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 高考 > 高考备考 > 七子之歌创作的背景 主要内容是

七子之歌创作的背景 主要内容是

高老师 分享 时间:

七子之歌创作的背景

自晚清开始,中国屡次受列强侵略。闻一多在到美国留学时,各地的阅历令他在留学期间心感悲愤,终在1925年将其爱国满怀写下《七子之歌》组诗,以寄爱国、思国之情。

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这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写作这组诗篇的时候,正值闻一多在纽约艺术学院留学期间。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将近三年的他,多次亲身体会到种族歧视的屈辱,他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激发起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加上三年背井离乡的经历,使他更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也使他更加深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一方面怀念和赞美祖国,一方面抒发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这组《七子之歌》就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写完《七子之歌》的第二天,闻一多就在写给好友梁实秋的信中将之称为“国家主义的呼声”。

七子之歌的含义是什么

七子之歌中,闻一多以拟人的手法,将中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处“失地”比做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

这种第一人称“独白”的方式,不但让人感到亲切,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归属感,使每一首诗都灌注着被掳掠的血肉之躯的疼痛,强烈表达了对祖国母亲深沉的眷恋。

诗人在这一组诗作品里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等七个被割让、租借的地方,比做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让他们来倾诉“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悲哀之情,“以抒其孤苦亡告,春怀祖国之哀忱”,从而让民众从漠然中警醒,振兴中华,收复失地。

《七子之歌》是近代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