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前 父母期望降下来 孩子效率提上去
推荐文章
案例描述
我儿子是东城区某重点班的高三学生,平时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优秀,也很懂事,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
高三联考刚考完,儿子就向我诉苦,说自己每天一进教室就开始忙个不停,一会儿干点这个,一会儿干点那个,忙得晕头转向。儿子同桌和他做同样的事情,可看起来总是一副从容不迫的样子。更让儿子受不了的是,这次高三联考,同桌成绩居然比他高很多。
现在离“一模”考试越来越近,儿子变得六神无主,觉得这儿也不懂,那儿也不会;看着这一科的内容,又想着另外的科目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这一科的作业还没有完成,另外几科的练习卷子又发下来了。
儿子现在心浮气躁,常常喊太累了,学不动了。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知道他是不是生病了。马上就要高三“一模”了,我儿子这种症状如果没有缓解的话,高考怎么考呢?
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帮儿子摆脱这种困境。请问专家,我该怎么办呢?
分析
高考不光是一场知识的挑战,更是一场心理战,而且越到后面,心态因素显得越重要。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些高三学子每天忙碌不已,可做的很多是无用功;感觉自己付出了很多,学习成绩却总是不如意,这种现象在高三学生中非常普遍。
上述案例中,孩子在学习上正是处于这样的一种状态,需要父母提高警惕。这个孩子不是在学习上不努力,而是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这样的学生常常什么都想做,哪一科都想抓,可是没办法静下心来深入下去,于是就会心浮气躁,常常因一点小事发脾气,经常用一些貌似刻苦的无效劳动来求得心理安慰。一旦成绩出来了,不如其他同学,就会悲观、失望,甚至出现不想学的念头。
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千万不要先乱了阵脚,毕竟现在已不是讲究“慢工出细活”的年代,效率总是和学习上的许多因素挂钩的。父母要静下心来和孩子一起找到正确、适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建议
首先,父母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为模拟考试确定适当的目标和期望值。如果父母给孩子定出过高的目标,一旦在备考过程中发生预料不到的情况,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大打折扣,就会导致孩子忧心忡忡,生怕自己失败,而这种恐惧无疑会引起考试焦虑。因此,在积极帮助孩子备考的过程中,父母不要把目光盯在孩子的分数和考试名次上,而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客观制定合适的目标。父母可以采取小目标逐步实现的方法,帮助孩子达成目标。
其次,父母要帮助孩子明确高考目标,并将其分解为能做到的短期计划,力争每天都有扎实的收获。比如语文学科,如果孩子在现代文阅读部分有较大的漏洞,父母可以帮孩子整理过去做过的阅读练习,让孩子争取每天限时做一篇现代文阅读训练。做完题后,父母还要和孩子一起研究题型,归纳答题技巧,巩固相关知识点。如果父母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也可以为孩子请家教,帮助完成这项任务。现在高考《考试说明》已经发下来了,高考考查内容是相对固定的。父母可以和孩子把“一模”前夕作为一个时间段,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什么时间点做什么事情,按照学习计划逐项落实,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再次,父母要帮孩子将事情仔细分类,提高学习效率。孩子每天需要处理的事情无非是两种:事务类和思考类。父母如果能帮孩子进行划分,区别对待,也会大大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事务类事情不需要花费孩子太多精力,只要按照孩子常规做法处理就可以了,不要害怕途中被打扰、中断。比如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可以让他背背英语单词、语文课文、作文素材等。对于那些需要集中脑力、精力且一气呵成的思考类学习,如做数理化习题、构思作文等,要安排在孩子思路敏捷、精力旺盛且不容易被打扰的时间段去完成。这样做了之后,父母就会发现孩子的学习效率大幅提高,还会有更多课余时间做学习以外的事情。
然后,父母要创设宽松的环境,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父母不要把自己不切实际的期望和要求强加于孩子身上,过高的期望可能会使孩子产生无助、沮丧、焦虑的感觉。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能力,尽量不要在学习成绩等方面提出过分、主观的要求。在陪考期间,父母要注意营造温馨、融洽的家庭气氛,开展良好的亲子沟通,给孩子更多安全感;鼓励孩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享受考试过程而不是过度关注结果。
最后,父母要及时向学校心理教师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心理老师可以对孩子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训练,通过时间管理、学习方法、答题技巧等方面的训练,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信心。(北京宏志中学心理教师 孙治英)
点击查看更多高考家长必读文章>>
相关阅读
家长注意:高考前三个月 调理孩子身体要因人吃益智方
高三家长必读:做合格父母的七点秘诀
玩转三条生理曲线 帮助孩子度过高考备战低潮
高考倒计时巧除焦虑症 家长勿做学习“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