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册政治知识点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二上册政治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二上册政治知识点
(1)纸币的含义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注: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与发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也不能任意发行纸币。
(2)纸币的发行规律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造成通货紧缩。
注:通货膨胀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两者共同的根源都在于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和不平衡,两者共同的后果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秩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高二上册政治知识点归纳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1.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
2.分配客体:个人消费品(不是生产资料)
3.必然性:(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2)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3)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优越性(作用):(1)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2)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3)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地位: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1)所有制基础:个体私有制(2)分配主体:个体经营者(3)分配客体: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4)同个体经济相适应
2.按生产要素分配: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
3.福利性分配
基本分配制度的必然性:
1.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2.由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
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而这些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各自发挥着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所有者凭生产要素的贡献获得自己相应的收入,才能激励人们更有效的使用生产要素,提高其利用效率。
高二政治上册精选知识点
一、坚持联系的观点
1、联系: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
制约的关系。
2、联系的普遍性:
(1)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2)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
(3)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4、联系的多样性:
(1)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1)二者不可分割;
2)二者相互影响;
3)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2)因果联系
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1)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
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2)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二、坚持发展的观点
1、原理:(1)自然界是发展变化的;
(2)人类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3)人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
2、方法论:(1)把事物如实的看成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
事物的成长。
3、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指符合客观规
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
三、 运动: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1、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2、 静止:(1)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
(2)事物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3)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4)绝对运动、相对静止。
四、按客观规律办事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的、固有的、必然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
(1)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3、方法论: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归纳
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货币的本质
①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②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③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④货币的属性: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
货币的主要职能
①价值尺度
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了买和卖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高二政治上册重要知识点
影响价格的因素
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3、价值决定价格
①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情况下,商品价值量与价格成正比)
②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讲,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有利地位。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④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上一篇:高一期中物理知识点
下一篇: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