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种表现手法及内容整理 都是什么
推荐文章
16种表现手法及内容介绍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1、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
12、对比(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13、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14、(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15、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16、直抒胸臆:即景抒怀,直接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情感和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诗经的表现手法介绍
依照表现手法归类,《诗经》分为“赋、比、兴”三大部分。
1、“赋”,按照朱熹《诗集传》中的观念,“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可以这样说,赋是直接铺陈和叙述,是最基础的表现手法。
2、“比”,朱熹解释说,“以彼物比此物”,取比喻之意,包括明喻和暗喻。
3、“兴”字的本来意义是“起”,所以又多称为“起兴”,诗歌中营造气氛、创设意境全都是“兴”在起作用。同时,“兴”又拥有了象征、比喻、烘托等比较有确实意义的表现手法。
下一篇:感激涕零的意思 成语出自于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