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上册必备知识点复习
高考语文上册必备知识点复习资料新鲜出炉,语文学科的知识点比较琐碎,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高考语文上册必备知识点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2024年高考语文上册必备知识点复习资料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高考语文必背名篇名句古文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8.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9.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0.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1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1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1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15.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16.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17.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18.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19.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20.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高考语文古文阅读考点
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常见的实词、虚词、句式不能很好的掌握和判断。不能灵活运用课本上所学的知识点。
应对策略:
(一)读题:分三步。
(二)审题:在完成阅读步骤的同时一定注意审好题。
(三)解题:(以2008年高考文言文阅读为例)
1.词语解释。
2.信息筛选题。
3.内容理解题和上题接近,除了看人物、时间、地方等有没有弄错,还得关注人物的言行、主张等,看有没有添加、删改、遗漏等。强调和原文的呼应、吻合。
4.赏析评价题,要看作者的态度和文段的背景。
5.注意人物形象的发展和变化。
6.翻译题还是强调这五个字:留、替、移、补、删。另外别放过关键词。
《短歌行》语文高考知识点
【文化常识积累】
1.了解诗人
魏武帝曹操(155~220),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东汉末年权臣、太尉曹嵩的儿子,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献帝刘协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中国北方地区,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民、实行“租调制”,促进中原地区经济生产和社会稳定。建安十八年(213),获封魏公,建立魏国,定都邺城。建安二十一年(216),册封魏王,位在诸王之上。
【理解与鉴赏】
1.解释词语:
对酒当歌:面对着酒和歌,即饮酒听歌。当,对着。
几何:指岁月有多少。
去日苦多: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了,慨叹人生短暂。苦,患。
慨当以慷:即“慷慨”,这里指宴会上的歌声激越不平。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
沉吟:沉思吟味。这里指思念和倾慕贤人。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宴客的诗,这里用来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
掇:拾取,摘取。
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探望。
契阔谈讌:久别重逢,欢饮畅谈。讌:同“宴”。
三匝:三周。匝,周、圈。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周公吐哺:用典,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2.诵读诗歌,划分层次
第一层(对酒当歌……唯有杜康):时光易逝,人生苦短
第二层(青青子衿……鼓瑟吹笙):渴望贤才,礼遇嘉宾
第三层(明明如月……心念旧恩):渴盼人才,忧思难解
第四层(月明星稀……天下归心):虚心纳士,竭尽诚心
语文文言文文学考点
第1—3,P23,《修辞立其诚》张岱年
1.〔《易传·文言》〕《周易》有“经”和“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说,有七种文辞共十篇,称“十翼”。《文言》是“十翼”之一。
2.〔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因,顺应,指不强为,而是依据客观情势,顺应人情、自然等。《管子·心术上》:“无为之道,因也。”
3.〔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阿世,迎合世俗。
第4—8,P43,《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
4.〔人心惟危〕语出《尚书·大禹谟》。指人心险恶,难以揣测。
5.坐化,佛教徒盘膝端坐,安然而逝。偈子,佛经中的唱词,也泛指佛教徒隽永的诗句或言辞。
6.〔涅槃〕佛教用语,梵文音译,意为寂灭、解脱等。后人称高僧逝世为“涅槃”。
7.〔挈妇将雏〕挈、将,都是“带领”的意思。
8.〔缁衣〕黑衣。
9.〔玄色〕黑中透红的颜色。(P56,《包身工》夏衍)
10.〔罗睺星照运〕罗喉星管着命运,不吉利。这是迷信的说法。罗喉星,星命家附会为能支配人事祸福的星。照运,主管命运。(P66,《小二黑结婚》赵树理)
第11—33,P82,《屈原列传》司马迁
11.〔博闻强志〕知识广博,长于记忆。闻,学识。志,记。
12.〔明于治乱〕治,指国家安定。
13.〔害其能〕害,嫉妒。
14.〔属〕撰写。
15.〔夺〕强取为己有。
16.〔疾王听之不聪〕聪,明察。
17.〔离忧〕离,同“罹”,遭受。
18.〔靡〕无,没有。
19.〔举类迩而见义远〕类,事物。
20.〔不获世之滋垢〕获,辱、被辱。滋,黑。
21.〔嚼然泥而不滓者也〕嚼,清白、洁净。泥,同“涅”,染黑。滓,污染。
22.〔推〕推赞,推许。
23.〔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委,呈献。质,同“贽”,见面礼。
24.〔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因,趁机。
25.〔顾反〕回来。
26.〔存〕思念。
27.〔自为〕帮助自己。
28.〔短〕诋毁。
29.〔形容〕外貌,模样。形,身形。容,面容。
30.〔常流〕即“长流”,指江水。
上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下一篇:高考复习语文上册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