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概要
例:天山连绵几千里,(①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②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
选② 分类标准更统一
1.杭州的市树桂花和香樟,论枝叶繁茂的姿形, ,它们足可荣获“树中之星”的佳称。
①论飘溢四野的郁香,论四季不凋的品性 ②论四季不凋的品性,论飘溢四野的郁香
选① “姿形――郁香――品性”,从实到虚的逻辑比较合理
六、意境要协调(全句描写氛围要一致)
例:我 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选B 因为它的氛围和原句一样,都是“冷清,荒凉”;A的氛围是“热烈”;C的喻体较雄壮,且观察角度也不对;D是明快
七、音节要和谐(节奏和压韵)
例1.⑴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⑵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桥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解析:选②④
横线前是六个字,横线后是四个字,所以选②,节奏一致“绕”与“茂”压韵,所以选④
1.正当黄河得意扬眉之时,突以数里之阔跌入百尺之峡,如水入壶,腾荡急旋。于是 。
①飞沫起虹,溅珠落盘,成瀑成湫,如挂如帘 ②溅珠落盘,成瀑成湫,飞沫起虹,如挂如帘
选① “盘”和“帘”压韵
古 诗 欣 赏
从多角度鉴赏诗歌:
一、诗歌内容:
1.写景抒情 2.边塞征战 3.怀古咏史 4.即事感怀 5.羁旅行役
二、诗歌情感:
1. 惜别之情 2.思乡之情 3.怀古之情 4.讽喻之情 5.报国之情
6.黍离之情(表达物是人非,无限惋惜的悲痛之情) 7.咏景之情 8.恋友之情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伤感、寂寞、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同情、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等。
三、诗歌语言:
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新雅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明快简洁、雄浑豪放、旷达俊朗、婉约沉郁
四、诗歌形象:
1.豪放洒脱乐观的形象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4.爱惜人才的形象 5.儿女情长的形象
五、表达技巧:(艺术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动衬静)、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议论
2.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即事感怀、象征、反衬、用典、赋比兴、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3.修辞:
对偶、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反复、反问、对比
六、个人风格:
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但各人又有各人的风格。例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杜牧的清健俊爽、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建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温庭筠的绮丽香艳、李清照的缠绵悱恻、(孟)郊寒(贾)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陆游的悲壮爱国。此外,词有婉约、豪放之分。
[NextPage]
古代诗词鉴赏20例:
一、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二、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三、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四、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全诗描写了边塞征战将士们纵情饮宴的热烈场面,并抒发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全诗语言浅白,色彩浓郁,节奏明快,声情壮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五、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六、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评析】: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七、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评析】: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八、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评析】:诗是抒写感受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清新而有情致。这类诗是诗人对外界自然事物、气候加以精细体察而萌发于心的一种敏感、灵感凝成的景象。诗的首二句是写仰望,寥廓天宇,月色空明,星斗阑干,暗含时辰流转之意;后二句是写俯视,大地静谧,夜寒料峭,虫声新透,感知春之信息。构思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
九、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评析】: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十、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评析】: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十一、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评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十二、金陵图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评析】: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的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十三、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评析】: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意境尤其静净。起句对偶,颔联反而对得不工整,虽属五律,却有古体诗的风韵。
十四、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评析】:这是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先写作别处的山水:青山横亘外城之北,白水环绕东城潺流。此两句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刻出山之静态,“绕”字画出水之动态。如此描摹,挥洒自如,秀丽清新。中间二联切题,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前两句写对朋友飘泊生涯的关切,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后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尾联更进一层,抒发难舍难分的情绪。化用:《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句,嵌入“班”字,写出马犹不愿离群,何况人乎?烘出缱绻情谊,真是鬼斧神工。诗写得新颖别致,丰采殊异。色彩鲜艳,语言流畅,情意宛转含蓄,自然美与人情美水乳交融,别是一番风味。
十五、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评析】: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十六、登楼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评析】: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历来为诗家所推崇。沈德潜以为“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十七、贫女 [唐]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评析】:这虽然是一首咏叹贫女的身世,但也寄托了贫士怀才不遇之感伤。因为语意双关,含蕴丰富,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形象鲜明,诗情哀怨。主人公虽然“十指”“针巧”,可是“拟托良媒”,也无人赏识,只得“年年”“苦恨”。“为他人作嫁衣裳”,高度概括了终年劳心劳形的寒士,却不为世用,久屈下僚的愤懑不平的心情。
十八、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评析】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降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十九、蝶恋花 【北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评析】这首词写初夏时节发生于一墙之隔的一次极为平常的遭遇,在略表惆怅与嘲讽之余,却引出妙理,发人深省。上片为时令背景。尽管柳绵将尽,春事无多。然而燕子低昂,绿水环绕,芳草从生,透露出夏日初临的大自然的生机。下片是在如此明丽的环境中一个“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小小插曲。墙里墙外的两种人本不相涉。但一方无情,一方多情,导致了一场感情风波。《诗人玉屑》卷二一引《古今词话》说此词写行人多情与佳人无情,“极有理趣”。因为苏轼借此表达了某种人生哲理,行人与佳人的遭遇固属偶然。“多情却被无情恼”却有普遍性与必然性,在人与物、主观与客观的两者关系中是经常发生的。人们或许有过多次类似经验,由于不了解“物自无情而人自多情”,许多烦恼由是而起。然而无情是物的本性,多情是人的本性。它们始终是难以统一的。苏轼说自已作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能出”。这固然因为他天份高,同时也由于他学养湛深,所以能随处触发,皆成妙谛。这首词写景、记事、说理均极自然,佳人行人的插曲全如信手拈来,但一经慧光所照,寓庄于谐,就顿成妙解,发掘出其间的哲理内涵。这真是苏轼作诗词的一大本领。
二十、醉花阴 【南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评析】这首重九怀人词是李清照寄给她丈夫赵明诚的。元伊世珍《琅?(左应为女旁)记》卷中引《外传》:“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政(正)是易安作也。”这则轶闻说明此词歇拍三句极为脍炙人口,李清照论词鄙薄柳永“词语尘下”,这三句采取自我反观的笔法,用西风吹卷帘幕,露现出比黄花更为憔悴的少妇面容,形象地抒写了相思之苦,其意实同于柳永词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但表达时屏绝浮花浪蕊,而选择不求浓丽、自甘素淡的菊花加以自比,这既是就眼前取景,又反衬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高标逸韵,确乎无“词语尘下”之嫌。全词以含蓄蕴藉见长,“莫道不消魂”三句固然最为工妙,但其余各句亦堪玩味:“薄雾浓云愁永昼”,“永昼”多用以形容夏日,而时下已是昼短夜长的深秋季节,可知“永昼”当是一种对时间的心理错觉,作者借此点出了她独守空闺时的度日如年之感。“瑞脑消金兽”,枯坐铜香炉旁,看那炉中的香料一点点地消融,岂不见出作者的寂寞无聊?“半夜凉初透”,分明暗示了她的辗转反侧,难以成眠。“有暗香盈袖”,则既烘染了雅淡如菊的情怀,也隐含了“声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古诗?庭中有奇树》)的夫妇睽离之感。凡此,都有玩赏不尽的底蕴。
古 文 选 择
一、文言文关键在整体阅读,一般阅读顺序是这样的:
1.先仔细看一遍原文,目的是了解一下全文写的内容。现在的全国题大都围绕人物展开情节,以选记叙性的文字为主。
2.第二步是浏览一下最后概括全文的判断题。因为此题一般要求选出错误的一项,且都是细小的问题。这样读了以后,对全文内容的把握就心中有数了。
3.第三步,再去读原文,然后逐个做题。因为对全文理解得越透彻,做题的准确率就越高,做题的速度也越快。(当然这要结合自己的做题习惯)
二、现在,文言文的命题思路有这样一些变化:
1.离教材越来越近。文言虚词的考题大都引用教材的例子,所以熟悉一下古文的基本篇目还是有用的。
2.对全文整体认知的考查越来越具体。考查对事情来龙去脉的理解与把握,考查观点认识的提炼等。
三、实词的考查:
1.把意思代入原句,看词性与意思是否解释得通,如果还不能排除,再把它还原到原文,看具体语境。
2.实词释义方法:
①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相近或相反)
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对应“用”,所以它可以解释成“被任用”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 “劳苦”同义,所以“倦极”也同义,“极”就是“疲惫”的意思
“每读书至治乱得失” “得失”是反义词,所以“治乱”也应该是反义词,“治”就只能解释成“治理得好,太平”
②联想该字熟悉的课文中的例子或在成语中的用法
如:贷 责无旁贷(推卸) 严惩不贷(宽恕,饶恕)
把这两个意思代入“虽亲属不贷”,可知“宽恕”更合适
③或者把该字在现代汉语中可组的词代入解释
如:“无所阿避” 现代汉语中有“避免、回避、躲避”等词,代入句中比较可知“回避”更合适
四、虚词释义:
今年《考试说明》给出的虚词是18个,尽可能熟悉这些词的用法。看《优化》下册上的整理就够了。
五、给出观点,筛选材料
1.先看材料的陈述对象是否一致
2.再看材料的内容是否能证明观点
六、根据全文语意,找出错误项
1.先把选择肢还原到文中相关部分
2.注意时间、事件、人物的对应关系,注意事件内在的因果关系,注意个别词语的对应解释
七、文言文中一些固定短语的翻译:
1.得无:表示反诘的语气,译为:莫非,莫不是。
2.否则:是两个词,否:不是这样,不然;则,相当于“就”。
3.然后:是顺接连词,可译做“这样以后”,或者“之后”
4.然则:可译为“既然这样(如此),那么……
5.虽然:与现代汉语不同,“虽”相当于“虽然”,“然”相当于 “这样”,可译作“虽然如此”“尽管如此”
6.无乃:当副词用,可译作“岂不是”,也可译作“恐怕”。
7.比及:等到,等到了。 8.盍:何不。 曷:何不。 叵:不可。
9.如何,奈何,若何:它们组成固定形式,相当于汉语“怎么样”“为什么”“什么样”等
10.“如……何”“奈……何”“若……何”:这是上述形式的扩展,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把……怎么办”。
11.孰若,孰与:用做比较或选择,可译为“与……相比,谁(哪一个)……”;如放在动词前,可译为“怎如”“何如”“怎比得上”
12.所以:表原因,译做“……的原因”
表凭借或方法 ,译做“用来”“靠它来”“用来……的(根据、礼节、方法)”
13.无论:不用说,更不必说。 14.卑鄙:地位卑微,见识浅陋。
15.其实:它的果实,或者“那实际情况”“它实际上”“它的实利” 16.不过:不超过。
17.地方:土地方圆 18.山东:淆山以东。
19.可怜:可爱,或者“值得同情” 20.于是:在这时,或者“在这件事上”
21.以为:把……当作,或者“任用……人做” 22.指示:指给……人看。
23.可以:可以凭借…… 24.至于:达到某种程度,或者“落到什么地步”
25.不必:不一定,今义“用不着” 26.因而:趁着某个机会而……
27.或者:有的人,有些人 28.即使:就让(使)
29.智力:智谋和力量 30.前进:走上前献上
31.何苦:怕什么,怎么怕,怎么担心
社 科 论 文 阅 读
一、筛选类常见错误选项类型:
1.以偏概全。
2.答非所问,或为原文未谈及的问题。
3.改变判断的性质。
4.偷换概念。
5.背离语境的暗示,与材料或相关信息相矛盾。
二、推理类设题方式:
1.对原文中的说法变换叙述角度或表达的方式。
2.对部分信息的片面理解,或对整体材料中居于次要地位的性能、作用等进行夸大,从而得出一个不符合实际的结论。
3.对原文有关材料进行错误的引申与分析,推断出错误的发展趋势。
三、阅读顺序:
1.先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阅读题干,把选择肢还原到原文相关部分。
3.仔细比较、分析和原文的异同,做出判断。
4.特别注意某些虚词,如“可能、大概、也许、将会”,注意偶然与必然、已然与将然的区别。
现 代 文 阅 读
一、阅读顺序:
做题时,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答案都在原文中。关键是看理解的程度。一般来说,考生大都读一遍就去做题,准确率是比较低的。准确率的高低与读的遍数、认识的程度有密切关系。读的遍数越多,做对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设题点比较细小,需要仔细领会和核对。
一般要求是:1.先看一遍全文,不是浏览,而是仔细阅读。
2.第二步是大体浏览一下题目,这一条也是帮助你理解把握全文的最好提示。
3.第三步是结合所给的题目定位,判断、搜寻、概括、抽取、转化,这些方面不是一个过程,一遍成功的,而是反复进行的。这里的“定位”特别重要,是这一段还是那一段,是这几句还是那几句,要权衡、推断。一般来说,命题者命制试题时,往往抓住中心思想、中心内容设题,而不是枝叶。所以权衡时,要考虑段落,又要考虑全篇中心。
二、考场操作:
1.题目与文章
文章的题目,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信息。一般来说,它都会直接间接为我们的阅读试题的作答启迪出一些思考,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所以,在考场阅读中,我们一定要惜字如金,仔仔细细地过滤阅读试题中的每一个字,包括文章前后所标示的题目与出处,利用好每一个字所发出的信息,解答好每一道题。
2.文章与文段
在考场阅读中,我们同样需要重视文章与文段的关系。既要利用对每一文段理解的基础来形成对整个文章的总体把握,又要利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来加强对每一文段的准确深入的理解。考场阅读的考察中,很多情况是考我们的精读,尤其是对某一段某一节的深入理解。
3.文段与中心句:根据中心句的相关因子作答;根据对中心句的逻辑分析解题;根据中心句的关联判断解题。
4.中心句与标志词
利用文段里的中心句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内容,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加快对文章的理解。如:总之、进一步说、因此、所以、第一、一方面、原因之一、既、又、并且等等。有时候用的是物连,即重复强调某一物;有时,又采用时间、空间连接的方法。
利用中心句以及标志性的词语来提高考场阅读的速度,常常可以通过它们来检索、补充、概括以及作文意补充等,以达到明重心、作比较、抠字眼、画标志的考场阅读中所需的一些具体试题的作答的目的。
5.题面与题眼:
题眼,就是题目命制时的着眼点,常常能反映出命题者在设置这道题时的测试目的,以及构思这道题时的兴奋点。
考场是面对试题,首先要注意读懂题面,将命题者真正要考的地方找出来,才能有的放矢对准靶子进行进一步的阅读与思考,也才能真正集中精力去解答好每一道试题。这需要我们认真分析试题的关键性的词句,包括词性、修饰成分,乃至句式,从中找出命题的真实意图。
6.提示语与附加语
名 句
一、高考中名句的来源:
1.背诵篇目(基本在古文中)
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1997年高考题)
2.非背诵篇目中的名句
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训俭示康》,1996年高考题)
3.课外名句(《优化》上有整理的那种)
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1998)
二、命题者的思想导向:(名句的思想内涵)
揭示人类社会、客观事物一般规律的哲理;表现崇高理想、远大志向、美好情感
三、复习范围:
1.最近发的讲义上整理好的
2.第一到六册古文背诵篇目中句式整齐或揭示主旨、有一定意义的句子
3.平时练习中写错的字要特别注意。
古 文 翻 译
一、遵循三条原则:
信:忠实原文意思
达: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雅:尽量美一些,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
二、掌握六种方法:
1.留:凡是意义古今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变动。
2.扩:把单音字换成双音词
俗――庸俗 辱――玷辱、侮辱
3.拆:
如: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没有依靠 妻子:妻子儿女
4.增: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或代词的指代意)
5.删: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可删。
如:与其不逊也宁固 “也”为句中停顿,不翻译
6.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
如: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这是一个定语后置句,应把“好事”调到“少年”之前
三、四个步骤:
1.审:看清语法现象,如省略、倒装、活用等
2.切:以词为单位把句子切开,一一解释
3.连:再把解释好的词连缀成句
4.誊:翻译完毕,带回原文,仔细检查,誊上卷子
, 该跟前句对称,“也反对……的小说”
2.目前可用于工业煤代油燃烧的洁净煤技术,主要有水煤浆技术、煤气化技术和粉煤燃烧。 ×
后一个“燃烧”后应加“技术”
四、两面和一面:可能不对应
例1.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
“根本任务”与“能不能”是一面和两面,去掉“不能”
例2.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
“重要的作用”可以包含正反两方面,所以与“高低”两面对两面
1.参加世界杯十强赛的国脚们清楚,一个球的输赢,不仅关系个人的颜面,而且关系到祖国的荣誉。×
“输赢”与“颜面”都是两面,“荣誉”是光荣的名誉,是一面。
2.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人才。×
“能否”和“加速培养”是两面和一面
五、虚词(关联词语、介词、副词)
A、是否搭配(特别是关联词语)
例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
“受”与“所”不能搭配,删去“所”或把“受”改为“为”
例2.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无论”跟“和”不搭配,改“无论……还是”
1.现在我们的一部分青年连现代中国革命史还不知道,对他们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不等于白说吗? × “连”应该与“都”搭配,不能跟“还”
2.根据法庭对黑哨事件的调查结果和法制办出具的书面证明材料看,他是在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交代了自己的罪行的。 × “根据”不能跟“看”搭配,可改为“从”
3.如果我们的想象脱离了客观实际,反而可能使我们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给工作和学习带来损失。 × 把“反而”改“就”,跟“如果”搭配
4.所谓综合,就是把部分结合成整体,它不只是各部分简单相加,而是实现事物各部分的或各方面的本质联系。 × 不只是……而且是…… 不是……而是…… 此处用后者
B、关系可能用错(或意思)
例1.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
“关于”:表关涉; 改“对于”:引出对象
或把“关于……事件”这个状语放在句首,“关于”不能在句中
例2.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
前后句是转折关系,把“不管”改为“尽管”
例3.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 把“在”改“从”
1.即将遨游太空的“神舟”号载人宇宙飞船,是我们国家自行研制的,它不能不为国人感到骄傲。 ×
“为”改为“使”
2.有些人把群众看成阿斗,反而把自己看成了不起的天才。 ×
反而: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 此处是并列关系,用“而”就对了
3.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
要注意“对于”的主客体关系,把“群众”与“问题”换个位置
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小学生都是很熟悉的了。 ×
“人们”对“上网”陌生
4.他们深为党中央对海南人民的关怀而感动,也更深刻地认识到搞活经济要靠改革,靠发展生产致富,不能靠歪门邪道。 ×
“为wèi……而”,“为”后面应跟目的 此处可改“为wéi……所”
5.兴建平昌到永宁的高速公路是振兴我地区经济的大事,我们不应再迟疑:对于公路预经的自然保护区,完全可以统筹管理。 × 改“至于”:另起一个话题
6.和靠文字传递信息的报刊杂志相比,电视无疑是一种更现代化的传播媒体。 ×
“报刊杂志”是非现代化的,所以后面不能用“更”
7.造纸厂排出的废物,使周围的水变得又黑又臭,许多水生动植物大量减产以致绝产。 ×
“减产”与“绝产”之间是程度的递进,用“以至”
C、位置可能错误(关联词语连接句子的不同部分,相同部分放在它的外面)
例: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播,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
几个分句的主语都是“古文观止”,所以“由于”应放在“《古文观止》”的后面
1.当前,国际反恐怖合作使带有明显恐怖主义印记的“东突”势力处境十分尴尬,一方面他们对本?拉登恐怖势力被击毁痛心不已,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表示对美国军事打击的支持,试图拉来其与本?拉登恐怖势力的距离。 ×
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他们”,所以“他们”应该放在“一方面”的前面
2.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因为人口基数大,劳务市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
两个分句的主语是“我国”和“矛盾”,不一样,所以“因为”放到“我国”之前
3.文化公园经过一年的精心打造,总投资近千万元的大型山体浮雕《灯会溯源》即将完工,并于春节灯会期间正式向游人开放。 ×
“经过……打造”作状语,“文化公园”缺少谓语,把“经过”放到句首,做全句的状语
4.他能够考上研究生,主要是由于他平时的刻苦钻研和老师的认真指导。 ×
“由于”表原因时,只能放在前半句中
5.虽然他们在寻找革命真理和探索革命道路中经历了许多痛苦、挫折,但始终信心百倍,老而弥坚。×
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他们”,“他们”应到“虽然”的外面
6.近些年来,国外教育机构不仅在寻求与我国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各类学校合作,而且许多人也开始将注意力转向民办教育,并以此作为创业的新起点。 ×
两个分句主语不一致,把“不仅”放到“国外教育机构”的前面
D、虚词多余:
1.眼看离考试没几天了,我恨不得不吃,不睡觉,把二十四小时都扑在学习上。 ×
2.教育部要求有关单位限期退还其被占用的校舍。 ×
3.《哈利?波特》中文版一经出版,便深受广大中学生所欢迎,短短九个月时间里,便重印了九次。×
只有“为……所”,其他“受、由”等都不跟“所”搭配
4.我国一向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因为,诉诸于武力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诸”等于“之于”
六、数词
A、容易产生歧义
例1.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
“几个”既能修饰“学校”,又能修饰“领导”
例2.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
“本月15日前,去汇报”或“本月15日,前去汇报”
B、范围不够精确
1.飞机的轰鸣声传到几十里开外。 ×
“几十里”应该改确数 “开外”一般用来指年龄
C、约数重复
1.上海交响乐迷中近六成的人士收入并不丰厚,难以承受百元以上甚至数百元的高价票。 ×
“百元以上”包括“数百元”
2.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
“至少”跟“以上”重复
D、用错搭配
1.夏天即将来临,空调的价格战愈演愈烈,有的品牌价格甚至下降了1~2倍。 ×
增加用倍数;减少用分数
2.实行岗位责任制后,这个车间的生产效益明显提高,每月的产量都超过了预定计划的百分之二十。×
把“预定计划的百分之二十”就是还没完成计划,可把“的”去掉
七、代词:容易犯指代不明的毛病
1.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2.在科学问题上的是非之争,不应该采取压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文字狱一类的东西,历史上凡是这样做了的,没有一次有好结果。 ×
寻找主干,再看修饰语
一、主干的搭配及修饰语、中心语之间的搭配
例1.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
“工厂”与“产品称号”主宾搭配不当,可在“但”后加“其产品”
例2.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 ×
“仿造”与“伪劣产品”不搭配,改“制造”
例3.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
“问题”与“成熟”主谓搭配不当
1.目前,上海外国语大学与新西兰怀卡多大学合作开设的“英语与商务管理”专业开学典礼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隆重进行,这是该校一项发展国际合作办学的新举措。 ×
“开学典礼”应该与“举行”搭配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 ×
“采取……改革”搭配不当,改“采取……改革措施”或“进行……改革”
3.如果中国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构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会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缓解”应该跟“压力”搭配
4.他短暂而壮烈的一生,是他那四句自勉诗的真实写照。 ×
应该是“诗是一生的写照”
5.公司解决了原料供应不足的问题,不但实现了第一季度生产计划,而且比去同期增长10%。 ×
“实现”改“完成”才能跟“计划”搭配
6.今年11月25日,是文坛巨匠巴金先生诞生99周年,中国现代文学馆将举办以巴金为主题的文学系列活动。 × 主干是“11月25日是……周年”
二、语序
例1.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
改“将作为礼品增送给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
1.留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一个一个甜蜜地睡在新钉起来的木板床上。 ×
“都”应该修饰“甜蜜”,放在“一个一个”后面
2.鉴于她的优异成绩,毕业后,水妹子留校成了该校最年轻的生物系教师。 ×
“生物系”是领属性定语,应该放在形容词“最年轻”的前面
3.上网的诱惑无法令现代人拒绝,但昂贵的网上消费又使网迷们心痛不已。 ×
“无法”放到“拒绝”前
4.昨日,已逝女台湾作家林海音的追思会在台北举行,参加这次追思会的有一位来自大陆的特殊拜祭者。× “女”是单音节词,应紧靠中心语“作家”
三、句子成分是否完整
例: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 “推广”缺少宾语,在“喂猪”后添“的技术”
1.日本最高法院竟无理判决揭露南京大屠杀事实真相的东史郎等人败诉,公然为右翼势力否定南京大屠杀的丑恶表演。 × “为……表演”只能作状语,所以后半句少谓语,可加“撑腰”
2.一种使命感促使他们攻克这个病症的决心,为无数患者寻找一片生命的绿阴。 ×
“促使”不能搭配“决心”,应在“他们”后面加上“坚定”,与“决心”搭配
3.许多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怎么能行呢? ×
“父母”不能做“饭来张口”的主语,所以要添“子女”做后一分句的主语
4.以5∶4力克阿拉维斯队的英超劲旅利物浦队,终于实现了夺取足总杯、联赛杯和联盟杯“三冠王”的胜利。 × “胜利”的谓语是“夺取”,“实现”缺少宾语,就在句末加“的目标”
四、重复、矛盾、歧义及句式杂糅
例1.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 句式杂糅 “关键的问题是知识”或“知识在起作用”
例2.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
“日前”与“正在”时态矛盾
例3.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
有歧义,在“揭发”后加“的”
1.在全球经济衰退情况下,我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依然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200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7.5%。 ×
“同比”就是“与去年同期相比”
2.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应改善所至。 ×
“原因……是”与“是……所至”杂糅,去掉一对
3.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抗御外侮、前仆后继、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
“分……”和“由……组成”两套结构保留一套就行了
4.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家长们都认识到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
不/适当地管教 不适当地/管教
五、注意个别词语的意思
例1.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
截止:只有一个时间,所以没有“最后一天”
例2.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 ×
威慑:用武力使对方感到恐惧 不用“令人”修饰
1.普通美国人的理智举动让人感慨赞许,相比之下,美国那些不以造谣诬陷为耻,反而振振有辞的政客们则只能叫人贻笑大方了。 ×
贻笑大方:被内行耻笑。 不能受“叫人”修饰
2.本次联赛爆冷门的八一队,凭借场上的整体配合和积极拼抢,终以1∶1逼平志在卫冕桂冠的申花。×
卫冕:保住冠军 不能搭配“桂冠”
3.每当假期来临一些“网吧”都打出优惠价格吸引中小学生,学生们趋之若骛,这种现象令人堪忧。×
堪:值得 应去掉“令人” 或者把“堪忧”改“担忧”
4.青年组的设计方案令人耳目一新,整座大桥横跨河面的部分,没有一个桥墩,桥身全靠铁索拉起,这在国内还是先例。 ×
先例:已有的事例,一般用否定式 可改为“首例”
5.紧张的面试开始了,按照抽签顺序,1号候选人――李明率先被工作人员召进了总经理的办公室。×
率先:带头 可改为“首先”
6.他处事谨慎,善于思考,很有主见,对别人的意见从来不随便苟同。 ×
苟同:随便同意 去掉“随便”
7.有段时间,不少文章对他乱加吹捧,过分的溢美之词,对他并没有什么好处。 × 溢:过分
[NextPage]
衔 接
一、陈述对象要一致(主语,话题等)
例1.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查,中午12时,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选D 只有它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公安干警”
例2.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 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C.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选C 因为它的话题都是“门”,“门”――“门外西侧”――“门两旁”
二、句式要统一(句子或短语的结构要一致)
例: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半子――进。他身体魁伟,(①粗黑的眉毛,②眉毛粗而黑,)两颊微微陷下去。
选② 因为“身体魁伟”“两颊微陷”都是主谓结构
1.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的友谊, 。意志之坚强,品格之纯洁,律己之严格,判断之公正――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她身上。
A.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 B.我对她的伟大的人格愈来愈感到钦佩
C.她的伟大的人格愈来愈使我感到钦佩 D.她的人格的伟大越来越使我感到钦佩
从陈述对象要一致,选AB “人格的伟大”结构跟“意志之坚强”一致,所以选A
2.生命是母亲给我的。 。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
①我的性格是母亲传给的 ②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
③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
顺序为①②③ ②③是对称句,应该放一起,①和前一句也是对称句,放一起
三、结构要紧凑(形成顶真或代词紧跟指代内容)
①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②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
选② 代词“这些活”紧跟指代的内容。
1.最美的感觉当然就在这深巷里。我喜欢它两边各种各样的古屋和老墙, 我尤其喜欢站在这任意横斜的深巷里失去方向的感觉。
A.喜欢它随地势而起伏的坡度,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
B.喜欢它随地势而起伏的坡度,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
C.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而起伏的坡度,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
D.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而起伏的坡度,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
选C “它们”指“古屋和老墙”,所以选CD,坡度――路面――花朵的顺序更为合理
2.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 ,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
①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 ②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生长在草滩上
选① “草滩”与前句形成顶真
四、内容(词语)要照应
例1.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 ,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选②③⑤
第二条横线后面有“十里洋场”,可见对应“多”,选③因为对称,可见分号前应说“少”,选②几个句子的话题都是“读书”,所以选⑤
例2.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委, 。
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选C
“不传达指示”对应置若罔闻,“不购置”对应“拖延推委”
“问题严重”是“没人管”的结果,所以放在后
1.我们“四剑客”大概都偷听过当时名噪一时的女作家谢冰心先生的课和燕京大学教授郑振铎先生的课。
A.结果郑振铎先生和我们交上了朋友,冰心先生却板着面孔把我们赶了出来。
B.结果冰心先生板着面孔把我们赶了出来,郑振铎先生却和我们交上了朋友。
C.结果我们和郑振铎先生交上了朋友,却被冰心先生板着面孔赶了出来。
D.结果被冰心先生板着面孔赶了出来,和郑振铎先生我们却交上了朋友。
根据前句“冰心”“郑振铎”的顺序,选BD,根据句式一致再选B
2.雨点停了,黑云铺匀满天。又一阵风比以前更厉害, 风、土、雨混在一起,连成一片,横着竖着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被裹在里面。
①柳条横着飞,尘土四处走,雨道往下落; ②尘土四处走,柳条横着飞,雨道往下落;
选① 和下句“风、土、雨”的顺序一致
2.在作品中卖弄才情,或卖弄学问, ;如果再加上装腔作势, 。才情学问,有多少是多少,真则真,假则假,虚则虚,实则实,瞒不过明眼人。贫儿卖富, ;暴发户摆阔,
,这叫卖弄。
A.都是令人生厌的事/就更催人呕吐/把口袋里仅有的几枚银币弄得叮当作响/把古鼎擦得金光闪亮
B.都是催人呕吐的事/就更令人生厌/把口袋里仅有的几枚银币弄得叮当作响/把古鼎擦得金光闪亮
C.都是催人呕吐的事/就更令人生厌/把仅有的古鼎擦得金光闪亮/把满口袋的银币弄得叮当作响
D.都是令人生厌的事/就更催人呕吐/把仅有的古鼎擦得金光闪亮/把满口袋的银币弄得叮当作响
“令人生厌”程度比“催人呕吐”轻,放在前句,选AD “仅有的几枚银币”对应贫儿,选A
五、逻辑要合理(从时间先后、程度轻重、因果关系等方面考虑)
例:天山连绵几千里,(①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②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
选② 分类标准更统一
1.杭州的市树桂花和香樟,论枝叶繁茂的姿形, ,它们足可荣获“树中之星”的佳称。
①论飘溢四野的郁香,论四季不凋的品性 ②论四季不凋的品性,论飘溢四野的郁香
选① “姿形――郁香――品性”,从实到虚的逻辑比较合理
六、意境要协调(全句描写氛围要一致)
例:我 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选B 因为它的氛围和原句一样,都是“冷清,荒凉”;A的氛围是“热烈”;C的喻体较雄壮,且观察角度也不对;D是明快
七、音节要和谐(节奏和压韵)
例1.⑴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⑵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桥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解析:选②④
横线前是六个字,横线后是四个字,所以选②,节奏一致“绕”与“茂”压韵,所以选④
1.正当黄河得意扬眉之时,突以数里之阔跌入百尺之峡,如水入壶,腾荡急旋。于是 。
①飞沫起虹,溅珠落盘,成瀑成湫,如挂如帘 ②溅珠落盘,成瀑成湫,飞沫起虹,如挂如帘
选① “盘”和“帘”压韵
古 诗 欣 赏
从多角度鉴赏诗歌:
一、诗歌内容:
1.写景抒情 2.边塞征战 3.怀古咏史 4.即事感怀 5.羁旅行役
二、诗歌情感:
1. 惜别之情 2.思乡之情 3.怀古之情 4.讽喻之情 5.报国之情
6.黍离之情(表达物是人非,无限惋惜的悲痛之情) 7.咏景之情 8.恋友之情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伤感、寂寞、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同情、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等。
三、诗歌语言:
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新雅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明快简洁、雄浑豪放、旷达俊朗、婉约沉郁
四、诗歌形象:
1.豪放洒脱乐观的形象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4.爱惜人才的形象 5.儿女情长的形象
五、表达技巧:(艺术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动衬静)、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议论
2.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即事感怀、象征、反衬、用典、赋比兴、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3.修辞:
对偶、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反复、反问、对比
六、个人风格:
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但各人又有各人的风格。例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杜牧的清健俊爽、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建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温庭筠的绮丽香艳、李清照的缠绵悱恻、(孟)郊寒(贾)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陆游的悲壮爱国。此外,词有婉约、豪放之分。
古代诗词鉴赏20例:
一、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二、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三、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四、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全诗描写了边塞征战将士们纵情饮宴的热烈场面,并抒发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全诗语言浅白,色彩浓郁,节奏明快,声情壮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五、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六、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评析】: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七、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评析】: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八、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评析】:诗是抒写感受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清新而有情致。这类诗是诗人对外界自然事物、气候加以精细体察而萌发于心的一种敏感、灵感凝成的景象。诗的首二句是写仰望,寥廓天宇,月色空明,星斗阑干,暗含时辰流转之意;后二句是写俯视,大地静谧,夜寒料峭,虫声新透,感知春之信息。构思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
九、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评析】: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十、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评析】: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十一、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评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十二、金陵图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评析】: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的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十三、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评析】: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意境尤其静净。起句对偶,颔联反而对得不工整,虽属五律,却有古体诗的风韵。
十四、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评析】:这是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先写作别处的山水:青山横亘外城之北,白水环绕东城潺流。此两句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刻出山之静态,“绕”字画出水之动态。如此描摹,挥洒自如,秀丽清新。中间二联切题,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前两句写对朋友飘泊生涯的关切,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后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尾联更进一层,抒发难舍难分的情绪。化用:《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句,嵌入“班”字,写出马犹不愿离群,何况人乎?烘出缱绻情谊,真是鬼斧神工。诗写得新颖别致,丰采殊异。色彩鲜艳,语言流畅,情意宛转含蓄,自然美与人情美水乳交融,别是一番风味。
十五、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评析】: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十六、登楼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评析】: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历来为诗家所推崇。沈德潜以为“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十七、贫女 [唐]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评析】:这虽然是一首咏叹贫女的身世,但也寄托了贫士怀才不遇之感伤。因为语意双关,含蕴丰富,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形象鲜明,诗情哀怨。主人公虽然“十指”“针巧”,可是“拟托良媒”,也无人赏识,只得“年年”“苦恨”。“为他人作嫁衣裳”,高度概括了终年劳心劳形的寒士,却不为世用,久屈下僚的愤懑不平的心情。
十八、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评析】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降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十九、蝶恋花 【北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评析】这首词写初夏时节发生于一墙之隔的一次极为平常的遭遇,在略表惆怅与嘲讽之余,却引出妙理,发人深省。上片为时令背景。尽管柳绵将尽,春事无多。然而燕子低昂,绿水环绕,芳草从生,透露出夏日初临的大自然的生机。下片是在如此明丽的环境中一个“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小小插曲。墙里墙外的两种人本不相涉。但一方无情,一方多情,导致了一场感情风波。《诗人玉屑》卷二一引《古今词话》说此词写行人多情与佳人无情,“极有理趣”。因为苏轼借此表达了某种人生哲理,行人与佳人的遭遇固属偶然。“多情却被无情恼”却有普遍性与必然性,在人与物、主观与客观的两者关系中是经常发生的。人们或许有过多次类似经验,由于不了解“物自无情而人自多情”,许多烦恼由是而起。然而无情是物的本性,多情是人的本性。它们始终是难以统一的。苏轼说自已作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能出”。这固然因为他天份高,同时也由于他学养湛深,所以能随处触发,皆成妙谛。这首词写景、记事、说理均极自然,佳人行人的插曲全如信手拈来,但一经慧光所照,寓庄于谐,就顿成妙解,发掘出其间的哲理内涵。这真是苏轼作诗词的一大本领。
二十、醉花阴 【南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评析】这首重九怀人词是李清照寄给她丈夫赵明诚的。元伊世珍《琅?(左应为女旁)记》卷中引《外传》:“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政(正)是易安作也。”这则轶闻说明此词歇拍三句极为脍炙人口,李清照论词鄙薄柳永“词语尘下”,这三句采取自我反观的笔法,用西风吹卷帘幕,露现出比黄花更为憔悴的少妇面容,形象地抒写了相思之苦,其意实同于柳永词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但表达时屏绝浮花浪蕊,而选择不求浓丽、自甘素淡的菊花加以自比,这既是就眼前取景,又反衬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高标逸韵,确乎无“词语尘下”之嫌。全词以含蓄蕴藉见长,“莫道不消魂”三句固然最为工妙,但其余各句亦堪玩味:“薄雾浓云愁永昼”,“永昼”多用以形容夏日,而时下已是昼短夜长的深秋季节,可知“永昼”当是一种对时间的心理错觉,作者借此点出了她独守空闺时的度日如年之感。“瑞脑消金兽”,枯坐铜香炉旁,看那炉中的香料一点点地消融,岂不见出作者的寂寞无聊?“半夜凉初透”,分明暗示了她的辗转反侧,难以成眠。“有暗香盈袖”,则既烘染了雅淡如菊的情怀,也隐含了“声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古诗?庭中有奇树》)的夫妇睽离之感。凡此,都有玩赏不尽的底蕴。
古 文 选 择
一、文言文关键在整体阅读,一般阅读顺序是这样的:
1.先仔细看一遍原文,目的是了解一下全文写的内容。现在的全国题大都围绕人物展开情节,以选记叙性的文字为主。
2.第二步是浏览一下最后概括全文的判断题。因为此题一般要求选出错误的一项,且都是细小的问题。这样读了以后,对全文内容的把握就心中有数了。
3.第三步,再去读原文,然后逐个做题。因为对全文理解得越透彻,做题的准确率就越高,做题的速度也越快。(当然这要结合自己的做题习惯)
二、现在,文言文的命题思路有这样一些变化:
1.离教材越来越近。文言虚词的考题大都引用教材的例子,所以熟悉一下古文的基本篇目还是有用的。
2.对全文整体认知的考查越来越具体。考查对事情来龙去脉的理解与把握,考查观点认识的提炼等。
三、实词的考查:
1.把意思代入原句,看词性与意思是否解释得通,如果还不能排除,再把它还原到原文,看具体语境。
2.实词释义方法:
①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相近或相反)
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对应“用”,所以它可以解释成“被任用”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 “劳苦”同义,所以“倦极”也同义,“极”就是“疲惫”的意思
“每读书至治乱得失” “得失”是反义词,所以“治乱”也应该是反义词,“治”就只能解释成“治理得好,太平”
②联想该字熟悉的课文中的例子或在成语中的用法
如:贷 责无旁贷(推卸) 严惩不贷(宽恕,饶恕)
把这两个意思代入“虽亲属不贷”,可知“宽恕”更合适
③或者把该字在现代汉语中可组的词代入解释
如:“无所阿避” 现代汉语中有“避免、回避、躲避”等词,代入句中比较可知“回避”更合适
四、虚词释义:
今年《考试说明》给出的虚词是18个,尽可能熟悉这些词的用法。看《优化》下册上的整理就够了。
五、给出观点,筛选材料
1.先看材料的陈述对象是否一致
2.再看材料的内容是否能证明观点
六、根据全文语意,找出错误项
1.先把选择肢还原到文中相关部分
2.注意时间、事件、人物的对应关系,注意事件内在的因果关系,注意个别词语的对应解释
七、文言文中一些固定短语的翻译:
1.得无:表示反诘的语气,译为:莫非,莫不是。
2.否则:是两个词,否:不是这样,不然;则,相当于“就”。
3.然后:是顺接连词,可译做“这样以后”,或者“之后”
4.然则:可译为“既然这样(如此),那么……
5.虽然:与现代汉语不同,“虽”相当于“虽然”,“然”相当于 “这样”,可译作“虽然如此”“尽管如此”
6.无乃:当副词用,可译作“岂不是”,也可译作“恐怕”。
7.比及:等到,等到了。 8.盍:何不。 曷:何不。 叵:不可。
9.如何,奈何,若何:它们组成固定形式,相当于汉语“怎么样”“为什么”“什么样”等
10.“如……何”“奈……何”“若……何”:这是上述形式的扩展,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把……怎么办”。
11.孰若,孰与:用做比较或选择,可译为“与……相比,谁(哪一个)……”;如放在动词前,可译为“怎如”“何如”“怎比得上”
12.所以:表原因,译做“……的原因”
表凭借或方法 ,译做“用来”“靠它来”“用来……的(根据、礼节、方法)”
13.无论:不用说,更不必说。 14.卑鄙:地位卑微,见识浅陋。
15.其实:它的果实,或者“那实际情况”“它实际上”“它的实利” 16.不过:不超过。
17.地方:土地方圆 18.山东:淆山以东。
19.可怜:可爱,或者“值得同情” 20.于是:在这时,或者“在这件事上”
21.以为:把……当作,或者“任用……人做” 22.指示:指给……人看。
23.可以:可以凭借…… 24.至于:达到某种程度,或者“落到什么地步”
25.不必:不一定,今义“用不着” 26.因而:趁着某个机会而……
27.或者:有的人,有些人 28.即使:就让(使)
29.智力:智谋和力量 30.前进:走上前献上
31.何苦:怕什么,怎么怕,怎么担心
社 科 论 文 阅 读
一、筛选类常见错误选项类型:
1.以偏概全。
2.答非所问,或为原文未谈及的问题。
3.改变判断的性质。
4.偷换概念。
5.背离语境的暗示,与材料或相关信息相矛盾。
二、推理类设题方式:
1.对原文中的说法变换叙述角度或表达的方式。
2.对部分信息的片面理解,或对整体材料中居于次要地位的性能、作用等进行夸大,从而得出一个不符合实际的结论。
3.对原文有关材料进行错误的引申与分析,推断出错误的发展趋势。
三、阅读顺序:
1.先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阅读题干,把选择肢还原到原文相关部分。
3.仔细比较、分析和原文的异同,做出判断。
4.特别注意某些虚词,如“可能、大概、也许、将会”,注意偶然与必然、已然与将然的区别。
现 代 文 阅 读
一、阅读顺序:
做题时,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答案都在原文中。关键是看理解的程度。一般来说,考生大都读一遍就去做题,准确率是比较低的。准确率的高低与读的遍数、认识的程度有密切关系。读的遍数越多,做对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设题点比较细小,需要仔细领会和核对。
一般要求是:1.先看一遍全文,不是浏览,而是仔细阅读。
2.第二步是大体浏览一下题目,这一条也是帮助你理解把握全文的最好提示。
3.第三步是结合所给的题目定位,判断、搜寻、概括、抽取、转化,这些方面不是一个过程,一遍成功的,而是反复进行的。这里的“定位”特别重要,是这一段还是那一段,是这几句还是那几句,要权衡、推断。一般来说,命题者命制试题时,往往抓住中心思想、中心内容设题,而不是枝叶。所以权衡时,要考虑段落,又要考虑全篇中心。
二、考场操作:
1.题目与文章
文章的题目,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信息。一般来说,它都会直接间接为我们的阅读试题的作答启迪出一些思考,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所以,在考场阅读中,我们一定要惜字如金,仔仔细细地过滤阅读试题中的每一个字,包括文章前后所标示的题目与出处,利用好每一个字所发出的信息,解答好每一道题。
2.文章与文段
在考场阅读中,我们同样需要重视文章与文段的关系。既要利用对每一文段理解的基础来形成对整个文章的总体把握,又要利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来加强对每一文段的准确深入的理解。考场阅读的考察中,很多情况是考我们的精读,尤其是对某一段某一节的深入理解。
3.文段与中心句:根据中心句的相关因子作答;根据对中心句的逻辑分析解题;根据中心句的关联判断解题。
4.中心句与标志词
利用文段里的中心句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内容,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加快对文章的理解。如:总之、进一步说、因此、所以、第一、一方面、原因之一、既、又、并且等等。有时候用的是物连,即重复强调某一物;有时,又采用时间、空间连接的方法。
利用中心句以及标志性的词语来提高考场阅读的速度,常常可以通过它们来检索、补充、概括以及作文意补充等,以达到明重心、作比较、抠字眼、画标志的考场阅读中所需的一些具体试题的作答的目的。
5.题面与题眼:
题眼,就是题目命制时的着眼点,常常能反映出命题者在设置这道题时的测试目的,以及构思这道题时的兴奋点。
考场是面对试题,首先要注意读懂题面,将命题者真正要考的地方找出来,才能有的放矢对准靶子进行进一步的阅读与思考,也才能真正集中精力去解答好每一道试题。这需要我们认真分析试题的关键性的词句,包括词性、修饰成分,乃至句式,从中找出命题的真实意图。
6.提示语与附加语
名 句
一、高考中名句的来源:
1.背诵篇目(基本在古文中)
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1997年高考题)
2.非背诵篇目中的名句
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训俭示康》,1996年高考题)
3.课外名句(《优化》上有整理的那种)
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1998)
二、命题者的思想导向:(名句的思想内涵)
揭示人类社会、客观事物一般规律的哲理;表现崇高理想、远大志向、美好情感
三、复习范围:
1.最近发的讲义上整理好的
2.第一到六册古文背诵篇目中句式整齐或揭示主旨、有一定意义的句子
3.平时练习中写错的字要特别注意。
古 文 翻 译
一、遵循三条原则:
信:忠实原文意思
达: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雅:尽量美一些,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
二、掌握六种方法:
1.留:凡是意义古今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变动。
2.扩:把单音字换成双音词
俗――庸俗 辱――玷辱、侮辱
3.拆:
如: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没有依靠 妻子:妻子儿女
4.增: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或代词的指代意)
5.删: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可删。
如:与其不逊也宁固 “也”为句中停顿,不翻译
6.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
如: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这是一个定语后置句,应把“好事”调到“少年”之前
三、四个步骤:
1.审:看清语法现象,如省略、倒装、活用等
2.切:以词为单位把句子切开,一一解释
3.连:再把解释好的词连缀成句
4.誊:翻译完毕,带回原文,仔细检查,誊上卷
上一篇:高考语文复习―文学常识
下一篇:准高三学生语文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