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
推荐文章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篇1】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重返联合国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由台湾中华民国政府所占据。
(2)新中国政府一直为恢复合法席位而斗争。
(3)20世纪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当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4)美国长期的孤立政策逐渐破产。
(5)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渐提高。
2、恢复:
(1)时间、标志:1972年10月第二十六届联大通过。
3、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胜利,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关键:中美关系的缓和
1、背景:
(1)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苏关系恶化,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战略选择。
(2)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3)改善两国关系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成为双方的共同要求。
2、实现过程:
(1)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
(2)标志: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并与中国在上海共同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3、意义:结束了两国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
4、正式建交(发展):1979年1月。正式建交。意义是两国实现了正常化。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1、前提:中美关系正常化。对日本朝野巨大震动。
2、实现过程:
(1)《中日联合声明》。(2)正式建交:1973年,两国互派大使。
3、意义: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这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篇2】
谐音记忆法:记忆历史知识的最佳办法
历史科目的知识繁杂细小,朝代更迭,人名地名国名众多,大事件无数,记忆起来相当困难,运用谐音记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我们用谐音就可以记成“一把揪死”,这样就化难为易,变死为活了,把枯燥的死记硬背变成幽默诙谐、轻松有趣的话语,活跃了思维,又记忆了知识。
时间串联法:按时间顺序串联历史知识
历史学科是一部以时间为主线的大事记。掌握了时间的走向,按照时间来记忆对应的事件和相关知识,就很容易掌握整个历史知识。主要有相关联时间记忆法、时间运算法以及时间推导记忆法。
如:中国近代史上,按照时间顺序,先后爆发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等,对应的时间分别是1840-1842年、1851-1864年、1856-1860年、1883-1885年、1894-1895年、1899-1900年、1911年等,记住了这些时间更替,学习效率就瞬间提高了90%。
相关联时间记忆
此方法需从横向、纵向两方面进行比较。历史上,有许多事件发生在同一年、同一月中,这样记住一个事件,就能够连带记住其他几个事件的时间。比较和区别记忆,必能提高记忆效率。
时间运算记忆
在记忆过程中,有时需要进行时间运算。具体有这样几种情况:
(1)计算时间长短。如:荷兰殖民者占据香港、台湾的时间是从1624-1662年,长达38年之久;新民主主义革命比旧民主主义革命短多少年?可以用列算式的方式推导:(1919-1840)-(1949-1919)=50年。
(2)比较距今时间远近。如:公元前594年与公元前459年,哪年距今比较近?
(3)进行时间转换,不同纪年方法之间的转换。如:民国元年是1912年;甲午战争的“甲午”是公历1894年。
时间推导记忆
很多历史事件之间都具有内在的联系,如果你记住了一个历史事件,就可以推导出另一个历史事件的相关内容。如: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两年后发生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又过了两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通过线索推导,就能将多个事件联系在一起记忆。
分类整合法:将知识点归类记忆
历史知识看似杂乱琐碎,但实质上是有内在联系的,有规律可寻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规律和联系进行归类整合,就能清晰记忆了。
看书的同时,简单地列知识点提纲
在分类看书的时候,可以边看边记录,列写提纲,以时间、原因、发展方向等多个角度为主线,去引导记忆。
整理历史专题,有计划地复习和记忆
同学们也可以整理出历史专题。如古代政治史、古代经济发展史、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教育史等多个历史专题。整理完成后,再进行细化填充内容。这样肯定能把书本上的知识熟记于心。
网络构建法:构建框架,条理清晰记得牢
从宏观角度讲,整个高中历史可以分为世界近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三大块。从微观角度讲,每个历史概念都有它固有结构。如:每一事件都有固定的背景、原因、经过、结果,性质、影响等。从多角度入手,建立框架,形成网络。
抓点:抓住每一个历史专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分析骑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和发生变化的原因、对社会的影响等。
串线:找出各事件中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线索。把这些事件的“点”串联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铺面:将某一时期内的全部历史事件组合到一起,构成一个整体的知识面。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篇3】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代制度
汉代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科举制
十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②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上一篇:《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赏析
下一篇:高中的物理平抛运动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