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复习的4个策略,助考生高考顺利
化学复习的4个策略,助考生高考顺利
化学高考会着力加强关键能力考查,在保持命题总体稳定的前提下,优化试题情境设计,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针对命题的趋势,考生应打牢基础,加强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发挥联想,淡化情境,将基础知识应用于生活与工农业生产及环境保护方向。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一、回归教材
高考试题的命制源于《考试大纲》和教材。有一部分基础题如STSE题都是来自教材的内容,甚至是教材的原话,有一部分物质的性质也是源于教材的课后习题,某些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是来源于课后习题。
【例1】下列与生产、生活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锂是最轻的也是活动性极强的金属,是制造电池的理想物质B.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石油气(LPG)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C.煤的气化、液化及石油的重新调整,都是化学变化D.一些橡胶或塑料制品中要添加抑制剂(减缓反应速率)
【解析】答案:B。选项A来源教材《化学必修2》第43页教材正文。选项B来源教材《化学必修2》第103 页课后习题5。选项C综合了教材《化学必修2》第95页至第97页的内容。选项D来源于教材《化学必修2》第53页的“思考与交流”。
对于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的考查,主要是常规题型,内容包括如阿伏加德罗常数、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周期表与周期律、电化学、速率平衡、溶液中离子平衡、基础实验等。考点都是从教材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拓展过来的。
回归教材也要讲究方法,不能只是走马观花地走过场,看教材时要想到平时做过的题,在做题时要想到该题考查的是性质还是用途。这是考查某物质的性质,还可能考其他物质的性质或用途,这类基础内容均来自于教材。
二、细究课后习题
高考题较多数自课后习题,课后习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具有代表性。高考前最后的一个月,考生在可以放松心态的情况下,将教材的课后习题仔细认真地加以研究,研究此题是考查哪个概念、哪个性质还是哪种方法,对于课后习题给出的提示应理解并加以应用。
【例2】(2016年全国Ⅱ卷第12题)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解析】选C 。该题是物质的推断题,《化学必修1》第43页T12的变形(原题略)。做课后习题时,要将教材中的文字与图形(化学药品标识)、表格(现象与结论)、图象(滴定曲线与表格)进行相互转化,注重内容的本质与细节。
三、重视教材的实验
化学实验是对考生仪器、原理、操作考查的具体体现,综合性强、覆盖面广、叙述表达多。多数考生答不全,有些考生即使写上了,但不得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与教材中的基础实验和教材的知识内容相联系,多去考虑实验目的、实验方法。这些都源于教材中的基础,考生须结合命题意图加以整理。
四、淡化命题情景,关注知识本质
《考试大纲》中明确考查考生应用、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考查在题中主要表现为情景新、起点高,如2019年的诺贝尔奖的锂电池、2020年的疫情以及某某研究机构发现有新材料、新工艺、新药等。遇到这类题,考生不要紧张,万变不离其中,它所考查的知识,如化学式、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检验及解释、工艺条件的选择及原因以及分离方法的应用,所有这些问题的解答均来自基础知识。
总之,在高考冲刺阶段,考生要放松心情,以教材为依托,查缺补漏、多注重解题思路的总结,多联想教材知识,提高运算的准确性,加强答卷的规范性。
上一篇:高三化学复习方法大全
下一篇:化学高考备考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