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
推荐文章
易错点1 凡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
易错分析: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一种劳动产品虽然用于交换,但如果不再具有使用价值,也就不再有价值,那么它就不再是商品。比如有毒的产品、假冒伪劣产品不是商品。
易错点2 跟着价格走就是自觉遵循和运用价值规律
易错分析:
价值规律发生作用与自觉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不完全是一回事。价值规律是客观的,其作用也是自发的。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价值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因而,自觉遵循和运用价值规律,不是被动地跟着价格走,盲目地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而应该根据价格信号综合各方面信息,从长远和动态中把握价格和供求的变动趋势,进行正确的决策。
易错点3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纸币是劳动产品,用于交换,因而是商品,有价值
易错分析:
(1)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是劳动产品这一点毫无疑问,但纸币“用于交换”与一般商品的“用于交换”不是一回事。商品本身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商品“用于交换”是指一方通过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或价值)而获得另一方商品的价值(或使用价值)。纸币“用于交换”,人们的目的不获得纸币的价值即生产纸币所耗费的劳动或纸币的使用价值,而是用它代替金属货币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正因为如此,纸币才需要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纸币不是商品,其本质只是价值符号,它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的职能。
易错点4 凡物价上涨就意味着通货膨胀,凡物价下跌就意味着通货紧缩
易错分析:
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的关系:通货膨胀伴随着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不等于就是通货膨胀。只有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才是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与物价下跌的关系:通货紧缩伴随着物价下跌,但物价下跌不等于就是通货紧缩。只有全面、持续的物价下跌,才是通货紧缩。
易错点5 通货紧缩,物价下跌,对消费者而言,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好
易错分析:
(1)通货紧缩,物价下跌,企业和商家为扩大销售也会相应降价,给消费者直接带来一定的价格实惠。
(2)通货紧缩影响企业产品销售和利润增长,增加企业的经营困难,严重的通货紧缩更会影响投资信心和消费心理,导致恶性价格竞争以及经济衰退,从根本上不利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3)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都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都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易错点6 等价交换是指每次商品的交换是等价的
易错分析:
等价交换原则是在动态中通过价格波动实现的,从单个交换过程中看,价格时涨时落,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等。等价交换只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
易错点7 提高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居民收入
易错分析:
发展生产,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是提高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就消费与生产的关系而言,是生产决定消费,因为人类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靠生产创造出来。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
易错点8 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会限制消费,与当前扩大内需的形势要求不一致
易错分析:
(1)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一种精神和传统美德,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方式,不管处于何种消费层次,这种精神都不能丢掉。
(2)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是要求人们根据实际需要和收入水平进行合理消费,不盲目攀比、铺张浪费。因而,它反对的是高消费、超前消费和铺张浪费,而不是要抑制人们的合理消费需求,限制人们的正常消费,符合适度消费原则。
(3)不能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看成是永远只能过苦日子,有钱也不去消费。否则,就会抑制消费,阻碍生产的发展。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4)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从根本上符合我国的国情,与当前扩大内需的经济形势不矛盾。
易错点9 企业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能营利和取胜
易错分析:
公司经营成功,需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公司要依靠技术创新、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包括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兼并。企业经营成功往往是上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单单提高劳动生产率,无法保证企业营利。
易错点10 个人储蓄都能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居民储蓄越多越好
易错分析:
(1)适量的存款储蓄,可以为国家建设筹集资金,支持现代化建设;有利于调节货币流通,稳定币值,维护宏观经济稳定;有利于居民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因而,适量的存款储蓄利国利民。
(2)存款储蓄并非越多越好。过量的存款储蓄,不仅不利于居民消费的扩大,也会加大银行的运行风险。
(3)看待存款储蓄的作用,还要结合国家的实际经济运行形势进行具体的分析。在经济过热时,扩大存款储蓄,有利于抑制社会总需求,促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存款储蓄过少,反而对经济降温不利。在经济下滑时,减小存款储蓄,有利于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存款储蓄过多,反而不利于拉动消费,不利于经济回暖。
高三政治备考经验交流
1.夯实基础 创建结构 突出专题
经过一轮复习后,学生对某些知识又再次遗忘,需要学生在掌握知识细、准、全的基础上,实现知识体系与学科能力的提升,同时需要结合时政专题让重点更加鲜明的呈现出来。
第一、夯实基础、 创建结构,主要实现以下目的:一是学生对已有知识能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对各个模块的知识能形成有效调度与迁移;二是要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重点攻坚,强基固本;三是要针对学生自身薄弱点,进行查漏补缺。构建知识网络,每一本书里面都有框题和目题,记住这些将有利于我们对知识点深化记忆,特别是《哲学》这一本书,构建知识网络来进行强化记忆是取得高分的必走之路因为在政治的非选择题来说,哲学知识占的分值是相当大的。所以非选择题部分就得要回归书本知识,记忆知识也有技巧早读前可背一些,晚读后也可以背一些,就这样一天一点很容易就背完了,切记要反复背,不然就会背了这本忘了那本,特别强调哲学的世界观和方,哲学不外乎就是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
第二、关于专题,首先,要明确考纲中本专题涉及到的考点,就是要知道高考到底考什么;要再现历年高考本专题的考点,切实了解高考怎么考。其次是构建体系,双向着手,把单元体系和主体体系两条线结合起来,切实实现专题内与专题间内容的有机结合。再次,要针对学情和教情,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教学,避免做无用功。同时,还要对易混点进行探究,把以前没有解决的突出问题和易错题以错误方式呈现,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还可一以让学生把总结的错误拿出来大家共享,实现学生思维的碰撞。最后,要与其他专题知识链接,在这里特别强调角度必须具体。期间,要结合高考真题进行应用与训练。
提高分析和解题的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及整体框架的前提下,加强训练,引导学生提高分析和解题的能力。在解题时首先应分析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读材料提炼信息,现在的设问灵活性较强,对设问的分析非常关键,应要注意一下几点:
第一,看设问的范围或角度。范围明确之后,就可以建立设问与课本知识的联系,答题准确性才能提高,例如:题目设问模式是:请你结合材料“从国家职能角度”或“文化的功能角度”或“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时,只要我们熟知国家职能、文化功能、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答题的方向就把握准确了。常见的模式为“从…角度”、“运用…知识”等。
第二,看设问的主体。这体现最明显的是在对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知识的考察中,分析设问时要抓住主体,例如常涉及到得主体有:国家(政府、国务院);党(中共中央),民族,宗教,国与国外交,公民,人大代表,企业(公司),消费者等。主体找准确,不管设问落脚点是什么,找和主体相对应的知识点即可。
第三,看设问的落脚点。根据历次考试,可以概括设问落脚点主要有一下几类:原因类(为什么、意义、说明理由,);措施类(怎么办、提合理化建议);评析类;观点类。
上一篇: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下一篇: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