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历史学考必备知识点
推荐文章
学习历史还使我们爱国,增加民族自豪感。所以历史学科是非常重要的学科。是不可缺少的学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4年高中历史学考必备知识点积累,欢迎参阅呀!
2024年高中历史学考必备知识点积累
必修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郡县制特点和影响:①中央垂直管理地方;②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行省制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阁制特点: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其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抗日战争意义(1)国内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国际意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注意有改动,结合教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意义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辛亥革命意义: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注意有改动,结合教材)
五四运动意义: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了基础。
国民革命意义: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国民大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当家做主,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港澳回归意义: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的范例。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重返联合国意义: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上海合作组织意义: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丰富了由中俄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梭伦改革: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这种中立政策未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荣。在国家的政治原则、权力组织形式、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对近代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但就民主范围而言,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的,众多妇女、外邦人也被排除在外。就民主性质而言,原始直接民主,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美国联邦宪法的意义和局限:是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任何一项法定权力都受到另两项权力的制约,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这部宪法也使中央和地方、大州和小州、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调和,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美国联邦制的作用:使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这既有利于形成全国性的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又有利于维护权威和军队维护国内的统治秩序,应对外来威胁,巩固新政权。中央权力加强的同时,各州还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自治地位,拥有一些州权,既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1、代议制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践,否定和替代了君主专制。
2、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扩大政治民主,日益健全代议制度,调节,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统治秩序。
3、伴随“西学东渐”,代议制扩展到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三大工人运动意义:打击了资产阶级,显示了无产阶级的力量,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阶级和实践基础;证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共产党宣言》发表意义: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必修二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北宋市的发展: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②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③草市已经具备完备饮食服务设施
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方面: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了压抑,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
产方式的萌芽。
海禁政策的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能行,也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的世界。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初步发展的原因:①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清政府暂时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③许多爱国人士“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①地区分布不平衡,集中于 沿海 ,内地很少;②部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缓慢,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③外国资本仍超过民族资本,传统的经济形式仍占优势地位④具有鲜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的特点
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一些障碍②中华民国的成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③群众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④一战 期间,欧洲列强 暂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经济上:①使自然经济开始瓦解(破坏了农村家庭手工业和城市手工业)②使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发展。一部分农产品生产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③商业、金融业:买办商人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到上海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兴起
(2)政治上: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思想上:西学东渐,推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对外开放格局特点和意义: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①到2007年,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是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②到2007年,GDP仅次于美、日,居世界第三位。
历史课上应该是怎么听课的
(一)听导入。教师的导入语往往是章节间知识或规律的衔接,或是本节内容的重难点,而这种导入又往往体现老师对知识理解的思路,所以,听课要从导入开始。细心体会知识间的衔接,领悟老师对知识理解的思路,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规范自己的思维习惯有很大的作用。对导入语,应认真地听,积极思考,明确回答,仔细领悟和深切体会。
(二)听讲解。历史是过去的事,历史学科知识具有过去性、客观性、科学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师讲解历史知识时不能作过多的艺术渲染,加上内容又多,学生听起来难免感觉枯燥乏味,但只要思想上重视起来,态度认真起来,根据课本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作些符合史实的想象,深入情境,与历史同呼吸、共命运,就会觉得其乐无穷,从而增强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有了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勇于探索历史的精神,掌握历史学科的综合能力自然会随之提高。
同学们应跟上教师的引导与思路,带着疑问去听、去解、去思、去辩、去悟,进而提高自己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成果。
(三)课堂上要以听讲为主,记笔记为辅。记笔记不能影响听课、思考问题,为了记下某个重要知识点而没能听老师讲解其他重要知识点,或者为了听老师讲某个重要知识点而忘了做笔记,这样听课的效果,不言而喻。学生企图在课堂上把笔记做得很完美,课后再对照笔记去消化,这样实际上是将课堂任务移至课外,得不偿失,当然事倍功半。
(四)听总结。课堂总结,或者画龙点睛,或者提纲挈领,或者纵横联系和综合分析,这些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抓关键,抓重点的能力不可或缺,学生要从领悟老师的思维习惯与方法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能力习惯。
历史知识记忆方法简介
1、名词五点法
即用五个要点概括名词
即: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内容;⑤评价或意义。此法适合于人物、事件、著作等类别的名词。
如:《孙子兵法》可这样概括:①春秋时期;②吴国;③军事家孙武所著;④总结了前人及自己作战经验写成《孙子兵法》;⑤世界闻名的古代兵书。
2、数学代表法
即把某一历史知识通过一个或几个数字概括出来,形成要点。
如: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可概括为“一化三改”即: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提取字头法
即提取某一历史知识每一句的头一个或几个字为要点,组成另一个词或一句话。
如:记646年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时,可记为“分田土改”即分配土地给农民;田地不得买卖;土地属国家;改革行政制度。
4、谐音趣味记忆法
即把某一历史知识的几个关键知识用谐音或组成有趣味的几个字帮助记忆。
如:记苏联在1924年刚成立时的加盟共和国,可记做“乌外有两只鹅”。即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外高加索。这样趣味性强,记得快而牢。
5、关键字词法
即抓住某一历史知识的关键字词归纳成要点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如:我们可将形成的过程用几个关键字掌握:即①开始;②进一步;③大大加深;④完全陷入。然后联系几次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②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④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6、概括记忆法
就是将某一历史知识加以概括,使之简单化。
如:拉美革命的过程可概括为:一场革命、二个阶段(1810—1815;1816—1826)、三个中心(墨西哥、委内瑞拉、阿根廷)、三个领导人(伊达尔哥、玻利瓦尔、圣马丁)、反对2个殖民者(葡萄牙、西班牙)、一场决战(阿亚库巧战役)即“123321”就可以将整个拉美革命进程完全掌握。
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历史学科
1.读历史教材
“读历史教材”需要“读”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第一,在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什么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第二,根据教材,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点都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第三,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加强记忆。
2.上课要专心听
下课后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学到某个历史事件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然后弄清它的意义、作用、影响等,做到理解记忆。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识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3.“温故知新”和善于思考
历史的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所以不断地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和对新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闲暇之余,突然想到一个历史名词或者某个故事中涉及历史,应该马上回忆教材上的知识,如果有可能的话追本溯源,思考通过其他渠道得到的历史知识和教材所述知识的联系,把知识弄清楚,这样也算是时间的充分利用。
4.整理、整合历史知识
针对历史知识比较琐碎的问题,我们就需要自己动手去整理和整合所学知识,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整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以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当然,在整合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试题调研,把上面的精彩总结内容摘抄或剪下来,反复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
怎样提高历史学习的课堂效率
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后总结是几乎一切科目学习的三部曲,历史同样如此。高中历史不存在死记硬背就拿高分的情况,我们需要灵活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优化学习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课前预习。在预习过程中,通读教材,进行课本史实的基础梳理,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写下来,课中重点听讲。
课堂上我们应保持高度的专注,跟随老师的节奏,认真思考踊跃回答问题。
“温故而知新”,课后是我们消化新知、提升能力的重要时段,所以趁着知识的热度迅速补齐笔记、落实记忆,按时完成课后作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高考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积累
下一篇: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