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 高考 > 高考备考 > 高一历史必修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高一历史必修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高老师 分享 时间: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新政权的成立的背景:

  (1)背景: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建立新政权迫切需要。

  (2)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七届二中全会:

  ①主要内容:中共的工作重心转移;全国胜利后,中共的基本政策以及总任务等。

  ②意义: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2、新政权的筹建

  (1)新政协会议:

  主要内容:国名、国旗、国歌;《共同纲领》、《新政协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3、成立:时间、国家性质、中央政府等。

  4、意义:略。

  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地方人代会的建立:意义:为全国人代会的成立奠定了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

  (2)建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会召开。

  ①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其具体内容是: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国家主权、公民的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得得方向和途径。

  评价:体现出两大基本原则: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性质是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②意义: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2、中共领导下的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1)背景: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任务结束。

  (2)确立:1954年12月,政协二次会议通过。

  (3)发展:1956年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原因:

  (1)历史原因:大杂居,小聚居。

  (2)现实原因:保证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

  2、正式确立:《五四宪法》规定在民族自治区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

  3、概况:五个自治区。

  4、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四、知识拓展与补充

  1、新中国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人大、政协、民族区域自治等。

  2、八个民主党派:致公党、农工党、民盟、民进、民建、九三、台盟、民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