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市四校2023
推荐文章
福建泉州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语文考试已于近日开考,为方便考生考后及时查看考试情况,查漏补缺、弥补不足,本文整理了试题答案解析相关信息!
汇总: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2024年春季高二年期末联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书法和诗歌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共同体现出盛唐时代风貌的是草书。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唐太宗酷爱王羲之。兰亭在唐初名高且风行,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和多种兰亭摹本,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这不正是《春江花月夜》那种“当时年少春衫薄”式的风流、潇洒和亭亭玉立么?它们与张若虚、四杰的诗歌的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共同具有着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扬羲之而抑献之,但他指出“质以代兴,妍因俗易”“驰骛沿革,物理常然”,以历史变化观点,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即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这与诗中的陈子昂一样,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它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同样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发在笔墨之间。并非偶然,“诗仙”李白与“草圣”张旭齐名。韩愈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伎(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岩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万物之变,可喜可愕,一表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张旭的草书,反映了当时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感的抒发行程……然而,这不正是音乐么?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其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期。当时传入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如龟兹乐、天竺乐、西凉乐、高昌乐等等,融合传统的“雅乐”“古乐”,出现了许多新创造。从宫廷到市井,从中原到边疆,从太宗的“秦王破阵”到玄宗的“霓裳羽衣”,从急骤强烈的跳动到徐歌慢舞的轻盈,正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的写照。“自破阵舞以下,皆擂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震百里,动荡山岳。”“惟庆善乐独用西凉乐,最为闲雅。”或武或文,或豪壮或优雅,恰如当时的边塞诗派和田园诗派一样。这些音乐歌舞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人世间的欢快心音。
正是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的美的魂灵,故统称之曰盛唐之音,宜矣。内容前面已说。就是形式,也由这个灵魂支配和决定。绝句和七古乐府所以在盛唐最称横唱,道理也在这里。它们是能入乐谱,为大家所传唱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诗与歌、与琵琶、与乐器,已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新声、音乐是它的形式,绝句、七古是它的内容:或者反过来说也行,绝句、七言是形式,音乐、抒情是它的内容。总之,它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时人说:“宫掖所传,梨园弟子所歌,旗亭所唱,边将所进,率当时名士所为绝句。”后人说,“三百篇亡,而后有骚、赋,骚、赋难入乐,而后有古乐府,古乐府不入俗,而后以唐绝句为乐府”。五古从汉魏起,到唐代实已基本做完;五律则自初唐沈(佺期)、宋(之间)搞定形式化以来,成为终唐之世的考试体裁、正统格式:七律要到杜甫才真正成熟,宋以后才大流行,所有这些形式都基本是文学的,不是音乐的。只有“入俗”的绝句和尚未定形的七言(即其中央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等等)才是当时在整个社会中最为流行而可歌可唱的主要艺术形式,它们恰恰是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
如同音乐与诗的关系,舞蹈之于书法亦然。观舞姿而进书法,也是一再流传的著名故事:“张颠见公孙大娘舞剑,从而笔势益振”。当时舞蹈特征是甚么呢?与音乐一样,它主要也是来自异城少数民族的急烈跳动的胡旋舞,即所谓“纵横跳动”“旋转如风”。盛唐的草书那如走龙蛇、刚圆遒劲具有弹性活力的笔墨线条,那奇险万状、存智忘形、连绵不断、忽轻忽重的结体、布局,那倏忽之间变化无常、急风骤雨、不可遏制的情感气势,不正是这纸上的强烈舞蹈么?
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合为一体,构成当时诗书王国的美的冠冕,它把中国传统重旋律重感情的“线的艺术”,推上又一个崭新的高峰阶段,反映了世俗知识分子上升阶段的时代精神。而所谓盛唐之音,非他,即此之谓也。
(摘编自李泽厚《音乐性的美》,有删改)
材料二: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唐·李白《蜀道难》)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法与诗歌到唐代达到了艺术的顶峰,与盛唐之音合符契,共同体现出盛唐时代风貌。
B.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营造的优美意境体现了盛唐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C. 张旭的草书展现出当时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注重表现和抒情,呈现出一种音乐性的美。
D. 盛唐时期的舞蹈对于书法有着约束作用,草书的线条、布局与情感气势与舞蹈特征一致。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冯、虞、褚、陆的兰亭本风行,成为初唐书法美的典型。
B. 孙过庭赋予书法抒情哲理,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预示着盛唐书法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
C. 在盛唐,只有绝句和未定形的七言才能进入乐谱,被大家传唱,因其它诗都不具音乐性。
D. 盛唐的绝句、草书、音乐、舞蹈合为一体,构成了世俗知识分子上升阶段的时代精神。
3. 以下作品最适合作为本文阐述盛唐之音风格特点的例证的一项是( )
A. 王勃的《滕王阁序》(被称为“古今第一赋”)
B. 鲍照《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
C. 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
D.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3段论证语言方面特点和表达效果。
5. 结合材料一文本,谈谈材料二《蜀道难》如何体现“盛唐诗歌”音乐性的美。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骏马(节选)
张承志
【前情梗概】(奶奶额吉收养了孤儿白音宝力格,孙女索米娅和白音宝力格青梅竹马,互生情愫。后来白音宝力格外出读书,与奶奶、索米娅分别。索米娅被坏人希拉侵犯,怀孕生下其其格;索米娅嫁给达瓦仓,又生育了三个孩子。多年后,白音宝力格来寻找索米娅—一)
我找到了赶马车人达瓦仓的小泥屋。
这是一座傍着湖岸修成的、只有三面墙的那种低矮的地窝子式土坯屋。木门旁有一个烧得焦黑的泥炉灶,旁边停放着一辆双辕高高翘起的马车。绳子上晾晒着五颜六色的衣服,我还发现尘土里埋着一个廉价的橡皮动物玩具。
我犹豫着,迟迟没有下马。索米娅就在这土屋里面,我是敲门呢,还是喊一声?哦,所谓人生的重逢就要在我眼前出现啦……我的心跳了起来。不远的湖面上,灰蒙蒙的水均匀地一摇一荡,让人如刻如镂地感受着这难熬的时间。
我咬咬牙,把黑骏马钢嘎·哈拉拴在马车跨杠上,然后朝门走去。我俯身拾起一件踩在土里的格子布小衣服,用力推开了门。屋里,充斥视野的是一条大炕。大炕上三个酣睡着的小孩,七横八竖地挤作一团,污垢厚厚的光脚丫乱蹬着那些衣被——没有大人。我的眼睛湿润了。
是的,索米娅真的在这儿。她真的嫁到了这个离我们伯勒根河湾那样遥远的地方。她已经像藏起这架毡包般地藏起了过去,在外面那间临湖的肮脏泥屋里,迎送着沉重的而又是大家都在过着的生活。
“哟!你找谁?”一个女人的清脆声音在我脑后响起。我吓得浑身哆嗦了一下。
我转过身来。一个穿着西式女上衣,梳着齐耳短发的女人正温和地打量着我——不是她。我吁了口气,用汉语回答说:
“我找索米娅……噢,就是达瓦仓的……老婆,她是我的妹妹,我从伯勒根草原来。”
“啊,白音宝力格同志!”她惊喜地大叫起来,“我知道你!你不是念大学去了吗?”
“唔,是的。大学——已经毕业了。”我说,心里忐忑不安。她知道我?知道我多少呢?
她扶扶眼镜:“哈,我姓林,是这儿的学校老师。内蒙师院毕业的——真难得啊,我第一次在这儿碰上个大学生,而且是我的小其其格的亲戚!”
“其其格?”我赶快追问了一句。
“怎么,你忘啦?索米娅姐姐的大女儿嘛!已经上二年级啦!一直是我的学生!”
我当然不会忘记……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切的,连同那个万恶的恶棍,那个黄毛希拉!
“林老师,其其格这孩子……听话吗?我想,嗯,她长得一定很高了?”
“长得很高?哈哈!哪里……看来,你上了大学以后,什么也不知道呀!”女教师叫嚷着,突然想起来什么,“咦,你看,我是来帮忙的!索米娅姐姐今天不回来,要我帮助提水呢!”
我提起一对铁桶。在她带领下朝湖畔走去,苍茫天色和薄暮中的湖面融成一片,使我心绪淡凉。
“索米娅姐姐告诉我,这孩子生下来时,还不满一尺长!唉!她像一只小猫崽那么小!”我拎着两只铁桶,小心不让它们晃响。紧张地听着。
“太小了!可能是不足月……你们伯勒根草原的人都跑去看新鲜,人们都说,不行呀,扔了吧,这样的孩子养不活呀。可是,索米娅姐姐的老奶奶——喂。白音宝力格同志,你总不会连你奶奶也忘了吧?哈哈!”她开玩笑地问我。
“唔,没有。”我嘟囔了一声,心里很难受。
“……你们的老奶奶坐在门槛上,对那些牧人说:‘住嘴!愚蠢的东西!这是一条命呀!命!我活了七十多岁,从来没有把一条活着的命扔到野草滩上。你们滚开,等我把她养成个人,变成一朵鲜花,再让你们来看看!’”
这时我们已经来到湖边。林老师蹲下来,用手撩着湖水,突然又睁大眼睛朝向我:“啊,你们的奶奶真好啊。你知道吗?自从听说了这个故事,每当我和小其其格在一块儿,给她讲课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错过了机会,没能亲眼见见这位老人,这位伟大的女性!”
暮色中的湖水宁静幽暗,西斜的太阳在这暗色的水面上洒着一些耀眼的、粉末般的光点。我把铁桶浸进水里,荡起的涟漪更使那浮动的波光闪烁无尽。我望着湖水,觉得那闪闪的银光正摇动着,现出奶奶飘拂的银发。
“林老师,再讲点什么吧。你知道,我离开得太久了,什么都不知道……”
“讲就讲……哼,你呀,真不像话,你还不知道索米娅姐姐有多好。后来,有一天她来找我,说:‘林老师,收下我的其其格做学生吧!’我非常奇怪,就问她:‘姐姐,你的其其格能上学么?她顶多才三岁吧!’她急了,说:‘哪里!我女儿已经七岁啦!求求你,收下她吧!我可以每天给你提水、烧茶、做饭!我可以给你挤乳牛,可以到草地上去给你拾牛粪烧!’唉,她说着说着就哭起来了,她熬得太艰难啦……”
女教师低下头,擦了擦眼角,又说下去:
“开学了,我把其其格安排在我讲课前面的位子上。我想,这样孩子离我很近,我可以随时发现她的一切。我不敢大意——要知道,索米娅姐姐常常躲在教室窗子外面听着,有时候,外面下着雨,她就那样淋着,呆呆地站在窗子外面呀……”
直到我们回到那熏黑的小泥屋的门口,女教师还在不停地讲着。
推开门,我看见一个小姑娘正在忙碌着。
“其其格!”林老师高兴地喊着。“其其格,快喊舅舅!这是白音宝力格舅舅。知道吗?他是你妈妈的哥哥!”
小姑娘停下了手中的活儿,转过身来,目不转睛地盯着我。
我发现乱七八糟的屋子已经被她收拾干净了。炕上,三个一律剃成锅盖头的小孩正围着一块案板,跃跃欲试地想把小黑手伸向案板上的面团。
小姑娘拘谨地、忧郁地望着我。这眼光里混杂着惊讶、隔阂和思索。我有些手足无措,半晌,才喃喃地开口说:“其其格,你好。我是……”
小姑娘的嘴唇轻轻地嚅动了一下——
“巴帕,”她小声叫道。
一股酸酸的滋味猛地涌向我的喉头和鼻尖。
“巴帕,我看见了门口拴的黑马。”小女孩怯生生地说,“妈妈以前说过,我的巴帕会骑着一匹黑骏马来看我们。”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廉价的橡皮动物玩具”“踩在七里的格子布小衣服”等细节,暗示眼前这户人家有幼小的孩子,而且生活过得不太容易。
B. “我”迟迟没有下马,反映出内心的矛盾犹豫,既有希望马上见到往日恋人的急切,又有不知如何面对即将重逢的纠结。
C. 从“她知道我?知道我多少呢?”这句可窥见“我”的好奇心理,“我”太想了解索米娅已向林老师讲了多少我俩的往事。
D. 从奶奶、索米娅身上,可以感受到牧民妇女面对人生变故、生活苦难时,那种坦然的心态、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如“女教师低下头,擦了擦眼角”描写林老师被自己的讲述感动的神态,表现出她是一个富有同情心、情感丰富的人。
B. 小说多次写到湖岸、湖畔、湖面景色,通过景物描写不仅展现出草原的独特风光,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而且给小说蒙上了朦胧的抒情氛围。
C. 小说以对其其格描写结尾,既照应了开头“我”骑黑骏马来到小泥屋的情节,又间接表现出索米娅内心深处对“我”的思念和对重逢的期待。
D. 本文笔调清新,情节淡化,节奏舒缓,细致入微地描绘了索米娅、其其格的心理变化与情感波澜,小说《边城》也有与此相类似的艺术特点。
8. 林老师在向“我”讲述索米娅、奶奶的往事时带上个人什么样的情感态度?这样写有什么艺术效果?
9. 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43分)
(一)课内文言基础知识考查(本题共3小题,6分)
10.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一共有几项( )
①夙婴疾病(缠绕) ②责臣逋慢(懈怠) ③大母过余(经过)
④所以游目骋怀(驰骋) ⑤争迎取养(供养) ⑥犹望一稔(庄稼成熟)
⑦既窈窕以寻壑(寻找) ⑧感吾生之行休(终结) ⑨好烦其令(繁多)
⑩辍飧饔以劳吏(早饭)
A. 五项 B. 六项 C. 七项 D. 八项
11. 下列语句中特殊句式类型归类相同的一组是( )
①俯察品类之盛 ②遂见用于小邑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 ④故不我若也
⑤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⑥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⑦此世所以不传也 ⑧石之铿然有声者 ⑨古之人不余欺也 ⑩既自以心为形役
A. ①⑤/②③/④⑥/⑦⑧⑨⑩ B. ①⑤⑧/②⑩/③/④⑥⑨/⑦
C. ①⑤⑧/②③/④⑨/⑥⑩/⑦ D. ①⑤⑧/②③⑩/④⑨/⑥/⑦
1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弄潮”文学社近期策划了一期“跟着书本去旅行”,内容有:《石钟山记》——江西湖口、《兰亭集序》——浙江绍兴、《登快阁》——江西太和、《蜀相》——四川成都、《临安春雨初霁》——浙江杭州、《边城》——湖南凤凰。
B. 古往今来,中国骚人墨客大都有为自己书斋冠名的雅习幽兴,如刘禹锡的陋室、陆游的老学庵、归有光的项脊轩、蒲松龄的聊斋、纪晓岚的阅微草堂、贾平凹的静虚村。
C. 表,是古代下级向上级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在表中可以有所陈述、请求建议。辞,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一般说来,辞重言情。志,也有“记”的意思,是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记,以记叙为主,可叙事、状物、写景、记人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和见解。
D. 我国古代主要有四种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如《曹刿论战》中“十年春,齐师伐我”;皇帝年号纪年法,如《石钟山记》中“元丰七年”;干支纪年法,如《兰亭集序》中“岁在癸丑”;皇帝年号与干支兼用法,如《扬州慢》中“淳熙丙申”。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老子曰:“柔胜刚,弱胜强。”汉文帝以柔御天下,刚强者皆乘风而靡。尉佗称号南越,帝复其坟墓,召贵其兄弟。佗去帝号,俯伏称臣。匈奴桀敖,陵驾中国。帝屈体遗书,厚以缯絮。虽未能调伏然兵革之祸比武帝世十一二耳。吴王濞包藏祸心,称病不朝。帝赐之几杖,濞无所发怒,乱以不作。使文帝尚在,不出十年,濞亦已老死,则东南之乱,无由起矣。至景帝不能忍,用晁错之计,削诸侯地。濞因之号召七国,西向入关。汉遣三十六将军,竭天下之力,仅乃破之。
错言:诸侯强大,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反疾而祸小,不削,反迟而祸大。世皆以其言为信,吾以为不然。诚如文帝忍而不削,濞必未反。迁延数岁之后,变故不一,徐因其变而为之备,所以制之者,固多术矣。猛虎在山,日食牛羊,人不能堪,荷戈而往刺之,幸则虎毙,不幸则人死,其为害亟矣。晁错之计,何以异此!若能高其垣墙,深其陷阱,时伺而谨防之,虎安能必为害。此则文帝之所以备吴也。
呜呼!为天下虑患,而使好名贪利小丈夫制之,其不为晁错者鲜矣!
(节选自苏辙《汉文帝论》)
材料二:
三王以降,论君德者,必首汉文,非其治功有不可及者也;自魏、晋及五季,虽乱臣盗贼暗奸天位,皆泰然自任而不疑,故用天下以恣睢而无所畏忌;文帝则幽隐之中,常若不足以事此,而惧于不终,此即大禹“一夫胜予”、成汤“栗栗危惧”之心也。世徒见其奉身之俭,接下之恭,临民以简,以为黄、老之学则然,不知正自视缺然之心之所发耳。
然文帝用此治术,亦安于浅近,苟可以为而止。其闻张季之论,犹曰“卑之毋高”,盖谓兴先王之道以明民,非己所能任也。孔子曰:“子产犹众人之母也,能食之而不能教也。”《书》曰:“周公师保万民。”若文帝者,能保之而不能师也。夫是,乃杂于黄、老之病矣夫!
(节选自方苞《汉文帝论》)
13.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虽A未能B调伏C然D兵革之E祸F比武帝G世H十一二耳。
A. BDG B. CDE C. CFH D. DEG
14.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刚强者皆乘风而靡”与“靡室劳矣”(《诗经·氓》)两句中的“靡”意思不同。
B. “濞因之号召七国”与“或因寄所托”(《兰亭集序》)两句中的“因”意思相同。
C. “非其治功有不可及者也”与“及行迷之未远”(《离骚》)两句中的“及”意思不同。
D. “皆泰然自任而不疑”与“否泰如天地”(《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泰”意思不同。
1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文帝修复了尉佗在中原的祖坟,召唤他的兄弟,赐予显贵的身份。结果尉佗去掉帝号,俯首跪拜表示臣服汉朝。
B. 晁错认为,无论中央政权是否要“削藩”,诸侯国都是要谋反的。他还认为早削藩比晚削藩的结果要好。
C. 方苞在论证中将魏晋南北朝以来专横统治的帝王与汉文帝进行对比论证,还引用孔子及《尚书》中的话展开论证。
D. 方苞在评论汉文帝时,认为汉文帝既没有“君德”也缺少“治功”,原因是其信奉黄老之道,有“缺然之心”。
16.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天下虑患,而使好名贪利小丈夫制之,其不为晁错者鲜矣!
(2)盖谓兴先王之道以明民,非己所能任也。
17. 苏辙引用老子的话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忧国①
陆游
恩许还山已六年,誓凭耕稼饯华颠②。
养心虽若冰将释,忧国犹虞火未然。
议论孰能忘忌讳?人材正要越拘挛③。
群公亦采刍荛否?贞观开元在目前。
(注)①此诗绍熙五年(1194)作于故乡山阴。淳熙十六年(1189)诗人被劾罢官,至此已有六年之久。②华颠:白头。③越拘挛:打破限制、束缚。
1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回到故乡山阴已有六年之久,起誓自己要在家乡从事农耕,以此来迎接晚年的生活。
B. 颔联上句“冰将释”比喻心无挂碍,写诗人内心如冻冰融解毫无沾滞,与下句形成了鲜明反差。
C. 尾联“贞观开元”代指两个时期的太平盛世,表现诗人忧虑当前国事,对国家能否中兴信心不足。
D. 本诗忧国忧民之情真切动人,在抒情方式上和《书愤》有相同之处,都采用叙事抒情和直抒胸臆。
19. 全诗紧扣“忧国”,行文浑然一体,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2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节选)》中,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写自己早晚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位学者,化用陶渊明诗文中的“____________”将自己狭小的书斋命名为“容安斋”。
(3)《项脊轩志》中以声衬静,以“____________”衬托环境的幽雅寂静。
(4)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点明了诸葛武侯祠所在的位置并烘托出庄严肃穆气氛。
(5)《石钟山记》着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____________”埋下伏笔。
(6)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其他植树者不能顺应树木的生长天性植树,他们植树时给树培的土“____________”。
(7)李密《陈情表》中“____________”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委婉地向皇帝说明刘祖母寿命即将终了的状况。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恐”正在成为当下年轻人中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提起“社恐”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北欧,比如芬兰人在寒冷的公交车站排队,每人精准相隔两米。北欧人的“社恐”本质上是自我独立意识,是一种主动选择。与北欧不同,日本社会中的“社恐”则更多源于社会压力。老一辈人上班谨小慎微,_______A_________:①健谈的邻居、话痨的司机、热情的商场店员……②各种社交场合,每个人要花大力气“读空气”③,努力维护和谐的气氛。这些场景直接触发日本年轻人的疲惫和恐惧。他们主动为自己贴上“社恐”标签,从大量社交生活中抽身,________B________。
中国“社恐”流行的原因则具有综合性,一方面是个人独立意识的增加,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变迁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亲密度下降。与父母一辈拼命赚钱、为了家庭的幸福牺牲自己相比,________C________。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活力,同时也更加具有竞争性——④工作中的压力和激烈的攀比竞争,不少年轻人感到疲惫,越来越多的人从传统社交场合抽身。
虽然“社恐”是一种个体的自由选择,但在各种社交网络和媒体都鼓励“关注自我”的同时,年轻人也应该主动地融入社会,把自己从心灵“内卷”当中拯救出来,体验真实而丰富的人生。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按要求补写恰当的内容,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A.补写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字)
B.补写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补写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字)
22. 文中划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予以修改。
23. 下列有关文中标点符号用法和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处冒号表解释说明,对前文“打交道”的对象进行具体的阐述。
B. ②处省略号表列举的省略,表明社交的对象很多,突出了社交活动之多。
C. ③处引号表特殊含义,“读空气”指根据现场的气氛和状况来采取合适言行。
D. ④处破折号表语意的转折,从中国充满活力的正面论述转向不利一面。
四、写作(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寒冬,哈尔滨把制约城市发展的“冷”转化为吸引游客的“热”,“冷资源”变成了文旅融合的“热经济”。其实,将冷变为热,以热对待冷,用冷应对热,都是智慧的表现。
材料二:
近来,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爆火“出圈”,成为AI界热点。对此,有人认为ChatGPT必将引领AI领域的新风潮;有人则认为ChatGPT是典型的机器属性,并不具有人格、情感等,必将趋冷。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冷与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
2024年春季高二年期末联考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5题答案】
【答案】1. A 2. B
3. D 4. (1)诗文的引用显得精美深隽,生动典雅,情感浓厚,很有感染力。(1)大量形容词和设问句的运用,蕴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3)排比修辞,让文章流畅自然,大气磅礴,表意酣畅。它们的综合运用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5. (1)音乐性的美指的是“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感的抒发行程”,无拘无束的表现形式和强烈的抒情性是 基本特征。(2)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再现了蜀道的神秘、高耸、危险、难行的特点,体现了音乐不可遏制的情感气势。(3)以反复的咏叹和直接的抒情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对蜀道的赞叹、对友人的担忧、对时局的忧心,体现了音乐强烈的抒情性。(4)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至十一言,在语言形式上充分体现了灵活多变、洒脱自由的特点,与音乐无拘无束的表现形式相契合。(5)全诗从形式到内容到情感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充分体现出音乐性的美。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9题答案】
【答案】6. C 7. D
8. ①这些情感态度有的是对“我”忘了和不关注奶奶、索米娅、其其格等亲人的指责和批评;②这些情感态度有的是对奶奶、索米娅的赞美和褒扬;③这样写更容易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④使林老师这一人物形象更加鲜明;⑤使小说赞美草原平凡女性之伟大的主题更突出。
9. 线索:明线是“我”寻找索米娅遇到林老师的所见所闻所感;暗线是索米娅嫁给达瓦仓、养育四个幼儿的艰难生活。
好处:①刻画了林老师的形象,丰富了小说思想内容;②明暗线交织,使小说情节更集中紧凑;③通过现在与过去的互相映衬,突出了小说赞美草原牧民女性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43分)
(一)课内文言基础知识考查(本题共3小题,6分)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B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3~17题答案】
【答案】13. C 14. B
15. D 16. (1)为国家思虑祸患,却让好名贪利而缺乏心胸的人来施行,大概不重蹈晁错覆辙的,就很少了。
(2)大概认为复兴先王的治国策略来使百姓明达,不是自己所能够胜任的。
17. ①引用老子的话来赞许汉文帝的怀柔政策;
②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8~19题答案】
【答案】18. C 19. ①整首诗围绕“忧国”,写了为何而忧、如何解忧及由此带来的中兴之效,环环相扣,浑然一体。②首联写退居生活,实则是为了突出颔联为国事而忧,为祸患即将发生而忧心忡忡,由此提出颈联和尾联的解决之道:要广开言路,要不拘一格用人才,这样才能国家中兴。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20题答案】
【答案】 ①. 朝搴阰之木兰兮 ②. 夕揽洲之宿莽 ③. 倚南窗以寄傲 ④. 审容膝之易安 ⑤. 锦官城外柏森森 ⑥.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⑦. 若不过焉则不及 ⑧. 日薄西山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21~23题答案】
【答案】21. ①. A.下班后还要跟各种人打交道 ②. B.独来独往/离群索居 ③. C.年轻人更注重个人幸福
22. 一方面是个人独立意识的增强(提高),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变迁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或“人际”)亲密度下降。
23. D
四、写作(60分)
【24题答案】
上一篇:吉林普通高中G6教考联盟2023
下一篇:四川名校联盟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