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 高考 > 高考备考 > 圆周率是怎么算出来的

圆周率是怎么算出来的

高老师 分享 时间:

圆周率是用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计算出来的。“圆周率”即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间的比率。圆周率不是谁的发明,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首先计算出其准确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可以用分数355/113来表达,准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

圆周率是如何算出来的

公元263年,中国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他先从圆内接正六边形,逐次分割一直算到圆内接正192边形。他说“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包含了求极限的思想。刘徽给出π=3.141024的圆周率近似值,刘徽在得圆周率=3.14之后,将这个数值和铜制体积度量衡标准嘉量斛的直径和容积检验,发现3.14这个数值还是偏小。于是继续割圆到1536边形,求出3072边形的面积,得到令自己满意的圆周率。

公元480年左右,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结果,给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还得到两个近似分数值,密率和约率,密率是个很好的分数近似值,要取到才能得出比略准确的近似。

π是谁发明的

π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定义为圆形周长与直径之比,一般表示为π。从古代开始,各个国家的数学家经过不懈努力,都在寻求圆周率π的精确值。祖冲之是一位在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数学家,他首次将圆周率精算至小数点第七位,这个成就比欧洲领先了近千年。祖冲之的算法是通过绘制内接正多边形逐渐逼近圆的方法,最终得到了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1415927。

与此阿基米德是古希腊数学家中,通过内接正多边形的方法首次得出了圆周率的上下界。从内接正六边形开始,逐渐加倍边数,最终得到了π的近似值为3.141851。这种逐步逼近的方法被称为古典方法,或阿基米德方法。

在欧洲,斐波那契、鲁道夫·范·科伊伦等数学家也做出了对圆周率的贡献。斐波那契算出圆周率约为3.1418,鲁道夫·范·科伊伦将π值算到了20位小数,后来又算到了小数后35位,这个数值被称为鲁道夫数。

圆周率的研究也不仅限于古代,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计算π的精确度不断提高。历史上有人用反正切公式、无穷级数等不同方法计算π值,最高达到个位数甚至百亿位的精度。与此计算机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圆周率值的计算,使精度大幅提升。例如,198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利用巨型电子计算机计算出π值后10.1亿位数,创造了新的纪录。

总的来说,圆周率π的研究和计算在历史上得到了不同数学家的持续努力和贡献,其精确值不断被挖掘和探索,同时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其计算精度不断提高,对于数学、物理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