山的雄伟,如“ , ”。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23年11月19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2024年度天舟七号飞行任务、天舟八号飞行任务、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四次飞行任务标识。发布的标识不仅科技感十足, A 。如天舟八号飞行任务的标识,将任务序列“8”与天舟飞船尾焰相结合。再如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标识,风格简洁又有现代感,采用极具科技感的样式设计;又将数字“18”作为背景强调任务序列,提高标识识别性与记忆性。除此之外,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标识 B 。标识主体为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跟中国空间站对接的场景,并用黄线突出成功对接所在的位置。
①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是一个中国蓝为主色调的圆形标识,②由中国空间站、神舟载人飞船、地球、星空等图案构成。③数字“19”表明此次任务序列,④并融入了中国龙元素舞动上升。⑤周围的星星共十九颗,⑥对应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⑦共同体现我国航天事业的繁荣昌盛。⑧根据发布会专家的介绍显示,⑨综合考虑两次载人飞行任务候选标识方案的整体情况,⑩入选神舟十八号飞行任务的标识是由神舟十九号候选方案优化形成的。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不知不觉地走到了旧船屋跟前,走了进去。葛米治太太已经不像先前那样,无精打采地坐在自己那待惯的屋角里发呆了,而是忙着在做早饭。侍候我们大家吃好早饭后,她便退到窗口旁,在那儿忙着为佩格蒂先生缝补一些衬衣和别的衣服;补完后,整整齐齐地折叠好,把它们放进一只水手用的油布袋里。同时,她仍跟刚才一样,态度文静地继续说着。“不管是什么时候,不论是什么季节,”葛米治太太说,“我都要永远守在这里,样样都要张罗得合你的心意。”
她是那么忠心耿耿。她忘了自己,那么关心别人的悲伤,因而我对她肃然起敬了。那天她干了多少活呀!因为许多东西都得从海滩搬回来,存放在外面的小屋里——像桨啊,橹哇,网啊,帆哪,缆绳啊,桅杆哪,捕虾篓哇,压舱袋呀,等等。虽然海边的人,凡是能干活的,没有一个不愿为佩格蒂先生效劳的,而且也没有一个被请帮忙的人不得到好好酬谢的,所以帮忙的人有的是,可是葛米治太太整天执意要搬运那些重得她力不胜任的东西,还不辞辛苦地跑来跑去忙着干那些不需要她去干的差事。甚至悲叹她自己的不幸,她好像也完全忘了,不记得自己有过任何不幸了。
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像桨、橹、网、帆、缆绳、桅杆、捕虾篓、压舱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1.选文关联词的使用很有表现力,请从文中第二段中任选两处不同类型的关联词,简要分析其作用。
22.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都用到了“跟”,说说二者用法的不同。
(1)标识主体为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跟中国空间站对接的场景,并用黄线突出成功对接所在的位置。
(2)同时,她仍跟刚才一样,态度文静地继续说着。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Ⅰ中指出:“推进数字文化繁荣发展,必须立足人的发展、坚持社会效益优先,以价值理性驾驭工具理性,重新审视数字技术的进步和数字文化的发展,促进‘数字技术向善’,让数字文化惠及全人类,以数字文明点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湘豫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 2.B 3.A 4.D 5.①引用专家的观点阐释数字文化的内涵;②对文化数字化和数字文化化下定义,从二者的两种形态来阐释数字文化的内涵;③数字空间与现实世界类比,阐释数字文化内涵。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概括分析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等能力。
C.“人建构起虚拟世界的运行规则……形成虚拟社群”错误,原文是“虚拟社群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相应的社会系统以及独特的规章和制度”可知,是先有虚拟社群再有相应的社会系统和规章制度。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作出合理推论的能力。
B.“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发呈现出对数字自由的尊重”错误,原文“数字空间的道德观引导‘数字向善’,防止虚拟世界成为突破道德底线的‘法外之地’;数字空间的价值观既尊重数字自由,又维护数字秩序”等内容,不存在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发呈现”出对数字自由的尊重”这一状况。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利用信息进行实证的能力。
第四段是论述数字文化的特点,指明数字文化与传统形态的文化既相对独立又密切关联。
B.是传统文化本身,也未必与数字文化有关。
CD.都是在谈数字技术。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多方面获取、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
D.“所以也凌驾于现实世界的道德法规”错误,原文中是“这个世界的文化形态是现实世界文化形态的延伸,同时也是为现实世界服务的文化系统”“数字空间的文化价值塑造同样重要,以营造风清气朗、和谐有序的网络生态空间。例如,数字空间的道德观引导‘数字向善’,防止虚拟世界成为突破道德底线的‘法外之地’”可知,虚拟世界的道德法规也受现实世界的文化价值和道德法规的引导。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证明论点运用的方法的能力。
由原文“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副主任祝孔强指出,数字文化可以从文化的数字形态和数字的文化表征两个角度来理解。文化的数字形态是指……。数字的文化表征是指……”可知,引用专家的观点阐释数字文化的内涵;
由原文“文化的数字形态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和文化信息的数字化呈现,通俗理解为‘文化数字化’,如文化资源数字化工作就是实现文化数字形态的重要途径。再如从内容创作生产的角度,文化数字化是以数字思维推动文化创新,实现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生态化与平台化转型。数字的文化表征是指数字化的文化环境和数字文化所蕴涵与表达的文化信息,通俗理解为‘数字文化化’,既包括数字文化的信息,也包括数字化环境自身的文化特征”可知,对文化数字化和数字文化化下定义,从二者的两种形态来阐释数字文化的内涵;
由原文“与现实世界一样,数字空间的文化价值塑造同样重要,以营造风清气朗、和谐有序的网络生态空间”“人们在数字空间通过虚拟身份完成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形成了与现实空间并存的虚拟世界。这种虚拟世界中包含大量的人类活动,理应是一种文化存在。数字替身就是人们现实身份在虚拟世界的延伸和映射,调节了人们对虚拟空间的体验”可知,数字空间与现实世界类比,阐释数字文化内涵。
6.D 7.A 8.①丰富了内容,补充说明了与青油灯灯油的制作、特点、灯芯等相关的信息。②表明了情感,通过对比城市和乡村的灯,写出青油灯的优点,表明喜爱之情。③表现出乡民的淳朴,乡村生活的自然和谐,以及对现代城市生活的不满。 9.甲组示例:①灯在文中是指青油灯,是乡民夜晚生活的工具;②灯是满怀希望、精神饱满、光亮坚定、照看家人的媳妇的象征;③灯是乡村生活自然和谐、乡民友好相处的象征。
乙组示例:①“平淡”指媳妇一家和二伯伯、林伯伯等人的乡村生活简单而平常;②“温情”指媳妇对孩子、丈夫的爱和对公公婆婆的孝敬,以及乡邻们的友好;③在平淡与温情中,展示了乡村生活的自然和谐、乡民的友好相处。
【解析】6.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作品内容的能力。
A.“渲染了乡村凄凉、残破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说法不当,这是对乡村环境的形象化描写,表现乡村的静谧。
B.“媳妇特意把灯放在室内正中心”说法不当,原文说的是“她从来没有想到这所在是室内的正中心,只觉得放在这里很好,便放在这里了”。
C.“他们在表达歉意后告辞”说法不当,原文中在表达歉意后“谈话又移到灯芯上面”,他们并没有告辞。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A.“将蝙蝠的翅膀比喻成夜的帷幕”说法不当,原文是“好像在牵开夜的帷幕”,是想象,不是比喻。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从内容、形象、主旨等角度来答题。
(1)内容上
二人对话中补充说明青油灯灯油的制作——“我们一家有两三株乌桕树,每年你不用耕锄,不用施肥,可以采几石桕子,拿到油坊里去,白的外层剥下来可以制蜡烛,黑的芯子可以榨青油”;补充说明了与青油灯灯油的特点——“青油呢,灯花白没臭气,又不怕风,油渣还可以作肥料”,补充说明了与青油灯灯油的灯芯等——“二伯伯和林伯伯谈着灯芯是怎么样的长在水边的一种草,便是编席子的草,灯芯还可以做药;又说有一种面,很脆很软,像灯芯大小,叫作灯芯面”,可见,二伯伯和林伯伯的对话内容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情感上
文中说“他们作兴点洋油,那有什么好处。洋油哪里比得上青油!——这屋子里点的是青油——洋油又臭,又生烟,价钱又贵,风一吹便熄,灯光也有点带黄。青油呢,灯花白没臭气,又不怕风,油渣还可以作肥料。洋油的油渣可以作肥料吗”,把城市的洋油灯和乡村的清油灯作对比,写出青油灯的优点:灯花白不臭,又不怕风吹,油渣可作肥料,二人夸奖清油灯实则表明了农村人对清油灯的喜爱之情。
(3)主旨上
二人的谈话内容,谈到了青油灯灯油的制作、特点、灯芯等信息;二人的谈话内容,涉及城市洋油灯和乡村清油灯的对比,肯定和赞美了青油灯的优点,流露出对清油灯深深的喜爱和自豪;表现出乡民的淳朴,乡村生活的自然和谐,以及对现代城市生活的不满。二人直言不讳的谈话,表现了乡民的淳朴、乡村生活的和谐。另外,谈话中说“到城里去。他们点的都是洋灯,青油灯简直看不到。他们点的是洋油,穿的是洋布,用的是洋货,叫人看得不服眼”“这些城里人哪里懂得”,表现了乡民对城市生活的不满。
9.本题考查对作品相关内容拟写文学短评思路的能力。
这是一道带有明确任务的情境式题目。看升首先要在所给的两组关键词中选择一组,然后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围绕关键词说明思路拟写即可。
(1)如果选择甲组提出的关键词是“灯的意蕴”拟写,要注意“灯”的多重意蕴。
由“这是一盏古式的青油灯。……这灯在乡间仍被普遍地用着”“她要等天黑尽时方才举火点灯”“拿一片木屑在尚未尽熄的灶火中点着,再拿到灯边点起来。蓦然一间室都光明了”概括:灯在文中是指青油灯,是乡民夜晚生活的工具;
由“这灯光是这样地安定,这样地白而带青,这样地有精神”“她,正如初上的太阳,前面照着旭红的希望;她,正如满油的灯,光亮的,精神饱满的,坚定的,照着整个房间,照着她的孩子。所以她每次加油的时候,总要加得满满的,因为这满油的灯正是她的象征”概括:灯是满怀希望、精神饱满、光亮坚定、照看家人的媳妇的象征;
由“灯光微微地闪了。这家的公公和婆婆走进灶间来。她看见他们进来了。她揭开锅盖,端出菜和饭。热喷喷的蒸气使灯光颤了几颤。她的公公说,‘一起吃了便好’。而她总是回答,‘你先吃’,她真是懂得如何尊敬长辈的”“他们俩不用打招呼,便一个先一个后。从来不会有迟早”“谈话便不知不觉地转到灯上来”概括:灯是乡村生活自然和谐、乡民友好相处的象征。
(2)如果选择乙组提出的关键词是“平淡与温情”拟写,要注意“平淡”与“温情”的指向。
由“这家的公公和婆婆走进灶间来。她看见他们进来了。她揭开锅盖,端出菜和饭。热喷喷的蒸气使灯光颤了几颤。她的公公说,‘一起吃了便好’。而她总是回答,‘你先吃’,她真是懂得如何尊敬长辈的”“他们俩不用打招呼,便一个先一个后。从来不会有迟早”“他们俩不用打招呼,便一个先一个后。从来不会有迟早。他们夜饭早吃过了。他们总在天未黑的时候吃,吃过之后,站在门口望着天黑,然后到这家里来闲谈”“二伯伯和林伯伯在一起,话便多了。他们谈到村前,谈到屋后,谈到街头,谈到巷尾”概括:“平淡”指媳妇一家和二伯伯、林伯伯等人的乡村生活简单而平常;
由“坐在灶前的媳妇,她来这家里很幸福,大家都爱她,丈夫在外埠做工,在一定的时候回来,从来没有爽约。膝前的孩子则已经四岁了。她的公公婆婆——都还健在”“有时这家里的媳妇招呼他们一声说:‘吃过吗?’二伯伯便老爱开玩笑地说:‘老早,等到今天’”概括:“温情”指媳妇对孩子、丈夫的爱和对公公婆婆的孝敬,以及乡邻们的友好;
由“饭吃半顿的样子。“有人敲门了。婆婆坐在门边,顺手一开。头也不用回便说:‘二伯伯请坐。’二伯伯便在门槛坐下”“又敲门了,这是林伯伯。他们俩不用打招呼,便一个先一个后。从来不会有迟早”“二伯伯和林伯伯在一起,话便多了。他们谈到村前,谈到屋后,谈到街头,谈到巷尾”概括:在平淡与温情中,展示了乡村生活的自然和谐、乡民的友好相处。
10.BFH 11.A 12.C 13.(1)诛杀暴君,自己却不私吞他们的财产,而是将其分封给天下的贤人,所以能够成就王霸之业。
(2)玷污自己的品行,放纵自己的私欲,求自身的安乐和家族的利益,是臣子的私心。 14.相同:都强调要公私分明或明公去私。
不同:材料一强调“至公”的重要性,能够成就王霸之业;材料二强调君臣有公心、私心,要刑赏分明或明确法制。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刑赏不分明,百姓就会无功而谋取利益,有罪而侥幸免罚,结果是兵力弱小,君主卑下。所以先王贤臣都竭力尽心。
“刑赏”作主语,“不察”作谓语,主谓结构,应在B处断开;
“民”作主语,“无功而求得”作谓语,应在F处断开;
“无功而求得”与“有罪而幸免”结构一致,内容相对,“有罪”后不能断开,应在“幸免”后H处断开。
故应在BFH处断开。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A.错误。意思相同,两个“举”都是“举荐、推荐”的意思。句意:举荐外人不避开仇人。/选择贤良的人辅佐自己。
B.正确。“事”,侍奉;/事务。句意:臣子靠算计侍奉君主。/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
C.正确。“临”,面临;/靠近/来到,到达。句意:至于臣子面临危难一定拼死。/登上高山,临近水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指亲身经历或面临那种境遇或环境。
D.正确。“威”,威慑。句意:严定刑罚来加以威慑。/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C.“应先公义后私心……私义能促进朋友讲信用”错,曲解文意,原文中肯定公义,否定私义,并未将两者排序;且私义是为了朋友间信义,并不一定能促进朋友讲信用。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暴”,暴君;“封”,分封;“为王伯”,成就王霸之业。
(2)“污”,玷污;“从”,放纵;“人臣之私心也”,判断句。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找到两则材料论述“公私”的观点,然后概括出来即可。
(1)先具体归纳相同点。
根据材料一中尧舜采用禅让制,祁黄羊举荐解狐和自己的儿子等事情,和孔子说的“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可知,材料一重视公私,强调公私分明。
根据材料二中“故公私有分……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明主之道,必明于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公私不可不明,法禁不可不审”可知:材料二也重视公私,强调公私分明或明公去私。
(2)再看两则材料有关公私的不同点或侧重点差异。
根据材料一“至公也”“诛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贤者,故可以为王伯。若使王伯之君诛暴而私之,则亦不可以为王伯矣”概括为:材料一重视“至公”,强调其重要性,能够成就王霸之业;
根据材料二“人臣有私心,有公义。修身洁白而行公行正,居官无私,人臣之公义也;污行从欲,安身利家,人臣之私心也。明主在上,则人臣去私心行公义;乱主在上,则人臣去公义行私心”“公私不可不明,法禁不可不审”概括为:材料二则是强调君臣有公心、私心,要刑赏分明。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尧有十个儿子,但是他不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却传给了舜;舜有九个儿子,但他不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却传给了禹:他们是最公正无私的了。
晋平公向祁黄羊询问道:“南阳没有县令,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呢?”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是问谁可以担任县令,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哪。”平公说:“说得好。”于是任用了解狐。国人都对此说好。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缺个军尉,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祁黄羊回答道:“祁午可以。”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说:“您是问谁可以担任军尉,没有问谁是我的儿子呀。”平公说:“说得好。”于是又任用了祁午。国人都对此说好。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道:“祁黄羊的这些话太好了!举荐外人不避开仇人,推举家里人不避开儿子。祁黄羊可以说是最公正无私的了。”
厨师调和五味而不敢私自食用,所以可以做厨师。如果厨师调和五味而私自把它吃掉,那么这样的人就不可以做厨师了。成就王霸之业的君主也是这样。诛杀暴君,自己却不私吞他们的财产,而是将其分封给天下的贤人,所以能够成就王霸之业。如果他们诛杀暴君而把他们的财产占为己有,那么这样的君主就不能成就王霸之业了。
材料二:
明君的处事原则,一定要明白公私的区别,彰明法制,舍弃私人恩惠。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是君主的公义;一定要实现自己的私利,在朋友中取得信任,不能用赏赐鼓励,不能用刑罚阻止,是臣子的私义。私义风行国家就会混乱,公义风行国家就会平安,所以公私是有区别的。臣子有私心,有公义。修身廉洁而办事公正,做官无私,是臣子的公义;玷污自己的品行,放纵自己的私欲,求自身的安乐和家族的利益,是臣子的私心。明君在上,臣子就去私心行公义;昏君在上,臣子就去公义行私心。所以君臣不一条心,君主靠算计蓄养臣子,臣子靠算计侍奉君主,君臣交往靠的是算计。危害自身而有利国家,臣子是不做的;危害国家而有利臣子,君主是不干的。至于臣子面临危难一定拼死,竭尽才智和力量,是法度造成的。所以先王明定赏赐来加以勉励,严定刑罚来加以威慑。赏罚分明,百姓就能拼死;百姓拼死,兵力就会强盛,君主就会尊贵。刑赏不分明,百姓就会无功而谋取利益,有罪而侥幸免罚,结果是兵力弱小,君主卑下。所以先王贤臣都竭力尽心。所以说,公私不可不明,法禁不可不察,先王是懂得这个道理的。
15.B 16.①从不同感官角度写雾大。“咫尺不辨人与牛”通过视觉写,“群鸟啁啾满庭树”通过听觉写,“微风吹过冷自流”通过触觉写,把一场大雾写深写透,使人如亲临其境。
②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余阴”衬托雾大,通过群鸟不敢飞写雾气凝重。
③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四檐晻蔼下重幕”把雾霭比喻成重重帷幕,写出雾气之大。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表达了对朝廷政治混乱、赏罚不明的不满”错,从“政无滥”“未尝”看出诗人认为朝廷并没有政治混乱、赏罚不明。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写景手法的能力。
前八句咏雾,意为:天快亮了,浓重的霜气还没有收去,阴霾之气乘机在世上滞留。化作漫天大雾,使得大白天咫尺间也难分辨是人还是牛。成群的鸟儿在庭院的树上叽叽喳喳地乱叫,它们想要飞去,可又怕陷身罗网,难逃虎口。四面屋檐下昏昏沉沉,像是挂上了重重帷幕,微风吹过,冷气自流。
这八句用不同手法形象地写出雾气浓重的情况。
(1)采用视觉、听觉和触觉相结合的手法写雾大。“咫尺不辨人与牛”是视觉描写,“群鸟啁啾满庭树”是听觉描写,“微风吹过冷自流”是触觉描写,诗人调动人的不同感觉器官,把大雾写深写透,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2)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衬托雾大。“群鸟……欲飞恐遭罗网囚”句,用群鸟不敢飞动,侧面描写雾大;“余阴乘势相淹留”中通过“余阴”衬托雾大。
(3)用比喻修辞手法写雾大。
“四檐晻霭下重幕”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本体是雾霭,“重幕”是喻体,把雾霭比喻成重重帷幕,生动形象地写雾之大。
17. 奋六世之余烈 振长策而御宇内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汶水、徂徕如画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奋”“振”“御”“涩”“歇”“钟”“ 徂徕”“负”。
18.A而且标明了任务序列;B还展示出对接的场景 19.语句①,修改为: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是一个以中国蓝为主色调的圆形标识
语句④,修改为:并融入了舞动上升的中国龙元素
语句⑧,修改为:根据发布会专家的介绍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处,由前面的关联词“不仅”的提示和后面“将任务序列‘8’与天舟飞船尾焰相结合……”等内容的提示可知,此处和前句之间是递进关系,内容上是说发布的标识标明了任务序列,故可补写“而且标明了任务序列”;
B处,由前面“除此之外”的逻辑提示和后面“对接”的提示可知,此处是说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标识还展示对接场景,故可补写“还展示出对接的场景”。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文中句子有三处语病:
一是句①中“一个中国蓝为主色调”,成分残缺,在“中国蓝”前面加“以”。
二是句④中“并融入了中国龙元素舞动上升”,结构混乱,把“舞动上升”放在“中国龙”前面做定语。
三是句⑧中“根据发布会专家的介绍显示”,句式杂糅,把“显示”去掉。修改为:根据发布会专家的介绍。
20.①画横线的部分用富有情感的感叹词,更能突出葛米治太太搬回的东西多;②用逗号比用顿号停顿时间长,表达的语气也更强烈;③这样的表达,更说明葛米治太太的劳累和辛苦,表明“我”对葛米治太太的敬仰。 21.①“因而”“因为”“所以”,通过因果关系,表明葛米治太太的劳累和“我”对她的敬仰。②“虽然”“可是”,通过转折关系,强调葛米治太太更忠心、更辛苦。③“凡是”“而且”,通过递进关系,强调佩格蒂先生待人友好,得到大家的爱戴。④“还”“甚至”,通过递进关系,突出了葛米治太太的辛劳和忘我。 22.①语言文字运用Ⅰ中“跟”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②语言文字运用Ⅱ中“跟”是介词,表引进比较的对象。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语句(语段)表达效果的能力。
内容情感上,原句使用富有情感的感叹词,如“啊”“哇”“哪”“呀”,改句则取消了感叹词,相比较而言,原句更能突出葛米治太太搬回的东西多。
句式停顿上,原句多用逗号,停顿时间较长;改句用顿号,停顿时间较短。二者相比,原句表达的语气更强烈。
整体比较,原句更突出葛米治太太的劳累和辛苦,表明“我”对葛米治太太的敬仰之情。
2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关联词语作用的能力。
表示因果关系的有“因而”“因为”“所以”等,“许多东西都得从海滩搬回来,存放在外面的小屋里”“我对她肃然起敬了”等内容,突出了葛米治太太的劳累和“我”对她的敬仰。
表示转折关系的有“虽然”“可是”等,“虽然海边的人,凡是能干活的,没有一个不愿为佩格蒂先生效劳的”“葛米治太太整天执意要搬运那些重得她力不胜任的东西,还不辞辛苦地跑来跑去忙着干那些不需要她去干的差事”等内容,强调了葛米治太太更忠心、更辛苦。
表示递进关系的有“凡是”“而且”,“能干活的,没有一个不愿为佩格蒂先生效劳的,而且也没有一个被请帮忙的人不得到好好酬谢的,所以帮忙的人有的是”等内容,强调了佩格蒂先生待人友好,得到大家的爱戴。
同样表示递进关系的有“还”“甚至”等,“不辞辛苦地跑来跑去忙着干那些不需要她去干的差事”“悲叹她自己的不幸,她好像也完全忘了,不记得自己有过任何不幸了”等内容,突出的则是葛米治太太的辛劳和忘我。
2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同词异境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语言文字运用Ⅰ中的“跟”是连词,连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中国空间站”,表示并列关系。
②语言文字运用Ⅱ中的“跟”是介词,与“一样”连接,组成“跟……一样”,表引进比较的对象。
23.例文:
数字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狄更斯曾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变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数字技术如同一把双刃剑,既能开创辉煌,也能引发危机。在数字技术的光芒中,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审慎地使用这把双刃剑。
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邓小平的名言。且看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解决了全球数十亿人的温饱问题;且看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让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更进一步;且看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让地球变得如同一个小村庄。这些数字技术成果无疑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利,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了文明的发展。
然而,数字技术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互联网的普及既让信息传播更加便捷,也引发了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人工智能的进步既能帮助人类解决各种难题,也可能导致就业岗位的减少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数字技术的误用和滥用,可能给人类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字技术这把双刃剑的优势,避免其负面影响,我们需要在数字技术发展中寻求平衡。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数字技术发展理念,让数字技术服务于人类的福祉。正如孟子所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我们不能让数字技术成为人类的主宰,而应让它成为人类的工具。同时,我们也要加强数字技术伦理的建设,制定合理的规范和准则,引导数字技术的健康发展。世界各国也须以“数”应“变”、携手共进,顺应时代潮流,共迎风险挑战,积极加强数字领域合作,筑牢数字安全屏障,努力构建开放、公平、非歧视的数字营商环境,让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更具生机活力。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数字文明已成为大势所趋,把时代主旋律,携手迈进数字文明时代是走向智慧生活的应有之义,也是人民共同的期待,必须准确识变、积极应变,让中国在新的历史阶段,昂首阔步、蹄疾步稳,不惧惊涛骇浪,勇立时代潮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本题取自信息类文本中关于数字文化的论述,阐述了发展数字文化要遵循的几个原则——必须“立足人的发展”“坚持社会效益优先”“以价值理性驾驭工具理性”,才能让其真正惠及人类,点亮人类命运共同体。材料关键词就在“数字技术”“数字文化”“数字技术向善”等。数字经济的发展已成必然趋势,“数字技术向善”理念已成为共识,无论是数字技术巨擘,还是初创公司,都对这一理念表示认同。在新冠疫情期间,全国互联网物流企业不遗余力地驰援湖北,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佳话。美团启动“春风行动”,京东发布“星星之火”,微信发布“烟火计划”,拼多多上线“摆摊神器”。考生可以围绕这几个关键词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数字技术”是不是有利无害?如何发展“数字技术”?什么是“数字文明”?如何才能让它惠及全人类?等等。
具体写作时,考生可以简单引述材料,提出观点:数字技术之光,照亮向善之路。接着“数字技术向善”的内涵,它是日常,而不是突发;是恒久,而不是激情;是内驱,而不是物议;是过程,而不是终局。然后,阐述为什么要塑造数字技术向善的理念,一方面是为了发挥新数字技术的巨大潜力,帮助人类变得更强大,促进社会进步,让大众生活更美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确保新数字技术被善用,在使用数字技术追求商业回报之外兼顾公共价值和社会公德,不越过边界,不突破底线。最终辩证思考,数字技术手段和数字技术是双刃剑,要善于利用,让数字文明更好地惠及人类。
立意:
1.数字技术之光,照亮向善之路。
2.推动数字文化繁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数字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4.数字技术向善,惠及社会。
高考语文最后一周怎样复习
1.领悟总结,有效备考
最后一周,不再去啃偏题、难题,也不再重复简单盲目的练习,每天挑做少量且有代表性的题,保持做题的感觉,不手生即可。这一阶段,应该把几轮复习中考过的试卷,尤其是老师重点讲过的试卷拿出来翻看,从细节入手,仔细体会老师讲过的答案,高考最后一周应找出应该注意的得分点,考虑怎样处理才能多得分、少扣分。
2.回归基础
剩下一周的时间,语文就是要回归基础。这时再做新题、难题、偏题没有多大意义,还容易挫伤考生自信心。
考生都知道,高考试卷中的题目分为基础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其中基础题与中等难度题的分值占80%以上,考生要把最后一周宝贵时的间花在夯实基础,力争稳拿多拿基础分。
3.查漏补缺
最后一周的语文复习还要做好查漏补缺工作。有错题本的考生最好将各科错题本看两遍,没有错题本的考生可以翻看自己做过的试卷。考生看错题的时候不要走马观花,而是要认真做一遍,确保弄会了,弄懂了。
4.规范答题
高考语文的成败与细节也有很紧密的联系,解题格式不规范、书写潦草、没有正确填涂答题卡等都可能成为高考丢分的遗憾。
因此,考生还要抽空训练一下规范答题(正确填写相关信息、准确填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解题规范等),避免非智力因素造成失分。还可以选几套近两年本地的高考真题,研究一下试题的评分标准,留意试题解答过程中的哪些是“得分点”,避免题会做却得分不全的情况出现。
5.重视作文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 “半壁江山”,最后一周不可忽略。要进一步积累素材,还可看看历年高考中高分、满分作文,分析它们得高分、满分的原因,与自己的作文对照,仔细琢磨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比较拿手的文体的优势,让文章有个性,有吸引力。在以往的模拟中,每次都有范文,教师在讲评中,有肯定有否定,要回味思考。立足自我写作的实际,汲取他人成功的经验,写好一篇合格的考场作文并不难,应该说,文章的内容(包括立意、材料或者论据)和语言,是两个重要的得分点。同时要通过审题关,书写和标点的细节也要谨慎。有深刻的思想,有清晰的思路,有感染力的语言,有整洁的卷面,就能在语文考试中受益。
6.合理安排时间
高考最后一周要以良好的心态迎接高考最后这一阶段,要以高考时间调整作息,劳逸结合。复习之余,可以翻翻杂志等,参加一些自己喜爱的运动,与家人朋友聊聊天,让心理和身体得到良好的休息。
语文冲刺阶段备考建议
考生要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注重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的培养。其中,现代文阅读要强化对作品的综合解读、深度解读和个性解读能力的培养。其中,文学类文本要小说、散文兼顾。实用类文本选材要涵盖传记、新闻、报告、非连续性文本(包含图表),重视对信息的检索、理解、概括、分析、评价甚至推断能力的培养。
古代诗文阅读,继续加强对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重温教材中的经典篇目,扩充历史文化知识,对中国传统节日、宗法礼俗、天文历法、官职沿革、人才选拔、姓名称谓等有全面梳理。多研读高考试题所选文言文和诗歌经典篇目,熟悉表达习惯,积累语感,强化理解能力。
在写作上,强调保持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度。关心时事,及时阅读新闻报刊,了解社会动态,知晓国家大政方针,养成思考和评价的习惯,为阅读和写作积累生动鲜活丰富的素材,形成丰富深刻的思想,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