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公转教案及教学设计
推荐文章
地理地球公转教案
教学理念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的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理性认识。本节课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学的思想。通过活动、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
2、采用讨论比较方法展开活动
考虑到学生以前学过一些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采用比较法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了解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的异同点,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以及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
3、通过课件的展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搜集一些关于地球运动的资料,对教材中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加以补充、说明。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
2、知道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3、记住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活动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内在联系。
情感目标
1、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及带来的影响。
2、地球公转及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
2、地球公转且地轴是倾斜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产生
①一年中正午太阳的高低变化。
②一年中白昼的长短变化。
地面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四季的变化
教学用具:
课件、学生自备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地球运动实况录像,请学生观察。
讲授新课:
电脑屏幕显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一、地球的自转二、地球的公转
屏幕显示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展开讨论究竟是天转还是地转。
全班同学分属两种观点,各抒已见。
引导学生参看阅读材料,达成共识地转。
屏幕介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及其发表的科学巨著《天体运行论》。
过渡:我们了解到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那么,地球到底是如何自转和公转的?自转及公转的方向如何、周期多长呢?
活动一:教师用地球仪围绕光源演示: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屏幕显示地球公转的全过程。指出公转一周时间是一年。
教师请一至两位学生用自备小地球仪绕光源同时演示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进一步推出地球运动是公转和自转的复合运动。公转和自转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方向均是自西向东。
承转,同学们总结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与联系。并完成屏幕表格的回答。
自转公转
方向
转动一周所需时间
旋转中心
转动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提示,并请学生用鼠标点击显示答案。
再请学生列举自然界有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解答略。)
活动二:
1、利用光源和地球仪。教师演示:当前地球上昼夜的形成和分布。请学生观察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哪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
2、请学生将地球仪转动180度,再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
3、请学生连续转动地球仪,观察各地昼夜更替的情况,思考并总结昼夜更替的原因。
4、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大体经历多长时间?(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是12个小时左右,究竟多长时间,依季节而有差异,上高中时再深入了解)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要多长时间?
5、请一位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0页中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6、教师讲述: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教师利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让学生计算伦敦、北京、新加坡、东京、莫斯科等城市中间的时间各相差多少小时。并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与太阳东升西落的规律,了解时刻计算东加西减的一般方法。
7、让学生总结这部分内容学习的收获。并总结。屏幕显示主要内容。
活动三:
1、提问:(屏幕显示所提的内容,学生回答后,点击显示答案)。
(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中午比早晨或傍晚更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呢?(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越多,反之越少。)
(2)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学生结合我们日常生活的体验说明。
屏幕显示地球公转示意过程。(引导学生按春→夏→秋→冬的顺序依次回答。)
2、利用课本中的地球公转示意图,让学生观察、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屏幕显示下列表格,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先填左面两项内容)
节气和季节(月份)太阳直射的纬度南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状况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状况短的状况
冬至(12、1、2)
春分(3、4、5)
夏至(6、7、8)
秋分(9、10、11)
学生回答后,点击显示相应的答案。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中地球公转示意图,总结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完成屏幕表格中右侧内容的填写。
4、学生以家乡为例,归纳总结四季的形成并达成共识。屏幕显示: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所接受的太阳光热能量随季节而有规律地变化,形成了四季。
5、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地球的五带图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各小组学生分别归纳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地球上五带内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状况。
小结:
本节课讲述的重点内容:
一、地球的自转二、地球的公转
巩固练习:
完成填充图册上的相应作业。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方案
课标内容: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公转;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重点与难点:
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2.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导入】:今天我们要上一堂地理实验课,做什么实验呢?请同学们看我手中的实验器材。地球仪代表我们的地球,还有地球公转轨道模型,外围这一圈就是地球的公转轨道,中心的小乒乓球自然就是太阳。这一道道射线,就是表示太阳放射的一道道光线。
【老师】:说到这里咱们同学可能就明白了。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实验是什么?
【学生齐答】:地球公转。
【老师】:对,今天我们就是要进行关于地球公转的模拟实验。地球公转的内容小学自然课大家都有了解。根据地球公转的实验器材,结合已有的知识来演示地球公转的过程。下面咱们就试一试。
教学环节一:五花八门话实验
(同学们四个一组进行演示,老师在一旁观察,一边演示,发现了问题。)
【老师】:这一组是这样转的,大家发现有什么问题了吗?
【学生2】: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时候,地轴是不变的。
【老师】:哦,好的,他的意思地轴保持不变。
【学生3】:在地球公转的时候地轴方向始终不变,指向北。
【老师】:非常好,请坐。你再演示下给大家看看。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4】: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他的公转方向转反了。
【老师】:那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4】:应该是自西向东,是根据书上说的。
【老师】:那么如果这个方向不已知的话,会怎么样?
【学生5】:大家看这个地球,我们根据日常生活,是按照1~12月份。所以应该这样转。
【老师】:对的,应该是这样逆时针自西向东转。很好,刚才同学们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的这样做,有的那样做。实验应该是科学的、严谨的、准确的,这样的结果才是有用的。所以今天我们这个实验也是有要求的,是四个人为一小组来共同合作完成这个实验,那么实验的步骤和要求在同学们每个人的工作纸上都有。我们想通过实验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探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好,下面我们就进行我们今天实验的第一个环节──实验与绘制。我们来看看怎样才能正确演示地球公转?请大家看大屏幕。强调两点:一个是地球公转时地轴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始终指向北(老师比划);第二是地球公转保持在同一轨道平面(老师比划)。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步骤和要求正确地演示地球公转,并且在你的工作纸上的地球公转示意图上补画出地轴、赤道、运动方向、日期。好下面开始,五分钟,看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完成好的请举手。
教学环节二:实验与绘制
(老师看着各个小组的演示情况。各个小组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老师】:好,哪个小组上来展示一下。
【学生6】:我们这个小组研究的结论是地球公转是围绕太阳,方向是自西向东,然后周期大约是一年。
【老师】:那周期一年是怎么判断的?
【学生】: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地球从三月份到六月份、九月份到十二月份差不多正好是一年。
【老师】:非常好。同学们绘制的示意图怎么样。怎么绘制的,哪个同学来向大家展示下。
【学生7】:太阳的移动方向是自西向东,箭头指向东,这四个地球分别表示的是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地轴是稍微倾斜的,而且指向是不变的。
【老师】:怎么表现在四个日期地球地轴的指向不变?
【学生7】:他们的倾斜角度是不变的。
【老师】:非常好,这四个位置地球仪的地轴关系是怎么样的?
【学生】:平行关系。
【老师】:这个同学注意到这个细节了啊。我想让大家看看这个同学的。(老师随便抽出了某位同学的工作纸)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8】:他的日期标错了。
【老师】:应该怎么标?
【学生8】:最上面那个应该标3月21日,左边6月22日,底边标9月23日,右边标12月22日。
【老师】:非常好,请坐。还有问题吗?请说。
【学生9】:他为什么会标错,是因为地轴画得太直了,应该是有些倾斜角度,这样才不会犯错。
【老师】:这个同学说的是有道理的。观察非常仔细。好,通过刚才我们同学的表述,我们发现,地球公转的中心和方向、周期是有规律可寻的。这就是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那么随着地球公转的产生,地球表面会产生哪些现象呢?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观察和发现。下面就进入第二个环节,观察与发现。请同学们再做一次轨道实验,观察和发现轨道形状,赤道与地轴的关系以及太阳直射点的光线有什么变化。并且在地球公转轨道图上画出赤道、南北回归线以及太阳的光线。十分钟,下面请开始。
教学环节三:观察与发现
(同学们进行第二轮演示讨论,老师边走边引导巡查,给予适当的指导)
【老师】:好,哪个小组的成员能上来展示下,谈谈你的发现,到前面来说吧。
【学生10】:这是我们画的图,正中心是太阳,我们把太阳光线在这里直射。首先我们在四个地球仪上画上赤道、南北回归线。
【老师】:你需要借助仪器吗?有没有同学配合下。
【学生10】:要保持在同一平面上,21日是在这个位置,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红色的线是赤道,太阳光线直射在赤道上,然后太阳光线直射到北回归线上面,然后再往后转到9月23日,大家可以看到太阳光线又直射到赤道上,再往东转,太阳直射点又直射南回归线,日期是12月22日。所以我们发现太阳光线在不同的时间直射点是不同的,通过观察第二条太阳光线两次直射在赤道。这是我们发现的结果。谢谢大家。
【老师】:非常好。哪个同学们来点评下。
【学生11】:我觉得这个组观察非常仔细。
【学生12】:我觉得他观察非常仔细,但是没有看清楚题目的要求,第一题是要探究轨道形状,他们不是说的这个内容。
【老师】:哦,好。那你能不能补充下啊。
【学生】: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是椭圆,然后赤道与地轴的关系是互相垂直的。
【老师】:互相垂直的,这样我们画赤道的时候才能有据可依,这个同学说的很好。请坐。还有问题吗?
【学生13】:我看前面的同学把地轴画得这样,我能不能把地轴画得反过来。我的日期随着地轴也改变了。请问各位同学这样行不行。
【学生14】:我觉得可以,只要把这个日期相应的改变的话就是可以的。
【学生15】:我觉得我们小组也是按照这样做的,觉得更加符合实际。
【老师】:很好,那场上的那位同学你现在听懂了吗?
【学生16】:恩。
【老师】:就是说我们观察的角度不同,我从这边看和从对面看,画到示意图的地轴的方向就不同,只要与日期吻合,方向吻合就是正确的。
【学生17】:老师我有这样个问题,上来演示,这个图(9月23日)的光线应该看不见的,是被挡住的,我们是这样的,我觉得光线画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
【老师】:哦,这个观察的更仔细。是吧,非常好。图画很美观。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太阳光线实际是随着地球的公转的轨道而移动。太阳直射点的这种移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现象和结果呢?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追问与探索。
教学环节四:追问与探索
【老师】:注意当6月22日的时候,太阳直射点在哪里?也就是在北半球。那么随着地球的公转,在12月22日的时候,这个时候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也就是在南半球,这个时候太阳直射点离我们北半球远了。周而复始,这种太阳直射点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的这种往复变化,在生活中会有哪些现象表现呢?你能不能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这一点呢?白昼时间的长短在变化,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18】:从我们上学就能看出来,我们原先上学的时候天很黑,现在天没有以前那么黑了,天越来越亮,晚上放学也是。
【老师】:恩,很好。这是我们生活当中的感受。也证明了白昼时间长短的变化。当6月22日的时候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时间最长,那么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多。因此是什么季节啊?
【学生】:夏季。
【老师】:那么其他三个位置是什么情况呢?好我们请每个小组都演示一下,像老师这样一问一答,体会一下,待会请那个小组上台汇报下。1分钟,选一个就行。
【学生19】:这时候我们选的是12月22日,这个时候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这个时候太阳高度对于北半球而言是最低的,然后白昼的长度是最短的,因此北半球是冬季。
【老师】:好,一问一答很默契。再加上一句话太阳附设的热量最少就更好了。通过刚才学生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这个知识点的默契也是很熟的。那么我们一起来回顾下。通过做实验,了解了地球公转的特点,然后我们又不断地观察,发现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然后又通过追问与探索,我们大家知道了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还有一年中白昼时间也在变化。然后呢我们得出了结论,知道了四季形成的原因。大家看到没有我黑板上列出的是方法的思维导图,构建思维导图对我们今后地理的学习是十分有利的。下面就看看同学们能不能通过这个方法构建这节课的知识的思维导图。并且用箭头把方法和知识点间的联系表示出来。
【学生20】:地球公转,地轴倾斜,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造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造成地面热量的变化,最终导致四季的变化。
【老师】:同学们还要用箭头把知识点连起来。好,请同学们抬头看大屏幕,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知识点的关联。刚才这位同学表述的非常清楚。关于知识方面的收获刚才我们大家进行了分享。除此之外,通过这节课你还有哪些收获呢?请大家谈一谈呢。
教学环节五:收获与分享
【学生21】:我找到了一些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实验发现问题,然后对这个问题进行追问,解决问题。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老师】:非常好的探究意识。养成这样的地理思维习惯对我们的学习非常有益。还有吗?
【学生2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觉得我们以后学习某个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这节课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来了解当地的温度等地理现象。
【老师】:哎,非常好,同学们还联系到后面学习的知识,进行了铺垫。
【学生23】:通过这节课我对地理有了更大的兴趣,我相信新学期的地理课我一定能学好。
【老师】:通过做实验有了更大的兴趣,有了这样探究的精神。还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24】:比如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有细致的发现,发现之后我们才能有追问的态度,才能去得出我们的结论。同样我们在以后的实验中只有通过细微的观察,才能有不同的收获
【老师】:很好,观察和发现是我们解决问题很关键的方式,还有吗?
【学生25】:我们还要留心身边的一些现象,其实就是在我们身边。
【总结语】:很好,生活皆地理。那么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呢?是因为我们身在地球上看不到地球公转的过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把它模拟出来。让我们大家可以深刻地感知地球公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通过咱们各位同学的回答我知道了很多同学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找到了探寻地球奥妙的金钥匙,那就是用智慧的眼睛去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生活,勇于质疑,养成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
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过程,在方法的引导上遵循从“教师引领,学生模仿──教师帮助,学生合作──学生主动,独立完成”的过程性评价,例如:学生在观察发现中的追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会带来什么现象和结果呢”;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反思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够反映这种变化呢”时,教师要善于找到学生思维障碍,善于抓住矛盾,巧妙揭示,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循序渐进得学会了这种探究方法。
上一篇:高程和海拔的区别 意思一样吗
下一篇: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