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 高考 > 高考备考 > 政史地知识点多而杂! 这份攻略助你抓住期中考试反超机会!

政史地知识点多而杂! 这份攻略助你抓住期中考试反超机会!

高老师 分享 时间:

  地理、政治、历史知识点多而且杂,很多同学们记了之后不是忘记就是搞混,今天,学习哥给大家分享一些记忆技巧,运用起来一定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毕竟对于高考你从高一就要养成一分都不放过的心理气势!

  政治是一门以研究政治行为、政治体制以及政治相关领域为主的社会科学学科。学习政治时,只有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才能扎实掌握需要记忆的原理和知识要点。在此基础上,还应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

  把书读乱法:将书本知识烂记于心

  “把书读乱”实际上是一种高效读书法,看似乱,实则更清,当真正做到书本烂熟于心的时候,政治的每一个问题,都将是送分题。

  重视课本中讲到的政治原理

  课本知识是每门学科的基础,高考题目的拟定都源于这些知识点。对于政治而言,无论是题目还是答案,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核都高于其他科目,尤其体现在哲学知识部分,答案模板多为“原理阐述”。因而,在政治的学习中,绝不可忽视书本知识。

  在记忆过程中,建议联系实际生活,通过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例来进行阐述,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养成经常翻阅试卷的习惯

  我们常说:习惯成自然。见的多,自然印象深。即使你不刻意去背诵,你也没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也要经常翻阅课本。在翻阅试卷的时候,可以整理一个错题本,用来整理典型错题和常错题,对自己的错题更深入反思和研究,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恰到好处地利用辅导资料

  高中的孩子必定深有感触,试卷、辅导资料、教科书一定是呈“三分天下”的局面,辅导书买了一箩筐,能用上的没几本。在这里,学习哥建议,辅导资料够用就可,最好选几套模拟真题的辅导书籍。每隔一段时间做一套,感受高考真题的出题思路,总结规律,找到属于自己的答题技巧。

  目录记忆法:从整体上把握课本内容

  相信文综各科老师们已经强调过多次,目录记忆法可以帮助大家从整体上把握课本内容,能够收获“一览众山小”的效果,但却从没告诉我们具体如何应用这一方法,今天学习哥就为大家一一揭秘:

  在记忆目录时,要学会闭目思考

  在阅读和记忆目录时,一定不能忘记思考。只有积极地思考,才能回想起每个标题下的知识点内容。如果遇到哪些地方记不起来,马上回去翻看,浏览一遍内容,“扫描”盲区,然后继续闭目思考接下来的内容。这样记忆快速高效,而且更有助于形成完整的框架认知。

  根据自己对课本的了解列出大纲

  这一步骤是承接上一步而来的,大致掌握知识内容后,就要形成书面的东西啦,抛开目录,按照自己对全书的理解,在笔记本上列出一个大致的提纲,画出思维导图。这对于以后的复习也将大有裨益,每次复习的时候,可以用来回忆内容,做到查漏补缺,引出更多细节以及易忽略的内容。

  点到为止法:政治答题关键是答到点上

  点到为止是回答问题时要答在关键要点上,即采分点!任何科目问题的答案在精不在多,如果你句句都在采分点,寥寥数句就能拿满分,否则,即使你长篇大论也不会,也拿不到高分。历年高考政治答案结构基本都是“知识点少量材料阐述”。

  在答出关键点的基础上,重视答题的全面性

  回答政治大题时,还要注重答题的全面性。比如,在回答经济问题时,最好答出经济规律、企业政策、国家等方面的知识点,这样才能不出现知识点的混杂。这样看似与点到为止法有点矛盾,实际上是统一的,全面是指必须要答出要点,点到为止即不要过于啰嗦,以免画蛇添足。

  注重答题的逻辑性,注重原理之间的联系

  回答政治大题,要重视原理之间的逻辑性。这就需要对政治原理进行归类,按照政治、经济、文化和哲学四大板块进行分类,然后再细化填充详细内容。这样就会在你的大脑中形成一个逻辑结构图,对于记忆原理和回答大题都非常有帮助。

  抓住大题立意和中心,力求答题规范化

  面对政治大题时,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是首要的,掌握解题要求和条件;其次,还要明确答题中心,围绕中心来答题;再次,还要注意答题规范化,编号答题,每步注意描述清楚答案论点。最后,简单阐述自己的观点或态度,作为总结,收尾不拖沓。

  时事联系法:结合时事,活学活用

  政治科目的学习主要大多是以背诵为主,高考政治中的时事政治部分却并非简单记忆背诵就能解决的。每天坚持看新闻、关注时事政治,将事件与知识点联系在一起,这样就有助于高考答题。那么,该如何关注时事,活学活用呢?

  有选择地看新闻和报纸,有目的地关注时事

  新闻联播是了解国家、国际大事的窗口,是关注时事热点的最好途径。除此之外,如人民日报、人民网、央视新闻等官方主流媒体都是了解和获取时事政治的绝佳途径,这对于回答政治考试中的时事分析题大有帮助。

  熟练掌握课本知识,有针对性地训练时事分析能力

  高考政治大题经常会交代一个时事背景,要求运用知识点,进行分析讨论。因而,在平时,还要有针对性地训练自己的时事分析能力,自觉地按照考试的模式来操练:题目中的问题是用政治学原理怎么分析的?用经济学原理怎么分析的?与哲学原理又是如何紧密联系的?平时注意训练,在考试时遇到此类问题时,就能够快速反应出相关知识点作答。

  大家普遍认为,历史是文综三科中最适合死记硬背的科目,这就要考验同学们的记忆能力,然而,我们说过记忆也是有方法和技巧的,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以下几个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同学们学习历史科目。

  谐音记忆法:记忆历史知识的最佳办法

  历史科目的知识繁杂细小,朝代更迭,人名地名国名众多,大事件无数,记忆起来相当困难,运用谐音记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我们用谐音就可以记成“一把揪死”,这样就化难为易,变死为活了,把枯燥的死记硬背变成幽默诙谐、轻松有趣的话语,活跃了思维,又记忆了知识。

  时间串联法:按时间顺序串联历史知识

  历史学科是一部以时间为主线的大事记。掌握了时间的走向,按照时间来记忆对应的事件和相关知识,就很容易掌握整个历史知识。主要有相关联时间记忆法、时间运算法以及时间推导记忆法。

  例如:中国近代史上,按照时间顺序,先后爆发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等,对应的时间分别是1840-1842年、1851-1864年、1856-1860年、1883-1885年、1894-1895年、1899-1900年、1911年等,记住了这些时间更替,学习效率就瞬间提高了90%。

  相关联时间记忆

  此方法需从横向、纵向两方面进行比较。历史上,有许多事件发生在同一年、同一月中,这样记住一个事件,就能够连带记住其他几个事件的时间。比较和区别记忆,必能提高记忆效率。

  时间运算记忆

  在记忆过程中,有时需要进行时间运算。具体有这样几种情况:

  (1)计算时间长短。如:荷兰殖民者占据香港、台湾的时间是从1624-1662年,长达38年之久;新民主主义革命比旧民主主义革命短多少年?可以用列算式的方式推导:(1919-1840)-(1949-1919)=50年。

  (2)比较距今时间远近。如:公元前594年与公元前459年,哪年距今比较近?

  (3)进行时间转换,不同纪年方法之间的转换。如:民国元年是1912年;甲午战争的“甲午”是公历1894年。

  时间推导记忆

  很多历史事件之间都具有内在的联系,如果你记住了一个历史事件,就可以推导出另一个历史事件的相关内容。如: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两年后发生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又过了两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通过线索推导,就能将多个事件联系在一起记忆。

  分类整合法:将知识点归类记忆

  历史知识看似杂乱琐碎,但实质上是有内在联系的,有规律可寻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规律和联系进行归类整合,就能清晰记忆了。

  看书的同时,简单地列知识点提纲

  在分类看书的时候,可以边看边记录,列写提纲,以时间、原因、发展方向等多个角度为主线,去引导记忆。

  整理历史专题,有计划地复习和记忆

  同学们也可以整理出历史专题。如古代政治史、古代经济发展史、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教育史等多个历史专题。整理完成后,再进行细化填充内容。这样肯定能把书本上的知识熟记于心。

  网络构建法:构建框架,条理清晰记得牢

  从宏观角度讲,整个高中历史可以分为世界近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三大块。从微观角度讲,每个历史概念都有它固有结构。如:每一事件都有固定的背景、原因、经过、结果,性质、影响等。从多角度入手,建立框架,形成网络。

  抓点:抓住每一个历史专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分析骑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和发生变化的原因、对社会的影响等。

  串线:找出各事件中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线索。把这些事件的“点”串联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铺面:将某一时期内的全部历史事件组合到一起,构成一个整体的知识面。

  地理是三科之中最为“中性”的科目,被人们称为“科学之母”,主要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征、结构、格局、过程、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等,是一门复杂学科体系的总称。在学习地理时,要善于联想和归纳,同时结合地理学的特点,重视地图在学习和记忆中的运用,方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以图为纲法:巧用地图记牢地理知识

  文科的同学们,学习地理时,老师都会让大家准备地图、地球仪,当讲解到相关地理知识的时候,会带领大家看地图、地球仪,用其来辅助学习地理知识,形象深刻,同学们学习起来也高效便捷,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张贴地图,有空就看

  地理考试中,地图知识占据很大的比例。同学们可在家中和学校各备一份,张贴在墙上和书桌上,闲暇时间浏览观看,图文结合,以图为纲,定位经纬。

  填充地图,强化记忆

  通过上一步的熟悉记忆,这一步算是强化巩固。记忆了地图之后,拿出一张白纸,自己填充,省市、山川、河流、经纬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在填充过程中,同时思考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地域特点等相关联的知识点,这样就真正做到了地理科目知识网络的建立。

  联想记忆法:用联想法巧记杂乱知识

  美国著名的记忆术专家哈利·洛雷因曾经说过:“记忆的基本法则是把新的信息联想于已知事物。”把相似的、相反的、相近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记忆,更能增强记忆效果。

  关系联想记忆法

  从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因果、从属、衍生关系等进行联想。这样层层布局,会让大家感到地理知识多而不杂,杂而不乱,有规律可循。

  形象联想记忆法

  此方法与“以图为纲法”较为相似,均是图文结合,加深记忆印象,将要记忆的材料与熟悉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联系在一起,既利于激发记忆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由利于加深记忆。

  如:新疆的地形特征可与新疆的“疆”的右半部分联系起来,“三横”表示三座大山,即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两田”代表两大盆地,即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情景联想记忆法

  自己设定一个情景,将要记忆的知识点内容放到这个情境中,置身其中,这样可以记忆深刻。

  如:为什么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南美洲,为什么不是非洲和大洋洲?因为南美洲和南极洲都姓“南”,它们是一家人,有亲属关系,所以离得近。

  谐音联想记忆法

  这里主要是帮助大家记忆零散、毫无规律的知识点,非常有效。

  如:世界上国家面积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联系起来就是“我家中没吧”。这五个国家对应五个字,相信大家,一定能对上号吧。

  接近联想记忆法

  有些地理事物在时间或是空间上比较接近,可放在一起方便记忆。

  如:在复习亚马孙平原的相关知识时,可以从同一地理空间进行联想,想到亚马孙河的特点,该流域全年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小;想到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树种丰富,由于人类破坏环境,使“世界肺脏”的净化作用减弱。

  类似联想记忆法

  根据地理事物之间的性质、成因、规律等方面的类似之处,发现其地理事物的共性,可以联想记忆。

  如: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海洋气候区内的自然带相同,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对比联想记忆法

  同学们可以利用两种明显有对立性的特点加以对比,你会发现地理事物的差异性,掌握不同地理事物的特性,增强记忆。

  如:气旋和反气旋是大气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两者的气压分布、气流状况、天气状况均是相反的。记忆时,记住一种情况即可。

  活用原理法:抓原理、重理解、巧答题

  高考地理主要是围绕各种地理原理内涵和知识进行考核,在学习时,要抓住地图、地球运动、气候、区位等重要的自然、人文地理原理,在考试时,才能达到活学活用的程度。

  抓原理,重理解

  原理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知识,只有稳扎稳打,夯实基础,最好先回归课本,研读和深思,当你真正掌握和理解原理的含义,才能举一反三,在考试过程中,从容作答。

  多训练,巧答题

  这里就要发挥了辅导资料作用啦,课上老师强调的重点习题,考试中常见的典型题型,需要大家用心整理和收集,总结它们之间的规律,从中摸索出有用的答题技巧。

  归纳记忆法:用归纳的方法统筹知识

  地理学科的信息含量大,知识庞杂,若没有学会总结和归纳,将具有相似特点的知识归类,方便整理和记忆。

  对重要的大块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大模块的知识点整理到一起记忆,如气候类的知识,分析世界各地的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及成因。这类知识多用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分析方法,就可以轻松掌握这类知识的本质和规律。

  做题之后多归纳,总结出答题套路

  这一方法最适用于同学们在做题之后,针对不同题型,总结归纳答题套路与模板,在不断地测试和训练答题中找到思路,总结经验。这能够帮助同学们在以后的考试中,答题更有层次、条理,更能找准采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