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 高考 > 高考备考 > 高考语文有哪些知识点

高考语文有哪些知识点

高老师 分享 时间:

有关高考语文有哪些知识点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语文的假期学习可以分为四大块

①语言文字运用(字音、成语、病句、语言运用)(小知识点靠归纳、记忆);

②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专块知识点靠理解);

③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专块知识点靠理解);

④写作(自主知识点靠积累)

在暑假期间,这几个板块中选择自己的弱项,进行突击强化。基本的任务无异于以下几项:

1.名句名篇默写。凡是老师要求必须会背的,同学们一定要认真读背,逐篇过关,做到会背、写对。

2.文言文阅读。吃透课本,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语境识记意义。也是逐篇过关,多朗读,边朗读边理解,对已经遗忘的或不理解的部分在书上做出记号,再回头多看几遍。高考考查的文言文篇目是课外的,但知识点都在课内,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一般都是课内知识的再现和延伸。

3.名著选读。读原著。了解主要人物,熟悉故事情节,着重参考简要本,熟悉经典情节、重点章节。名著是拓展阅读的第一步。

4.字音、成语、病句部分的复习,可选择一些复习资料,集中做些题目,边做边订正,勤查字典、词典,加强记忆,加强积累。

暑期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不求面面俱到,力求突出重点,只有将所复习内容抓实,才会有收获,有提高。

作文要提高,暑期多阅读

从历届高考看,作文更重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展示,比的就是底蕴、才气。阅卷老师更愿看到的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式的文章。那如何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底子?这离不开课外书籍的阅读。

如何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语文与其他学科不一样,主要靠"学得"、"习得",而不仅仅靠老师的"教得"。围绕"听说读写"。语文追求的却是"妙趣"。一个词在这里是败笔,到了那里可能就是"生花妙笔"。因此要想真正获得语文学习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对语文知识的情感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情感的培养

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明确目的,全身心地投入,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那么这种自己当家作主的学习态度,才是获得语文能力的真正动力;其次,要培养热爱读书的情趣读书,是增加语文底蕴,丰富头脑"内存"的重要途径,培养阅读能力未必一定要从读名著开始,只要是内容健康的、积极的,富有知识性与启发性,那么完全可以从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书籍入手,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良好习惯的培养

培养情感的过程是一个意志磨练的过程,当我们"乐其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就变成了习惯。养成熟读精思的习惯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许多著名的作家能写出不朽的文学作品,闪耀着思想的光辉,焕发出独具一格的魅力,无不是读书深入思考的结果。

三、博闻强记多背诵积累

许多同学常常是把学习语文课文和学习写作当作两回事,导致课文、作文"两张皮"哪个都不得要领。殊不知许多课文都是古今中外名家的上乘精品之作,是写作中难得的极好范文。若能养成常写读书心得、随笔等习惯,那就是真正做到了读书与写作的珠联璧合,融会贯通了。

语文答题公式分别有哪些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