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 高考 > 高考备考 > 高考帮孩子“心理按摩” 专家:不宜多说教

高考帮孩子“心理按摩” 专家:不宜多说教

高老师 分享 时间:

  “孩子上次模拟测试没考好,和我争执一次,就离家出走了。”随着高考临近,高三生的心理也成为家长最为关注的话题,最近不少家长电话求助本报。对此,心理专家建议,高考前,考生有一些浮躁情绪,甚至感到忧郁都是正常的,此时家长要放松心态,通过减压,帮助孩子进行心理“按摩”。

  案例1 成绩下降,考生与父母争执后离家出走

  刚刚过去的高考三模,小何没有考好,从原本的学校前50名,掉到前100名。由于老师对她寄予厚望,为此频繁找她询问原因,想帮她把成绩稳定住。父母也经常打听她的学习情况。小何感到压力越来越大。

  “有一次,我就问她最近的学习情况,做题目有没有感到吃力,学校有没有进行模拟测试,孩子一下子就火了,说我们给了她太多压力,”小何的妈妈说,争执之后,第二天,女儿上完晚自习居然没有回家,打电话也提示关机,这把何妈妈急疯了,给身边的亲戚以及小何的同学都打了电话,可是却一点消息都没有。正在何妈妈准备报警时,夜里1点钟,小何打来电话,原来,晚自习后,她一个人打的到了乡下的奶奶家。

  “我要在奶奶家住几天,你们就不要烦我了,”电话中,小何表示,每当父母询问学习情况的时候,她都感觉到喘不过气来。“等我想通了,自然会回去。”

  专家支招 大考前夕,老师和家长不宜多说教

  “这是老师和家长过度期待和过度关注的结果,”扬州著名心理专家王道荣表示,这会给考生造成无形的压力,当压力到达临界点时,往往一句多余的话可能就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人际冲突、离家出走等就会发生。

  王道荣说:“其实,大考前夕,老师和家长不宜多说教,不能再鞭策,可以默默地陪伴着孩子,为他们提供温馨的心理环境,理解、尊重、接受、支持,帮助孩子稳步推进,淡定复习。决不能好心办坏事,无意帮倒忙。”

  案例2 家长一句话,考生失眠了

  小静进入高三后,一直很努力地学习,春节过后,努力有了回报,成绩逐步提高。可就在前段时间,妈妈在她某次月考之后无意中说的一句话却让小静有了压力。

  “妈妈为了我,最近一段时间,特地请了一个月的假陪伴我,上次高考模拟测试结束后,妈妈就跟我说,‘希望你高考也能像这次模拟测试成绩这么好,不然我都不好交差,’这句话让我内心感到很是恐慌。”

  小静说,最近一段时间,她常常感到忧心忡忡,晚上也开始失眠,晚上睡不着,午睡也睡不着,每次看到不会的题目,内心就开始很忐忑,就会想,万一这要是高考的题目,怎么办?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她的成绩又开始下滑。

  专家支招 家长要给孩子积极暗示

  苏北医院临床心理科医生童萍表示,心理学有一个现象叫“自证预言”,当我们渴望一件好事发生时,会倾向于找寻符合该期望的正面信息,相反,如果我们越担心坏事情的发生,便会越留意不利的信息。“冲击阶段的高三生神经正处于较脆弱的状态,周围的信息极容易趁虚而入,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心理暗示,产生自证预言的效果。”

  “此时家长应该用积极暗示取代消极暗示,比如学会调节自我情绪,努力给孩子传递积极、稳定的情绪,人的情绪是有传染性的,要想孩子临阵不慌,父母首先稳住阵脚,至少不把自己的焦虑转移给孩子。”

  案例3 成绩不见提升,考生焦躁不安

  进入高三下学期,小灏常常感到焦躁不安,特别是前不久模拟考试中,由于名次倒退了15名,而一些平时成绩不怎么好的同学,考得却比他好,对此,小灏心里很不服气。

  回家后,父母知道成绩,不但没有说什么,还鼓励他,这让他心里更难受,回到学校后,他加倍努力,发现自己在英语作文方面比较弱后,他还特地想了一个“捷径”:挑选了一些作文范本,通过背诵的方式,希望到考试时根据要求适当改头换面,拿个高分。

  但最后的结果却是,背的作文根本与要写的作文对不上,由于在英语上花的时间多,小灏的数学成绩也没有了往日的优势,这让他很是懊恼,“现在晚自习,我都不知道看哪一门。”随着高考越来越近,他的睡眠质量越来越不好了,除了入睡难,中途还老是醒来。

  专家支招 别让浮躁心理控制自己

  “小灏这样的情况其实都是浮躁心理作怪。”王道荣分析,如今的高中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浮躁心理,表现为沉不住气、做事易冲动、注意力易分散、缺乏自我克制能力等。

  王道荣建议,考生可以试着量身定制一个学习计划,把复杂的学习过程具体化,把内容目标具体地融入每一天、每一小时中。学习目标应适合自己的学习水平和效率,任务不可过重或过轻,而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标签: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