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 高考 > 高考备考 > 2018高考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

2018高考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

高老师 分享 时间:

诗歌鉴赏有哪些题型

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

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

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

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

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

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

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

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1.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考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

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以2016年江苏卷为例,我们来看看诗歌鉴赏中如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016·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

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本词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上阕叙述了李广的事迹,下阕写作者自己的感慨。词人借李广的故事,申诉自己无端落职、赋闲家居的不平,表达了对当权派倾轧忠良的不满,同时抒写自己虽遭打击而意志不衰的壮士情怀,是典型的借古人酒杯、浇胸中块垒之作。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与上阕不同,词的下阕转写作者自己的感慨。前五句,作者化用杜诗来回应小序中提到的“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一事。这里,作者借李广自比,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楚老、杨民瞻两位好友亲爱自己之意,盛赞他们不以穷达易交的高风。“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是借汉言宋,意思是汉时开边征战、号召立功绝域,在那时健如李广者尚且弃而不用,暗含对南宋求和讳战,更无需良将的讽刺之意,痛斥了南宋当朝亲奸佞而逐贤良的腐败和黑暗。结尾三句以斜风寒雨之景作结,融情于景,实写自己内心壮志不得酬的悲凉。

【答案】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2分)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2分)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2分)

一、把握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的技巧

1.把握景中情

(1)从理论上讲,要抓住景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一种联系是景与情之间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即通常所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另一种联系是景与情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2)从操作层面讲,要会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内涵。

(3)从景物冷暖中体味悲喜。“墨分五彩,词含七情”,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情感。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为喜悦。

2.把握物中情

要把握古诗“物”中情,最根本的是能抓住所写之物的特点,如形态、色泽、品质、环境等特点,从而体悟所寄托的情感。在答题时要把握住两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二是“物”中的深层情感。

3.把握典中情

古诗常用典故,借典故委婉曲折地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分析典故中的情感,要了解典故的出处和内容,把握作者用典的用意:或伤己、或讽今。答题有时也要把握住作者对典中人事及自己、时事的双层情感态度,同时注意联系作者的身世经历及所处的时代背景。

二、品“情语”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

要想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当然要借助常规方法,如审标题、联作者、找诗眼、借注释、知类别等。但临场时最主要而有效的方法是品“情语”。

1.品显性情语

所谓“显性情语”,答题指明显显示情感的语言,如包含“愁”“怨”“恨”“忧”“凄”“苦”“喜”“乐”“泪”“闲”“怜”“怅”等词语,这些大都是动词或形容词,表情达意功能相当明显。可以说抓住了这些“情语”,就抓住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些情语需要在第一时间予以关注并圈出,品味情感产生的缘由或情境。要注意的是,这些“情语”出现的位置主要在尾句(联)、首句(联),标题中有时也会出现,它有时还藏在“景语”中。

2.品隐性情语

所谓“隐性情语”,指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的词语。它主要有三类:

一类是指摹景、物、人特征的词语;一类是用了典故的词语;一类是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如能抓住这些隐性情语,品其含义,析其作用,则犹如拨云见日,“真性”显露无遗。

高考诗歌鉴赏有哪些答题方法

[分析修辞手法]

例1 阅读李白的《金陵望汉江》(文本见本期第18页),回答: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学生答案 当今盛世,即使任公子在世,也无须垂钓了。诗人借用任公子的典故,以江海中无巨鱼喻太平之世,侧面写出了世道的美好,表现了诗人对于盛世的赞美与颂扬,寄寓了自己既然身处和平世道,便可不必积极入仕,天下乐我亦同乐的情怀。

分析 能由典故分析出“太平盛世”,抓住了要领,得3分。但对“沧浪罢钓竿”的理解有误,没有考虑作者李白一向积极入世、渴望有所作为这一背景,后半部分答案不能得分。

答题示例 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3分)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2分)

点拨“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是李白用典处,李白以任公子自喻。古诗欣赏题,最不可忽视的是有关典故的注释文字。

归纳古诗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冗长为简洁。

拟人:使××人格化,新颖别致,栩栩如生,引人联想,生动活泼。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语言简练含蓄。

对偶:形式上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有音乐美;内容上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议论内容集中,增强气势;抒情语势磅礴,痛快淋漓。

用典: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双关:含蓄委婉、趣味横生。

对比:把对立的意思(事物)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明确表达方式]

答题例2 阅读宋人刘克庄的《北来人》(二首),回答: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简要分析。(6分)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学生答案①诗人运用对比手法,“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将权贵歌舞享乐与战士沙场孤军奋战对比,讽刺当政者昏庸无道;②诗人的叙述极具感染力,“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字字凝血,让人悲从中来。

答题分析答出对比诗歌鉴赏手法,但不够全面,得1分;分析出诗歌的感染力,但没有分析具体情感,且未能总结出叙事特色,得1分;共计2分

答题点拨“诗歌鉴赏在叙事上有何特色”一般指向诗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叙事人称和修辞手法。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从叙事人称看,采用第一人称;从修辞手法上看,运用了对比修辞。

答题示例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答对1点给2分)

答题归纳诗歌以写景抒情为主,故要特别关注描写与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前者包括描写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描写方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描写技巧(正面和侧面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后者包括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用典抒情、借物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