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常考知识点
2024年高考语文常考知识点有哪些同学们没复习到的呢?高考考点都要熟练掌握,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高考语文常考知识点(必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2024年高考语文常考知识点(必看)
语法现象:
1.积累性的
实词:重要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虚词:重要虚词、固定结构
2.规律性的:
词类活用、各类句式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翻译文言文的标准是: 信、达、雅
“信”要求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
在于贿赂秦国。
“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达”要求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一致。
翻译的程序
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4、对文句中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的处理。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6、查对字词的落实,誊写到答案卷上。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为主:对原文逐字逐句对应翻译,字字落实。
例: 郑人使我 掌其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等到太子丹用荆轲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计谋,才招致祸患 。
意译为辅: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灵活地增减 内容,改变句式,使文意连贯。
例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表章请求告老还乡。
例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樊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
击退匈奴七百多里。
例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秦孝公)有并吞天下的野心。
1、留(保留原文某些不必翻译的词语)
古今同义的词语,专有名词如:帝号、年号、人名、物名 、地名、国名、朝代名、称谓、器具、度量衡单位、典章制度可照录不翻译。如果名称不全的要补全。
例:1:阳嘉元年,复造地动仪。
2、邹忌修八尺有余。
3、德佑二年二月二十九日,予除
右丞相兼枢密使。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2、换 翻译时把古代词汇换成现代汉语。
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例:1、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顾吾念之,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的语气词、陪衬语素、结构助词、只起语法作用的连词。
例:昼夜勤作息。
例:宫中之事,事无大小。
例:再拜献大将军足下。
例: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补出原文中被省略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部分。如果不补,译文就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不能准确表达原文意思。
高考文言文指代考点
(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4)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高考语文学法归类知识点
1.课文预习六步法:
A查注生词,扫清三字B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C了解作者,把握背景D标明段序,分清结构
E画关键句,体会作用F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
A听到ListenB看到Look
C写到WriteD说到Speak
E思到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
3.赏诗三步法:
A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
B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
C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
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
A依据表达方式
B找寻明暗线索
C依据时空顺序
D依据逻辑顺序
5.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
A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
B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
C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
D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
E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
F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
G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
H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
6.辨别七类文章写法:
A对比写法
B象征写法
C烘托写法
D以小见大写法
E先扬后抑写法
F虚实结合写法
G夹叙夹议写法
词类活用语文高考知识点
词类活用指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也有少量数词)的特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有了新的意义。
(1)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状语:
“日扳仲永谒于邑人”中“日”是名词作状语,“每天”的意思。
名词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中“军”是名词作动词,“驻扎、驻军”的意思。
名词的使动用法:
“既东封郑”中“封”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的意思。
名词的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中“鄙”是名词的意动用法,“把……作为边境”的意思。
(2)动词的活用
动词活用为名词:
“盖失强援”中“援”是动词活用为名词,“援助者”的意思。
动词的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中“活”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的意思。
动词的为动用法:
“等死,死国可乎”中“死”是动词的为动用法,“为……死”的意思。
(3)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四美具,二难并”中“美”和“难”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思分别为“美好的事物”和“难得的贤主和嘉宾”。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火尚足以明也”中“明”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照明”的意思。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绿”的意思。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美”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丽”的意思。
(4)数词的活用:
数词活用为名词:
“其一犬坐于前”中“一”为数词活用为名词,“一匹狼”的意思。
数词活用为动词: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中“贰”为数词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的意思。
数词活用为形容词: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一”为数词活用为形容词,“全、满”的意思。
语文高考知识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别无长物】除此以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俭朴或贫困,不是说“别无长处”。
【不刊之论】刊,订正;修改。不刊,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不能改动的言论,形容言论精当,无懈可击。不是“不能刊登的言论”。
【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蛮横或愚昧无知。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不名一文】名,指占有。形容穷到极点,连一文钱也没有。不可用作“不值一钱”。
【不为已甚】不做得太过分。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常误解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不足为训】训,法则。不能作为典范或法则。不要把“训”误解为“教训”。
【侧目而视】形容畏惧、憎恨或鄙视的样子。
【曾几何时】表示时间过去没有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稍微地。(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不要把“大方”误解为“不吝啬”。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对簿公堂】在官府公堂上受审问,后来指在法庭上对质或上法庭打官司。
【犯而不校】校,计较。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不要把“犯而不校”理解为“犯了错误也不改”。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上一篇:高三语文高考知识点
下一篇:高考语文考前必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