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 高考 > 高考备考 > 高考复习语文上册知识点

高考复习语文上册知识点

高老师 分享 时间:

2024年高考复习语文上册知识点是什么样的呢?语文高考知识点同学们掌握了哪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高考复习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2024年高考复习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

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作的艰苦。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5、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7、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1、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之意。

12、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14、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16、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17、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19、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20、讳莫如深:隐瞒的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3、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24、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

25、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26、胶柱鼓瑟: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27、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

28、梁上君子:代称窃贼。

29、屡试不爽:屡次实验没有差错。

30、鳞次栉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齐。

31、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32、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

33、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34、如数家珍: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35、三缄其口:形容说话过分谨慎,不敢或不肯开口。

36、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37、色厉内荏:外表强硬,内心空虚。

38、尸位素餐:空站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39、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

40、石破天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高考语文复习考点

语言运用题的考试内容有语段压缩、语句扩展、句子仿写、句式转换、图文转换、病句修改、句子排序、修辞手法等等。做题的技巧是审好题干,照章办事。

复习要点:

①复习语用的各种基本题型及解题要领。

②收集近年来出现的语用新题型,预测题型变化的趋势。

复习措施:

①精选语用典型题目,在练习中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要领。

②加大“压缩语段”“句式变换”“语言连贯”“图文转换”等易错考点的练习力度,在练习中总结方法,提高能力。

③多积累优美词句,以应对仿写、修辞等题型的考查。

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积累考点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305篇。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无法考证。相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为《诗三百》。西汉时期被尊为儒家经典,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生活的一面镜子。

2.《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语文上册单元知识点

1.〔黑天鹅〕比喻非常难以预测的不寻常事件。(P35,《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钟华论)

2.〔灰犀牛〕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P35,《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钟华论)

第3—6,P42,《论语》十二章

3.〔史〕虚饰,浮夸。

4.〔一日〕一旦。

5.〔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6.〔怨〕指讽刺时政。

7.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P43,《礼记·大学之道》)

8.“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P43,《礼记·大学之道》)

第8—11,P44,《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

9.不忍人,即怜爱别人。忍人,狠心对待别人。

10.〔内交〕结交。内,同“纳”。

11.〔要誉〕要,求取。

12.〔贼〕伤害。

第12—18,P46,《老子》四章

13.〔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

14.〔户牖〕门窗。

15.〔自伐〕和下文的“自矜”都是自我夸耀的意思。

16.〔处〕为,做。

17.〔累土〕一筐土。累,同“蔂”,土筐。

18.〔几〕接近。

19.〔复众人之所过〕复,弥补、补救。

第19—23,P47,《五石之瓠》庄子

20.石,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

21.〔掊〕击破。

22.〔虑〕用绳结缀。

23.〔樽〕盛酒器。这是说大瓠像大樽,缚于身,可使人漂浮渡水。

24.〔蓬之心〕比喻不通达的见识。蓬,一种草,弯曲不直。

第24—28,P49,《兼爱》墨子

25.〔攻〕治疗。

26.〔当〕同“尝”,尝试。

27.〔家〕卿大夫的封地。

28.〔恶施〕怎么实行。恶,相当于“何”“怎么”。

29.〔劝〕鼓励。

第29—31,P99,《无衣》诗经·秦风

30.〔袍〕长袍,类似于斗篷。行军者白天当衣服穿,晚上当被子盖。

语文课文高考知识点

【文化常识积累】

1.了解诗人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累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杨万里病逝,终年八十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理解与鉴赏】

1.解释词语,明确诗意。

兜鍪:古代打仗时战士所戴的头盔。

胛:肩胛,胳膊上边靠脖子的部分。

渠:他,代词。

朝餐:早饭;吃早饭。

半霎:极短的时间。

莳:移栽、种植。

匝:布满,遍及。

照管:照料,照看。

2.这首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是如何体现的?

①重复用词,叠相呼应。“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一联两句,各出现两个“田”两个“儿”,相映成趣。

②一韵到底,富有韵律。整首诗,除首句不押韵,其余7句皆押韵,以平声韵为主,音律和谐。

③通俗晓畅,节奏轻快。整首诗歌,用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描绘劳作的场景,自然轻快,朴实畅达。

④巧用动词,富于跳跃。全诗在描写劳作场景的时候运用到大量的动词,“抛”“接”“拔”“插”“唤”“歇”“低头”“折腰”“不答”等词,不断的切换着画面与场景,富于变化之美,流畅轻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