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材料题要猜出命题人的心思
推荐文章
回归教材把握重点
即使一些历史成绩不够好的同学也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虽然还剩40多天的时间就要高考,但也意味着同学们还有时间去提高自己,准备的充分一点,考场上释放的就更多一些。而如何去提高?首先要做的就是回归教材。其次是知识的准备。这些年高考中,古代史怎么都会占到20分,而这20分的知识只在一本书当中。另外还有一些题是年年必考的,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些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上册的知识,下册肯定要考的是建国以后的历史。历史要解决的是现实问题,学习的出发点最终也要回归到这点上来,因此改革开放以后的历史同学们要格外关注。世界史的知识当中,三次工业革命,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等知识点也是必考的。
四种方式构建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
如果同学们在高二开始选择文科的时候就已经着手在建立历史的知识体系,那么现在应该跳出这个框架,回头看看。知识体系的建立就象搭积木构建框架一样,同学们要有站在月球上回望地球的心理,站在教材的外面回望教材。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至少有四个支撑点,第一是从时间上划分为古代和现代,比如,学习中国古代史就要把封建社会是什么弄透,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外交这几方面兼顾到,抓住它们的发展趋势。政治方面,统一是历史的必然;经济反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文化上的体系,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民族方面,民族融合是必然的趋势;外交反面,从主动开放到闭关锁国。第二,从体例上划分又可分为政治文明史、经济文明史、思想历程史。第三,从空间上划分。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如中国历史,考试中往往考察的是中国东南地区发生的事件,有时会出现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则很少涉及。世界史方面来说,我们的历史课本是有些“嫌贫爱富”的,当今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教学才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因此亚洲地区会考查日本的历史,偌大的美洲也只讲美国的历史,再加上英国、法国、德意志、俄罗斯、荷兰,基本上就构成了世界史的框架。第四种方法也是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把教材上目录的语言背下来,因为这本身就是体系。
记忆要能灵活运用
如果同学们的分数不高,现在还徘徊在40-50分的阶段,那么这样的同学应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但并不代表记住了就能考好历史,高考更多的是考查同学们对文化知识信息接收的能力,记忆肯定很重要,会占到40%,但同学们在记忆的时候也不能机械的去背,记忆还要灵活运用。如,高考题中或会考到一本书《天工开物》,考题不会简单的考问这本书的作者是谁?或者问明末的中国百科全书是什么,而会把这本书中的插图拿出来,考问考生,这些插图出自是哪本书当中。所以,同学们在记忆一个知识点的时候,要把可能存在的信息都收集到这一点上来,使自己的知识含量大幅度的提高。
材料题要猜出题人的心思
材料题是同学们头疼的题型之一,如何去回答这类的问题?首先同学们在面对这类问题时要去猜出题人的心思,就象一个少年去猜他所爱的人的心思一样,要情感进入,不论题目多么生僻都不排斥,先看问题后读材料,因为命题人的材料都是客观材料,而问题才是命题人的主观想法。二看题目问的是什么,如有的题会说“依据材料1”怎样怎样,那么这就是在告诉同学们答案就在材料1里,一定要反复理解材料中的话。还有的题会说“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那么这就是在提醒同学,这道题的答案与材料没关系,应该马上联系到教材寻找相关的知识点。
高考即将走过32个年头,也许考试内容、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本质上三种题型从没变过。一是记忆题,考查同学们能不能通过阅读之后的记忆迅速片段摘取归纳出材料中的信息。第二是比较,把相同或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我们称之为比较归类类型题三是因果论证题,这类题题量最大,分值最高,通常会问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是什么?如何分析、如何理解,性质、本质……这些都是因果的“因”,接着还会问这一事件的影响、作用,如何去评价?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它的局限性是什么?这些是“果”。同学们在回答这类问题时要把历史事情相关的社会性质、政治、民族、经济都分析到才能答对。历史试卷的分值是会说话的,通常黑龙江使用全国二卷组织考试,这类题基本上是偶数分,如果这道题14分,那最多答7点,那么同学们就能推断出自己回答的是否完全。
平时练习要严格掌握时间
高考中的历史试题只有50分钟时间,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合理的分配时间来保证做完全部的题目。选择题最多考虑30秒否则就会答不完试卷,12道题必须在6分钟内做完。如37题或38题那样32分的问答题,表面设问最多5问,内涵设问大概在8到10问,这样的题同学们最多用30分钟就得做完。因此同学们在平时练习的时候要多注意时间的安排,每做完一组题都要标明时间,提醒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在考试中赢得主动。
上一篇:历史最后冲刺多看课本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