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
推荐文章
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
一、成语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2、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持之以恒。锲,用刀雕刻;舍,停止。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同“又”。
3、虽有槁暴:同“曝”,晒干。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5、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
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四、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五、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六、固定格式
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七、文言翻译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再经过加工)就直了,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使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天赋并不是与众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啊。
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了,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啊。
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独五人之(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语气词,了).
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同“否”).
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
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请奏盆秦王(同“缶”)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令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
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
泾流之大(同“径”,直).
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
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故择先王之成法(同“释”,舍弃,抛弃).
尝一肉(同“脔”,切成块状的肉)
雍水暴益(同“溢”,涨水).
溺死者千有余人(同“又”).
高考语文必修知识点
理解下列词语
1.《林黛玉进贾府》
孽根祸胎:灾祸的根源。旧指坏的儿子。
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经:正常)。
便宜行事: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就斟酌处理。也说便宜从事。
敛声屏气: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顾盼神飞:左右顾视,目光炯炯,神采飞扬。
2.《祝福》
少不更事:指人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缺少经验。
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
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
惴惴不安:形容又发愁又害怕的样子。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天有不测风云:(谚语)比喻世事吉凶难以预料。
3.《老人与海》
皮开肉绽:指人因被毒打,皮肉开裂。
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
4.《蜀道难》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
5.《琵琶行》
犹抱琵琶半遮面:比喻行事迟缓,拖拖拉拉。
门前冷落鞍马稀:无人光顾以致门庭冷落。常指人失势后无人攀附巴结,也形容店家生意清淡,无人光顾。
江州司马:语出自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当时指白居易自己,现在引申为官位不高或失意的文人。
6.《寡人之于国也》
五十步笑百步:战国时候,孟子跟梁惠王谈话,打了一个比方,有两个士兵从前线上败下来,-个退了五十步,另一个退了一百步。退了五十步的就讥笑退了一百步的,说他不中用。其实两个人都是在退却,只是跑得远近不同罢了(见于《孟子·梁惠王上》)。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讥笑别人。
7.《劝学》
青出于蓝:《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子蓝。”蓝色从寥蓝提炼而成,但是颜色比寥蓝更深。后来用“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子,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8.《过秦论》
追亡逐北:追击败逃的敌军。
9.《师说》
不耻相师: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10.《动物游戏之谜》
各执己见: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众说纷纭:各式各样的说法纷乱不一致。
偭规越矩:违背正常法度。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11.《宇宙的边疆》
朝气蓬勃:朝气,早晨清新的空气,比喻进取、振作的精神状态。蓬勃,旺盛的样子,形容生气勃勃,充满旺盛的向上的活力。
好大喜功: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含贬义)。
气势磅礴:形容气势极为雄伟盛大。
璀璨夺目:璀璨:美玉发光。光辉灿烂耀人眼睛。
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奄奄一息:仅存微弱的一口气。形容生命或事物已到了最后时刻。
人才济济: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炫耀武功:后指做事冒进浮夸;图大贪功。
12.《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
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
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
撒手人寰:比喻人去世。
刨根究底:认真盘究查问,弄清根底原由。又作“盘根问底”。
在所不辞:决不推辞(多用在冒险犯难)。
畏葸不前:畏惧胆怯,不敢前进。
13.“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成语
锦衣纨绔:锦衣,鲜艳华美的衣服;纨绔,古时富贵人家子弟所穿的细绢裤。指达官贵人的后代。
饫甘餍肥:饫:饱食;餍:吃饱。饱食肥美的食品。形容生活优裕、奢侈。
蓬牖茅椽:牖,窗子。椽,架设屋瓦的木条。蓬牖茅椽比喻屋舍简陋。
绳床瓦灶:以绳为床,以瓦为灶。形容环境简陋,生活贫困。
沽名钓誉: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谋取名誉。
钟灵毓秀:指聚集天地灵气的美好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毓:养育)。
钟鸣鼎食:敲着钟,列鼎而食,旧时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
树倒猢狲散:比喻为首的人垮下来,随从的人无所依附也就随之而散(含贬义)。
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
心劳日拙:心劳:费尽心机;日:逐日;拙:笨拙。现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
日暮途穷:天黑下去了,路走到头了,比喻到了末日。
三教九流: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或社会上各种行业。也用来泛称江湖上各种各样的人。也说九流三教。
指点迷津:为迷路的人指示方向,多用于比喻。
寄人篱下:寄居在别人家里,指依靠别人过活。
偷天换日:比喻暗中玩弄子法,改变重大事物的真相来欺骗别人。
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
高考语文知识点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
(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
2.特殊词义
(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更加)
(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
(4)数罟不入洿池(细密)
3.一词多义
(1)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
(2)数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译(几,若干)
数罟不入洿池(密)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
扶苏以数谏故(屡次)
(3)直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
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
(4)胜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其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5)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
发閭左謫戍渔阳九百人(派遣)
百发百中(发射)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
(6)兵
非我也,兵也(兵器)
穷兵黩武(军事力量)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草木皆兵(士兵)
4.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敲鼓)
树之以桑(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然而不王者(称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
5、古今异义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谷物收成不好今:凶恶,厉害)
(3)弃甲曳兵而走(古:跑,逃走今:行,走路)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保养身体)
(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凭借今:表示同意,认可)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然意为这样,而意为却今:转折连词)
(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归咎今:没有罪过)
二、文言虚词
1.而
(1)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弃甲曳兵而走
(2)连词,表承接:或百步而后止
(3)连词,表转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4)连词,表并列: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2.其
(1)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里”:则移其民于河东
(2)代词,作定语成分:移其粟于河内(代河东的)/无失其时(它们的)
3.之
(1)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结构助词,的:察邻国之政/王道之始也
(3)衬音助词,无义:填然鼓之/树之以桑
⑷代词,作宾语成分:申之以孝悌之义(指代百姓)/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说的事)
4.焉
(1)句末语气助词:尽心焉耳矣
(2)代词:斯天下之民至焉(指代“王”)
5.然
(1)指示代词,这样: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
(2)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填然鼓之
6.于
(1)介词,对于:寡人之于国也
(2)介词,表比较,比: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介词,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
整理《蜀道难》
1、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意味,这首诗也不例外。诗中三次出现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这样一咏三叹,不仅强调突出了主旨,而且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形成了全文的咏叹基调,每一次咏叹出现就标志着诗意的转换和抒情的深化。
2、诗歌开头就以惊叹发端,未语先嗟,直抒情怀,在极尽的夸张中,在叹词“噫(yī)吁(xū)嚱(xī)”的前呼后拥中,在实词“危、高”无以复加的渲染中,给全诗奠定了一个强烈咏叹的基调,树立了一个不同凡响的标格,具有先声夺人的气势。
3、诗歌写山高路险,既有正面描写,比如“高标、百步九折、扪参历井”等,更多的是夸张性的侧面衬托,比如“六龙回日、黄鹤不过、猿猱愁攀、以手抚膺”等。
4、本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浪漫主义色彩的三个特征是强烈的抒情,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因为诗人热情的咏叹,所以飞流惊湍、奇峰险壑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徐徐语文坊精编)大胆的想象表现在诗人其实并没有由秦入蜀的经历,蜀道之难之险全是诗人想象出来的,尤其是还采用了很多神话传说比如“蜀王开国、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等,更添了蜀道的神秘色彩。而大胆的夸张在诗中更是比比皆是。
上一篇:高考历史核心知识点及考点
下一篇:英语音标应该怎样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