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 高考 > 高考备考 > 河南济源2023

河南济源2023

高老师 分享 时间:

河北张家口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考试已于近日开考,为方便考生考后及时查看考试情况,查漏补缺、弥补不足,本文整理了试题答案解析相关信息!

汇总: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济源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8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如果要浓缩河流和人类漫长的历史,把它们编成一篇短小精悍的故事,讲给我的孩子听

在很久很久以前,一滴滴雨水凝聚在一起,降落在地上,流水雕刻出了山峦,搬运着泥土。河流从陆地发源,那里充满了肥沃的冲积土壤。游牧民族先发现了这些河谷,开始学着耕种,在同一个地方定居。河流就成了维系他们生活方式的根本。有了河流,食物的盈余变多了,层级愈加分明。人们开始支持并鼓励那些愿意探寻自然世界的思想者。哲学、法律、工程和科学的最初尝试因而出现。人们学知识,做买卖,人口数量也越来越庞大。

我们利用河流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了。河流变成了我们通行的管道和重新探索大陆的方式。我们建立了新的殖民地,文化和语言也因而变得越来越丰富。随着人口扩大,因为洪水时不时会夺走生命,并以难以预料的方式震荡着我们的政治体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里,也是判定领土边界的仲裁标准。

我们的技术进步了,学会了如何利用河流,满足工业所需,冲走了污水,协助我们的经济迈入工业化。它们运输集装箱和交易船只

后来,我们的技术力量有了巨大提升。我们学着大范围地驯服河水,不惜拉远与河水之间的距离。我们通过建造巨大的水库来吸纳河水,给我们带来了水源、电力和城镇。大坝的水源非常宝贵,这促使不同地区达成新的合作协定

随着我们越来越富裕,对污染的容忍度也减弱了。那些被污染了的水路,原本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遏制污水排放,这些河流随之也被重新修复了。我们发现河流很灵活

河流的故事讲到了现在。我们如有神助,可以搬运土壤,也有了充足的工程知识,面临着严重的水源供应危机,正在推进有史以来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虽然河流的健康是我们优先考虑的事,以便更好地了解河流,监控它们的状态。新的技术或许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损害。有效利用河流的能量。

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向大城市迁徙,日益沉浸在数字世界当中,接触自然依然有益于人体健康。我们再一次意识到,那些河流环绕在日益坚固的城市周围

它们总是在那里,满足生活生产的需求,不断变换着样貌,所求所需会随着时间而变化,河流的馈赠也在跟着改变。我们索求的东西变了,已经历经了几百个世代。和希尔弗斯坦笔下最终因被过度索求而枯萎的苹果树桩不同,只要我们创造机会,永不衰朽的。尼罗河丈量仪是古代河流知识的来源,被法老们用来征税、维系社会运转,先是泥土肥沃的农田和灌溉水源,继而是阿斯旺大坝的能源

从城邦的创立到整个星球的探索,从领土的纷争到城市的出现,从能源的获取到经济体的工业化进程,再到为数十亿人营造自然空间,河流始终在那里。

(摘编自劳伦斯 C 史密斯《河流是部文明史》)

材料二:

从最早的人开始,要生存就需要有基本的水量。在尚未具备生产能力时,人只能通过采集或狩猎获得植物、动物或某些天然物质为自己提供食物,远远超过他们自己的饮水量,因为这些动物、植物需要更多的水量。正因为如此,走出东非大裂谷这个人类最主要的发祥地。如果人类还有其他起源,那么那里形成的人与水的关系也并无二致。

人类获得水的途径很多,但利用天然水体的水是最普遍、最有效、最便利的办法,其中河流具有最大的优势。一条水量充足、径流较长、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一个同等水量的湖泊也可满足同样数量人口对水的需求,但其他方面的作用却无法与河流相比。

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水,即使是简单的吃、喝、住、穿,也还得依赖其他条件,也不会仅仅看其水量,还有其他一些影响因素。

(摘编自葛剑雄《河流与人类文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河流在流入大海过程中塑造出土壤肥沃的宽阔的河谷平原,游牧民族发现后在此耕种并定居。

B.修建大坝能带来水源、电力和城镇,有利于促使不同地区达成合作协定,共同管治跨境河流。

C.利用现代新技术来了解、监控河流,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损害,更加有效地利用河流的能量。

D.利用河、湖、瀑、泉等天然水体的水是人类获得水的最佳途径,其中利用河流的水优势最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哲学、法律、工程和科学看似与河流毫不相干,但实际上它们的出现与河流有关。

B.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属跨流域调水;旨在解决当前面临的水源供应危机。

C.材料一将河流与希尔弗斯坦笔下的苹果树桩作对比,说明河流可以永不停歇、衰朽。

D.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水,故人们对河流的要求或选择不仅看水量,还看其他因素。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C

A.很多河流被用来界定领土范围,充当着国家之间或国家内部的领地边界。

B.处于寒带和热带的河流对人类的早期起不了什么作用,更不可能孕育文明。

C.台伯河有限的水量满足不了古罗马人的需求,他们持续地迁往它乡,扩散到环地中海地区。

D.长江及其支流更加优越的水运条件,也是长江流域的经济逐渐超过黄河流域的重要原因之一。

(4)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对河流和人类的关系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河流的利用使得人类食物开始盈余,社会分工更加复杂,创造力也更加强大。

B.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开始利用河流来满足工业所需,逐步迈入工业化时代。

C.人类曾一度认为河流污染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后来立新法遏制污水排放。

D.不管时间如何变化,人类与河流的依存关系不变,人类生活生产离不开河流。

(5)有评论家认为,《河流是部文明史》“熔科学性和故事性于一炉”。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答案:

(1)C

(2)D

(3)C

(4)A

(5)①材料一按时间顺序阐述河流与人类文明的密切联系,展现河流对人类生活方式、政治体系、语言文化等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逻辑严密,论断可靠;②材料一将河流和人类漫长的历史浓缩成一篇短小精悍的故事,娓娓而谈,浅显易懂,具有故事性,将科学性和故事性有机结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将军树

刘建超

将军指着眼前的茫茫戈壁滩,仅存的左臂潇洒威武地一挥:“同志们,这里就是我们的新家,星罗棋布地支起泛着淡绿色的蘑菇般的帐篷。将军走进一顶帐篷,看见敬着军礼的小战士脸上挂着一滴未来得及拭去的泪珠。将军和蔼地笑了:“怎么?小鬼,没有。”将军把自己的手绢递给小战士:“那你哭啥子呀?”小战士低着头:“这里一棵树都没有,一点儿绿都见不到。”将军的面色凝重起来:“是啊,没有草,还缺水。我们来了

部队的备战任务很重,营区的建设计划一再提前。闲下来时,将军就带着大家在基地四周植树。基地缺水,每人每天的用水都有严格定量。连刷牙都只有两口水,植树就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战士洗脸、擦澡、洗衣都不用肥皂,枯了;再植,退伍时,将军来了。将军手里托着一个瓷盘,小鬼。只能送你一盘绿蒜苗喽!但是,你要相信

距营区二十里外有条季节河,每年雨季,它都会给干旱的戈壁滩带来一段时间的滋润。将军带着战士们开出一条引槽,挖沙填土,栽下耐风沙的胡杨树。营区的入口处竟然有五棵胡杨树抽出了嫩嫩的绿芽,敲敲打打过年一般热闹。几乎所有人都给家里写了信,报告的第一件事就是我们植的树发芽长叶了。以后,离开部队时都要到胡杨树前照相,留作纪念,背景都有那五棵茁壮成长的胡杨树。将军每天都要到胡杨树前看看转转,他熟悉每一棵树的每一枝树杈。落下的树叶,托在掌心凝视许久。

又是一个炎热的夏季,五棵胡杨树已能遮出一片阴凉了,将军又来到胡杨树前。忽然,一棵树上攀着一个穿着开裆裤的娃娃,娃娃手里攥着几根折断的枝条。将军几乎是飞上前去,眼中盈着泪:“你是谁家的娃娃?你干啥子要折树哟?”娃娃吓了:“我要编草帽。”营区营长喘着气跑过来:“报告首长,是我的孩子,刚随军。”营长对娃娃扬扬手,将军严厉地制止了:“娃娃没有错,罚你三天禁闭。你以后的任务,就是好好植树。”将军走了几步又停下,给娃娃。”

后来,在营区里,经常可以看见扛着掀、提着水桶植树的营长,远远望去,黄澄澄的戈壁滩冒出一片绿洲。营长给树浇完水后,沁人肺腑。他睁开眼睛,见娃娃坐在身边,抓过梨问娃娃:“哪儿来的?”娃娃的小手指向远处。只有一个影影绰绰的背影,背影里一只空空的袖管被风吹起,将军告诉营长,那几个梨是他到兄弟单位开会带回来的。这种梨树耐旱、抗风沙,说有一天我们的营区也会变成花果山。

从营区的梨树采下了第一筐果子,基地委托营长和娃娃把果子带到北京医院,送给将军尝尝。弥留之际的将军,苍白的脸颊泛起红晕,两眼放出欣喜的光芒。他颤抖着手捧着一个梨,深情地闻着,闻着。护士把将军枕边厚厚的笔记本交给营长

遵照将军的遗愿,将军的骨灰埋在了营区的五棵胡杨树下。战士们亲切地称那五棵胡杨树为“将军树”。

我就在“将军树”下站岗,我就是当年那个折断树枝编草帽的娃娃。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小说写基地战士们生活用水匮乏,如刷牙只有两口水,洗脸、擦澡、洗衣都不用肥皂等

B.在经历了一次次在荒凉的戈壁滩种树失败的考验后,营区门口的五棵胡杨树终于发芽并茁壮成长,这让将军和战士们兴奋不已

C.在娃娃折断珍贵的胡杨树的枝条后,将军没有责骂年幼不懂事的娃娃,而是对娃娃的父亲营长进行了惩罚

D.小说围绕着将军植树、护树、爱树的种种言行,写将军与树的“亲密”关系,最后将军长眠在胡杨树下,就成了“将军树”。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小说格调昂扬,奋发向上,以小见大,赞扬了老一辈革命军人的精神风貌。

B.小说开头没有对戈壁滩环境进行描绘,而是借小战士之口,从侧面展现了戈壁滩的荒凉贫瘠、自然条件极端恶劣。

C.小说主要通过对将军这一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展现了将军无私高尚、不屈不挠、和蔼可亲等形象。

D.小说倒数第三自然段中出现的“梨”这一物象,与前文将军给娃娃两个梨并让营长带人去学习栽种梨的技术的情节相照应。

(3)请结合文本,分析哪些细节体现了将军对树的爱。

(4)请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作用。

答案:

(1)A

(2)B

(3)①将军每天都要到胡杨树前看看转转,他熟悉每一棵树的每一枝树杈,他也会小心地捡起。②当看到娃娃折树枝时,一把将娃娃从树上抱下来,眼中盈着泪。④将军立下遗愿。

(4)①以“我就在将军树下站岗。我就是当年折断树枝编草帽的那个娃娃”结尾,体现了作者的匠心,亲历,置身事件之中。③衬托了将军的形象。“我”长大后在“将军树”下站岗,将军对树的热爱以及和蔼可亲、感动了“我”,也展现了将军精神在下一代中的传承。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1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真宗景德二年,曹州民赵谏与其弟谔,交结权右抗礼,率干预郡政。上即谴中使就访,乃逮系御史狱。己丑,并斩于西市,光禄寺丞钱易奏疏言:“盖国之所谨,莫先乎刑,刑不可不本于法。使严刑可戒于众,则秦天下无一黔首之乱矣。臣以谓非法之刑,非所以助治也

祥符元年,监察御史张士逊为贡院监门官。士逊白主司有亲戚在进士中,明日当引试,士逊乃自言引去。上是之,遂诏自今举人与试官有亲嫌者,皆移试别头。九月,黥面流崖州,纵逢恩赦,以贪暴闻,在晋州尤为苛刻。事发案鞫。朝议惩其积恶,官吏民庶,莫不欣快。上尝谓宰相曰:“为国之要,罚当其罪。不任情于其间,则赏罚必当。”七年,狱具,知杂王随请脔割之。上曰:“五刑自有常制,抨弹自有故事,此非其所宜言。况此贼本情可见,开封民崔白,家京城,凌胁群小。皇城司兼知以闻诏捕白付御史台鞫问得实乙卯自决杖,配崖州牢城。

(节选自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任人任法,皆言治也。任人而废法,则下以合离为毁誉,皆其弊也。法诚立矣。才之有偏胜也,事之有缓急也。等天下而理之,有其纲也。兴贤而远恶也,固本而待变也,此大纲也。苟有法以授之,人不得以玩而政自举矣。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

皇城司兼A知以闻B诏C捕D白E付御史台F鞫G问得实H乙卯白决杖。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抗礼,用平等的礼节相待,与成语“分庭抗礼”的“抗礼”意思相同。

B.去,离开,与《鸿门宴》“沛公今事有急

C.案,查看、审问,与《促织》的“成妻纳钱案上”的“案”意思不相同。

D.授,交给,与《答司马谏议书》“以授之于有司”的“授”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在宋真宗的关注过问之下,交结权贵干预郡中事务的赵谏兄弟和肆无忌惮欺凌百姓的崔白,最终都被逮捕法办。

B.赵谏兄弟一案中,涉事的官员或降职或被免;晋州知州齐化基因为贪赃枉法被黥面流放,受到了应有惩处。

C.宋真宗采纳光禄寺丞钱易废除无益于国家治理的刑罚的建议,否决了王随对已定罪犯人加重处罚的提请,是为了量刑公正。

D.监察御史张士逊有亲戚应试却不请辞避嫌,宋真宗因此优化了相关法令,王旦认为官员应遵法不越职进言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盖国之所谨,莫先乎刑,刑不可不本于法。

②兴贤而远恶也,固本而待变也,此大纲也。

(5)材料二体现了王夫之怎样的治国理念?宋真宗对“用人”弊端的看法与王夫之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说明。

【解答】(1)句意:皇城司详细了解后将这件事报告给宋真宗,宋真宗下诏缉捕崔白后交付御史台。乙卯。

“知以闻”是“皇城司”的谓语,“诏”的主语是“皇帝”,所以从“诏”的前边B处断开;

“诏捕白付御史台”的主语是“皇上”,“鞫问得实”的主语是“御史台”,所以从“鞫”的前边F处断开;

“乙卯”是后句“白决杖”的时间,所以从其前H处断开。

故选BFH。

(2)D.“意思不相同”有误。授,均为交给的意思。/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

故选D。

(3)D.“有亲戚应试却不请辞避嫌”有误,原文是说“上是之,皆移试别头”,都是对监察体制的完善”有误,举发弹劾自当遵循已有法令。更何况这个杀人强盗的案情已经查明,并非越职进言,也没有表明监察体制日渐完善了。

故选D。

(4)①“所谨”,谨慎对待的事情,没有什么,状语后置;“本”。译文:国家应谨慎对待的,使用刑罚不能不依据法律。

②“远”,使……远离,应对,判断句式,巩固国家根本以应对各种变故。

(5)第一问:材料二中王夫之说到“任人任法,皆言治也,则下以合离为毁誉,皆其弊也。他认为不能任人而废法。要将“任人”与“任法”结合起来。

第二问:材料一中宋真宗说到“为国之要,在乎赏当其功。不任情于其间。材料二中王夫之说到“上以好恶为取舍”。

答案:

(1)BFH

(2)D

(3)D

(4)①国家应谨慎对待的,没有比使用刑罚更重要的了。

②举荐贤人而使君主远离奸恶之人,巩固国家根本来应对各种变故。

(5)①“任人”与“任法”相结合。②二人都认为“用人”容易受个人情感影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喜雨

杨万里

欲知一雨医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首联扣题,“惬”字与题目“喜”呼应,表现出这场大雨带来的欣喜。

B.诗歌开头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雨后溪水流动发出的震动大地的声音。

C.颔联运用比喻,将万亩禾苗比作青色锦被,层层山峰比作千座玉屏。

D.颈联动静结合,写出雨后因水涨而河宽,白鹭因人们大声说话、惊惧而飞的情形。

(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喜悦之情的?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解答】(1)D.“动静结合”“白鹭因人们大声说话、惊惧而飞”错误,白鹭惊惧而飞的原因是雨后树枝积水很多,终致树枝折断。

故选:D。

(2)①借景抒情。诗的颔联“风乱万畴青锦褥、绿浪翻滚;层峦叠翠,好像耸立着千座玉屏、云摩”,风和云都具有了人格化、千嶂”,也令人感到心旷神怡、风吹过时绿浪翻滚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②通过人物的言行描写来表达喜悦之情。颈联“行人隔水遥相语,鹭却习惯性立于其上,鹭惊惧而飞的情形,对句写立鹭摧枝,表现了人们因下雨而带来丰收希望的喜悦心情。

③反衬。尾联“岁岁只愁炊与酿,写往年愁没有粮食与酒,今年将愁没有储粮储酒之器,反衬出下雨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之情。

答案:

(1)D

(2)①借景抒情,颔联展现了万顷田地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画面,表现了人们因下雨而带来丰收希望的喜悦心情,尾联写这场雨带来丰年。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发言指出“足民”后,特意强调“ 如其礼乐 , 以俟君子 ”,表达了谦逊的态度。

(2)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 简能而任之 , 择善而从之 ”两句,指出君主应该选拔有才能的人,听取好的意见。

(3)“楼”在古诗文中是常见的意象,唐诗中含有“楼”的句子有:“ 昔闻洞庭水 , 今上岳阳楼 。”

【解答】故答案为:

(1)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重点字:俟)

(2)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重点字:从)

(3)示例一: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重点字:庭)

示例二: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重点字:穷)

示例三: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重点字:鹤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3分)

6.(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恒冰覆盖的南极洲东部,有一个巨大、神秘的墙体绵延数千公里,被称为南极墙。令人惊讶的是,(甲)。直到1946年,美国人理查德在执行南极飞行任务时

南极墙是由冰川推进和冰架崩解共同作用形成的。冰川的前缘不断向前推进,将冰雪堆积在一起,形成冰墙。这些冰墙不仅壮观,(乙),最终形成冰崖。

南极墙与板块漂移紧密相联。板块漂移是指地球上的地壳板块在地幔的上方运动的现象,这种运动发生在地壳的上层。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南极墙的构造和板块漂移的运动速度,可以了解到地球上板块漂移的规律和速度。

①随着南极墙的发现,②逐渐深入了人类对它的认识。③南极墙上建立的南极天文台和其他科研基地,④为人类研究宇宙的发展和起源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证据。南极墙上的冰川和海洋中的微生物、海洋生物等丰富的生物资源,推动南极地区的生物能力和抗逆能力研究,可以进一步理解生命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策略和进化机制。科学家们将继续努力,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

(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2)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

(3)依据材料最后一段,简述南极墙的意义。要求使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

答案:

(1)甲:但一直以来都未被发现 乙:而且非常稳定

(2)语句②;修改为:人类对其认识逐渐深入;

语句④;修改为:为人类研究宇宙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证据。

(3)南极墙能为研究宇宙提供帮助,能推动南极地区生物研究。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7分)

7.(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火里求财非常辛苦。铁器行内一句顺口溜:“干铁匠,大肚汉,一天只吃两顿饭。”铁匠的炉子轻易不会点燃,就没有暂停键,满满一天的活等着去干。铁匠师徒们吃过早饭便点燃火炉,中午不能休息,A_______干到天黑,铁匠铺里充斥着叮叮当当的声音。

铁匠做工,锤出声,人不出声。开工前,徒弟见机行事,紧随师傅的节奏,不闻人语。师傅站如一棵松,左手执钳,右手拎小锤,师傅开始指挥这个合唱团了。他重锤,徒弟就抡圆了胳膊重锤;轻敲;他紧击,徒弟紧跟……B_______,韵味十足。看着器物捶打得差不多了,师傅就在砧子耳朵上轻敲一下,徒弟见机便戛然而此,配合得十分默契。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师傅站直了身子,左手和右手分别拿着钳子和小锤,俩徒弟分别站在两侧抡大锤,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

(1)A.一鼓作气 B.一张一弛

(2)①原文用比喻的手法,将师傅比作松;同时将师徒的合作比作合唱团,又表现了打铁富有节奏感。②原文长短句间用,句式灵活,读起来朗朗上口,则没有这种效果,“执”“拎”“分列”比改句中的“拿着”“分别站在”更为生动。

四、写作(60分)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总是想去做我们想做的事,但大人们总提醒我们要先做好我们该做的事。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1.责任与梦想的平衡

立意阐述:人生如同天平,一端是梦想与追求,另一端则是责任与义务。大人们的提醒,是教会我们在追求个人梦想的同时,不应忽视对家庭、社会乃至自我成长的责任。文章可以探讨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既不负韶华,又尽到本分。

2.成长的必经之路:

立意阐述:从青涩到成熟,每个人都需要经历一段“先做该做的事”的旅程。这些“该做的事”可能是学业、工作、家庭责任等,它们构成了我们成长的基石。文章可以论述这些经历如何塑造了我们的性格,让我们在日后追求梦想时更加坚实有力。

3.规划与目标设定:

立意阐述:大人们的话提醒我们,在实现梦想之前,需要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目标。先做好“该做的事”,实际上是在为未来的梦想铺路。文章可以探讨如何设定短期与长期目标,通过一步步完成“该做的事”,逐步接近并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4.自律与自由的关系:

立意阐述:真正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在自律的基础上获得的。先做好“该做的事”,体现了对自我行为的约束与管理,这种自律是享受更大自由的前提。文章可以分析自律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欲望,从而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更加坚定和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