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 高考 > 高考备考 > 备战2009年高考——2008年高考试卷大盘分析

备战2009年高考——2008年高考试卷大盘分析

高老师 分享 时间:

  备战2009年高考——2008年高考试卷大盘分析

  新华网青海频道西宁07月07日电2008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虽然距离明年的高考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但高二年级的学生们已投入到了复习中,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怎么复习才有针对性,本报记者收集了高二学生最想了解的内容,并邀请今年参加阅卷工作的部分教师和部分中学高级教师,从点评2008年高考试卷入手,为考生点明学习重点、理出复习思路。

  ——高二学生说,目前,我们最想了解的是:2009年高考命题是否有新变化;今年的高考生在各科考试中的得分和失分情况;今年和明年各科考试的重点知识点;高考作文怎么写才能得高分;今年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考生是怎么保持学习兴趣、自觉学习的。另外,老师推荐的学习方法并不适合所有人,如何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考试前如何查漏补缺……

  ——阅卷老师说,纵览今年的高考试卷,难度总体上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但没有偏难怪题,考试题型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略有变化。数学具有示范性,同近十年同类试卷比较,对学生运算能力的考查更为突出。总而言之,今年的高考试卷强调考查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试题越来越贴近生活。下一届考生了解今年考生答卷的得失情况,一方面有助于在今后的考试中避免同类错误出现,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如何答题才能有效得分。

  ——中学老师说,在不到一年的复习时间里,每个学生应该针对自己的情况有计划、有目标地制定复习计划。加强薄弱环节的学习和训练,提高自身的综合应试能力,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实际生活对接。下一届考生还应该注重加强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学习,提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细节、全面思考。

  【榜上有名】

  湟川中学:重点率90.9%,本科率98.4%,上线率99.5%。

  全省理科高考前10名中,湟川中学有5人。前100名中有52人。

  全省文科高考前10名中,湟川中学有2人,前100名中有54人。

  湟川一分校:理科一本上线率89.63%,二本上线率99.39%。

  文科一本上线率65.71%,二本上线率91.43%。

  青海师大附中:理科一本上线率72.56%,二本上线率92.42%。

  文科一本上线率67.27%,二本上线率90.90%。

  西宁五中:理科重点率61%,本科率为95.5%,上线率99.5%。

  文科重点率52%,本科率为98.5%,上线率99.2%。

  西宁十四中:理科本科率82.4%,文科本科率99.3%。

  西宁四中:理科本科率85.57%,文科本科率95.74%。

  高二学生最想了解五类问题

  高考结束后,省城各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第一时间做了今年的高考试卷,在没有学完高中阶段所有课程的情况下,同学们对今年的高考试卷有何感想、哪些方面还需要老师点拨,就此,记者采访了省城部分学校高二年级的学生,同时,他们也从自身的角度说出了目前最想了解的五类问题。

  【讲述人】:湟川中学高二(3)班学生郑伟郑伟说,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二学生来说,做当年的高考试卷似乎已经是惯例,也就是他们平常所说的“预测卷”。对于今年的高考卷,他和同级的同学们有着自己的看法。

  【科目】:数学

  【总体特点】:考查全面有难度

  郑伟在班里的成绩较为平稳,平日里他很喜欢和同学交流。郑伟说:“今年的高考数学题,比较活,也比较难,很多题目都是将很多知识点串起来,而且使用的一些方法都不是平时经常使用的,所以做题的时候就感觉非常难。这次数学的选择题和填空题,除了还没学到的一些数列、解析几何之外,许多题都能做出来,但感觉还是有点难,刚开始做的时候还有头绪,做着做着就模棱两可了。”

  郑伟说,这次试卷对概念性的考查很多,比如复数计算的题目,只要把题目看清楚,其实就是一个单纯的计算。“我感觉试卷里对计算题,都不是简单地套一个公式来完成的,用什么样的原则、什么样的思路去计算,得要我们自己好好去思考。在立体几何空间图形几何量的计算当中,怎么样去思考图形,在解题过程当中正确地画出这个图形,再把题解出来,考验的是我们的基础综合,解法也很多样。”郑伟认真地说。

  “老师经常说,如果把题里的各项关系都搞清楚了,这种题做起来就可能事半功倍。我和同学们在探讨今年的数学题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郑伟拿着自己在练习本上抄写的解题方法对记者说。

  【有待进取之处】:新知识的掌握、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量的加大。

  【最想了解】:2009年高考命题是否有新变化。

  【讲述人】: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1)班学生赵煜秦

  【科目】:理综

  【总体特点】:有难度不易得分

  “这次理综的卷子里物理比较难一点,做完整个卷子,感觉就是时间不够用,最后一题我做了好长时间。”说起做理综试卷的经历,赵煜秦显得心力不足。“老师经常打比喻说,做选择题就好像是拄着拐棍在做题,做填空题就没有这个拐棍,所以我们感觉做填空题的时候不像做选择题那样,选择哪个答案心里比较坚定,老是感觉自己的计算是不是会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是不是计算中间的某个环节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错误,所以心里觉得没有一个参照的东西。”对于赵煜秦和其他理科学生而言,对今年理综试题的估分情况,决定了他们在今后一年整个复习的倾向。“我觉得在答题时的连贯性思维很重要,可是我们正好在这方面比较欠缺,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和同学们都希望把历年的高考试题系统地做一遍,把改错本上的内容一个个攻克下来。”大家都知道要重点复习薄弱环节,但看到题目,似曾相识,好像全部都会,但是做题的时候又做不出来。一些课程由于知识点比较分散,掌握起来难度比较大。比如化学,由于平时没有构建起系统的知识网络,考试的时候就忘记了很多知识点,做题的时候就非常吃力。

  【有待进取之处】举一反三提高做题准确率

  【最想了解】今年,高考生在各科考试中的得分和失分情况,对今后复习是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讲述人】:西宁市第五中学高二(5)班学生鲍玲

  【科目】:英语

  【总体特点】:稳定难易程度适宜

  鲍玲觉得英语的难易程度完全在她和同学们的想象范围内。她说:“英语这门课就是看平日里的积累了。听力、单选、阅读和写作等,平时练得多,掌握得就踏实。”

  鲍玲在答完今年的英语试卷后认为,阅读速度的快慢和最终的成绩成正比。“前面的选择题,花费的时间并不多。难的部分就是在阅读上,看完一篇文章后,就得结合具体的情况,文里面的人、时间、地点都得看到,好像很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这几篇阅读只要能看懂,就会做出来。当然,阅读的内容还得让我们联系到许许多多平日里积累的知识点。比如资源的问题,世界自然资源的保护,对于保护动物,对于像怎么样能够制造一些新的产品等等。我感觉今年的高考试题确实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我们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对于单项填空这部分题,鲍玲说:“考的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都是最基本的,我想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练习听、说、读和写上,会比较好一点。”

  【有待进取之处】多听、多练、词汇、语法的掌握

  【最想了解】今年各科考查的重点知识点。

  【讲述人】:西宁市第十四中学高二(2)班学生江洁

  【科目】语文

  【总体特点】:考查面广难度因人而异

  江洁认为语文试题难度适中,考查的知识点很广泛。“基础题里很多都靠自己平时的积累,掌握得多,会的就多。很多点都是相辅相成的,我在做基础题时,错了两道拼音题,觉得很亏,要是注意些就好了。好在只是估分。”江洁说。

  江洁查阅资料后,得知《海龟和老鹰》这个故事的原作者是美国的伯罗蒙塞尔。原文的中心是人们对小海龟的帮助看似善举,实则违背了自然之道,给海龟带来的反而是莫大的伤害。“从海龟的角度看,它们派侦察兵出来了解情况,由于人为的干预,获得的是错误的信息,结果遭受损失;从好心人的角度看,他自认为是做了好事,帮助了小海龟,结果给海龟家族带来巨大的伤害;从老鹰的角度看,它被人赶走没有达到攫取食物的目的,但并没有放弃目标,而是再次出击。”很关注高考作文的江洁提起作文时,说得头头是道。

  “老师说,如果能从海龟和老鹰,好心人和海龟或老鹰的关系角度考虑,立意就会更为深刻,谈论的范畴就会更为宽广。比如从好心人和海龟的关系谈遵循自然规律,从海龟的生活和好心人的角度谈学校教育,谈家庭教育,从老鹰和海龟的关系角度谈机智和审时度势、综合把握信息的问题等等,但好像真正让我们去写,难度还是很大的。”江洁皱着眉头说。

  【有待进取之处】积累基础知识,加强阅读,加快写作速度,提高写作质量。

  【最想了解】高考作文怎样才能得高分。

  【文科综合就是一棵大树】

  【讲述人】:湟川中学高二(5)班学生魏隶

  【科目】:文综

  【总体特点】:综合考查考题间相辅相成

  在魏隶和同班同学的眼里,文综的试卷是他们最为关注的。她说:“答完整个卷子后,我觉得要加强和巩固的知识点很多,有的题考得很细,稍微粗心一点儿就会答错,因为一些题是环环相扣的,所以前面的题答不对后面的会跟着错。”对于今年的文综试卷,许多文科生都从自身找出了需要加强和巩固的地方。“我们历史老师经常说‘文科综合就是一棵大树’,这话一点儿没错,这次有好多道题都是很综合的,涉及的内容也很全面,虽然知道整个‘树干’的内容,但有些‘细枝末梢’还是很模糊,希望老师们能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给我们多讲讲专题。”魏隶的话引起了周围同学的共鸣。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综合考查也使得今年的高二学生在答高考试题时,掌握了一些命题方向和答题技巧,但在还有不到一年的学习、复习时间里,学生们希望能从各个方面扎实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库,从心理上做好翌年高考的准备。“我们都知道要构建起知识的网络体系,却不知道如何构建知识的网络体系。我们目前学习和复习的知识点都比较单一,没有将知识点联系起来,构建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另外,我们在基础知识方面也比较薄弱,一遇到活一点的东西就反应不过来,更不要说将知识点联系起来,活学活用。”

  【有待进取之处】系统地复习多巩固常考知识点

  【最想了解】今年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考生,是怎么保持学习兴趣、自觉学习的。另外,老师推荐的学习方法并不适合所有人,怎么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考试前如何查漏补缺。

  (作者:周建萍)

  阅卷点评·语文考生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雒海宁: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多年参与高考语文阅卷工作。

  2008年青海省普通高考语文试卷为全国卷,分为第l卷和第ll卷两部分。第l卷是选择题,共10小题,30分;第ll卷为非选择题,分为文言诗词鉴赏、大现代文阅读、语言表达与应用、作文四大部分,120分,两卷总分为150分。现就高考语文试卷及今后考生注意的问题作如下分析:

  【试卷评价】2008年青海省普通高考语文试卷严格执行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试卷在题目、题型的设置上与往年相比变化不大,试卷结构、题量和分值配比完全在情理之中,具有科学性、普遍性和可操作性;语文基础知识中规中矩,紧扣考纲。语文试卷第l卷为语文基础知识,全部在《考试大纲》范围内。考查了文字部分的字音,词语部分的成语,语句部分的病句、衔接,阅读中理解的判断等,题目设计简明、连贯、科学,涉及各知识点,中规中矩;文言文、诗词鉴赏难度不大,注重考查宋史、宋诗。

  【具体点评】

  ★试题

  文言文取材《宋书·王昙首传》,将其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第1题“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主要考查对“从”“自”的解释,大部分考生都能解释出参加、跟从,自然等。

  第2题“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难点在于把握“衅难”和宾语前置句式的理解,将“衅难”译为“祸端”“灾祸”“国难”均得分。

  ★点评:总体难度不大,更注重考生平时文言实词、句式的积累。★试题

  诗词鉴赏取自宋代李弥逊的《春日即事》:“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命题者设计了如下两个问题:(8分)

  (1)请对首句中的“网”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简要分析。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炼字、诗歌意象和对作者感情的把握。对“网”的赏析大部分考生能从丝丝小雨联想到仿佛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联想到网住春天,即留住春天;对于诗中表现的情绪,考生应该能从“落花狼藉”“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自掩门”以及诗歌[注]①被免职中得到启示,所以很多考生都能答出政治失意的寂寞、冷清、凄苦、悲凉以及感慨世态炎凉的情绪。

  ★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6分)分别为:(1)荀子的《劝学》;

  (2)孟子的《告子上》、杜牧的《阿房宫赋》。两题可任选一题。

  ★点评:阅卷中两题都做者,以答题得高分的题为准。但考生能得6分者寥寥无几,说明考生文言名句名篇默写的欠缺。

  ★试题大现代文阅读的阅读材料是季羡林的《马缨花》。试题分别考查了重点语句的理解,考查对作者观点、态度和情感的把握,考查了表达技巧、寓意等。

  四道试题是:(1)作者为什么说“有孤寂之感”?(4分)(2)解释文中两句话的含意。(4分)(3)作者为什么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6分)(4)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文章写马樱花有什么寓意?(8分)

  ★点评:考生对大现代文阅读理解较准确,普遍得分较高。考生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情绪,并能从景物的描绘和作者的情思入手,解析文章的脉络,体会语句的寓意。大部分考生依据“作者独自住在阴森凄苦的大院里”和“万家墨面没蒿莱”确定作者有孤寂之感;文中“空谷足音”和“马缨花也仿佛总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下一样”的含意解释答题较为理想;作者为什么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考生能点明是为马缨花的出现做反衬;“光与影的对比”较好地指向新旧时代马缨花的对比。写马缨花的寓意?考生能抓住情感载体这个关键来组织。

  ★试题

  语言表达与应用答题共设三道题:

  (1)修改所给材料中四处不得体的词语。(4分)分别是:

  ①将“两位”删去,或改为“二人”“两人”“两个”;②将“他”改为“杨先生”;③将“拜读”改为“看”;④将“大作”改为“作品”“习作”“拙作”等均可。(2)所给材料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必须删去,有的不能删去,有的可删可不删。请将必须删去和不能删去的找出来。(5分)(3)仿写题,仿照示例写三个句子,要求三个句子构成排比,语意逐步加强。(6分)

  “一朵浪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一排浪花,是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是一部欢乐生命的乐章。”

  ★点评:语言表达与应用答题不尽如人意。(1)题,大部分考生要么找不出所改词语,或找出后不能以正确词语替代,故成绩偏低;(2)题,考生答题尚可,成绩较好;(3)仿写题,考生丢分最多。大部分考生或没有掌握“一朵、一排、一江”和“音符、旋律、乐章”的递进关系,或知道其中的递进关系,但无法找出确切的词语表达,甚至有的考生照抄例句。

  【对2009年高考学生的建议】

  【对学生的建议】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

  从今年高考语文答卷情况看,有许多考生存在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诸如:文言文的字词含义、实词、句式,现代汉语中词语的应用、词语的替换、语序、病句的修改都有欠缺。

  (二)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

  今后,中学语文教学要加强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特别是阅读能力的锤炼,从阅卷来看,成绩好的考生诗词鉴赏和大现代文阅读的能力强,水平较高,而成绩较差的考生均在这两类题型失分较多。

  (三)注重写作能力的提高语文试卷反映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作文的立意、构思、语言的组织都有公式化、模式化的倾向,有的考生甚至套写作文,有些作文语言能力很差,思路混乱,逻辑不清,写作能力较以往考生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这是今后作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

  语文试卷反映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学生综合能力不强,具体表现在阅读题的答卷上,逻辑思路、语言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缺陷。此外,审题不严谨,如默写名句名篇是两题选一题,但很多考生两题全答,给阅卷教师在阅卷的选择上带来不便。

  阅卷点评·作文考生整体写作水平不容乐观

  点评教师刘晓林: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多年参与高考语文阅卷工作。

  高考语文中的作文试题历来受人关注,每年高考,随着开考那一瞬间试题的公布,争议之声便喧嚣不止,甚至在阅卷结束、招生工作展开之后,关于作文命题妥当与否的争论依然不会尘埃落定,今年也不例外。

  【2008年全国卷Ⅱ高考作文】

  材料:一只小海龟爬出海滩的沙穴,为所属的龟群侦察外面是否有危险,当盘旋在天空的老鹰准备叼走小海龟时,却被一位游客驱逐,好心的游客护着小海龟爬进大海,由于小海龟带回的错误信息,等龟群鱼贯而出时迎接他们的却是在外面等待时机的鹰群。

  要求根据材料自主选择角度、自主立意、确定标题与文体。

  【声音】

  面对这个题目,赞成者有之,质疑者亦有之。赞成者认为材料提供给考生思考的空间是开放的,可以多角度立意,可以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质疑者的声音则针锋相对,认为该材料阐发的题意是一个科学式的命题,即尊重客观规律,这种不容置疑的题旨难以作驳论文章,限制了写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空间。

  一个要面对数十万计考生的作文题目,引发莫衷一是的种种意见本不为怪,但这种妥当与否的争论多少显得有些无谓,因为考试的题目与答题的要求是给考生在同等条件下提供了一个有限制的测试规则,选拔性考试的特点之一便是让考生在规则的限制范围内将自己的能力尽可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这一角度来说,题目本身并不存在是否妥当的问题。

  【写作要求和评分标准有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作文题的写作要求和评分标准,与往年相比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一是继续强调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范围立意的写作要求;二是要有明确的文体意识,否则将被扣除相应的分数。前者从2006年开始便有了明确的规定,显然是对曾经风行一时的话题作文存在缺陷的补救,话题作文在立意上比较灵活与开放,给予了写作者较为自由的话语空间,但降低了审题的难度,因此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对于高考学生写作的审题能力的测试缺乏效力,所以限制作文立意的范围,目的在于加强对考生准确把握题旨能力的考查,有人将这种作文称作新材料作文。后者则是对前些年高考作文写作中将“自选文体”“体裁不限”的规定错误地理解为可以模糊文体界限,导致文体意识淡薄的“四不像”作文泛滥现象的强力纠正。无疑,这些写作要求和评分标准的变化,是需要从事语文基础教育的工作者和力求在高考中获得理想成绩的高中生引起足够注意的。

  【考生整体写作水平不容乐观】纵览2008年青海高考作文,虽然出现了一些立意深刻、表达准确、符合文体规范、语言流畅明晰、书写工整、让阅卷者击节赞叹、获得高分的优秀作文,但绝大多数的作文还存在着立意平淡、内容贫乏、文体含混、语言枯涩等问题,高考学生整体的写作水平显然不容乐观。出现这些缺憾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唯高考马首是瞻,一味揣测命题思路、急功近利地强化应试技巧,缺乏对写作规律的遵循,忽视对写作基本功的训练,更缺少对写作者主体的心灵、情思、修养的宽度和深度的拓展与培植,这不能不说是高考作文不尽如人意的主要症结所在。因此,结合高考作文出现的问题,反思、认识平常作文训练中方向的迷误与方法的失当,进而选择正确的途径,然后逐步摆脱“高考八股”思路的纠缠。

  【问题剖析】

  今年的高考作文写作中出现的偏颇之一便是普遍存在着对材料过度诠释的现象。我们当然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倡从多视角分析材料,确定独特的立意角度,但任何材料都有其涵盖的意义界域,不可能包罗万象,一段材料除了其核心题旨及若干关联度密切的含义之外,从枝节信息中生发的立意都有偏离题意的危险。今年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尊重自然之道、遵循客观规律应是最符合题旨的,另外涉及好心办坏事、自己成长、人与自然和谐、慎思慎行等主题为符合题意,而奉献、牺牲、帮助、诚信等主题则与基本题旨有较大的距离,但相当多的考生恰是从材料中非关键性的信息中提炼出了上述主题。出现这一偏向,有考生审题能力欠缺的因素,但不能否认,也与过于强调把任何材料都归结到人类基本精神准则和道德规范的层面中加以生发的作文训练思路有关。这种作文训练的结果,是考生不顾材料的基本意义取向,将关联性不足的观点与材料强行捏合在一起,给人一种牵强附会、生拉硬拽的印象,而且,还滋生出了大量套写、宿构、仿写等取巧的高考作文。消除这一弊端的方法,首先要建立健康的写作态度,明确作文的目的在于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应试技巧的磨砺,其次,要重视加强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锤炼。

  今年高考作文暴露出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选择表现的内容缺乏真实的体验,偏重从宏大的角度介入叙述与议论,文章感情虚浮,缺少发自内心的真情投入。有的考生受惯性思维的影响,总喜欢在议论性文章中,罗列一批古今中外的重大事件和名人事迹,试图营造一种纵横捭阖的气势,但因为缺乏洞察历史的识见使得文章沦落为一堆虚张声势的套话,有的文章没有相关材料的支撑空发议论,甚至说教,其面目颇为可憎。还有大量叙述性的文章舍弃自我的经验,一味描述他人和自己并不熟悉的生活,因情感隔膜而使文章显得缺乏生气。这些问题的出现恐怕与考生日常接受的训练不无关系,我注意到许多老师让学生上网查找诸如突发性的新闻事件、“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名人名言等积累写作的素材,却不曾强调学生自我的体验本身即是重要的写作资源。有一种误解,认为当下的学生课业负担重,参与社会实践的经验不足,因此,少有以自我经验为写作材料的可能性,只能借助间接的经验和书本的知识写作。实际上,学生的心灵感触是丰富的、敏感的,只不过那些稍纵即逝的可以作为作文情感基础的生活感悟没有被留意,没有被收藏罢了,如果我们的教育者时时提醒学生注意生活中的那些琐事和一草一木带给他们的感动,那么,他们就会像日本作家永井荷风一样对夏日的细雨和冬天的飘雪,产生“于我都是可亲,于我都是可怀”的感触,从而将真实的情感体验投射到写作中。

  今年的高考作文中,还出现了诸如文体不统一、知识性硬伤、书写不规范、观点偏激等考试中非常忌讳的问题,这是长期以来都存在的问题,已有许多的有识之士做过探讨,并提出过相应解决的方法,鉴于篇幅所限,在此不再赘言。

  试卷点评·语文题型稳定考查素养

  点评教师:

  青海湟川中学高级教师姜玉琴

  青海师大附中高级教师张世平

  【试卷评价】

  试卷难度适中,甚至可以说是相对容易。题型、题量都与去年一致,考查方式和考查类型相对稳定。今年的语文试题立足考查基础和语文素养,没有偏难怪题,考试题型比较传统,呈现出一种稳定性。

  【难度指数】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与去年相比变化较小,稳定性大,针对性强,考查方向更明晰,考查内容更具体。【试卷特点】

  主要表现出三个不变,即试卷卷面结构未变;试题量、赋分未变;难度适中,稳中求新,略有调整的原则未变。仔细琢磨,整套试卷也有一些小变化:1.考点不变、题型轮换,如小阅读由去年的自然科学类轮换为社会科学类;2007考唐诗,今年考宋诗。2.名句考查更关注文章背诵,但未超出考纲范围。3.作文材料由2007年的两则材料变为一则材料。

  【知识点考查】

  ★基础知识的考查朴实而平和

  以第一大题的语言基础知识题为例,主要考了:常见字的字音,成语的使用,病句的辨析,语句的连贯、衔接。考查内容几乎都能够在课本和复习讲座中找到影子,没有偏僻生冷的词句。

  ★阅读能力的考查明确而巧妙阅读试题在主观表达的要求指向上非常明确,便于考生快速地把握答题的切入点。这些阅读题目的设立非常规范,需要考生准确把握题干信息,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排除干扰项,通过贴切的表达,显示得分点。

  ★识记默写关注考生的文化积累

  本题采用了二选一的模式,充分考虑到记忆的不确定因素,给考生自由选择的空间,表现了命题者最大程度的人文关怀。这些内容全部出于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且诗文并重,均有很高的文化含量,是中学生必须背诵和积累的名言名句。

  ★语言能力的考查熟悉而实用

  第六大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表达与运用。今年的三道语言题,从题型上来说都是老题型:语言的敬谦得体、语段的连贯、依照例句仿写,是学生熟习的面孔,学生有亲近感,便于驾驭。

  【例题分析】

  第1题、第2题考查了字音、成语,病句和语言连贯。通常被老师们认为“前四板”,这一常规试题所选拼音、词语都出自课本,都是常用字,学生只要稍加思考就能得出答案,降低了难度。

  第3题、第4题语病的识别,语言的连贯,答案也较明晰。这一常规考题起到了保证考试题连续性与稳定性的作用,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也有利于考生复习备考,命题突出了从实用角度考查考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彰显了学科的工具性。

  第二大题是社科类阅读题,试卷摘编了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中的文字,文章信息清楚,语言浅显,条理规范,借助于平时的训练经验,是很容易读懂的。在答题技巧上完全可以凭借题目所设置的关键审题点,准确判断,选择答案。再如第三大题,选文依然是“浅易”的文言文中的人物传记题材;第四大题古诗词的鉴赏,选用了宋代李弥逊的诗歌《春日即事》;第五大题考查文学作品的阅读,选文是季羡林的《马缨花》,考题体现了清晰的命题层次和角度第11题,文言文翻译,这是文言文阅读题的重点。这道题的处理,一方面在于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另一方面就是看平时所积淀的文言基础知识,包括句式、词类活用、虚词、古今异义等等。考生在完成此题时,准确找到“己、从、师、懦夫”“衅难”“赖”“故”等实词的得分点,一一对应,准确翻译。必须牢记“信、雅、达”的翻译原则。此次考题淡化了对文言语法的考查,既没有考查复杂词类的应用,也没有考查特殊句式或固定结构,重在考查基本的阅读能力、疏通能力和翻译能力,抓住了文言文阅读的关键。

  第13题,名句名篇的识记。第1题虽为名句名篇,但学生不注意语气词“也”字,丢分严重。第二句,孟子的《告子上》考生不会太注意,此题均出自课本,但不是常认为的固定句,因此学生失分较大。

  【作文彰显人性化关怀】

  今年高考作文,从内容上看,作文材料选择了一个令很多考生并不陌生的故事。从形式上看,延续了2006年、2007年两年的作文方式——材料作文,仍然是给材料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让审题从“材料”出发,进而适当提高了审题的难度。这种命题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又具有一定的限制性。

  立意是开放的,对材料思考的角度是多种多样的,但材料对立意的范围又是有规定性要求的。就材料来看,可以把这个故事的含义看得比较浅显:人的动机和结果有时可能不一致。即有些人是抱着好心去帮助别人,但结果适得其反。比如教育问题,父母教育孩子可以出于好心,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只顾及个人的需要和想法,没有顾及孩子的需要和感受。有位诗人曾对这种情况有一句精彩的描述:世界上最大的伤害往往是以爱的名义。所以人做事,不能光靠爱心,靠一腔热情,还要顾虑对方的需要和感受。

  考生可以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作文的角度就是多元化的,可以从“小海龟”的角度去思考,也可以从“老鹰”的角度去构思,还可以从“好心人”的角度去立意,可写“帮倒忙”“好心办坏事”“错误信息”“信息的重要性”;也可深入挖掘造成错误信息的原因,写人类对自然认识存在盲点,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足带来的后果等等,还可以对材料综合思考……

  所以说,这篇作文比较能让考生做到自主立意。当然材料主体的多元化,充分考虑到了让考生有话说,也会让一些考生因无从下手、不知所云而偏离题意。

  总之,今年作文依然沿袭去年的命题模式,有利于优秀的考生写出好文章,也真正考查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对考生语文素养和文化内涵具有更高要求。

  【对2009年高考学生的建议】

  1.理清考试内容。要了解试卷的结构,题型比例,考点分布,层级的调整和赋分权衡等方面都应做到心中有数,以上一年高考题为训练模板,进行训练是备考常规。

  2.归类夯实基础。前四题一向是检验字词句基本功的试金石,备考实践证明,在一轮复习中,这项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要进行几轮才行,并将形似字、多音字和生活常用错的字作为重点。天长日久,方见成效。病句考查难度不大,其训练也易见成效,要熟悉六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每年都不会超出这六种类型。学生首先学会凭语感判断,再用语法检查,对单句成分划分分析,查看标点符号的运用,不妨把注意力集中在典型的错误上,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梳理课本知识。第一轮复习,编织知识网络结构,构建语文知识体系,切忌将课本放在一边,要将课本知识整体归类划分,尤其是名篇要反复咀嚼。文言名篇要熟读背诵,每年出现的问题是背诵过关而默写出错,今年改卷中,错字、漏字、多写均不得分,这就要求背诵默写要准确。文言文翻译要学会应用已学知识。熟记虚词18个,文言实词要一一落实到位,把握踩分点,举一反三是平时训练要做的工作。

  4.训练读写速度。主观表达题相对量大,因此考生书写速度要快,准确性要高。

  5.要注重平时的积累。试卷涵盖信息广,如果知识面窄,时代感不强,便难在考试中胜出,所以平时要注意知识,关注社会,关注文化,关注人生,要充分调动积极性,注意思想的积累,情感的积累,素材的积累,才能写好作文。

  6.加强审题训练。前几年片面强调话题作文,误认为无论写什么,只要和话题沾上边,便不能视为离题。随着作文命题研究的深入,这一弊端在不断改变。材料作文,内容丰富,立意广,因此要加强对材料的审视,强化对事件、人物的把握与理解,强化关键词的解读,因为关键词通常蕴含象征性及内涵的多义性,为我们提供了多元的想象空间,找出最佳立意,确立写作角度。

  阅卷点评·数学多数考生难过运算关

  点评教师:

  西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数学教研员,青海省教育学会数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青海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导师王守翰

  【整体评价】

  2008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Ⅱ)原则上遵循了2008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规定,立足于现行高中数学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突出考查了数学核心能力,是一套较好的高考数学试题。

  【试题特点】

  ◆重点知识重点考查,新增内容一一考查

  今年数学试题所考查知识点分布如下表(表中带※题涉及多个知识点)

  由表中可见,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体现了重点内容重点考查的原则,主干知识构成试卷主体,新增的向量、概率统计、导数等内容与传统的函数、数列、三角函数、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内容一起成为了考查的重点内容,新增内容所占比例远远高于课时比例。

  ◆不少试题紧扣现行教材,源于课本的例、习题

  试题重视基础,紧贴教材,回归课本,这对中学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不少题目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原型。如文科第1、2、3、4、6、8、9、10、14、15、17、18、19、20等共14个题,理科第1、2、3、5、6、7、9、10、13、15、17、19等共12个题都源于教材。这些题目考查的都是现行高中教材中最基本且重要的数学知识,所用到的方法也是通性通法。

  ◆以中档题为主,基本上没有送分题,每道题目涉及到多个知识点,综合性强

  往年高考中基础题、中档题、难题所占分数比例大致为3比5比2;今年的高考题中,加大了中档题分量,减少了基础题的分量,送分题明显减少。即使是基础题解答也不轻松。如理科第1小题要求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求交集。涉及到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交集的概念。第2小题把(a+bi)3按两数和的立方公式展开较繁,若复数(a+bi)3是实数,还需对展开的式子进行运算,这些解法只有基础扎实,才能办到。填空题13、14、15题均属中档题,特别是15题运算量大,16题属于开放型试题,对学生语言正确表达要求很高,没有可以轻松得手的送分题,即使第一个解答题17题,也因运算量大和思维量大导致大多数学生不能正常解答。

  ◆对运算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客观题(理科)第1、2、7、13、15题,所有的解答题涉及字符运算比重加大,即使是数值运算,运算量也很大,如第15题不仅要解方程组,而且∣FA∣与∣FB∣的比还必须分母有理化、化简。很多学生因运算繁杂而出错,解答题每个题运算量都很大,且对运算准确性要求很高,由于运算出错,导致全盘皆错。运算能力的提高,要求我们除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之外,平时过硬训练还是要认真对待。

  ◆试题突出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函数方程思想贯穿于始终。理科第2、13、17、20、21、22题等;文科13、17、18、21题等。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分析试题,有效避开了繁琐运算,提高了解题速度。如理科第3、4、5、8、10、11、12、15、19、21题等,文科第1、3、4、5、6、8、10、12、15、20、21、22题等。分类讨论、整合思想、化归转化思想在6个解答题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和体现,这是对理性思维的深入考查,体现了数学人文教育的功能。

  ◆新编试题在整个试卷占据一定的数量

  创设新题,稳中求新。今年文理科试题有不少原创和新创的好题,如理科第12、16、18、20、22题,文科第12、16题等,要求考生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决新问题,对考生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从试题解答中折射出的问题】

  1.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

  此类错误比较常见,例如:理科第17题是考查三角函数同角关系、两角和公式、正余弦定理的多个知识点的试题,但学生解答中错记公式,错记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出现SinA=1-Sin(B+C),Sinπ=1,忽视角的范围,由CosB=-5/13,得出SinB=±12/13,导致正弦函数值出错。再如概念不清,认为两组对面平行、侧面是平行四边形等是空间中一个四棱柱为平行六面体的充要条件。

  2.计算能力较差

  计算能力是数学基本能力之一,由于不能正确掌握运算法则,以及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调整能力不强,运算出错失分现象严重。如理科15题,第一个障碍是解方程组时出错,第二个障碍是—FA—与—FB—的比值化简不过关,出现很多错误答案,再如文、理17题,由于数值较大,以及公式选用不当,导致运算繁杂出错。如理科18题,已经知道P(A)=1-(1-P)10,并知P(A)=1-0.99910,就是不能正确解出P=0.001。后面解答题因运算失误导致不得分,还有许多,这里就不一一举例。总之,考生看到运算量大,心情就烦躁,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是导致计算准确性不高的大忌。

  3.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强

  如文、理15题都是一道解析几何题,一边读题,一边画个示意图,图解直观化已知,就能帮助理解题意,快速找到思路,但许多学生死算,导致运算不过关而失误。再如文科18题正确使用公式,重视方程思想,分类讨论,即可得到理想分数。但方程思想意识不强,只考虑d≠0,忽视d=0,缺乏分类意识,丢掉本不该丢的分。再比如文、理科的立体几何题,如采用向量坐标系法得分率远远高于传统的证明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高考考查的核心,然而我们在试卷中看到考生运用它解决问题的意识是较弱的。

  4.正确选用解题方法、解题策略的能力略显薄弱

  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关键是重视对试题的思考和分析,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切入点,即正确的解题策略与方法。然而从试卷考生解答情况来看,此种能力略显薄弱。如理科20题,不能将an+1=Sn+3n这个等式恒等变形或用另一种形式表示,即有Sn+1-Sn=an+1=Sn+3n→Sn+1=2Sn+3n→Sn+1-3n+1=2(Sn-3n),缺乏整体思想,得不出通项公式,从而使该题成为理科最难一题,导致此题得分率如此之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正确的解题策略。

  【对2009年高考学生的建议】

  1.重视基础。要坚持最基础的知识才是最有用的知识的原则,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在平时分析问题和练习中,要注意提炼题目中的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不为做题而做题。重视课本,注意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充分挖掘课本中每一概念的内涵及与它相关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

  2.抓好分层教学。今年的试题虽然没有送分题,但仍应根据学生实际,合理抓好学生中的分层教学和题目训练中的易、中、难三个层次,因为做好容易题是解决中档题的基础,应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

  3.要在重点内容上狠下功夫。对于重点内容,即函数、导数、不等式、数列、概率、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数学思想方法这些重点内容要充分保证教学时间,狠下功夫,下足力气,练习到位、反思到位、效果到位,而对其他非重点内容要把握好度,复习中不要平均用力,面面俱到。

  4.抓好讲、评、练。精选典型问题,不做偏题、怪题。评讲要多在为什么这样做、怎么思考上下功夫。要以题目为载体,在思维层面上提炼具有辐射、导向功能的结论、方法、思路和数学思想。在立足基本问题时,适当拓展,真正把题目做透、做活。在此基础上,也要充分重视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较复杂的数值运算和抽象分母运算的训练,要经常接触,不能轻视。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中积累经验、提升心理素质,在考场上才能调动有方,操作有序,运算自如,一次成功。

  5.抓规范答题。每年的高考题,均要求答题过程要科学规范,每一细节都应表达准确清楚。这种严谨、细致的答题作风,只有通过平时训练才能养成。

  总之,通过对今年高考数学题分析可以看出,能力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重视基础,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是根本;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是我们教学的核心;注重知识、能力的形成过程是关键。在复习中一定要注重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漫天做题,求难求多;重练习,轻思考;轻总结,大搞题海战术等教学和复习方法是要不得的。(作者:何箭幼丽整理)

  试卷点评·数学文科平和理科偏难

  点评教师:

  青海师大附中庞志雷

  青海湟川中学祁永秀刘生彪

  【试题评价】

  数学试卷全面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运算能力,具有示范性,与近十年同类试卷比较,有以下特点:第一,稳定、平和,试卷结构和主要题型没有太大变化;第二,重视基本功和基本能力,对运算能力的要求是2003年以来我省使用的高考数学试卷中要求最高的;第三,提高了综合程度的等级,用考纲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网络交会处出题。从整体看,文科试题较“平和”,稳中有变,变中求新,梯度较小;理科试题难度略超过了去年。

  【难度指数】

  理科试题偏难、梯度较大是今年考生和老师们的共同感觉。学生答卷后普遍反映选择、填空题用时较多,综合题难度大。这份试题是2003年以来我省使用的高考数学试题中难度最大的,学生的成绩也证实了这一点。

  这份试卷层次感不明显,选择题和填空题前几题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第8、9、10、11、12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题中第2、4、5、7、9、10、11题均有一定的运算量,第8、12题有一定的思维量;综合题都是一题多问,逐步深入,在化解试题难度的同时,又合理区分了不同层次的考生,增加了思考的深度。文、理科试卷的综合题都设计了12个问题,理科试题除第19题外均有一定难度。

  从整份试卷来看,选择题与填空题的个别题型在方式设置和情景设置上看起来比较新,但是就解决问题所用到的知识和方法来说,仍然没有超出大家所熟悉的范围。理科在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上较去年略有加强,几乎每一道题都要通过运算方能得出结果;解答题虽然都是我们熟悉的题型,但概率应用题需要考生有较强的审题和阅读理解能力。除此之外,每道题的第一问即切入点要求比去年高,所以说对总体难度的控制比去年有所提升。

  【试卷结构】

  2008年全国卷Ⅱ高考数学试题的整体结构与去年相比相对稳定,都沿用了传统题型,顺序也没有改变。选择题:选择题题量、分值都和往年相似,都是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难度略大于去年,但并不太大。运算量较大,从而使考生在解答选择题时感到不顺手甚至有些别扭,降低了解题效率,可能影响了部分学生的正常发挥。

  填空题:填空题以基础题为主,其中第16题是一道基本概念题,同时又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较有新意。考生感觉填空题比较难,是因为不少考生把填空题和选择题做了比较。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中,往往会提供某种重要的提示。打个比方,做选择题就像是拄着拐杖做题,选择哪个答案,心里比较肯定;而做填空题就像没有了拐杖,觉得没有一个参照的东西,总是感觉自己的计算是不是出现了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计算中的某个环节是否会出现错误。实际上,从绝对难度来讲,选择题和填空题的绝对难度是相当的,今年填空题略微加大了一点难度。

  综合题:6道综合题除了符合考试大纲的各项规定要求之外,还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6道大题的顺序与往年是相同的,第17题考三角函数,第18题考概率的应用问题,第19题考立体几何,第20题涉及数列与不等式,第21题涉及解析几何与向量,第22题涉及函数和导数,这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二是今年的综合题除第19题(立体几何)外,均有一定的难度,甚至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较以往第一问的难度有所提高,概率题更是如此。如第18题概率的应用是近年高考试题中较难的;第20题数列入手较难;第22题是导数与三角函数结合的综合题,类型比较少见,难度较大。

  【试题特点】

  进一步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概念性强是数学学科的一个基本特征。这次我们看到2008年数学试卷依然非常关注对概念的考查。比如在理科卷里边涉及了一道复数计算的题目(选择题第2题),只要把题目看清楚就不难理解这是一道单纯的计算题,这种题体现了对概念的考查。这种考查应该是高考数学不变的主题。

  计算能力要求突出

  今年很多考生措手不及、发挥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试卷对学生的运算能力要求较高,不是简单地套一个公式就能完成的。大纲里特别强调,考查计算就要特别强调算比,也就是说你用什么样的原则,你用什么样的思路去计算,这比具体的套一个公式的计算更能显示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再比如说,在有关立体几何空间图形几何量的计算中,正确思考图形,在解题过程中正确地画出图形,而且在画出图形的过程中要把这个图形的数量特征体现得非常明确,这样才能正确地计算。它既考了立体几何中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基本的计算公式,而更重要的是通过考生的空间想象来体现思维能力和水平。这样的命题应当说是考试大纲明确强调的一个命题原则。

  解法多样

  相当一部分题目是一道题有多种解法,而不同的解法往往有解题所耗用的时间、解题的速度等各个方面的差异。这样的题如果只是用你最熟悉的简单机械照搬法,可能要做大量的运算。相反,如果你把这个题中间的各项关系都搞清楚了,做起来就可能事半功倍。例如第21题第2问,在用函数法求解四边形AEBF的面积时解法不同,运算量大小与简捷性就截然不同;再如第19题的立体几何题更突出了向量法的优势。

  这些特点应该说在这次的数学试卷中都有比较明显的体现,这是我们要强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学科的特点。

  【考查知识点】

  1.函数与导数:第3、4、14、22题;

  2.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第20题;

  3.不等式:第9、21、22题;

  4.三角函数与向量:第8、13、17、21题;

  5.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第5、9、10、11、12、15、16、19、21题;

  6.概率与统计:第6、18题。

  除此之外,还考查了集合(第1题)、复数(第2题)、二项式定理(第7题)等内容。【梯度设置】

  一般说来,无论是整张卷子还是每道大题,它都应该是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今年卷子的最后两道题,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第一,起点并不很高。可以说,在读懂了题目之后,解决题目的第一小问应该说是多数同学可以做到的。但是既然是用于拉大区分度,用于考查能力,题目的第二问、第三问就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梯度,这也是大家有所准备的,也反映出个人数学实力究竟怎么样。但是今年的理科数学试题的难度梯度控制不像去年那么自然、温和。尽管广大考生和中学数学工作者对今年的高考数学命题众说纷纭(尤其是理科),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高考正在相对稳定中求新、求变、求基础和能力考查,学生千万不要忽视对平时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的训练,动脑不动手是学不好数学的。除此之外,打好扎实的基础,切实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高考命题方向是我们今后教学和备考不变的主题!

  【对2009年高考学生的建议】

  切实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复习。

  从第一轮复习开始,切实做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复习,在课堂训练、作业、单元测试中不断夯实基础,及时纠错是提高效率的最有效的手段。认真有效地构建知识体系,不断提高自己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真学习考试大纲、系统研究高考试题、深入挖掘教材。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高考试题是对考试大纲要求的具体化,只有研究考纲,同时分析高考试题,才能加深对它的理解,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更好地指导复习。课本是数学学习的根本,课本习题是高考试题的重要来源,回归课本是高三复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不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基本思想方法分散地渗透在高中数学教材的各章节之中。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具体的数学内容之中,还要对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考生在高考中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试卷点评·英语贴近生活全面考查

  点评教师:

  青海湟川中学高级教师孙静

  青海师大附中中级教师孙红枚

  【试卷评价】

  今年高考试题特别注重通过学生实际使用英语的能力,以考查学生掌握英语的情况,注重考查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力、单项选择、阅读、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各题型中,考查内容也很丰富,呈现多样性,愈来愈贴近生活。

  【难度指数】

  无偏、怪、难题,比较平和、规范、基础。

  【知识点考查】

  整套试卷都是通过语篇考核的,只有在具体的文章中才能有一个完整的情景,只有一个完整的情景,才能知道应该说什么话。今年要考好听力,也需要了解以英语作为主要语言工具的国家的背景知识,扩大知识面,认真梳理并熟悉在特定情景中的语言交际的场合及功能,熟悉日常交际用语。今年单项选择进一步深化语境因素,在情景语言交流活动中,考查学生应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试题分析】

  听力:独白有难度

  共分两节,考查学生对英语口语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第一节为5道小题,每题只读一遍;第二节为15小题,共有5段材料,每段材料读两遍。要求学生从所听到的对话或独白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从A、B、C三个选项中找出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本部分所需时间约20分钟。在听力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但要听懂对话的内容,并能根据说话人的情绪及对话过程中的习惯用法推断说话人的意图。对时间的计算,学生不但要听到对话中提到的时间,还要在短时间内判断出应当选择的答案。独白是听力考试中较难的一个部分,学生要能够适应说话人的语音和语速。

  英语知识应用:很有“交际”味

  共分两节,考查学生对英语语法、词汇知识和简单表达形式的掌握情况。

  第一节单选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单项填空题题目灵活,重视应用,难度较去年有所提高。全国卷的突出特点是重视对动词及动词短语辨析的考查,这套题中有3道题(22、23、34)考查的都是这一内容。这些动词和短语都是高中的教学重点,也是日常经常用到的,所以题目本身并不太难,着重考查考生的基本功。应该指出,这些题目不属于语法范畴,主要靠学生平日的积累。这套题目中,考查动词的题目有6道,除了上面提到的3道动词辨析,还有2道动词时态语态(27、29)和1道非谓语动词(26)。相对来说,这3道题目的设置都比较理想,但非谓语动词的考查不够充分。考查句法的题目只有1道,考的是状语从句(31),考到了aslongas,nowthat等很重要、但考生平常不常用到的结构,有一定难度,对丰富考生的有效作文词汇有所帮助。但这套题目的考点不够全面。优点在于题目设置生活化,除21、35两道题直接考查交际用语外,其他题目也都有很强的“交际”意味,如22、27、28、30、31题等。这也体现了高考语法教学的改革方向,即“注重应用,反对教条”,对考生的语法水平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节完成时间约10分钟。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在一篇200至250词左右的短文中留出20个空白,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情感选择正确答案,补足短文,使短文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今年的完形填空题是一个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记叙文。材料可读性强,具有教育意义。选材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此篇完形填空题综合考查了学生语篇分析、推理、判断和运用的综合能力,选项设计以情景意义为主,以实词为主,设题思路上具有一定的干扰性。但短文内容完整,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层次分明,文章内容的理解对同学们的选填非常有帮助。本节完成时间约为15分钟。

  阅读理解:难度由浅入深

  共20小题,每小题2分。阅读文章是学生接触外语的主要途径,阅读理解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也很大。该部分要求学生读懂广告、公告、说明及书报中的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学生应能理解主旨和要义,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今年的阅读理解一共5篇。两篇记叙文,两篇说明文和一篇广告。文章难度由浅入深。有10小题是考查学生对文章事实的理解,2道词义猜测题,4道逻辑推理题,3道主旨大意题和1道作者意图揣测题。一般来说,对于主旨大意题的提问,多数会用到这样的句子:Fromthepassageweknow/learn…,Whatistheideaofthispassage/paragraph?...;而逻辑推理题的提问,会用到:Fromthepassage,itcanbeinferred…,Thepassageimpliesthat…,有关作者态度类问题的提问方式:Whatisthewriter'sattitudeto…?Accordingtotheauthor…。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35分钟。

  【写作】

  共有两节。测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第一节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给出一篇约100词的短文,要求学生对有标题行判断,改正错误。今年的短文改错是一封信,语言相对更加口语化。错误都是日常写作中经常会出现的,通过仔细阅读和对语篇的理解,可以很好地完成改错。在平时的训练中,学生应掌握短文改错的密码:1126,即一处正确,一处添加,两处删除和六处改正。错误类型包括语法、词法、行文逻辑等。本节所需时间约为10分钟。

  第二节书面表达。25分。完成时间约为3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情景,用英语写一篇100词左右的短文。

  【对2009年高考学生的建议】

  在阅读过程中注意以下要点:

  1.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以及用以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既要理解具体的事实,也要理解抽象的概念。既要理解字面意思,也要理解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等。既要理解某句、某段的意义,也要理解全篇的逻辑关系,并据此推理和判断。

  2.完形填空题全面考查了考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完形填空题选材很广,它涉及日常生活、文史知识、科技小品、政治经济、人物、社会、故事等,体裁包括记叙文和说明文。它是深层次的阅读理解,是障碍性阅读理解,也是高层次的书面表达,因为考生不但要全面理解文章的内容、逻辑关系,还得选用正确的词将它表达出来。短文改错题难度不大,大都是学生在学习和写作中常犯的错误。

  要求学生在练习时:1.能迅速看准每句的结构,抓住主句的主语、谓语、宾语。2.有一定的词汇量和辨词能力。3.能灵活运用所学语法知识,根据句中的某个词迅速断定真假、语态和时态等。4.对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有一定了解。5.有良好的思维能力,能边看边加工所得到的信息,从而作出正确分析、判断和综合。6.有平时大量阅读作基础,有一定的语感和相当的阅读速度。

  书面表达题旨在测试考生的英语表达能力,看是否能够运用学过的英语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进行思想交流。书面表达是指导性写作,即按照题目所给的目的、时间、对象、地点、内容、长度等条件去完成写作。它不同于命题作文,可以随意发挥;也不是简单的句子翻译。必须做到行文切题,紧扣中心思想,不漏要点,并且意思连贯,文理通顺,语言准确、得当。要在遣词造句上多下功夫。尽可能运用较熟悉的词组、短语或成语,力求变换各种句式。要有好的开头和好的结尾,为了使文章结构严密,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考生应该在句与句之间,恰当地使用一些过渡性词语。当然,也不能片面追求花哨文字,拼凑错误百出的句子,反使成绩大打折扣。行文连贯是阅卷教师比较看重的一个方面,要刻意把好语言关。要用自己最熟悉的句型结构和词语,力求文理通顺,语言准确。没有把握的词句不要写,确有把握的可以锦上添花。遇到一时想不起的词语,需变通,则可以用同义、近义词代替,也可以用否定词加反义词来表达,亦可变换句式。不可钻牛角尖,更不能生造词语,汉化表达。

  试卷点评·政治强化基础重视能力冷热结合

  点评教师:

  青海师大附中张玉珍

  青海湟川中学巴红英

  【试题评价】

  试题在注重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关注社会热点,贴近实际生活。突出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近几年试题相比,今年的政治试题线索清晰,图表醒目,突出主干,强化基础,重视能力,冷热结合,体现了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的总体指导思想。【难度指数】

  文综政治试题包括容易题,中度难度题,难题三种试题,以中度难度题为主,难度适中,并具有适当的区分度。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总体难度大于2007年。【试卷结构】

  政治试题的总体结构、题型、所占分值、题量等保持稳定,政治卷面总分为100分,其中选择题12道,共48分,主观题为52分,分数分布较为合理。经济学分值为30分,哲学分值为36分,政治学分值为34分。经济、哲学、政治三部分选择题各为4道,比例为4比4比4,分布较为均衡。主观题经济学1问,哲学2问,政治学2问,比例为1比2比2。【分值变化】

  对政治常识的考查与去年相比有所加强,政治常识分值达到34分,是近几年来赋分最多的一次。政治在文综试卷中的总分值没有变,仍为100分,但历史由去年的100分降为96分,地理由100分增加到104分。24题至35题的选择题仍为政治题,分值为48分,非选择题38题、39题(5)(6)问为政治试题,分值为52分。其中,经济常识34分,哲学常识36分,政治常识30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于去年相比,各增加1分。

  【知识点考查】

  试题涉及知识点包括:商品价值量、商品的使用价值、税收的作用、财政、国家宏观调控、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对外贸易、主观能动性、联系的观点、矛盾的普遍性、理性认识、量变与质变、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内外因的关系、国家的阶级性、国家职能、民主制度、党的性质和宗旨、国家利益、国际关系、我国外交制度等,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试卷特点】

  ◆关注社会现实,热点问题,体现人文精神

  总体来看,2008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热点,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如38题,以党的十七大和改革开放30周年为背景材料,以当前分配差距这一社会热点为切入点,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三个角度考查学生对这一重大热点问题的理解,引导他们充分认识解决分配差距的问题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39题在地理、历史和政治三科考查的基础上,落脚到政治学科以我国制定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作为处理国际关系中的依据,也反映出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一战略的正确性。对这些时政热点的设计考查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强调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要求考生运用科学知识来分析重大热点问题,并对考生关注国家重大政策、方针,提出了要求。

  ◆突出能力考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高考文综的能力要求,在政治试题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和体现。试题坚持以问题立意、能力立意,从多角度、多层次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正确使用学科术语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综合能力,基本上所有的试题都体现了这一能力要求。如28题属于经济常识与政治常识学科内综合题,要解答正确,必调用对外贸易、世贸组织、国家利益等相关知识;如32题是一道因果选择题,教科书的内容属于意识范畴,物质决定意识,思想内容的存在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正确解答本题既需要学生牢固掌握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这个主干知识,又要有学科思维方法,具备较好的综合性。

  总之,主观题对能力的考查是非常到位的,应该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试卷结构稳中有变,凸现学科特点

  2008年高考文综试卷在结构上和去年相比基本稳定,但也有细微变化,如:第39题政治部分结合抗战历史资料,以中美关系等角度为切入点,虽然属于评析类主观试题,也是一道政治与历史学科内综合的试题,根据历史史料回答政治问题,因而将政史地三学科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是对往年“拼盘式”的一种超越,这一变化既避开了部分人用热点去猜题、押题的弊端,又体现了文科综合的学科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把握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命题变化及趋势】

  1.选择题中的组合式选择题在全国文综卷中一直存在,并进一步增加。2007年有6道题,2008年有7道题。2007年有4道题是两项组合,有两道题是三项组合;2008年的7道题全部都是两项组合。这说明,选择题和知识容量在增加,这有利于更好地考查考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从而提高了考查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同时,难度也比一般单项选择题大。做好这类选择题关键是运用好“排除法”,一是排除错误项,二是排除大于小于项,三是排除无关项。正确地运用了这种解题方法,做此类题并不难,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验证做题的正确性和缩短做题时间。

  2.经济常识分析题的考查方式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过去主要考查对材料的提炼、概括及与教材知识的结合,这种考查方式只有知识的侧重变化,不能多角度测查学生运用经济常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今年的经济题则综合考查了描述、概括材料的能力、学科知识的选择应用能力和准确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说明问题的能力,试题涉及劳动者的权益及保障、劳动合同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分配制度、企业的社会责任等知识,涉及的知识点多,学科内的综合程度高,试题充分体现了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这种多角度考查会成为文综政治命题的一种趋势。

  3.试题中每一个问题的学科指向非常清楚,不会给学生审题上带来麻烦,但学科的综合性在逐渐增强。如39题的第(5)问,题目要求是:运用哲学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综合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威廉·凯宁的“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从此题中,我们可以看到政治和历史的有机融合。虽然拼盘式的综合题不会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但学科间的综合在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加强。这就要求老师们在平时的政治课教学中,有意识引导学生,运用哲学观点、政治观点解释历史现象,在历史课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分析一些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4.不回避社会热点是高考政治试题的一大特点,今年的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分析题都是社会热点的直接论证,并且试题考查的热点体现了长效性。同时,与课本知识紧密联系,这就告诉我们在备考的过程中选准热点非常重要,否则既无效又浪费时间。因为,我们知道,政治课有不同于其他课的特点。即:社会热点和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就有可能进入考题。另外,选准了热点,考生看到熟悉的社会政治材料,就不会感到陌生,有助于考生稳定情绪,自信发挥。

  5.核心大题仍然延续了前两年的一贯风格,都是以宏观社会经济发展现象为主题,考查微观的具体问题。考生回答起来,入手容易,但要做到深入、全面、准确又有难度,这也是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充分扎实准备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加强方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仅有知识,没有做题的思路、方法、技巧,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对2009年高考学生的建议】

  1.下大力气抓基础知识。要对考纲中列出的所有考点逐一过堂,不留死角,既要全面掌握所学知识,也要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还要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所学知识,从试卷反馈的信息来看,失分最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没有全面、准确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2.提高学习能力。在抓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灵活运用,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与综合的能力,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国内外形势,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中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3.选准热点,深入剖析。在今后的学习备考中,必须重视热点,选准重点、热点专题,按专题对材料与相关理论做整理,阐释专题包括的内容体系,指出专题设计的原理,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试卷点评·历史综合水平高拼盘痕迹淡

  点评教师:

  师大附中张雪莲

  湟川中学向红【试题评价】

  2008年高考历史试题从整体来看继承了去年的形式,试卷的结构、题型和题量基本保持不变,只是在顺序上稍稍作了变动。试题覆盖了高中历史的三大主干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考点虽多而琐碎,但今年并没有太难、太怪的题目,能测试出学生的综合水平。因此,不少考生认为,今年的历史是“付出与回报最成正比”的一科。

  考查内容仍是学科主干知识,进一步体现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原则,题目的综合性较强,有许多题在课本上不能直接找到答案,要通过结合文史政等知识综合解答。试题难易得当,试卷长度适中,另外讲求稳中求变。【难度指数】

  难度较往年有所提高。首先从选择题的考查看,除15题直接设问之外,没有一道题可以直接得到正确答案,其余的题目要么是通过材料情景分析得到正确答案,要么要注重题干中的时间或可以判定事物的空间信息,如19、20、21题等。其次,材料的运用比较多,对学生的分析、概括、表达能力要求很高。很明显的变化是,试题的综合水平越来越高,拼盘痕迹已经淡化。如今年的综合题第39题,在设问的安排上出现了历史、地理交叉设问。以往,出题者会先设置地理问题,再设历史问题,最后再设政治问题。而今年第39题,第1问和第2问设置历史问题,而第2问和第3问则设置地理问题,一些学生会感觉比较混乱,不知道究竟该用哪个科目的知识来解答。当然,如果学生认真审题,就会避免这些问题。

  【试题特点】

  ★材料型选择题比重大大增加。

  如14、16、17、18、19、20、21、22、23都是以材料形式呈现的,为考生创造了情境,可以看出命题者考查的能力立意。

  ★古代史在选择题中比例下降。

  选择题仅第12题涉及古代哲学思想,但却是边缘学科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人文知识及人文素养。以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五行学说为载体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试题的有效信息主要是“日之所照曰阳”,在中国古代,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均称之为“阳”;反之,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均称之为“阴”。如《尚书·禹贡》中“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诗经·秦·渭阳》“我送舅氏,日至渭阳”《韩非子·说林上》“夏居山之阴”《列子·汤问》中“达于汉阴”等。其中的“阴”“阳”均是指具体的方位。现在中国地名中仍然有不少这样的指代方位词,在地名中第二个字用“阳”或“阴”都表示此意。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水之北;华阴在华山之北,江阴在长江之南等。用“阴”“阳”来指代地理方位,这属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常识。联系去年全国文综卷Ⅰ的“帝王谥号”题、今年宁夏卷的“天干地支纪年”题和广东文科基础卷的京剧题等,都属于传统文化常识题。可以看出,近年来,考查学生基本文化知识的题目越来越多。因此,此类题目的反复出现,并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绝不是命题者一时的心血来潮之作,而是要有意加大考查学生基本人文素养的力度,是颇有深意的。

  【考查知识点】

  13至17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与探索。13题主要是农民阶级的探索;16题主要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特点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化;17题主要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成就。

  18至22题,主要考查世界近代化的主要方式:在实现近代化的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18题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对君主制是摆脱无序状态的必然选择的认识,体现了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西方各国对君主制的认识及实践;19题考查资产阶级革命;20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21题考查近代化过程中,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及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斗争;22题考查在实现近代化的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后发外生型的近代化面临的共性问题。

  23题主要体现文明史范式。第39题三科综合试题以抗战时期外国援华及中美开辟新航线为切入点,考查了太平洋战争、中国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等相关内容,其引用的历史材料与地图难度不大,问题设计简明扼要,但考生要全面分析出答案,难度较大。所以,在下一届高三复习中,应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同时,也要加强探究题的专项训练,研究其特点和命题思路,掌握常规性、程序性的知识,总结出解答此类题型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命题趋势】

  对能力的考查要求提高,考纲要求的能力有4点:(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3)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4)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今年高考的一个趋势是能够直接从课本中找出答案的题目越来越少,更多的题目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例如:第14题,考查洋务派代表人李鸿章,题目是从早期维新派的言论切入,需要我们动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在题干中获取到“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从而了解所说含义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是洋务派的观点,结合选项就容易判定出正确答案为李鸿章。类似的题还有18、23题,都完全考查了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这也突出了高考的导向要求,通过对题干材料的阅读和对书本知识的调动结合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热点结合】

  通过历史启发对现实的思考成为高考命题者的又一个思路之一。时代感浓厚成为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特征之一。今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从头到尾都关注热点,但不直接考查热点。如12题对传统文化的考查,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渗透了传承传统文化的重大责任的要求,无疑要求学生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

  17题较简单,表面上看考查的是城市的增加,但关注了两大热点,即改革开放30周年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9题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提出了新问题。另外,此题资料中的“驼峰航线”位置提到了四川,汶川大地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中国人民在困难面前表现出了空前的团结与坚强,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援助。所以这是转换视角对汶川大地震的深切关注,也意在强调不仅抗日战争中中国有着重要的地位,今天的中国,在世界上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试卷对热点既有直接的考查,也有换角度考查,这启示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光关注热点是不够的,要有新视角、新问题、新思考。

  【对2009年高考学生的建议】

  1.利用好课本十分重要。应熟练地掌握课本的内容,特别应留心挖掘课本的隐性知识,如注释和与之匹配的图片表格等,了解各章节的重点,通篇把握历史背景,做到主干知识逐个击破;注重掌握重点、难点,如20,37题涉及的工业革命,清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19题考查的法国大革命产生的社会影响等,均是课本中的重点、难点。

  2.近年来,历史高考命题淡化了纯知识、纯记忆的内容。能力考查题特别是思维能力考查题的比例上升,很大一部分都无法从课本上找到现成答案,就连选择题的备选项目也不再是过去那种对课文的机械照搬,而是提供了全新的结论或表述,非主观试题更是如此。所以,只靠熟记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提高个人的思维能力。因此,同学们应养成思考习惯,拓展思路;做练习时,也要有所选择,不搞题海战术,精选精练,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举一反三。

  3.不避热点,结合课本。这种热点包括三层含义:时事热点、知识热点和课改热点。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接触新的史学观,多听、多练、多积累。

  总之,今年的历史试题覆盖面广,稳中有变,变中有新,但没有超越课本的范畴。另外,即便有历史课本上没有的史料,但只要学生具备基本历史知识,也能够通过所掌握的知识,加以判定,得出答案。在历史试卷中,这样的出题方式就给教师和学生敲了警钟:往后复习除了关注历史主干知识、基础知识外,还要注重与现实的结合,体现历史学科的实用性。(作者:何箭幼丽整理)

  试卷点评·地理难度不小但不刁钻

  点评教师:

  青海湟川中学颜鲁魁

  青海师大附中李积鑫

  【试卷评价】

  2008年我省高考文科综合仍采用全国卷Ⅱ,地理部分与2007年的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相比,延续了去年的思路,命题质量高。试题以图、图表为载体,基本知识点为中心,强调学以致用,重视情境材料的创设,突出了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基础性,力求贴近教学实际。注重考查地理学科比较、综合、分析思维能力,迁移运用地理原理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整体上卷面自然地理内容占绝对优势。弱化热点问题,回避了奥运、雪灾、能源等热点,但间接考了节能减排热点。

  【难度指数】

  难度稳中有升,但不刁钻,命题仍然遵循了以能力立意为主,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整体而言,选择题难度不大,综合题部分每个人都能答,但要答全面、准确,就要学会找角度,找特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非选择题部分学生较容易回答,分析难度比选择题部分小。

  【试卷结构及知识点考查】

  1.选择题部分:1至11题以一题多问的形式出现,第12题是一个单独题。其中第1、2、6、7、8、9、10、11题为自然地理部分。第3、4、5、12为人文地理部分。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涉及等高线地形的判读、海拔高度及面积计算;工业布局、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中国国土区域差异、不同纬度昼夜长短变化、不同纬度太阳辐射分布特点、洋流对沿岸环流的影响,地形因素对热量的影响以及中国古代地理学中阴阳与现代地理的结合等。其中难度较大的、学生历届最容易出现的应是选择题第6、7、8题,属于宇宙环境中关于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内容。出题新颖,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对知识的迁移转化能力,由定性分析问题、描述问题转向定量描述问题的能力,属于难度最大的部分。

  2.非选择题部分:第36题共36分,与2005年文综卷的形式一致,属于一题多问类型。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分值变化】

  1.明显增加。2007年前地理部分的分值为100分。而今年文综的分值明显增加,为104分,即多增加了一道选择题。

  2.与2007年文综试卷分值分布不一样。2007年地理选择题部分是1至11题,共44分。而今年地理选择题部分为1至12题,共48分。2007年全国文综试卷非选择题部分36题为15分,37题为21分,共36分,再加第40题中第5、第6小题共20分,满分为56分;2008年全国文综Ⅱ卷非选择题地理部分只有两处,即36题和40题中第3、第4小题,36题共36分,40题为20分,满分仍为56分。【试题特点】

  1.突出“中心问题”的命题模式。文科综合试题试卷中的地理试题基本上是以题组的形式出现、围绕一个中心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考查不同的知识内容和能力,每一组问题的涉及可能只围绕着一个中心。

  2.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无论是近几年高考、还是今年的高考,都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如自然地理部分中的地球与地图、天体与天体系统,地球自传公转、地方对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大气运动、天气气候、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地球环境;人文地理、部分中的农业、工业、商业、交通、人口、城市、人地关系等都是年年考查的重要内容。而这些内容又以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为载体,以地图的形式体现在高考试卷上。

  3、突出对考生各种能力的考查。(1)从图例和注记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图例和注记是信息的良好载体,高考试题设计多在地图的图例和注记上做文章;(2)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高考试题给的信息量很大,尤其是在非选择题部分,考生必须抓住关键信息提高得分率;(3)读图分析能力。地理试题大多离不开地图,考生只有首先读懂图、读好图,才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地理联系的能力。A、与教材建立联系,高考题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B、与生产生活的实际紧密联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如今年选择题8、9、10、11是以日本樱花初放的日期为考试切入点,考查不同纬度、不同地形条件、不同海陆位置条件下的温度差异。【试题解析】

  ◆选择题

  1.D坡度取决于高差与水平距离之比,从图中看出四地段水平距离大致相同,其中④穿越了四条等高线,多于③及①②,所以坡度最大。

  2.A把海拔小于400米的区域大概画成一个正方形,然后根据比例尺估算。

  3.C抓住电厂是关键,它的副产品中废渣可用于建材厂,废热可用于海水淡化,电能用于化工厂(需能源多),海水淡化的副产品主要是海盐,可用于化工厂。

  4.B根据第3小题的判定思路,电厂应该为其它工厂提供能量,而海水淡化站和b盐场、c化工厂之间存在着废弃物或副产品的有效利用,化工厂的废弃物指向外,即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而建材厂是利用了电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

  5.C选沿海省区的冀东。

  6.AC、D选项不用多考虑,因为赤道的昼长没有季节变化。上半年(1-6月)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长增长,南半球昼长缩短。春分(3月21日)以前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长小于12小时。所以可以判断出①②③位于北半球,且越往北昼长越短;④位于南半球,且纬度与③大致南北对称。

  7.DABC选项可在图上排除,D选项说的正好是赤道。

  8.A根据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观察示意图可知Pa<Pb。

  9.B读图可知自南向北樱花初放日期逐渐推迟,即自南向北樱花的生长条件越来越不利,能直接反应这种变化的应该是热量因素,即太阳辐射。

  10.B读图可知N地初放日期要早,即N地的生长条件优于M地,有利于樱花盛开。N地受日本暖流的增温影响,初放日期较M地早。

  11.A花期晚就是冷的意思了,同纬度内陆冷,应不是洋流,也不是太阳辐射,也不是降水,而是地势高。

  ◆综合题(36题、39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信息及D湖的海拔高度约3800的信息,可判断此区域位于南美的巴西高原附近地区。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但具有明显高原气候的特点。再根据图示降水量特征及题干所给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人工运河和水塘等信息,这道大题的答案就不难得到了。

  (1)(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日变化(日较差)较大,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增温快,夜晚散热快。

  (2)年降水量约600mm,集中于夏季(1-3月或12月至次年3月)。

  (3)低温、冻害,夜间;洪涝灾害,夏季(雨季);旱灾,其他季节(春秋季节)。

  (4)排水通畅得于雨季防洪,灌溉方便利于旱季抗旱;水体增温和降温的速度比陆地慢,因此,增大水体面积,并使水面与高台交错分布,可减小气温变化幅度,尤其可提高夜间温度,有效减少低温、冻害对农作物的损害。从图上可以看到驼峰航线从印度到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需穿越青藏高原、横断山区等地形区,根据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就可以得到答案。

  (3)平均海拔高,山河相间,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地势崎岖)。

  (4)飞行高度高,空气稀薄,地形复杂,气流紊乱,对流比较旺盛,天气多变、多云雨等。

  ●高考还是重在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热点不完全回避热点,但也不在强化所有热点和最热点。考到热点,地理也是从基本的地理环境的内容来考,即使不知道该热点只要认识区域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也能做。热点时事知识起到引子的作用,所以就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然后能够灵活和综合运用。

  【试题亮点】

  今年高考的一个最新的亮点就是出现了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风水地理学中关于阴、阳的一道试题,即选择题12题,这是有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文化。其出题的目的除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外,就是有意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历史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吸收精华,秉承优良传统。因此,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应该多关注历史文化中与本学科、本知识点有关的内容,做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对2009年高考学生的建议】

  1、关注区域地理,加强读图训练。如前所述,地理考试离不开地图,读不好地图就考不好地理。

  2、在主干知识的学习上要多花精力,舍得花时间。主干知识是地理学习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重点。认真抓好高中两本基础书,就抓住了高考的核心。

  3、多做高考题。因为高考题引领着高考的方向,各省市历年来的高考题都是试题的精华,且有很大的导向性和代表性。

  4、精选题,留意新题。现在各种教辅材料满天飞,其中不乏有许多偏题、怪题。因此复习中,在老师的引导下精选题,尽量以中低档题为主,多做一些既能概括教材知识,又能锻炼能力、提高技能的题。同时应关注一些新题,尤其是与中国古代文化紧密关联的题。

  阅卷点评·物理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对接

  点评教师

  马俊:青海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省级骨干教师,省级精品课程“电子技术基础”主讲教师。2008年高考物理阅卷小组负责人。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阅卷,高考理科综合阅卷工作已经结束,通过对卷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今年物理部分与往年相比,难度略有降低,这种“降”尤其反映在实验上。这里就试卷Ⅱ的主观题作以下总结:

  【考点分析】

  今年高考物理试卷Ⅱ有四道大题,共72分。总体上试题的重点还是放在力学和电学上,考点主要分布在:基本物理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和测量;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电磁感应定律及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总之,物理试卷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基本定律和知识的综合应用。

  【存在问题】

  通过阅卷,我们对卷面认真分析,针对失分,考生在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一些学生基础较差,对一些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等的物理意义未能正确理解,无法灵活地将这些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求解中;部分学生对符号、公式的书写不规范;一些学生未能将学过的知识很好地综合起来,特别是在求解综合题时下不了手,找不到解题的切入点,导致失分;部分学生未能正确审题,导致答非所问,既浪费了时间,又得不了分;个别学生不能正确使用物理术语描述概念,解释现象,出现大量描述性语言,既对解题帮助不大,又浪费宝贵的时间;部分学生过于粗心也是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

  【建议】

  通过以上对考点、存在问题的分析,建议从以下方面加强训练: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对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的理解,做到灵活利用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求解实际问题;加强审题训练,在高三模拟阶段,有意识地强化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将解题中文字说明和计算过程(公式等)有机结合,特别是能用正确的物理术语简明扼要的说明,这样节省时间;加强知识的综合训练,做到将学过的物理知识灵活运用于一些综合求解问题中;注意在物理解题中数学(几何)知识的运用;及时了解与国家科技创新相关的知识,并利用中学物理知识求解一些问题(如:嫦娥一号)。

  命题灵活突出主干

  点评教师:

  青海师大附中段刚

  青海湟川中学高级教师刘青驹

  【试卷评价】

  物理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了2005年和2006年物理试题选拔不够明显的特点,能很好地区分不同层次的考生。

  【试卷结构】

  今年物理部分的试卷结构没有变化,整卷热学占6分、光学6分、原子物理6分、力学58分、电学44分,分数设置基本合理,易、中、难的搭配与考纲基本一致。

  【难度指数】

  与2007年试卷相比难度基本持平,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进一步确定了高考物理题的命题趋势。突出考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题目情景设置比较经典,在设问上求变求新。整卷各个大题均本着入手容易,解完较难的原则,实现了易、中、难的合理搭配,具有较好的梯度和区分度,有利于对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考查。

  【试题特点】

  命题灵活,突出主干

  比如14题,考点是气体的体积与压强的理解及气体的内能变化。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气体分子间的势能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就容易出错。因此,学生必须理解气体分子的体积,掌握气体压强的产生以及气体内能变化的分析。

  再比如20题,很多考生判断不清B选项是否正确。如果认识到光子具有动量,难题就容易突破了。学生如果不能正确理解结合能和能量守恒就容易出错。再比如21题,考查的是电磁感应的图像,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导线框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动势部分对应的有效长度,就容易出错。

  【知识点考查】

  计算题较新

  23题考查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的综合应用及平抛运动。若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差,就不能正确求解最终结果。子弹打木块模型是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综合应用的主要模型,大多数同学往往只注意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表达式的书写,而忽略了最终结果的求解,因而在考试过程中结果出错,所以平时在训练中也要加强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24题物理过程不复杂,要求考生对电磁感应现象,安培力及功率的求解等基本概念的掌握要准确。学生出错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应用平均值求解平均速度、平均电动势与平均功率。平均值的应用是求解物理问题的一种主要方法,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则可视为两速度的平均值,求解总功率时,也可利用平均电动势。但应注意在不同的场合中使用平均值时,平均值也并不一定等于各值的平均。

  25题是一道以“嫦娥一号”为背景的万有引力问题,这道题的重点是考查考生提取模型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学生的问题主要在于不能正确画出微波传播图及不能正确利用几何关系求解。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是高考中对考生物理能力要求之一。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应用有数学图像的应用,有几何图形的分析,也有利用数学表达式求最值问题。故平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例题分析】

  (例一)实验考查,层次分明,实验能力考查减弱。第一小题中考查学生基本仪器的使用能力,是对高中生的基本要求;第二小题的第一问是通过时基电路画出电路与原理图,与以往试题恰恰相反,当然是在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二问利用理想状态考查学生的串并联电路的概念;第三问则通过实际情况再次考查学生的串并联电路的概念,但加大了难度,只有明白流过伏特表1和电阻箱的电流与流过伏特表2和被测电阻的电流相等,才能有-=-从而得到

  Rx=-

  并且有一定的计算难度,不过,此题的实际意义不大。

  (例二)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Ⅱ)物理试题中,比较突出学生的几何能力的考查。

  如第21题,尽管是一道选择题,但要正确选择答案却需良好的几何和函数知识,懂得在物理中巧用数学。

  此题边长为l正方形线框沿ab进入边长同为l的匀强磁场时,电流强度与时间是一次函数,当正方形线框沿ab运动l/2时,线框一边全部进入磁场,而另一边在磁场外,电流强度开始不变。但线框的一边开始出磁场时,另一边尚未进入,此时,电流强度与时间还是一次函数,可斜率比起一边出磁场,另一边进入磁场的斜率要小,所以可得出正确答案:C。(例三)第25题,利用探月工程中的“嫦娥一号”为背景,考查学生的万有引力、圆运动和几何光学知识,从“嫦娥一号”发出的电磁波,被月球遮挡的本质是“嫦娥一号”运动在地球的“本影区”,这样就不难得出图2来:

  通过设探月卫星的质量为m0,万有引力常量为G,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G-=m--r

  G-=m---r-

  不难得出

  --=---

  设α=∠CO?蛐A,

  β=∠CO/B'卫星的微波信号被遮挡的时间为t,则由于卫星绕月做匀速圆周运动,应有-=-

  但寻找几何关系颇使学生为难,其实,只要画一条辅助线,所有一切就变得简单明快了,如图3所示

  不难由几何关系得

  rcosα=R-R1

  r1cosβ=R1

  从而轻松得到结果

  t=--arccos--arccos-

  对教学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作者:何箭幼丽整理)

  阅卷点评·化学审题要仔细书写要规范

  点评教师:

  郭承育,现任青海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教育教研室主任,教授,在职研究生学历。

  【试题评价及分析】

  今年的高考试卷凸显出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验分量大)、贴近课程、推陈出新、区分度较好的特点。试题着重考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题都是一题多问,入口容易,逐步深入,体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层层递进。在化解试题难度的同时,又合理区分了不同层次的考生,减少了答题用时,增加了思考深度。

  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图表的观察、分析能力,及处理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考查学生通过实验对常见物质检验的能力,考查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综合的方法,以及运用正确的化学术语与文字等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做出合理解释的能力;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出实质性的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模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模块的能力;化学热力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化学平衡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推理获取新知识和归纳与文字表达能力、信息迁移能力,以及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试卷在宏观把握,题型、题量上与2007年基本保持一致,分值稳定。变在微观调节,个别考点略有变化。总体难度与2007年基本持平,较少出现偏题和怪题,但得到高分也不太容易。

  【问题点评】

  第26题:

  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热力学基础知识的了解,包括(1)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2)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能量的转化关系;(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及应用;(4)平衡转化率的计算;(5)盖斯定律及应用。考查学生处理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化合物性质的了解及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以及运用正确的化学术语与文字等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做出合理解释的能力。

  历年高考题中也不乏图文题,但今年图文题的质量较高,试题新颖,图文并茂。且此图在高中教材中出现过,学生应该很熟悉,不至于感到紧张和恐惧,排除学生怕题心理因素。而此题所考以上知识点是教材中经常提到的,而且完全是基本的概念,考生只需平时勤学,多看教材,完全能拿到分数。虽说此题是一道基础题,但对学生潜在能力的考查做得很合理。如第(2)问题第三个空,虽说是简单的转化率,实际是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的考查,如果考生对平衡移动原理只是知道而不理解,那么很难断定大小关系。还有第(3)问题也是基础知识点的考查,如果学生对知识点不进行综合分析,很难做到全面回答。

  ◆答题中出现的问题:(1)对所给信息分析利用不够,甚至有些学生根本看不懂能量图中所给数据和坐标的物理意义;

  (2)审题不够仔细,答非所问;

  (3)知识点综合应用不够;

  (4)基础知识点掌握不准确;如有的考生搞不清反应热效应正负符号的意义,数据能计算正确,但正负号错误,导致失分。

  (5)处理实验数据有误,数据计算能力较差。第27题: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知识的掌握,为历年经典题型。考查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主要性质的掌握,具体包括:分子空间结构、分子极性知识、分子电子式的书写和无机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规则等;考查学生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出实质性的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模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模块的能力。体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层层递进。此题是一道经典题型,考的仍然是周期表中的前20号元素,C、Si、N、Cl、S都是常见元素,CO2、CH4、NH3等也是中学教材中熟悉的化合物,故考生对其的性质很了解,但是对SiH4、Si3N4和N2H4考生就不太熟悉,因此必须利用元素周期律及电子式的书写与无机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规则,给出答案,完成知识的迁移,区分度好。

  ◆答题中出现的问题:

  (1)少数考生对化学式和电子式的书写掌握不好;(2)多数考生对分子极性与空间构形的关系判断不清;

  (3)空间概念差,对“正四面体、三角锥”两种几何构型的描述不准确,还出现错别字。

  第28题:

  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掌握,考查学生对常见物质进行检验的实验现象的了解;考查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做出合理解释的能力。

  这道题是对常见非金属阴离子鉴定的实验题。在非金属阴离子中,有的与酸作用生成挥发性物质,有的与试剂作用生成沉淀,也有的呈现氧化还原性质。利用这些特点,根据溶液中离子共存情况,通过初步试验分组,以排除不可能存在的离子,然后鉴定可能存在的离子。

  本题紧紧结合中学所学的知识点,来验证学生对以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实验①利用水解知识,检验试液的酸碱性;实验②检验试液是否产生气体,根据生成气体的颜色和气味以及生成气体具有某些特征反应,确证其含有的阴离子存在与否;实验③利用氧化还原性,检验阴离子的存在与否;实验④、⑤根据Ba2+和Ag+相应盐类的溶解性差异对阴离子鉴定。这道题出得有一定水平,覆盖了中学所学的所有常见阴离子,而且已给出实验方案,难度较小。

  ◆答题中出现的问题:(1)学生缺乏对实验的感性认识,缺乏现象与本质的联系;

  (2)基础不扎实,语言表述能力欠缺。

  第29题:

  本题考查了高中有机化学的大部分重要知识点,包括官能团的性质;有机物分子结构的推断;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水解反应、消去反应、取代反应、酯化反应、氧化反应、聚合反应等知识,综合性较强。反应④、⑨有一定难度。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了学生敏捷地接受试题所给出的新信息、并且应用新信息的能力。本题将有机物结构、化学性质、有机物同分异构体、反应类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融为一题,既有横向知识面的考查,也有纵向知识点深入的考查。在注重对化学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考查的同时,突出了对信息整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

  本题的一个特点是避开教材中的代表物,用新载体考查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能反映出考生对有机知识掌握的层次和水平。

  ◆答题中出现的问题:(1)同分异构体书写和数目的判断不熟练,结构简式、结构式、分子式混写。结构式(结构简式)中官能团的连接次序和方式概念模糊。多H、少H的错误普遍;

  (2)文字中出现错别字;(3)有机反应方程式反应条件不对、不全、不准确;

  (4)基本反应类型概念不清晰;

  (5)许多同学可以把某些物质推断出来,但由于自己的习惯不好,写得不准确造成不必要的失分,老师在阅卷时感到非常可惜。

  【对2009年高考学生的建议】

  根据2008年的高考题,2009年的高考总体会延续以前的出题形式和模式:注重考查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和学生对图表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处理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和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和检验的能力,考查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综合的方法,以及运用正确的化学术语与文字等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做出合理解释的能力;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出实质性的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模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模块的能力;通过推理获取新知识和归纳于文字表达的能力、信息迁移能力,以及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作者:何箭幼丽整理)

  试卷点评·化学题型不偏不怪不难

  点评教师:

  青海省湟川中学高级教师王志旭

  青海师大附中高级教师徐晓洁【试卷评价】

  总体印象:稳,与去年相比,难度相当;新,有些知识点的考查出现了新题型如:12题、13题;易错题,Ⅰ卷中的6、10、13题,Ⅱ卷中的第27题(4)、29题;较难题,13题、26题(3)、29题。

  【难度指数】

  立足教材,注重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题型上基本没有出现偏题、怪题、难题。与去年相比,非选择题难度有所提高,命题内容走向、试题情景设置、题设条件与考查问题的呈现和表述方式、方法上有一些变化。

  【试卷特点】

  试题思维容量大,突出对学科能力的考查。今年高考化学试题,是严格的控制在现行中学化学教材范围之内。由于试题的内容紧扣中学化学教材,所以可以很好的引导中学的化学教学,并对新课程改革,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指明了方向。从而引导中学化学更加科学化、人文化,更加有利于中学化学的课程改革。

  【试卷结构】

  》》Ⅰ卷选择题既常规,又不陈旧,既全面考核基础知识,又不落俗套,似曾相识、又有新意,如不仔细审题、细细深入思考,急急忙忙做答,极易产生错误。今年的Ⅰ卷选择题,每题均突现出小题也是化学学科内综合的新特点。由于试题立意新颖,考查内容广,思考容量大,更加突出了思维能力的考查。

  》》试题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查了考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由于试题加大了化学学科能力的考查,所以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

  【知识点考查】》》》从试题考查的内容不难看出,化学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内容,仍然是始终围绕“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与“重点知识”展开的。试题十分重视对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力度,特别是对中学化学基础理论:即原子结构、化合价、化学键、物质的形成、晶体类型、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物质结构的理论(例:第8、27等)。化学平衡、平衡移动的理论(例:第13题等)。强弱电解质、水电离pH、盐类水解、电解理论(例:第7、9题等)。以及化学反应规律:有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例:12题),离子反应的规律(例:28题)还有热化学反应的规律(例:26题)都作了重点的考查。尤其热化学反应的规律(例:26题)是今年高考的一个新亮点。

  》》》加大化学基本用语的考查。例如:用电子式、离子符号、化学式、结构简式、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回答问题全卷共有十几处,因此对考生正确熟练使用化学用语的要求是较高的。不仅如此,化学试题还加大了图表语言的考核力度,(例:第10,13,26题等),所以考生对化学试题的内容与形式感到亲切,从而使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有自己的发挥空间。

  》》》今年高考化学试题有着明显而鲜活的化学韵味,充分展示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化学计算较往年有所增加。由于考生历来对化学计算有畏难情绪,所以今年在加大了以“物质的量”为中心考核力度的思想引导下,仍将化学计算的考核分散到了Ⅰ卷的选择题(例:9、11、13题)与Ⅱ卷的非选择题的各小题之中(例:26(2)、(4)题),这样就分散降低了难度,使广大考生,特别是中等水平的考生增强了信心,更好地发挥了化学计算试题的考试功能,提高了考试的信度与效度。

  【试题解析】

  【例一】取浓度相同的NaOH和HCl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pH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

  A.0.01mol/LB.0.017mol/L

  C.0.05mol/LD.0.50mol/L

  答案:C

  试题难度:中等

  考查溶液PH计算。今年的考纲中对溶液的PH要求是了解,所以有学生可能会放松警惕。不过这类试题在高二的练习中经常会见到。【例二】

  上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一滴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A.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

  B.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C.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呈蓝色

  D.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呈红色

  答案:D

  试题难度:中等

  考查电化学基本知识。有关电化学的试题年年出现,一般考查的都是原电池或电解池的基本原理及现象。在高考复习中对这两者作对比辨析复习可能对学生的学习会有帮助。

  【例三】

  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组成HmX分子。在agHmX中所含质子的量是

  A.-(A-N+m)mol

  B.-(A-N)mol

  C.-(A-N)mol

  D.-(A-N+m)mol

  答案:A

  试题难度:较易

  考查微粒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高一的练习中常见,因为是运用字母运算,可能会有部分学生不适应。

  【例四】(NH4)2SO4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SO2、H2O、N2和NH3。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由小到大的产物分子依次是

  A.SO2、H2O、N2、NH3

  B.N2、SO2、H2O、NH3

  C.N2、SO2、NH3、H2O

  D.H2O、NH3、SO2、N2

  答案:C

  试题难度:易

  考查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近几年单纯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已经很少考,但得失电子守恒的知识点年年重现。

  【例五】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

  CO2(g)+H2(g)CO(g)+H2O(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CO)的大小顺序是

  A.乙=丁>丙=甲

  B.乙>丁>甲>丙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

  答案:A

  试题难度:较难

  考查等效平衡的判断及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一大难点,而等效平衡又是让学生最头疼的知识点,所以这道题估计是出错率最高的试题。

  备战高考手册

  【例六】

  试题难度:较难

  有机推断:重现率100%,以考查有机化学基础的综合能力为主。命题时以框图的形式呈现,信息和问题交织在一起以考查学生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有机分子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的推断和书写,以及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同分异构体的确定等。环环相扣,解题时需有较强的推理能力。我个人认为相比今年的全国Ⅰ卷29题此题较为简单,但由于框图较大;烃的出现是在框图的中间而不是像以往练习在两端;烯烃出现的不是常见的加成反应而是取代反应等各方面等原因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很理想。

  (4)水解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3分)

  (5)CH2=CHCH2COOHCH3CH=CHCOOH(2分)

  【对2009年高考学生的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

  2.关注经典试题,注意经典试题的变式。

  3.专题训练:复习知识,训练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重视实验题训练:对中学化学的基本实验要从实验原理、操作、现象、文字表达等多方面进行训练。

  5.强化解题指导:从仔细审题、规范书写、准确表达等方面严格训练。

  试卷点评·生物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点评教师:

  青海师大附中高级教师沈雯婷

  青海湟川中学中级教师张彩芬

  【试卷评价】

  2008全国Ⅱ卷生物试题从总体上来看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条件下,加强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学生能力上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注重了热点问题的考查,与实际生活结合更加紧密。纵观整套生物试题,试卷结构、题型、分值与近几年安排相同,生物试题总分值为72分,选择题5道,30分;简答题2道,42分。此次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包括物质基础、新陈代谢、遗传、生态、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免疫、生物固氮、微生物等内容。

  【难易程度】

  今年选择题难度不大,基础题占很大比例,更加注重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回忆与再认的理解能力的考查。简答题难度适中,但是注重基础,回归课本,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仍为今年高考试题的特点,但试题总体难度比2007年高考试题有所增大。

  【例题分析】

  (一)选择题

  1.难易程度:容易

  能力要求: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

  考点:考查的是植物体内必需矿质元素的概念、水培法验证必需矿质元素的实验方法。答题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这道题正确选项为D。对必需矿质元素的概念模糊,运用完全培养液验证必需矿质元素的实验方法掌握不好,是造成这道题失分的原因。

  2.难易程度:容易

  能力要求:理解能力

  考点:考查人体内环境的概念与稳态,考查知识点主要分布在高三选修全一册第一章第一节人体的稳态。

  答题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这道题正确选项为B。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叫内环境。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内环境。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PH、渗透压、温度)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健康的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保障。对内环境概念的准确识记,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PH、渗透压、温度)维持在动态平衡的理解,是分析判断这道题的关键,基础知识薄弱,概念模糊是这道题错答的原因。

  3.难易程度:容易

  能力要求:理解能力

  考点:考查高三全一册第二章第二节生物固氮部分,主要考查根瘤菌的特征。答题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正确选项为C。根瘤菌是一种共生固氮菌,在土壤中分布广泛,只有侵入到豆科植物的根内才能固氮。根瘤菌固定的氮素,占自然界生物固氮总量的绝大部分。根瘤菌是一类需氧的异养型细菌。这是课本33页、34页中对根瘤菌的介绍,也是分析这道题的知识来源,只要对这段文字记忆深刻,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4.难易程度:容易

  能力要求:理解能力

  考点:病毒属于微生物,这道题考查了选修高三全一册第五章微生物。主要考点分布在病毒的结构和增殖。答题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正确选项为D。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衣壳两部分构成。核酸位于病毒的内部,构成病毒的核心。有些病毒的核衣壳在外面,还有一层由蛋白质、多糖和脂类构成的膜,叫囊膜。病毒的繁殖过程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通常将病毒的繁殖叫增殖。课本76页、77页的文字让我们了解了病毒,只要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回忆和再认,对这道题的选项就一目了然。

  5.难易程度:适中

  能力要求:理解能力

  考点:考查高三全一册免疫知识和高二第一册中细胞周期的概念。

  答题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正确答案是A。免疫知识是2003年至2008年的高考中必考知识点,但在近几年考查中难度有所加大。这道题考查了二次免疫。“人类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相应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及时将抗原清除。”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回忆,结合细胞周期的概念,就可以分析得出结论。

  (二)简答题

  30.(25分)

  这道题打破了前几年20分或22分的分值常规,改变为25分的一道大题,它包括两道小题。(Ⅰ)分值13分

  难易程度:适中

  能力要求: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考点:植物果实成熟过程中有机物的变化,淀粉、还原糖的鉴定方法,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答题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由“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储藏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文字信息和图A、图B分析可知香蕉变甜是产生还原糖的结果。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大分子有机物会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图A随成熟时间(横轴)物质Ⅰ在减少,物质Ⅱ在增加可知物质Ⅰ为大分子有机物,物质Ⅱ为小分子有机物。图B对照实验中使用碘液和斐林试剂可知,大分子物质为淀粉,水解物为可溶性还原糖。根据对照实验的特征对图谱进行分析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回忆果实成熟过程中有机物的变化,通过对文字和图谱的分析获取有用的信息,运用对照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探究,综合体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基础薄弱,对题中所给分析获取能力低,运用经典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能力不足是致使这道题失分的主要原因。(Ⅱ)分值12分

  难易程度:适中

  能力要求: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考点:考查生态因素,食物链,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答题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这道题分为三小题。(1)“某湖泊由于大量排放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可知这种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即N、P含量过高,从而导致蓝藻爆发,有些蓝藻可以产生并释放有毒物质,导致水体中的一些浮游生物死亡,好氧微生物增加,又引起水中缺氧和光导致水草死亡,水环境进一步恶化。通过对题意的理解和思考,对所学知识的回忆,就能很好解决问题。审题不细心,将非生物因素看成生物因素,不能理解题意,是造成这道题失分的主要原因。(2)对于早晨和下午在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的题意不理解,不能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引起PH变化的角度分析问题,使思维进入盲区从而无法解决问题。(3)对于食物链大部分同学能较好解答,但是在语言的表达和文字的书写方面学生之间差距较大,这是造成这道题分值差异的主要原因。

  31.总分值17分

  难易程度:较难

  能力要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考点:遗传和变异,植物育种

  答题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这道题有较大难度和一定的区分度,综合性强,能力考查广。遗传和变异是高中生物知识中重难点最为集中,知识内容抽象,学生不容易掌握的一章。植物育种又是将遗传变异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遗传变异和育种是高考的压轴题,每年都有考查。

  通过审题可知,这道题是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三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仔细审题后,抓住出题者的意图是以二倍体黄色块根、复果型(rrYyMm)植株为亲本,通过杂交育种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rrryyymmm)的三倍体种子。乍一看题不是我们常见的育种常规题,但回忆了三倍体概念和三倍体无籽西瓜的育种过程,此题是在新的情景下运用已知的三倍体育种方法进行新性状的育种。先以黄色块根、复果型(rrYyMm)植株为亲本进行自交,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rryymm)的二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处理部分白色块根、单果型(rryymm)的二倍体植株培育出白色块根、单果型(rrrryyyymmmm)的四倍体植株,最后用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就能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rrryyymmm)的三倍体种子。解答这道题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遗传规律掌握不好,对题意理解产生误区,是误解之一。其次,常见育种题型往往是先杂交后自交,而此题先自交后杂交的思维方式,使一些学生失分严重。在新情境下获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是误解之二。第三,运用生物学术语进行准确的语言表述能力低,是丢分严重的第三个原因。

  【对2009年高考考生的建议】

  ★查漏补缺,夯实基础综合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基础知识,一轮复习中,要将课本梳理一遍,加强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及时解决有疑难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些知识网络,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注重实验题型的训练。围绕课本做各省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二轮复习则要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中的重难点,将分散在各章节的有联系的知识整理,专题复习。可将所有章节归为以下几个专题:物质基础及细胞;新陈代谢;生命活动调节;生殖发育及遗传变异;生物与环境;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实验。将必修与选修课本知识有机结合。

  ★关注热点,学以致用

  考纲要求关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相关重大热点问题。这些热点或人们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都是联系生活、生产、社会、自然和前沿科学实际等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自然科学进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对这些问题要理性看待,“处处留心,事事关心”。平时应注意热点知识的收集,这些都需要同学们用一双敏锐的眼睛来观察世界,用敏捷的思维洞悉事件背后的意义,从而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阅卷点评·英语题目灵活重视应用

  点评教师:

  张克溪,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副主任、副教授,青海省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

  【整体评价】

  青海省使用的是2008年全国统考卷英语试题,题型和往年基本相同,对我省考生比较有利。该套英语试题以现行教材为基础,以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试题和参考答案科学、规范、严谨,语料选择新颖,题意表达清楚,语言准确、简洁,符合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一指导思想,能够较好地完成为高等学校选拔优秀人才和促进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任务。

  2008试题更加注重了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机结合,本着稳中求变的原则,着重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重视对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及综合人文素养的多维目标引导。试卷考察面覆盖较广,注重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贯彻了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有利于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生减负的原则,体现了语言学习的本质。

  试卷整体设计比较平稳,其信度、难度、区分度与往年大致相同。总体看来,试题英语单项填空题题目灵活,重视应用,难度较去年有所提高;主观题的难度较往年有所降低,主要反映在改错题大部分比较容易识别、作文题是中学重点训练过的应用文——写信。虽然提供的英语信息较往年少,但学生书写这类文章的基本功都有了显著提高,这种作文比较适合大部分学生做。

  英语卷在语料的选择和考题的设计上,从现阶段高中生掌握英语的总体能力和实际水平出发,所选取的知识点既有较广覆盖面,又有合理的难易梯度,所选语料真实地道,突出思想性、教育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原汁原味,体现了语言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这些语料的选用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媒体和信息资源,用英语获取并处理信息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利用资源,开展语言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确保涵盖词汇表基本词汇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检测了今年新增的一些词汇。同时,较好处理了对常用词汇的掌握与考查以及从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之间的关系,以适应不同能力层次考生的需求。

  试题所选语料广泛真实,通俗易懂,淡化了传统上突出语法教学的试题特点。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英语领悟和运用能力的测试,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即使在单项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短文改错中,该试卷也要求考生在特定的微型语境中灵活运用语法、词汇和语用知识来完成特定的任务。从各部分试题的难易度看,今年的单项填空和短文改错题的难度较往年略有降低,有助于引导学生不再死扣语法知识,不再脱离语境学习词汇,而是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语言运用能力如阅读、写作技能的培养上。

  【试题特点】

  1.试题中的语言知识题突出特点是重视动词及动词短语辨析的考查,这套题中有3道题(22题、23题、34题)考查的都是这一内容。这些动词和短语都是高中的教学重点,也是日常中经常用到的,所以题目本身并不太难,着重考查了考生的基本功。应该指出,这些题目不属于语法范畴,主要靠同学们平日的积累。这套题目考查动词的题目有6道,除了上面提到的3道动词辨析,还有2道动词时态语态(27题、29题)和1道非谓语动词(26题)。相对来说,这3道题目的设置都比较理想,但非谓语动词的考查不够充分。非谓语动词是中学阶段重点讲述、重点训练的语法项目,考题中却没有作为重点来考查。同样,高中语法教学重点内容的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情态动词都没有考到,常考的冠词没有出现,至于倒装句、部分否定和完全否定、强调句等都没有考查。

  这套题目的优点在于题目设置特别生活化,特别注重语法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考查。除却21题和35题直接考查交际用语,其他题目也都有很强的“交际”意味,比如22题、27题、28题、30题、31题等。这较好地体现了高考语法教学的改革方向——“注重应用,反对教条”,也对考生的语法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今年的完形填空文章讲述一个故事,在文章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今年在设空上和去年区别不大,甚至难度上略有下降。20个空的分布比较均匀,便于考生寻找正确语义。从今年设空方面可以看出,考查的重点还是在于语篇的理解、近义词的区别、词性的选择、上下文的逻辑性和推理性上。但今年对动词词组的考查安排得较少。

  3.今年的阅读理解文章偏向文科,生词量少,比较好读。5篇阅读理解文章长度相等,除了D篇稍难以外,其他文章一般考生均可读懂。问题选项涉及的面广,从段落大意、细节信息到判断生词等,考查了学生运用所给信息进行加工、推理判断的能力。少数题的选项有很强的干扰性,这使该部分试题具备了较好的区分度。可以看出,这种命题比较注重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对语篇、语境的整体把握和对文章的“中层次、深层次”理解。从阅读理解题的设计上看,目的是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语篇结构和作者意图的掌握,同时还要求学生在关注表层语义的同时,深入理解所读语篇,把握语言的深层含义,增强对所读语篇中包含的语言、社会、文化等各方面信息的综合理解和推断能力。

  4.第二卷的短文改错较去年相对来说更易识别。错误设计方式及知识点的分布较合理:名词单复数错误、词形变化错误、多词、缺词、动词形态错误、连词误用、介词用法不当等都涉及到了。这些平时学生容易出错的方面基本都作了考查。此外,错误处设计巧妙,层次较明显,既有难度适中题,又有较难题和较易题。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改错题的正确率比往年高出很多,满分率也大大高于往年。

  5.今年的英语作文题没有新意,连续第4年考察书信体文章的写作,考察的内容属于基本的交际性写作,乍一看题目难度不大,但是出彩困难,或多或少限制了考生的多向思维和个性发挥。

  【特别提示】

  值得注意的是2008试题的作文巧妙地回避了今年的社会热点:奥运会,也没有涉及人类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历年高考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社会热点的影响。今年的考题提醒考生应该注意,英文写作的准备不能过于迷信社会热点。社会热点需要关注,但是它并不是写作命题的唯一内容来源。考生的考前写作准备还是应该注意全面性,全面的考前准备才能让考生在高考中处于不败之地。

标签:高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