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 高考 > 高考备考 >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

高老师 分享 时间:


高中历史选修1重点知识点总结

春秋改革和战国变法

比较春秋改革和战国变法的不同,并分析其不同的根本原因。

(1)不同:

春秋改革

①目的是富国强兵,为争霸奠定基础;

②内容为任用贤才,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军事;

③特点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进行。

战国变法

①目的是建立、巩固地主阶级的专政,完成统一;

②内容为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实现中央集权;

③特点为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

(2)原因:生产力水平不同。春秋时期,奴隶制仅仅开始瓦解;战国时,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地主阶级力量增强。

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的异同点

相同点:

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都遇到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结果都取得了成功。

不同点:

侧重点不同: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而北魏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

目的不同:商鞅变法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以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

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相同:

起因:都不同程度受到西欧的影响

主观目的:为了巩固沙皇统治,富国强兵

结果:有利于俄国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性质 封建性质改革 资本主义性质改革

内容 鼓励工场购买农奴,强化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废除农奴制,解放农奴,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高中历史选修一记忆顺口溜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1-2雅典城邦的兴起

财产等级制度:

一全二高三低四无(第一等级可担任一切官职,第二等级担任高级官职,第三等级可出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2—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春秋战国的新气象:经济大发展,地主要掌权,战争很频繁,百家齐呐喊

秦国的有利条件:

国君权力集中,法家得到认同。尚武精神很猛,晋国已经不行。到处招揽贤能,孝公决心强兵。商鞅及时到来,变法隆隆发生。

2-2“为秦国开帝业”—商鞅变法

商鞅名字的由来:

商鞅本来不姓商,本姓公孙名叫鞅。卫国是其出生地,故此又称他卫鞅。曾投魏国不得志,后到秦国拜秦王。两次变法功劳大,封到商地称商鞅。

对商鞅一生的评价:

一代有雄才商鞅,变法使得秦强。纵然有些局限,难掩成就辉煌。招致贵族反抗,无奈命归西方。生命死得其所,英名万古流芳。

第三单元孝文帝改革

3-2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新制:长官租田(三长制、官吏俸禄制、租调制、均田制)

迁都洛阳的原因:平城离得远,改革难进展。粮食很困难,北方不安全。

迁都的进行:谎称要南伐,抵洛道路滑。谁还愿南伐,只好迁都啦~

移风易俗的措施:讲易通改(讲汉话、易服装、通婚姻、改籍贯、改汉姓。

3-3促进民族大融合

政权封建化的措施:尊儒、办校、复礼、纳制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4-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富国之法:请示市农税均免(青苗法、市易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免役法)

含义:请示中央后,农民的税全免了

强兵之法:甲马兵军(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4-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变法的启示:改革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改革的信念是不能妥协的,改革的人选需要细加斟酌的。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5-2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因信能称义,仪式去一去。《圣经》是权威,上帝心中记。王权高教权,民族教会立。

5-3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加尔文改革:核心虽是先定论,选民弃民自己混。政权教权合为一,最高领袖加尔文。

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6-1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全篇可概括为三句话:奥斯曼统治黑暗,马木路克割据混战,阿里上台夺权。

6-3改革的后果

英国的干涉:签约奥斯曼,策动奥斯曼,偏袒奥斯曼。

第八单元明治维新

8-1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德川幕府的统治:

统治靠幕府,将军是头目。全国二百藩,大名是藩主。天皇无实权,武士是基础。社会分等级,闭关好糊涂。

8-2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倒幕运动的经过:

一八六六运动起,六七发兵讨贼逆。

大政奉还是假的,辞官纳地不可以。

鸟羽伏见定乾坤,新军大胜鼓士气。

德川庆喜投降后,进入明治新时期。

倒幕运动成功的原因:

英国、天皇来支持,西方列强还中立。

大名、商人和农民,形成合力幕府移。

8-3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影响

确立了君主立宪;成为经济强国;培养了大批人才;壮大了军事力量;废除了系列条约;走上了扩张之路。1889年宪法:帝国宪法颁。君主立宪制,天皇有大权。国民称臣民,权力较广泛。议会分两院,权力很有限。内阁佐天皇,枢密是高参。

第九单元维新变法

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清政府应付财政危机的措施:增税、减薪、裁军、纳官

9-2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派的著作及思想:

康有为著《两考》,儒学西学结合好。社会分成三阶段,维新运动他领导。梁启超发《通议》,变法图强学西制。

谭嗣同有《仁学》,冲决君主之网罗。

严复创办《国闻报》,进化理论借得妙。

9-3百日期维新

瓜分中国的表现:德国强占胶洲湾,俄占旅顺和大连,英租新界威海卫,法国租借在南面(广州湾。)百日维新的措施:

政治:舍旧图新行新政,上书荐才皇帝令。精简机构裁冗员,旗人自己去谋生。

经济:农工商办工厂,创新发明和铁矿,兴办邮政裁驿站,预算决算和银行。文化:废除八股建学堂(公学、私学),选派学生去西方,报馆学会民间办,翻译书刊学外洋。

9-4戊戌政变

新势力的措施:革职尚书和侍郎,任命四卿助改良。拉袁不识真面目,游说列强事也黄。旧势力的措施:翁氏军机不军机,荣禄控制京津地。中央地方多抵制,对手暗中搞秘密。百日维新失败的主观原因:缺乏坚强领导,脱离广大群众。依靠无权皇帝,幻想帝国主义。变法的意义:政治改革的运动,制度变革的尝试,思想解放的潮流。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目录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

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第六单元默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

第2课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3课改革的后果

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第3课明治维新

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

第3课百日维新

第4课戊戌政变

高中历史材料题解题技巧

1、高中历史材料题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内、外因方面,或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方面去思考。

2、高中历史材料题审题在于“三看”: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搞清历史现象的横向、纵向的历史空间和阶段特征,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

三思:思是否符合史实;思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思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诸如生产力观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观点、阶级斗争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

3、精确掌握高中历史课程涉及的基础知识。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不仅需要学生拥有很强的材料解析能力,更需要学生对高中历史课程所涉及的各类基础知识有精准的把握。学生只有掌握了充足的知识之后,才能在材料解析题的只言片语中找到解题的关键点,进而进行解题。而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到位,则很难找到真正的答题点进行答题。

高中历史材料题怎么解题

1、高中历史材料题内容、措施类材料题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反映的是哪一项措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等。

2、高中历史材料题具体史实型:据材料定位该史实发生的背景或社会矛盾→据所学知识推断解决问题或矛盾的意图→结合设问限定组织答案(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农业、工业、商业/对内、对外等方面回答内容或措施)。

3、高中历史材料题纵向专题型:据材料定位专题主旨→据所学知识划分阶段→结合设问限定条件提炼各阶段的中心词组织答案(依据开始、发展、结局/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等归纳内容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