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 高考 > 高考备考 > 解读2007年广东高考考试说明政治科变化

解读2007年广东高考考试说明政治科变化

高老师 分享 时间:

  广州六中 姜远勤

  编者按:广受关注的广东高考《考试说明》出台后,天星教育《试题调研》立即组织广东省知名专家对广东《考试说明》进行了全面解读,并根据变化给出了一系列的高考复习应对策略,详情请关注即将出版的《试题调研》第7辑《解读2007年广东〈考试说明〉》。

2007年《考试大纲》最新变化

  1、考核目标与要求方面的变化

  2007年高考《考试大纲》规定,政治学科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包括下列方面:

  (1).获取和解读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用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这与以前高考要求的:再认或再现所学的知识、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解释有关的政治现象、经济现象等,认识事物的本质、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或现实问题、恰当使用经济、哲学、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等方面的能力要求是有所不同的。虽然能力要求表面上从以前的七个或者五个减少到四个,但是实际上新考纲的能力要求不仅包括了以前的能力要求,而且增加和提高了能力要求。特别是关于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要求,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符合时代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是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的。

  我们可以看出,新的考纲和考试说明,与以前的考纲相比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它淡化了阶级分析法,强调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淡化了知识体系与知识的内在联系,强调了知识的调动、生成、自主学习、知识库等;淡化了对知识的识记,强调了科学与人文素养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考查;注重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政治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关注时代性和实践性,更加强调贴近生活。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上述四项能力的基础。信息包括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包括归纳信息、筛选信息、理解信息、分析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和提取有效性信息加以运用等。“获取和解读信息”还应该包括:明确试题的测试目的和意义、对信息进行整合、把握各种信息的实质、因应信息提供的情境、在综合信息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和合理的发挥等。“获取和解读信息”应该是一个对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过程。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主要表现为审题的全面和精准,把握各种信息的性质和试题的立意,明确答题的要求和方向。

  调动和运用知识,首先要做好知识准备,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也是信息解读的基础。要全面、准确、牢固地把握考点知识,并能形成知识体系。在体系中要突出主干知识。其次对知识要能够灵活运用。熟能生巧,只有熟悉所学知识、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能够融会贯通,才能知道应该调动运用那些知识,才不至于乱搞大包围。

  描述和阐释事物包括对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要准确阐释,对材料信息所反映的现象、本质、特征、问题等能够进行清晰的、有逻辑、有条理的阐述和表达。它是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结果,也是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程度、水平、能力的表现。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还要求考生针对不同类型的试题,学会运用不同的解题和答题的技巧和方法,掌握不同类型试题解题的基本思路。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把握表述技巧,要点全面、表述完整、层次分明、语言规范、用词恰当,并恰当使用政治术语。

  论证和探究问题要求我们掌握基本的知识、基本的科学的思维方法、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包括:第一,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的程度。没有足够的知识底蕴,就无法通过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提出(或得出)正确的观点,运用知识或理论支持或说明论点也无从谈起。因此,必须要牢固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论证问题提供前提条件;第二,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一般来讲,针对试题设置的具体情境,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从中得出多方面的要点。如何从这些要点中选出符合试题设问的内容,并将这些要点整理成逻辑顺畅、层次分明的论述,是我们实际掌握、理解、运用知识的外在表现,也是我们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较高的语言组织的逻辑性、层次性能力。

  2007年高考大纲要求的四项能力考核目标依此递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政治能力目标和要求。当然,上述四项能力是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高考试题对这些能力的考查也是相互融合的。这是值得倍加重视和关注的变化。应该明确“考核目标与要求”的变化,是以“能力立意”为特征的高考改革深入发展的表现,是对复习备考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也给中学教学指明了方向。

2、考试范围方面的变化

  新的考纲和考试说明规定:试卷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时事政治、选考部分等六个部分,各部分占满分值的比例如下:

  经济生活 约20%

  政治生活 约20%

  文化生活 约20%

  生活与哲学 约25%

  时事政治 约10%

  选考部分(经济学常识或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 约5%

  这与以前高考包括的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和时事政治相比。考试范围应该是扩大了,内容有所增加。特别是增加了文化模块和选考部分。

  3、试卷结构方面的变化

  新的考纲和考试说明规定:

  全卷包括必做题与选做题。必做题考查必考部分内容,选做题考查选考部分内容。

  试卷包括选择题I、选择题II、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等五种题型,各题型的小题数、分值见下表。

题型

题数

分值

备注

必做题

选择题I

26

52

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选择题II

8

24

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答案。

简答题

1

10

辨析题

2

22

论述题

2

35

小计

39

143

选做题

简答题

2

7

选做的2小题,一题为经济学常识,另一题为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考生选做其中的1小题;每小题7分。

这与以前的高考相比,选择题I增加了2个题目,选择题II减少了一个题目,简答题实际上还是两个,不过其中有一个是选做题,内容是选修部分。其它的基本没有变化,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

  4、题型示例等方面的变化

  题型示例方面,选择题II的变化较大:改成了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答案。以前是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符合题意的答案;还有文化方面的题型是以前没有的;同时新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具有下列一些新的特点:淡化了阶级分析法,强调了科学与人文素养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考查;注重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政治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关注时代性和实践性,更加贴近生活。

标签:高考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