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点:如何克服“考后焦虑症”
推荐文章
摘要:济南中学魏风传副校长认为,考生出现以上五种心理,很大的原因“归功”于考生家长。大部分家长,他们非常关心孩子考前和考中的情绪变化,却往往忽视孩子在考后的心情。
高考结束已有二十多天了,不少考生走出考场后,不知不觉地又陷入了“心理高考”之中,整日为未来忧心忡忡,出现不同程度突发性的心理冲突和生理紊乱等现象,有关专家指出,这些学生患了“考后焦虑症”。
不少考生处于焦虑中
济南市某重点高中的学生小周告诉记者,高考结束以来,她就一直很烦,有时脾气大的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在高中的几次摸底考试,她的成绩在年级中一直是前十名,考完物理后情绪一落千丈,后面好几道题都没有做,感觉非常差。出来分数后,小周的心情更是糟糕透了。以前,她还经常和同学一块去打打球,通通话,开个玩笑,现在总感到没有劲,什么事都不想做,还老是从梦中惊醒,老是想着自己如果考不上大学应怎样面对父母和亲戚,他们会怎样看她。像小周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这些学生高考结束后,一直就处于焦虑状态之中,情绪不稳定,在家闷闷不乐,不苟言笑,不敢看家长的眼神,有时一觉睡到中午,也不吃饭。据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专家调查分析,60%—70%的高考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成就焦虑”,近20%的孩子会因为“心理高考”而影响了日常生活。
造成焦虑的五种心理
有关专家认为,这种焦虑分为轻、中、重三等。轻度焦虑自我感觉到不愉快、紧张,并不影响到日常生活,考生只要自己进行心理调试即可;中度焦虑则会影响到日常生活,需要得到家人和朋友的帮助;而重度则表现为主观感受,明显影响到生活,如饮食不香、坐卧不安,这时要到心理咨询中心让专家疏导心理。出现焦虑症状的主要是那些内向、性格孤僻的孩子,心理压力无处宣泄,这种压力不断积累,很有可能在高考成绩公布的前后总爆发,有的甚至会产生精神崩溃。这其实会影响这些考生的未来,他们今后一旦在生活中碰到结果与期望不一致时,焦虑又会出现。
据分析,考生一般会出现5种心理:
自卑心理:出现这种心理的考生,一般把高考看得很重,把高考和前途挂钩,认为高考失利就等于前途终结。所以整天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反复咀嚼失败和痛苦的情绪体验,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他们一般拒绝与人交往,即使与人交谈,也总是诉说自己的失败,自怨自艾。
麻木心理:一些考生因高考成绩不理想,受到家长、同学的嘲讽,于是妄自菲薄,以此掩盖内心的自卑和哀伤。
失落心理:高考后,随着紧张感的结束,有的考生反而会感到茫然无措,心里空荡荡的,仿佛失去了什么。这种失落心理会使他们失去热情,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整天等待、企盼,六神无主。
内疚心理:高考前,得到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激励,本想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以示报答,结果心想事不成,遂产生了愧对家长与师长的内疚心理。
孤独心理:一些考生因自我感觉没有考好,害怕别人嘲讽挖苦,便整天闷在家里,避免会亲拜友。这种自我封闭很容易形成孤独心理。
转移目标来缓解情绪
济南中学魏风传副校长认为,考生出现以上五种心理,很大的原因“归功”于考生家长。大部分家长,他们非常关心孩子考前和考中的情绪变化,却往往忽视孩子在考后的心情。考前,他们会到处请教一些专家,从心理、饮食、环境等各方面为孩子做好服务,以便孩子考试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中,他们会密切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孩子刚从考场下来,家长便围了上去,嘘寒问暖,孩子感到考不好,家长便耐心劝慰和开脱。可高考结束后,他们往往就会将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到能考多少分、分数线是多少这些问题上。有的家长甚至对考不好的孩子表现出失望的情绪,给孩子脸色看。这些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魏校长讲,作为考生家长,无论孩子考得怎么样,都不要有半点的埋怨和责备,因为这一切都已经没有意义。现在需要做的一是要帮助孩子调整心态,积极面对;二是帮助孩子选好志愿;三是帮助孩子规划未来;四是给孩子前进的信心和勇气。考生如果感到紧张、焦虑,可通过听音乐、看电视、打打球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使情绪得到缓解。一句话,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走过这段时间,一起直面现实、笑对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