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
推荐文章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
在高考政治的考试范围内,有哪些知识点是历年高考的考察点呢?下面有途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考政治的高频考点。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部分
一、人民币与外币汇率的变动
1、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升高,换取外币增多,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2、人民币贬值,人民币汇率跌落,换取外币减少,外币升值,外币汇率升高。
(1)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和出外国消费,不利出口,)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
①出口减少,进口增加;②外资投资成本增加;③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④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⑤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2)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进口和出外国消费)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
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②外资投资成本降低;③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④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意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消费需求)的影响[消费者]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二者成反比,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上升,需求量会下降,反之价格下降,需求上升。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①价格的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小。(需求弹性小)
②价格的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大。(需求弹性大)
(3)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需求变化:互补商品—通向,替代商品—反向)
2.价值变动对生产经营(供给)的影响 [企业]
(1)调节产量。当商品价格上涨时,增加产量。当商品价格下降时,减少产量。
⑵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些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三、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客观因素----根本原因:①生产决定消费,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决定性因素。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可支配收入—预期收入—人们的收入差距) ③.物价影响消费。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下降,反之,购买力上升。 ④商品性能 ⑤国家消费政策
2主观因素:消费观念及消费心理。消费行为还会受到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等消费心理的影响。
四、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五、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1)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2)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3)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第二部分政治生活部分
一、国家性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应和真实性。
二、公民 (思路:参与政治生活内容—三权利与四义务、怎么办—三原则、四渠道、一要求)
1.三权利:①选举权、被选举权 ②政治自由 ③监督权 ;四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三原则: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
3一要求----要有序的参与政治生活。拓宽民意反映渠道网络相关公民的权利: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4四途经(1)参与民主选举:. 一是,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二是,选举和被选举的对象:各级人大代表(权力机关的代表)怎样产生?三是,选举制度的确定:有国家性质、经济状况、选民文化素养等;四是怎样参与?公民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提高公民素养,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以人民利益为重,审慎投票。
(2)参与民主决策
[渠道]间接:公民选出代表进入决策机关直接: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②专家咨询制度 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④社会听证制度
[意义] ①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3)参与民主管理
[含义]村委会、居委会是村民、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关。
[意义]①有助于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②有利于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③有利于加强民主管理。 ④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4)参与民主监督
[渠道]①信访举报制度 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③舆论监督制度 ④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论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新方式
[意义]①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②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如何行使监督权]
①通过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论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新方式新方法进行民主监督。 ②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④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 ⑤坚持个人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 ⑥公民应有序的进行政治参与。
三、政府【思路:性质--履职—负责—用权(三种决策方式—依法行政—接受监督)--威信】
1.[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行政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2.[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长治久安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①经济调节②市场监管③社会管理④公共服务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怎样履职——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3.[宗旨]对人民服务 原则:对人民负责 4. 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5.依法行政
6. 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推行信息公开和公开办事制度,推行政务公开。 7. 要树立政府威信。
8.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部分
一、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特点: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②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二、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文化与经济、
政治相互
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相互
交融(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①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②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文化与国内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②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与综合国力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三、文化对人的影响
影响人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塑造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侧重广度),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侧重力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立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众文化,抑制腐朽文化,克服落后文化
【方法技巧】文化作用(价值、意义、功能)答题模板:
(1)宏观考查文化的作用
设问方式:
①结合材料说明文化为什么具有……的作用。 ②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推动文化发展的必要性。
③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答题模板: 文化实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影响人+文化塑造人生
(2)微观考查文化的作用
设问方式①:结合材料分析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答题模板: 文化实质+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人+民族精神+精神文明建设+核心价值体系
设问方式②:结合材料分析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答题模板:文化实质+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人+传统文化+文化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
设问方式③:结合材料分析加强环境教育的意义。
答题模板:文化实质+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人+文化传播+文化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
四、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主要表现在:
①民族节日(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注意从三个角度切入回答原因:
①原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措施类-----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理论依据)。
①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原则: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交流的意义: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如何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鉴、融合。
②“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
③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⑤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⑥坚持正确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⑦正确应用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一是途径(活动)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还有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和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二是(载体)传统传媒和大众传媒。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方法技巧】 如何考查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
设问方式①:结合材料分析如何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答题模板:文化交流的态度+交流原则+途径和媒介+主体的任务+反对错误倾向
设问方式②:结合材料分析如何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答题模板: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文化交流的态度和原则+文化传播途径+文化创新+主体的任务+反对错误倾向
设问方式③:结合材料分析如何使中华文化得到他国认可。
答题模板: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文化交流的态度和原则+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创新+主体的任务
五、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四种形式:主要有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
2)三个特点: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3)传统文化的作用:①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优秀传统文化起促进作用—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 落后的传统文化起阻碍作用—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
4)怎么办:
主体 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受者
态度 ①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因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技进步、思想运动、教育
反对 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
【核心发散】 科学技术的作用在文化生活中的体现
文化与经济
相互交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交流 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文化发展 信息技术使文化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变革,促进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科学精神,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思想道德建设 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方法技巧】 (1)如何解答考查传统文化作用的试题
设问方式:①结合材料分析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②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
答题模板:
文化实质+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人+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
(2)如何解答考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的试题
设问方式①: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答题模板: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的发展+文化发展的因素
设问方式②: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观点)
答题模板: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传承+文化发展的因素+文化创新
设问方式③:分析科技创新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答题模板: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传播方式+文化发展的因素+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创新
六、如何推行文化创新?
1.方向:正确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2.途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要立足于社会实践,不断进行文化创新。
基本途径—①纵向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去除落后成分,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符合社会要求的新内容;②横向—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断吸取外来文化的营养,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交流融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3主体--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4.方面—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
七、中华文化
1、特征:(1)源远流长表现在----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动态,表明有悠久的历史)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博大精深表现在----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静态,表明有丰富的内涵)
A.领域广:①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精神世界有着独特的作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②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B.地域广: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C.民族广:①中华文化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个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征,他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共同铸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②各民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具有包容性-------是原因,是体现;包容性两个方面的表现缺一不可。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一是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二是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
(1)感知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
方向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文化传承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文化交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文化创新立足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
八、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地位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基本
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特征深厚的民族性 、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必要性
及意义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怎么办①方向---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②根本途径--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③基本途径—纵向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横向--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④主体--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人人都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五、面对文化生活喜与忧,我们如何做?
[国家] ①对大众传媒和文化市场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弘扬主旋律,积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③提倡多样化,努力发展大众文化。 ④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⑤弘扬、培育民族精神。 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⑧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企业] ①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②生产健康有益文化产品。
[个人]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能力,增强抵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②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③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④不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 求 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⑤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上一篇:高考政治答题技巧 正确的答题方式
下一篇:高考政治选择题怎么答能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