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
1.改革地方官制
元朝的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总管一省的行政、军事和司法,职权很大。1376年,明太祖宣布废除行中书省,每个省区改设三司管辖,即布政司,统管地方民政和财政;按察司,分管地方监察、司法;都指挥司,分管军政。三司分立,互不统属,相互牵制,各向中央政府负责。
2.改革中央官制
(1)废除了行省后,地方上的权力就集中到了中央,于是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明太祖认为,宰相职权过大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遂决定废除宰相。
(2)1380年,明太祖以“谋危社稷”的罪名,诛杀胡惟庸;同时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新高度。
3.内阁的创立
(1)开始:丞相被废以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亲自处理。皇帝不但精力不够,才能和经验也难以胜任。为此,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传旨当笔”。但这些殿阁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
(2)确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殿阁大学士的职权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国家中枢机构。由于文渊阁处在宫内,阁臣又常在殿阁随侍皇帝,故称“内阁”。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3)扩大:明宣宗时,又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后来,内阁的地位日益提高,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特别是万历初年,首辅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
二、明代的内阁
(1)出现背景:①明太祖废除丞相后,皇帝很难全部直接决断全国的军政要务,迫切需要一个能够代替丞相职能又没有丞相之实的顾问机构。②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的尝试,为内阁的形成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2)形成与演变:①明成祖命文学侍从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务,内阁制正式形成。②后来,为了便于阁臣行使职权,以六部尚书入阁兼大学士成为制度,阁权渐趋显重。
(3)地位:①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②从国家组织制度上看,内阁大学士不是最高的行政长官,与六部没有直接的领导关系。阁臣的升降取决于皇帝的意志,内阁的票拟取决于皇帝甚至是内监的批红。
三、宰相制和内阁制的区别
内阁制不同于宰相制。在宰相制下,宰相被赋予了决策大权,地位巩固。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没有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发生,但其权力并不是来自于制度及其职位,而是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意志。一旦失宠,其地位便会一落千丈。尽管有人认为明代的首辅是宰相的变相重设,但其权力与前代宰相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约皇权。所以宰相的作用是辅佐皇帝,参与决策,分掌行政权,但其存在威胁了君权。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没有决策权,对皇权构不成威胁。
四、清朝君主专制的措施
1.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
清初,中央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最高的决策和中枢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前者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清朝内阁只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票拟等,并不具有实际的决策权力。随着清军入关而来的政治形势的变化,议政王大臣会议这种早期的氏族贵族会议制度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间形成了冲突,越来越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障碍。
2.南书房
康熙帝亲政后,在宫内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当值的翰林院学士除陪同皇帝读书写字外,也参与处理机密事务,替皇帝草拟谕旨,实际上成为皇帝的机要秘书班子。从此,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削弱。康熙帝把中枢权力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者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手中。
3.军机处
雍正时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负责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也直接听从皇帝指挥。军机处的设立,使内阁职权进一步缩小,更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时,议政王大臣会议撤销。国家一切政务均由皇帝一人独断朝纲。
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五、军机处
(1)产生背景:①议政王大臣会议不利于皇权的强化,随着皇权的发展而日趋衰落。②名义上的中枢机构——内阁并无实权。
(2)产生:①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房,后改为军机处。②军机处由最初执掌军务的机构逐渐发展成为参赞军国机务、商决大政的机构。
(3)特色:①有官无吏。军机处既无官署,也无专官、属吏,在清朝国家机关中处于特殊地位。②办事效率高。军机大臣把根据皇帝意旨撰写并得到批复的诏旨直接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③地位特殊。军机处设在宫中,便于皇帝随时召见。军机大臣由皇帝在满汉大员中任命,军机大臣升迁较快。
(4)影响:①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空前提高。②皇帝独揽一切军政大权,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六.军机处的主要特点
机构人员十分简单,不像内阁人员那样庞杂,全部办事人员至多不过三四十人;军机处一切由大臣、章京办理,皇帝有旨得随时承办,而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又有廷寄制度,由军机处交兵部直接发出,或采取日行三百里的马上飞递,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加快了办事效率;军机处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很少,外官不得擅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都不得在侧。最重要的是在军机处中,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从而使军政大事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七.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特点
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已感到统治不稳,于是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此时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极大地强化君主权力,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宰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由皇帝控制。为了加强对官吏和人民的监督和镇压,明朝还设立了厂卫特务机构。明代除将中央集权集中于皇帝手中外,又将地方之权集中于中央,废除省,设立三司,使三司之间互不统辖,直接归中央管辖。清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所以清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特点是尽力保证满洲贵族在政权中的核心地位。清初中央官职基本沿用明朝,如内阁、六部,但内阁已无实权。雍正时期增设军机处,作为全国最高的军事决策机构。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皇权再次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