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 高考 > 高考备考 > 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 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 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高老师 分享 时间:

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的发展

1、夏、商、西周、春秋为精耕细作的萌芽期,主要标志为黄河流域的沟洫。

2、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为精耕细作技术的成型期,主要标志为北方旱地精耕细作体系的形成与成熟。

3、隋、唐、宋、辽、金、元为精耕细作技术的扩展期,主要标志为南方水田精耕细作体系的形成与成熟。

4、明、清是精耕细作技术的深入发展期,主要特点是为了适应人口迅速增长、耕地资源吃紧的情况,土地利用的广度以及深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中国古代农业的分布特点

我国原始农耕文化重要遗址在地理分布上特点是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但长江流域出现的时间更晚,原因是当时黄河流域农作物的产量高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气候条件更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求。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的用具

1. 虞、夏、商、西周、春秋时期。考古学上的青铜时代。

青铜工具使用日益广泛,但木质耒耜仍是主要耕播工具。两人一组的耦耕盛行。耒耜、沟洫、井田三位一体。

2. 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

铁犁牛耕在黄河流域推广,金属农具取代了木石耕具。耧车、风车、石转磨、水碓等重大创造相继出现。大型农田灌溉工程在黄河流域相继兴建,因此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3.隋、唐、宋、元时期。 经济中心南移。稻麦取代粟黍成为主粮。棉花传入长江流域。南方水利大发展,圩田、涂田、沙田、架田、 梯田体系形成。灌钢技术提高了铁农具的质量,传统农具发展到顶峰。曲辕犁、翻车为标志性农业用具。

4. 明清时期。

人口大增长,人工代替牛耕,生产倒退。农具无大创新,只有小改进。有小创新的多是适应个体农户的细小农具,如下面这几种。风力水车传到湖南、淮北等地。

①南方稻作农具:拔车(手摇小型水车),塍(chéng)铲、塍刀(南方丘陵山区整治水田田埂的工具),匍蓑(种双季稻整地用具),稻床(稻谷脱粒工具)。

②北方旱作农具:漏锄(中耕用具),滑车(捕粘虫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