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缺补差 从高考模拟卷谈最后阶段复习策略
推荐文章
[语文篇]
一篇文章就是一张中药方
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认为,对于学生来讲,高考是对语文综合素质的考查。虽然考题会保持稳定性,但每年总会有些微小的变化,考生应该着重从语文素质和根本修养上提升,不能*生搬硬套和死记硬背。
首先,考生应该回顾一下近些年的语文高考试题,不要过多地钻研模拟题。关心考题,发现其中的连续性,对出题的走向和思路做到心中有数。当然,这里所说的高考试题既包括上海卷,也包括全国卷,近些年来这种考题的互动表现得比较明显。如今的考生在答语文试题时碰到主观题很头疼,因为这类题型强调理解和表述,让一些应试型、机械套用型考生露出马脚。
第二,虽然离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但是抓紧最后的时间进行补缺补差必不可少。这种补缺补差是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进行的,比如文言文虚词、实词、句式,考前要练兵,多看文言片段,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感觉。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大量做课外练习。大量做课外,不如做课内,提高语感,弄懂意思。打个比方说,文言文中字“觞”的解释是“酒杯”,可放在句子里说“觞于某地”,就自然引申为“设宴招待”。对历年来考试考查知识的趋势做到心中有数,整理后自然胸有成竹。
第三,现代文部分强调的是对段落和整篇文章的主旨把握。善于把文章由大到小、由抽象到具体来理解,善于在阅读时捕捉字、词、句、句群、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到底是可有可无,还是必不可少。这方面的问题,离开文章理解不行。一篇文章就像一张中药方,内中蕴藏着“君臣关系”,“君”就是文章的主旨,不能少的中药成分;“臣”则是辅助成分。
从文体上来看,考生应该注意熟悉文化类散文。当然,这并不是要大家忽略政治、科普方面的文章。各类文体都有自己的特点,考生应尽快进入角色。比如文化类散文常常会谈到书画、音乐、前人传统继承等,近些年来流行文化、周庄、谜语文化、剪纸、戏剧等相关内容都曾经在高考试题中出现过。
第四,高考作文一直是最引人关注的。考生应该关心时事,不应“两耳不闻窗外事”。对自己生活,对自己同龄人生活的关注,会让考生在高考时得心应手。分析近些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一般考查的都是与学生生活有关的题目,无论是“我想握住你的手”,还是“必须跨过这道坎”,都围绕着读书做人和看待社会,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怎样面对挫折,考查的是考生的思维能力。
[英语篇]增加了填词这种新题型
复旦附中高三英语教师张亚萍认为,从一些区的第二次模拟卷看,阅读理解仍然是一个重要部分,这一部分几乎占了50%。从阅卷情况看,考生丢分还是很多,尤其是一些题目无法直接从文章里找到现成答案,必须仔细读懂文章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学生往往因为并没有真正看懂文章,理解偏了,导致失分。因此建议学生在复习的最后阶段还是应该在阅读上狠下功夫,精读各种题材的文章,找到自己的症结所在,并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
写作方面,几个区模拟题目都很贴近考生的生活,让人感觉有话可说。但从阅卷的情况看,特别好的作文并不多。主要是因为:(1)有的考生开头废话太多,没有直接切入主题。(2)词不达意。有的明显看出只是在背单词,并没有真正掌握该词的用法。(3)缺乏条理,没有能够清楚地表达个人观点。(4)生搬硬套一些背诵的范文。写作应该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完全没有必要去使用一些自己并没有真正掌握的生词,而应该多用一些课文里学过的、平时经常用的的词语。
从考纲看,张亚萍认为今年的高考英语考题除增加填词这一新题型以外,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填词也是种阅读理解,如果看不懂文章,就谈不上去填词了最后的复习阶段。同学们没有必要做太多的题目,应该有选择地针对自己的弱点做适当的题目,要认真巩固所学过的重要知识点,搞懂自己以前做错的地方,而且应该在阅读理解和写作上多下工夫,这毕竟是高考的重头戏。
[数学篇]着重通性通法考查杜绝偏题、怪题
长宁区教育学院高中数学教研员沈子兴指出,分析各区高考数学模拟卷可以看出今年高考要求的变化,使得考生能够采取相应的复习策略。
1、进一步强调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解题方法的考查。从各区模拟卷中发现试卷着重数学中通性通法的考查,杜绝偏题、怪题,所涉及到的方法都是课本中出现的或者在平时的学习中一直强调的基本解题方法。
2、进一步降低试题的门槛、降低试卷的绝对难度。今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普偏起点低,基础题得分率较高,同时中档题数量有所增加,难题所占比例减少,绝对难度下降,这是今年的一大趋势。
3、进一步突出主干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从知识点考查的情况来看,仍然体现重点知识重点考查,如函数、数列、平面解析几何仍是考查的重点,同时立体几何虽然要求不高,但总共有16分左右的题目,三角部分、向量和复数都有一定的表现,每份试卷仍然坚持对数学应用能力的考查。复习时仍然以新、老教材的公共部分作为复习内容。
4、进一步体现了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指导思想。今年多个区的压轴题“题源”都来自课本,如长宁区第20题就是将课本中的练习题进行转化,将特殊点改变成一般的点,将特殊情况推广到一般情况并进一步研究结论是否成立,即利用课本练习,编制成一道探究性问题。因此后阶段的复习不能离开课本,应该回归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