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 高考 > 高考备考 > 2019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019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老师 分享 时间: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统一的历史必然性

  战国以来,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交通发达,互通有无,使各地区经济联系大大加强,因而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由于人们饱受战争的苦难,人民渴望统一,春秋战国以来的民族融合也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商鞅变法,秦具备了实现统一的条件: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军事上奖励军功,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外交上运用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连横”政策,摧毁了东方六国的统治。秦始皇在统一战争中的个人才能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

  ①制度核心——皇帝制度:秦朝首创皇帝制度,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

  ②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秦朝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之下设置诸卿。三公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处于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的状态,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③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秦朝在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完全听命于皇帝。

  3、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1)比较完备。设“三公九卿”,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地位的规定。

  (2)以皇权为中心。中央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不能世袭。中央官员分工协作,相互牵制,但军政大权由皇帝一人操控。

  (3)国与家同治,体现“家天下”的特点。

  4、郡县制

  (1)概念:郡县制的推行是我国古代行政制度的一次创新。春秋初期,秦、晋、楚等国往往把兼并得来的土地和灭亡的小国改设为县,作为国君直接统治的行政区域。春秋后期,晋国推行县制;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县制。春秋末期,晋国又设郡;战国时期,魏、赵、韩、燕、秦等国先后实行郡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郡县制的形成与发展:

  ①春秋后期,在分封制瓦解的基础上,地方上开始出现郡县。

  ②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诸侯国普遍推行。

  ③秦完成统一后,秦始皇将郡县制推行到全国,郡县制成为中央集权的重要体现。

  ④秦以后的历代,郡县制基本上是地方行政机构的基本模式。

  (3)郡县的职责:

  ①郡县的长官——郡守、县令由中央直接任免,必须完全听命于中央。

  ②郡县的长官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

  (4)郡县制的历史作用:

  ①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标志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郡县制成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

  ②郡县制的实行,彻底打破了贵族血缘政治,建立起了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5、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

  1.相同点: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2.不同点

  (1)实行条件: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郡县制是在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

  (2)建立基础: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3)传承制度:分封的诸侯爵位世袭;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动,官位概不世袭。

  (4)官吏权利:诸侯拥有封地和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5)历史作用: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6、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区别

  专制主义是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权至上。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

  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是一种管理方式。

  7、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1.官僚政治: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

  2.皇权独尊:皇权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和皇位世袭;“家国同治”;皇帝称号和使用的物品都具有专一性。

  3.高度集权: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官员以皇权为中心各司其职、相互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4.两对矛盾:始终贯穿两对矛盾,一是中央内部矛盾,主要表现为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二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