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属于自己的“考试模式”
推荐文章
北京大学 梁勇
不同的人解读试卷的习惯并不一样。我比较喜欢看那些做对的题目是怎么对的,因为这样给人的感觉真的很好。
很多人做完卷子之后的检查就是把题目重新做一遍,这样做没什么效率,我喜欢自己把卷子批改一遍,假设自己就是那个改卷子的老师,一点点批改下来……
(一)
模拟考试的疯狂期,大量不知道真伪的内部猜题满天飞,几乎每天你都会收到一两张这样的卷子,不是专题测验就是综合测试。这个时候,你更要掌握主动权, 要学会不被试卷压迫。
首先看是综合测试还是单个知识点的测验,如果是综合测验,就先收下,留到周末自我检测一下;如果是单个知识点的测验,就在复习完第一遍之后做一套。在 做题之前还要检查一下题目的难度,如果实在很变态,那就不要自我折磨,要做适合自己难度的题目。不要总是觉得难题才能体现水平,因为高考中大部分题目都是 中等的,最难的题目做不出來影响也不大的。高考时数学科的最后一道题目我就没做出来,做出来耗费的精力实在太多,于是去检查前面的题目了,最后还是能够得 到 143分。
卷子也并不是做过就放过的,一定要收下来认真解读一番。解读试卷花的时间并不亚于做卷子的花费。不同的人解读试卷的习惯并不一样。我比较喜欢看那些做 对的题目是怎么对的,因为这样给人的感觉真的很好。当然了,错误的地方一定要认真看了,不要试图去记答案,除非你实在不明白为什么错了,要找到所以正确所 以错误的原因,这样才能真的避免再一次出错。一道题做对了,也要认真看一下,认真揣摩一下,题目要考察的是什么,出题者是怎么设置混淆点,你是怎么样看出 来,又是怎样抓住要点的。这样一套总结下来,你会发现,好多题目都是一个类型的。
题目虽然千变万化,可都是课本上的知识点。抓住要点之后就有针对性地去看看书本,看看参考书。把一个一个的专题弄明白,把一个一个的知识点搞懂。
只掌握基本的还是不够的,这样应付考试还是很吃力,要向更难的地方进发。
文科的东西要想考高分,在我看来,一个是深度,一个是广度。不过限于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要想自己发挥,往深度挖掘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专家已经把问 题的现象本质都分析得差不多了,没有接纳别人思考的余地,而且高中生很难有比较好的理论修养,我们不必也不能苛求深度。但是另外一个,广度的要求,却是可 以达到的。大量的阅读可以弥补思维深度不够的缺陷。一些热点问题,会有比较权威的理论定性和解释。这种解释往往还是很有说服力的,从东汉的太学以来,风声 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关心时事就是一个好习惯,希望大家能有这个习惯。
(二)
另外分享一个小小的技巧。很多人做完卷子之后的检查就是把题目重新做一遍。而我更喜欢自己把卷子批改一遍,假设自己就是那个改卷子的老师,一点点批改 下来,确定可以给分的,不太确定的,确定不正确的。三类判下来,基本就检查了一遍,也估计出来大概能得多少分,不会考完还是两眼一摸黑,到处找人对答案。
还有很多人认为心态很重要,有人为了一个好的心态,连考试用的笔和橡皮都要挑选好久。我并不觉得这是沉着冷静,我从来就是随随便便拿起东西就去考试 的。还有很多人,考前成群结伴去祷告。在我看来,大把功夫花在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恰恰是心态不好的表现。心态不是凭空出现的,只有知彼知己,才能树立 正确的心态,单纯靠临时抱佛脚,怎能树立信心呢?不要单纯为了心态而调整心态,不管心情多么不好,做一套卷子下来,全部都正确,我想也不会有什么不高兴的 了。当你真正沉浸在学习中的时候,没有什么值得烦恼了。只有很纯粹的喜悦和努力。
(三)
也不要希望能够摆脱一切的烦恼,然后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你要是不自己积极学习,几乎没有什么时候不会被打扰。我曾开玩笑说,我就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活 着的完美主义者。大家到了大学才发现高中生活还是十分幸福的,有个目标,有个方向,吃饱了睡醒了,一路狂奔,跑到终点就是幸福。
如果你总是希望完美,那么你只能沉湎在过去的虚拟回忆中,或者干脆“死去”。这个世界不存在完美,我们还是一样地活下去。不要指望等到心平如水时再去 学习,那你永远等不到学习的时候。在学习中慢慢平复心情,生活本来就是这样的,你觉得呢?
在这个时候,也不要有什么大的改变。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学习习惯,都不适合做大的改变。新的方法总是要花上时间来适应的,而且不一定就是最好的。考试 模式这种东西,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模拟考试期将来,正是同学们锻炼自己考试能力的时候,不要错过每一场考试,从现在开始,寻找出自己的“考试模 式”,我想,到高考时,便没有什么可慌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