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
推荐文章
竹林七贤指的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王戎、刘伶和阮咸七个人。由于他们都是魏晋时期的风雅名士,而且喜欢聚集在竹林之下饮酒作乐,过畅意人生,故而得名竹林七贤,嵇康是竹林七贤之首。
竹林七贤是哪七个人
1、竹林七贤-嵇康
竹林七贤嵇康,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称嵇中散。嵇康虽然家世儒学,但却崇尚老庄,追求自然之道。他最擅长鼓琴,一曲《广陵散》天下闻名。他本是曹魏宗室的女婿,所以与后来的司马氏政权格格不入。嵇康的朋友山涛为司马氏的大官,离职时推荐他,嵇康就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山涛绝交。后最终被司马昭寻找接口杀掉。
2、竹林七贤-阮籍
竹林七贤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阮籍本有意于在政坛上有一番作为,但当时政治风云变幻,于是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有时闭门不出,有时四处游玩,有时也做出些放荡的举动。但他对司马氏政权并不做直接对抗,故一生平安无祸。
3、竹林七贤-山涛
竹林七贤山涛,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山涛以其风神气度闻名于当时,世人说他像璞玉浑金,修养深厚而不外露,对他评价很高。与嵇康、阮籍不同,山涛的政治生涯比较顺利,先是在曹氏集团中任职,后又很得司马氏的重用,管至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
4、竹林七贤-向秀
竹林七贤向秀,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向秀本愿做一个笑傲山林的隐士,但嵇康被杀后,他迫于压力不得不出来做官,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向秀对老庄之学有深入的研究,曾注《庄子》一书,影响非常大。今日流传的郭象的《庄子注》,其实就是在向秀的基础上完成的。
5、竹林七贤-刘伶
竹林七贤刘伶,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州)人。他对司马氏政权深恶痛绝,就行为狂放,以做掩饰。有次他在屋里裸体,来客责问他,刘伶却说:“我以天地为舍,以屋室为裤,你干嘛钻到我的裤子中?”他以嗜酒留名于后世,出外时经常带着酒壶,边走边饮,还曾作《酒德颂》一篇。
6、竹林七贤-阮咸
竹林七贤阮咸,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阮籍之侄,二人合称为“大小阮”。他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懂音律,以善弹琵琶而闻名。行为不守礼法,任意而为。一次和亲友喝酒,他不用酒杯而用大盆,酩酊大醉之时,有一大群猪走进来饮酒,阮咸就和猪一起喝酒,一时为人所笑。
7、竹林七贤-王戎
竹林七贤王戎,字冲,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临沂)人。王戎从小聪明伶俐,长大后能言善辩。在“七贤”中他是比较世俗的一位。他热衷于投机钻营,仕途也飞黄腾达,官至司徒。王戎性格吝啬,喜欢聚财。他家中有品质优良的李树,但怕别人得到种子,就把核剥出来然后出售,受到世人的讥讽。
竹林七贤名字由来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因常在竹林喝酒,纵歌,肆意畅饮世人称之为竹林七贤。“竹林七贤”代表魏晋时代文学的最高水平。可以说,七贤代表了魏晋时代精神,他们蔑视礼法、崇尚自然、率性而为,有着魏晋鲜明的个性与特征。
从西晋后期阴澹提出竹林七贤之说,再到东晋和南北朝,竹林七贤之称在《魏氏春秋》、《竹林名士传》和《竹林七贤论》、《世说新语》等文献中逐步定格,演进轨迹十分清晰。
最早把嵇康、阮籍等人称为竹林七贤的,是西晋左将军阴澹。由于竹林七贤中最后去世的王戎卒于晋惠帝永兴二年(305年),与阴澹生活的时代约略相同,而之后紧接着便是“永嘉之乱”。所以,竹林七贤的说法在西晋时期并没有得到广泛流传。
到了东晋,竹林七贤之称才广为流行。东晋史学家孙盛在《魏氏春秋》中写道:“(嵇)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有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玡王戎、沛人刘伶相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