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 高考 > 高考备考 > 09年高考复习:历史简释题的题型特点与答题技巧

09年高考复习:历史简释题的题型特点与答题技巧

高老师 分享 时间:

  一、题型特点

  历史简释题开辟了考查求异思维的新天地,为历史教学园地注入了一泓清水。它能引导中学师生摆脱思维定势。同时,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初步的研究性能力及创新能力。它具有如下特点:

  1.材料的选择--多样性、生动性、典型性

  在这里,笔者简以历年上海高考历史卷中的典型简释题为例加以说明。

  (1)多样性

  试题既是能力训练的素材,又是获得信息的载体,因此命题者非常注重材料类型的多样性。不仅包括常见的文字材料,而且还包括对联、谚语、文物、钱币、邮票、地图、照片、插图、漫画、海报和儿童画等,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外交等各个方面,既有正面材料、也有反面材料。既有来自过去的历史材料,也有来自实际生活,充满生活气息的材料。

  (2)生动性

  一是文字材料体现出形象化、文学化和生活化的特点。如2001年"群蜂会议"、2004年"刘少奇与一位资本家的对话"题等。二是重视各种统计图表的应用。如2003年第33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2004年第29题《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表题。图表与文字材料相比具有形象、直观、简捷、新颖等特点,且更适合青少年的认知心理特征和体现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三是重视历史地图、各类历史图片的应用。如2004年"上海徐家汇掠影",2005年的"儿童画"等。四是重视原始材料的选择应用。如2002年的"秦砖、汉瓦、东汉画像石"、2003年的"彩绘陶佣"等。原始材料既包括历史文件、档案、名人手迹等文字资料,也包括新闻图片、历史照片、考古文物等各类实物资料,更具历史学科特色,使简释题充溢着历史的味道。

  (3)典型性

  简释题虽然以基础性为显著特点,但在设计题目时,仍突出了对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和生活经历的关注,重视材料内容的典型性和时代性。

  如1997年高考中的"香港问题"题、2002年"欧元"题等,都体现的是社会热点问题。

  2.问题的设置--探究性

  如2005年"民国初期学生心目中的伟人"一题就顺应了近些年来史学界开始"眼光向下",关注社会民众史的研究趋势,情景性、开放性、探究性三者相互融合与渗透,令人感到面目一新。

  二、高考真题解析

  简释题,题目小,形式多样,考查功能多,所以掌握简释题答题技巧是获得高分的保证。综观历年上海卷中的历史简释题,从材料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文献型、图画型、图表型三类,下面就分类以典型例题加以分析。

  1、文献型

  文献型简释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对历史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考查内容多为对联、诗词、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文字等等。

  真题示例:(06年上海历史卷·35.(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1)为什么说阿登纳说"欧洲的联合是绝对有必要的",结合二战后的国际形势,谈谈你的理解。(2分)

  解析:此小题是一道注释文献资料题,主要考查历史背景知识,另外还涉及到设身处地的历史意识,从而使难度有所提高。此题的关键处是把握时间(二战后)、空间(欧洲)、人物(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三要素,联系书本知识即可迎刃而解。

  对策:考生要全面阅读史料,找准史料反映的时间、空间和人物三要素,然后联系教材上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回答。回答时请注意以下问题:切忌只看前两句,后面不看,以为全懂了,按习惯去做,结果文不对题;按要求回答,切忌不管几问,在第一问中全写完,二、三问便无话可说;可以多写几句,但前后答案不能矛盾。原则上一句话一分

  参考答案:(1)二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下降或欧洲传统优势地位的消失;两极格局形成或美苏冷战局面出现。(2分)

  2、图画型

  图画型简释题是以直观的图画代替文字描述反映历史现象,图画可以是人物、文物。

  (1)人物类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涌现过无数的历史人物。我们看待历史人物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的时候一定要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时代中去分析,不能脱离时代背景,而且要一分为二辨证地去看待。

  真题示例:(03年上海历史卷·30)美国某民意测验机构在中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一位在本国早期历史上贡献最大的总统。结果,下列总统得票相近。

  问题:(共5分)

  (1)这三种选择,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为什么?(2分)

  (2)另外两种选择是否也有可理解之处?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解析:此题以开放的姿态,鼓励考生畅所欲言,体现了史实是惟一的特性。历史结论和观念不是惟一的思想,这就是命题者的独具匠心。

  对策:做题时,要把题目信息、人物图片与教材知识结合起来,尤其是对一些古代人物的绘画图,还要能从其服饰、发式、容貌等进行全方位的判定和提取信息。考生在做题时要注意:要看大不看小,注重重大问题,不要太注重细枝末节,不要因小失大;要跟学过的知识挂钩,特别是考纲范围内的知识,不要考虑没学过的内容;要跟历史知识挂钩,不要考虑非历史知识。

  参考答案:本题三种选择顺序不固定,按下列要点与标准给分,但总分不超过5分。

  华盛顿: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独立(2分)。杰斐逊:参与起草《独立宣言》,它是"第一个人权宣言"(如答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也给分)(2分)。林肯: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联邦的统一(2分)。

  (2)文物类

  文物是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主要有艺术、遗迹、遗址、遗物、图书刊物、生产工具、历史图片或照片、宣传标语、票据、证件等。

  真题示例:(06年上海历史卷·33)时下有一种新的媒体形式"手机报",就是通过手机阅读新闻。左图是一幅颇富创意的"手机报"广告。观察图片,回答问题。(7分)

  (1)图片A侧的符号是什么文字,有什么特点?(1分)

  (2)图片A、B两侧分别象征什么时代?(2分)

  (3)从最初创造的书写符号,到现在使用的电子媒介,在漫长的时代变迁中,信息传播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请以历史上某重大发明为例,说明他是如何推动信息传播的变革。(2分)

  (4)广告设计者把两者联系起来,你认为传递了怎样的历史内涵?(2分)

  解析:此题的图片虽然不是文物,但解题时仍可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观察图片,概括形象特征;第二步,提取有用信息,反映历史情景。总的来说,解答方式是观察形象,反映现象。

  对策:历史文物是记录历史的重要载体,正确理解历史文物,寻找有效信息,建立其与题目之间的联系方式,是高考考查考生能力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解答此类试题,一要明确题目的设问要求;二要从设问角度出发解读图片,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三是要结合设问要求对信息进行判断,正确解答。

  参考答案:(1)甲骨文或象形文字;象形或刻在龟甲上。(1分)

  (2)A:农业时代或商代;B:信息时代或现代。(2分)

  (3)例如,造纸术改变了信息的载体;印刷术加快了信息传播,扩大了传播的范围;电子媒介改变了人类信息存储和加工的方式,使信息传播加快,信息获得更为便捷;或符合题意的其他列项。(2分)

  (4)切合主题并有历史内涵的回答。(2分)

  3、图表型

  图表型简释题的材料是以图表形式出现的,主要考查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要求根据数据变化的轨迹看出事物的变化发展趋势,看出影响数据变化的历史背景。图表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曲线图表、饼状图表、二维表格表、柱状图表等。

  真题示例:(06年上海历史卷·35.(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战后欧洲主要国家GDP增长情况图(单位:亿美元)

  (2)根据上图,指出欧洲在走向联合的过程中,相关国家经济变化的概况。(2分)

  解析:第一步:对同一类数据进行对比,找到其发展变化的特点。对比就能发现欧洲主要国家经济恢复并迅速发展。第二步:综合各类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发现差异。将法国、德国、英国三国的GDP进行横向比较,就可以得出德国经济位居前列这一结论。第三步:抓住关键节点,分析相关历史背景。抓住"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这关键节点,该题就不难回答了。

  对策: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要"横看、纵比、再综合"。"横看"即仔细看清数字的变化规律(显性信息),"纵比"即必须结合课文内容从历史大背景去综合思考(隐性信息),"再综合"即必须看清提问的要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2)战后欧洲主要国家经济恢复并迅速发展,德国经济位居前列;70年代加入欧共体后英国经济发展的情况;经济发展迅速。(2分)

  综上所述,考生在解答历史简释题特别要注意审题、答题两个环节:第一、审题是前提,要做到:①浏览材料和试题设问,明确知识定位;②根据试题设问,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③浏览材料和试题设问时要注意限定条件。第二、答题是关键,要简明扼要,直奔主题,看分赋点:①按问而答、偏重史实知识考查,写出准确的史实即可;偏重史论观点的,写出见解,并作说明评价。②扣题简答。就是简明扼要,不必展开逐点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