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 高考 > 高考备考 >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高老师 分享 时间:

  【课程标准】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苏联的工业化之路,分析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探讨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得失。

  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点,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

  过程与方法:

  联系中国农业合作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史实,比较中苏两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异同点。

  围绕斯大林模式建立的背景、特点、作用、严重的弊端以及影响等展开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失误的分析,认识到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坚定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斯大林模式利弊得失的探讨,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历史教训,树立改革和创新意识。

  【重难点突破】

  重点: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难点:对“斯大林模式”利弊的分析及其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经济建设路线,开展了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工业强国。但是,苏联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本身的严重缺陷和弊端,日益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成为后来苏东剧变的历史根源。

  斯大林模式:

  又称斯大林体制或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是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政治经济体制。(特点:高度集中)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

  是在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在外部存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内部存在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形成的;它是同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的;也与斯大林个人因素有关。

  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

  ◆思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是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

  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工业。

  轻工业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可以为重工业进行必要的资金积累和技术准备。

  1.背景

  苏联建立。1922、12

  列宁逝世。1924、1

  必要性(目的):

  为了加强国防力量维护民族独立,

  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2.方针提出: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

  3.过程

  “一五”(1928—1932)由一个农业国→农业工业国(三个五年计划)

  “二五”(1933—1937)实现工业化,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三五”(1937—1941)因卫国战争爆发中断

  4.结果: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苏联的工业化是怎样取得巨大成就的呢?(与此同时,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如何?两者比较说明了什么问题?)

  原因:苏联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重视和巨额投资;高积累政策;农民的贡献;苏联人民的建设热情和奉献精神。

  ◆苏联的工业化有何弊病?

  农、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

  1.背景;落后的小农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目的;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根本)

  2.方针提出: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

  3.进程:

  1929年底开始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掀起高潮。

  1930年整顿、发展。

  1932年富农被作为一个阶级消灭。

  1937年农业集体化完成。

  4.特点:大规模、群众性;出现了一些过火行为。

  5.评价

  积极:

  ①是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次尝试,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②也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为苏联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道路。

  消极:

  ①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挫伤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联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话)

  ②从长远看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三、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他出生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20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家。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标志:1936年,苏联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宣布社会主义基本建成。

  2.特征;

  经济:高度集中,指令性计划,“计划就是法律”。

  政治:高度集权;大清洗运动。

  思想文化:个人崇拜成为社会风潮,思想学术行政干预。

  3.评价

  (1)一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从长远看,影响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也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

  (2)保证了党的领导,维系了政局的稳定,但缺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3)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系,统一了全国人民的意志,但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小结: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它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了巨大作用,使苏联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它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对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形成了足以同资本主义相抗衡的社会主义阵营。但是,它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违背了列宁关于把文化经济建设当作工作重心的指示,仍把政治斗争放在第一位。它忽视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提高,影响了社会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二战后,东欧和中国照搬苏联模式,致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斯大林模式”成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大清洗”

  导火索——基洛夫被暗杀

  大清洗是从斯大林一件小小的礼仪失崇开始的。1934年1月召开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按规定对总书记斯大林的鼓掌可达10分钟,对其他政治局委员鼓掌不能超过2分钟,可是政治局委员兼列宁格勒州书记基洛夫出现时,鼓掌长达10分钟之久。选举总书记时基洛夫得的票数超过了斯大林,由于基洛夫不愿意担任此职,斯大林才得以连任。大祸随之临头,基洛夫在散步时莫名其妙被人枪杀了,此后,参与该案侦察工作和见证的人不是死于车祸就是永久失踪。由此开始,和斯大林意见不一致的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也被指控为犯有谋杀罪和叛国罪而被害。接着,内务部的部长们和主要局长被杀,参加十七次代表大会的1966人中被捕、被杀的有1108人,大会选出的139名中央委员有近80人被捕、被杀。在军队中,大约有2万名军官遭到清洗,全军5名元帅中有3名被杀害,10多位副国防人民委员中,无一人得以幸免,15名集团军司令中有13名被清洗。同时,在经济建设部门,大批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干部被清洗,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进行。1939年,大清洗运动才逐渐平息。

  各州、市都进行类似的清洗,把一切敢于揭露特权和官僚主义,提出不同意见的人视为政敌加以逮捕或消灭肉体。在斯大林时代有2000多万人遭到杀戮,这个骇人听闻的数字已占当时苏联人口近1/9。

推荐阅读:

2016高考资讯 | 2016艺考 | 2016自主招生 | 2016中国大学排行榜 | 最美校花盘点

1月高考关注:特殊类型招生与港澳高校内地招生

中国校友会网:2016年中国各类型大学排行榜

2016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权威解读(共9科)

25所高校招办解读2016年艺术类专业招生政策

调查称2015年高校毕业生月起薪平均为4187元

武汉大学女神黄灿灿 清纯扮相引人眼球(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