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正弦定理公式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公式
数学正弦定理公式:a/sinA=b/sinB=c/sinC=2R;余弦定理公式:cos A=(b?+c?-a?)/2bc。
正余弦定理指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揭示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直接运用它可解决三角形的问题,若对余弦定理加以变形并适当移于其它知识,则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灵活。
一、正弦定理推论公式
1、a=2RsinA;b=2RsinB;c=2RsinC。
2、a:b=sinA:sinB;a:c=sinA:sinC;b:c=sinB:sinC;a:b:c=sinA:sinB:sinC。
二、余弦定理推论公式
1、cosA=(b^2+c^2-a^2)/2bc;2、cosB=(a^2+c^2-b^2)/2ac;3、cosC=(a^2+b^2-c^2)/2ab。
三、正弦定理的运用:
1、已知三角形的两角与一边,解三角形。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解三角形。
3、运用a:b:c=sinA:sinB:sinC解决角之间的转换关系。
四、余弦定理的运用:
1、当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可由余弦定理得出已知角的对边。
2、当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可以由余弦定理得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3、当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可以由余弦定理得到三角形的面积。
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四种
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四种常见的证明方法:
方法一: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证明:设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的面积S为:
S=1/2acsinB=1/2bcsinA=1/2absinC
由正弦定理可知:
sinA=a/2R,sinB=b/2R,sinC=c/2R
将sinA、sinB、sinC代入面积公式得:
S=1/(4R2)acimes(a/2R)imes(b/2R)imes(c/2R)=abc/8R2
因为三角形的面积是定值,所以abc=8R2,即a/sinA=b/sinB=c/sinC=2R。
方法二:利用余弦定理
证明:设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对应角分别为A、B、C,则有:
cosA=(b^2+c^2-a^2)/(2bc),cosB=(a^2+c^2-b^2)/(2ac),cosC=(a^2+b^2-c^2)/(2ab)
将上述三个式子相乘得:
cosA×cosB×cosC=(b^2+c^2-a^2)/(2bc)×(a^2+c^2-b^2)/(2ac)×(a^2+b^2-c^2)/(2ab)
由于cosA、cosB、cosC的乘积是常数,因此可以得出:
a/sinA=b/sinB=c/sinC
方法三:利用向量数量积
证明:设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对应角分别为A、B、C,则有:
向量BA与向量BC的数量积为:
|BA|×|BC|×cosB=(|AB|×|AC|)×cos(π-A)
由于cosB和cos(π-A)都不为0,因此可以得出:
∣BA∣/∣BC∣=∣AC∣/∣AB∣=sinA/sinC
同理可以得出:
∣BA∣/∣AB∣=sinB/sinA
∣BC∣/∣AC∣=sinC/sinB
因此可以得出:
a/sinA=b/sinB=c/sinC
方法四:利用正弦定理的推论
证明:由正弦定理可知,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
a=2RimessinA
b=2RimessinB
c=2RimessinC
所以可以得出:
a/sinA=b/sinB=c/sinC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1.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集):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注意:①集合与集合的元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科书中是通过描述给出的,这与平面几何中的点与直线的概念类似。
②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a?A和a?A,二者必居其一)、互异性(若a?A,b?A,则a≠b)和无序性({a,b}与{b,a}表示同一个集合)。
③集合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凡是符合条件的对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须符号条件
2)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文法
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4)常用数集:N,Z,Q,R,N.
2.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空集、全集等概念。
1)子集:若对x∈A都有x∈B,则A B(或A B);
2)真子集:A B且存在x0∈B但x0 A;记为A B(或,且 )
3)交集:A∩B={x| x∈A且x∈B}
4)并集:A∪B={x| x∈A或x∈B}
5)补集:CUA={x| x A但x∈U}
注意:①? A,若A≠?,则? A ;
②若, ,则 ;
③若且 ,则A=B(等集)
3.弄清集合与元素、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特别要注意以下的符号:(1) 与、?的区别;(2) 与 的区别;(3) 与的区别。
4.有关子集的几个等价关系
①A∩B=A A B;②A∪B=B A B;③A B C uA C uB;
④A∩CuB = 空集 CuA B;⑤CuA∪B=I A B。
高考数学必修三复习知识点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
探索性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出现。本章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主观题中着重考查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重要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基本数学方法。
近几年来,高考关于数列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数列本身的有关知识,其中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
(2)数列与其它知识的结合,其中有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的结合。
(3)数列的应用问题,其中主要是以增长率问题为主。试题的难度有三个层次,小题大都以基础题为主,解答题大都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只有个别地方用数列与几何的综合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作为最后一题难度较大。
1.在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系统掌握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规律,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灵活地运用数列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在解决综合题和探索性问题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沟通各类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高考语文常考知识点
下一篇:南水北调的意义和作用